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比一比》教案

《比一比》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比一比》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比一比》教案

《比一比》教案1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問題,知道大小、多少的比較。

2、認識10個生字,會寫其中5個字。

3、聯繫生活了解更多可用大小、多少、高矮、長短作比較的事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學生:瞭解太陽、地球的相關知識。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步驟:

一、遊戲激趣引入

開課時,先搞一個小活動:教師喊起立,學生就坐下。教師喊向左轉,學生就向右轉。活動後再來學習意思相反的字詞,學生興趣盎然。

二、在觀察中比較意思相反的詞

1、初步學習比較。讓學生觀察自己身上的重要器官手、足,有什麼相同與不同。手指、腳趾數量一樣多,長得可不一樣,引出手指長、足趾短。

2、充分觀察,多角度比較。讓兩位學生站在講台上,比一比,他們有什麼不同,看誰觀察最仔細,找出的不同點最多。

從個頭上看:一高一矮

從體型上看:一胖一瘦

從年齡上看:一大一小

從膚色上看:一黑一白

從所站的位置上看:一左一右

學習句子:哥哥高,弟弟矮。學習從不同方面去比,就會有不同結果。

3、在比較中滲透用辯證觀點看問題的意識。地球、太陽比較:太陽大,地球小。如果以地球、月亮比較,就變成地球大,月亮小。

學習句子:太陽大,地球小。大、小的意思是相反的,是通過比較確定,不是固定不變的。

三、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遊戲一,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如長,學生就要説意思相反的詞短。

2、遊戲二,學生上台舉起大,學生齊問:什麼大?上台學生自主回答後,又舉起小問全班什麼小?,並抽其他同學回答。

3、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好長、足等。

《比一比》教案2

一、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牛、羊、小、少"4個字。認識l個筆畫和l個偏旁"少"。

2、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羣、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量詞"羣、顆、堆"的意思,能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三、教學準備:

詞卡和圖片。(黃牛、貓、鴨子、鳥、樹、花等動植物的.圖片、蘋果、棗、杏子、桃等水果的圖片。量詞卡片)

四、教學安排:

第一課時

一、看圖識詞

1、看圖提問:這是什麼地方? 裏面有哪些動物植物?

2、詞卡與實物對應。

3、認讀帶拼音的詞語。

4、出示不帶拼音的詞卡訃學生認讀。

二、學習韻文

1、自己讀韻文。

2、小組合作學習

3、相機引導學生理解同一種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詞。

三、鞏固記憶生字

1、學生選擇生字,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記憶。

2、選擇生字進行組詞、説句的練習。

四、指導書寫

1、出示"牛、羊",學生觀察,説説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麼。

2、出示"小",讓學生觀察該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後跟老師一起書空,認識新筆畫-豎鈎。

3、教師範寫"小",學生仿寫一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看圖説動物、植物的數量、名稱。

二、擴展延伸

1、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準確使用"顆、羣、堆"三個量詞。

(1)數棗的時候可以一顆一顆地數,數哪些東西還可以用"顆"數?

你發現用顆數的時候,這些東西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數鴨子用"羣",在哪些時候還可以用上"羣"?

用"羣"數,告訴我們什麼?

(3)數杏子時用"堆",在哪些時候也可以一堆一堆數?

用"堆"數,你發現了什麼?

如果老師把"堆"換成"羣",行嗎?為什麼?

2、老師出示一些物品,學生説一説。

一朵花 一本書 一件衣服 一雙鞋 一把扇子 一輛汽車 一塊西瓜 一個杯子 一雙手 一台電視機 一幅圖 一座房子

一台電腦 一雙筷子 -張桌子 一座橋 一列火車 一架飛機 一排椅子 一篇文章 一本書 一杯水 -枝筆 一份報紙

一扇窗户 一棵樹 -把剪刀 一個書包

一條繩子 一串香蕉

3、學生選擇生活中自己認識的物品進行説量詞比賽。

4、創編兒歌。

5、做遊戲-找朋友。

將量詞卡片和物品名稱卡發給學生,開始唱找朋友的歌,歌曲結束後,和自己找到的朋友站在一起,一起讀出共同的名字。

三、比一比誰説得多

回家説家庭用品,和爸爸、媽媽比一比,看誰説得又多又準。

《比一比》教案3

教學內容:

比較長短、高矮。課本第4~5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短、高矮的含義。

2、初步知道怎樣作長短、高矮的比較,初步懂得直接比較的思維方法。

3、能準確地應用長短、高矮的基本詞語表達出比較的結果。

教學重點:

1、知道長短、高矮的含義。

2、初步懂得直接比較長短、高矮的思維方法。

教學難點:

1、掌握比較的標準和方法。

2、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

教具:

實物、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瞭解學生對實際生活中長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認識。

二、新課導入。

1、取出一支吸管,問:這支吸管長還是短?

2、當學生説出答案或爭論時,再拿出分別比它短和比它長的兩支吸管,引起學生對剛才答案的懷疑,從而導入新課。

3、出示課題,明確目標。

三、新課教學。

1、明確比較的要求。

(1)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對單個物件不存在什麼比較。

(2)確定什麼和什麼比較,比較的標準是什麼。

(3)比較時,要把兩物體的一端對齊,然後再看它們的另一端是否對齊,從而進行比較。

2、指導看圖P4(投影):圖上有什麼?

3、看圖找一找比較這些事物的長短或高矮。

(訓練學生説出比較的結果:XX比XX長、XX比XX短、XX和XX同樣長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樣高。)

4、練習P4。

(1)看圖長的畫√,短的畫O。

(2)你還能在圖上找一找,比一比嗎?

5、小結。

比較長短和比較高矮都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作比較,單個物件不存在長短、高矮的,比較長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樣,一定要把一頭對齊,才能正確比較出長短和高矮。

6、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實物,分組進行比一比,相互講出比較的結果。(教師巡視,對差生進行輔導。)

四、鞏固練習。

1、課本P5想想做做。

(老師讀題指導看圖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並説出理由。)

2、請聯繫你身邊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談談你的收穫。

標籤: 比一比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8qw00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