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段太尉逸事狀》教案(蘇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

《段太尉逸事狀》教案(蘇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一、識記:柳宗元有關常識,“狀”的知識 

二、理解本文的主旨,體會作者的寫作技法 

三、掌握相關文言知識,落實“白、辭、適、以、卒、則”等詞語的多種義項。 

學習重點、難點 

一、本文寫法上的特點:矛盾衝突揭示人物性格 

二、文言詞語的積累 

課時安排:四課時 

學習內容與步驟: 

                                第一、二課時 

學習要點: 

1.指導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2.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及相關常識。 

學習過程

一、 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逸事狀”知識導入。 

    柳宗元:唐著名文學家,字子厚,河東(山西)人,世稱柳河東。    因參加政治革新失敗貶為永州司馬,又遷柳州刺史,世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如韓愈一樣寫了許多書、序,同時又努力發展了人物傳記、山水記、寓言文等文學性很強的散文文體,創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傳記文有《童區寄傳》、《捕蛇者説》、《段太尉逸事狀》山水遊記:《永州八記》(《小石潭記》)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驢》《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東集》。 

這是一篇敍事嚴謹、寫人生動的傳記文。作者選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諶、節顯治事堂三件逸事,多側面地表現了人物外柔內剛、勇毅見於平易的個性特徵,刻劃了一位封建時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全文不着一句議論,純用冷靜從容的寫實手法,在客觀的敍述中隱含着深沉的歌頌之情。 

    段太尉(719-783),名秀實,字成公。唐汧陽(今陝西省千陽縣)人。官至涇州刺史兼涇原鄭潁節度使。德宗建中四年(783),涇原士兵在京譁變,德宗倉皇出奔,叛軍遂擁戴原盧龍節度使朱泚為帝。時段在朝中,以狂賊斥之,並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額,被害,追贈太尉(見兩唐書本傳)。狀是舊時詳記死者世系、名字、爵裏、行治、壽年的一種文體。逸事狀專錄人物逸事,是狀的一種變體。 

二、熟讀大致理解課文,掌握基本的字詞句和特殊句法 

1.學生誦讀課文,對照註解,自己初步疏通課文;同時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和特殊句法: 

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 

領行營節度使,寓軍邠州,縱士卒無賴。 

率以貨竄名軍伍中 

邠寧節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狀白府,願計事。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見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亂,若何? 

能為公已亂 

無傷也,請辭于軍。 

尚書固負若屬耶 

今尚書恣卒為暴,暴且亂 

亂天子邊,欲誰歸罪 

言未畢,晞再拜曰 

吾未哺食,請假設草具 

謝不能,請改過 

邠州由是無禍 

自佔數十頃,給與農 

垂死,輿來庭中 

乃我困汝 

裂裳衣瘡,手注善藥 

段公,仁信大人也 

汝又取不恥 

汝將何以視天地 

泚固致大綾三百匹 

果不用吾言 

然終不以在吾第 

泚取視,其故封識具存 

竊好問老校退卒 

會州刺史崔公來,言信行直 

2.指導完成課後練習三 

                              

                                    第三課時 

學習要點: 

1.引導學生賞析運用矛盾衝突來揭示人物性格及倒敍的寫作技法;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的語言。 

學習過程:

一、 導入課題 

二、 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課文是如何記敍段太尉的“逸事狀”的? 

學生討論,最後教師總結歸納: 

    此文取材於真人真事,作者通過三件逸事,塑造了一個不畏強暴,關心人民,臨財而不苟取的封建時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同時對當時社會現實的醜惡現象也有所揭露,具有一定的認識意義和史料價值。  

    全文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即第一個事件:勇服郭晞。作者依次寫悍卒肆志,自薦平亂,詣營陳辭,請留宿營,突出了段秀實外柔內剛的性格。事情的起因是郭晞縱士卒殘害百姓,為所欲為。作者先詳細地敍述了士卒肆志之狀:天天成羣結隊地在街市上強索財物,不能滿意,就奮擊折人手足,將各種瓦器都砸碎,狼籍滿地,裸露着臂膀揚長而去,至撞殺孕婦人。寫暴行之慘烈,如在眼前。接着作者指出了士卒之所以敢為所欲為的癥結所在,因為汾陽王郭子儀的緣故,白孝德只是心中憂傷卻不敢説明。緊接着作者又寫段秀實自薦擔任都虞候前去平亂,顯示了他的剛勇無畏。不久,在郭晞士卒十七人再度橫行時,段秀實果斷地派士兵捕捉了他們,並一一斬首,把頭插在長矛上,豎立在街市示眾。這裏“注”和“植”兩個動詞,非常有力地突出了段秀實的“勇”。這是一寫其勇。段秀實為民除了害,大快人心,然郭晞士卒豈肯罷休,立時都披上盔甲,事件進入高潮。此時白孝德震恐,而段秀實從容鎮定,臨危不懼,決定詣營陳辭。作者極寫郭晞士卒劍拔弩張,如臨大敵的緊張氣氛,反襯了段秀實的大智大勇。段秀實不帶衞士,不帶佩刀,坦然出現在郭營,使郭晞士卒愕然。段秀實知道要治服郭晞,不可能憑藉武力,只能曉之以理,因此,辭衞士,解佩刀,選年老腿跛的人持馬,這是從心理上消除對方的戒備。作者這樣敍寫的寓意是:段秀實是不怕死的。他外柔內剛,平易而又剛強的個性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至此,段秀實已漸居主動地位,他向郭晞慷慨陳詞,指明利害關係後,終於折服了對方。這是二寫其勇。至此,事件似已告終,不料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寫了段秀實要求留宿軍營一節。為什麼要寫這一情節呢?掩卷細想,卻又不難理解,段秀實用大義和利害曉喻郭晞,使郭晞心悦誠服,再拜謝罪,顧叱士卒説:“皆解甲散還火伍中,敢譁者死!”郭晞到底有無約束部下的決心,段秀實要探明白。留宿軍營,既顯示了段秀實的坦蕩胸懷,又可考察郭晞改過的誠意和決心。這是三寫其勇。  

第二段即第二個事件:仁愧焦令諶。段秀實除了以剛勇取勝對方外,還具有仁信愛民之心。這則逸事敍述他同情、救助、安撫一個無力交租而慘遭毒打的農民。作者通過段秀實一系列行動,展現了他對農者的憐憫之情。寫這則事件的結局,作者讓第三者淮西寓軍帥尹少榮出場,由他怒斥焦令諶的不敬、不恥、不愧,從側面烘托了段秀實仁厚慈惠的愛民之心。  

第三段即第三個事件:節顯治事堂。段秀實不僅具有不畏強暴,疾惡如仇、愛民如子的高貴品質,而且還有清正廉潔的節操。作者寫段秀實洞察朱泚之心,拒不收禮,將禮物棲之梁木的逸事,頌揚了他的高風亮節。這則逸事作為段秀實拿笏擊泚行為的補充,説明他的氣節,不僅表現在大處,而且見於小處,人物形象更顯得光彩。  

上述三則逸事,發生的時間、地點雖名異,彼此間也無聯繫,但其精神是相通的。從作者客觀的敍述中,使人感受到了深沉的讚頌之情。  

第四段交代寫作本文的時間、原因及材料的來源,以説明逸事狀內容之不謬。 

2.思考討論:本文的結構如何?是怎樣把三件逸事串起來的? 

學生討論後明確: 

此文在結構上也頗具匠心。所記逸事的開頭,作者都寫明瞭事件發生的時間。按順序,“仁愧焦令諶”之事應在“勇服郭晞”之事前,作者將它移後,把“勇服郭晞” 提前來寫,其好處是能充分體現寫作主旨。因作者要反擊小人誹謗段秀實以笏擊泚是“武人一時奮不慮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就一定要強調他“遇不可,必達其志,決非偶然”的本質,而“勇服郭晞”最能説明這一點。另外,這種先後倒敍也符合讀者的欣賞心理。作者先寫劍拔弩張的氣氛和激烈的場面,能給讀者一種強烈的印象。然後寫段秀實性格中仁信愛民的一面,對百姓的和好眷眷之意,文勢跌宕起伏,佈局富有變化。這樣安排,能收到較好的藝術效果。本文的另一顯著特色是,全文不着一句議論,寓情於事,以形傳神,繁簡得當。作者在行文中不感情用事,完全讓事實和形象説話,他精心選取了段秀實生活中的三則逸事,繁簡得當。“勇服郭晞”一事,作者花了很多筆墨寫其事件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餘音,充分展示了段秀實的剛勇個性。詣營陳辭是這則事件的高潮,敍寫尤為詳細,令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仁愧焦令諶”一事,作者為展示段秀實的仁心愛民的品質,在描述其為被打成重傷的農者洗血、裹瘡、注藥、哺食、賣馬、償谷,不避瑣細。而“節顯治事堂”,作者筆墨簡略,用的是以簡代繁的手法,敍事行文雖寥寥數語,然而由於能抓住主要環節,收到了見微知著的效果,人物的識見和氣節仍光彩逼人。 

3.思考:試歸納總結本文主題思想 

討論後明確: 

本文記敍了段太尉一些優秀事蹟,並沒有抒情、議論,只是具體描寫了段秀實的沉着、機智、不畏強暴、愛護人民這些優秀品質;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安史之亂”後那些擁兵自重的新軍閥對人民的殘酷壓迫,體現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狀況的憂慮,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4.作業:《學習與評價》除課外文言閲讀外全做。 

                                    第四課時 

學習要點: 

1、總結歸納本文的人物性格和寫作技法; 

2、講解討論《優化設計》上的作業。 

學習過程:

一、人物性格分析     

    研討:課文寫了段太尉的幾件逸事?各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 

  明確: 

1.誅殺暴卒              剛正沉勇 

2.代民償租              仁慈寬厚 

3.拒收賄賂              清廉正直 

二、寫作技巧分析 

1.文中寫焦令諶如此驕橫,其作用是什麼? 

討論後明確:反襯,從而表現作者褒貶分明、愛憎強烈的感情。 

2.本文在寫作技巧上有哪些值得借鑑的? 

討論後明確: 

    《段太尉逸事狀》的寫作特點大抵可分為三點:一是精心選材,每一件事都突出表現主人公思想性格的一個方面;二是用個性化的語言行動塑造人物形象,描寫生動形象,而不作議論;三是使用倒敍手法,有利於主題突出,文章結構巧妙。  

     首先是精心選材,全文寫了段秀實三件事,每一件事都表現他的思想性格的一個側面。第一件逸事是“勇服郭?”,詳細記述了段秀實自薦平亂,隻身前往軍營,面對全身披掛、張牙舞爪的亂軍,慷慨陳辭,抓住要害説服郭?,又主動留宿營房,以凜然正氣震攝亂軍,每一步驟都突出了他的“勇敢”。第二件事是“仁愧焦令諶”,表現了段秀實仁義愛民的思想品德,第三件事“節顯治事堂”,他對朱?的拉攏行賄早有提防,他“戒其族:‘過岐,朱?幸[作萬一講]致貨幣,慎勿納。’”朱?果真送來三百匹大綾,他的女婿實在推託不掉,不得以收下。段秀實事後才知道此事,一面指責他的女婿,一面命令將大綾放在治事堂的房樑上,堅決不許把大綾放在家中。這件事表現了段秀實很有政治遠見,頌揚了他的清政廉潔。三件事,各有不同的側重點,把三件事聯繫到一起,可以完整地鈎勒出段秀實的思想品德:見義勇為、仁義愛民、廉潔清正。  

   柳宗元在本文中未發一句評論,而是用富有個性化的言語行為來表現段秀實的思想性格。如第一件事,郭?部下十七人依仗郭氏父子勢力,到集市搶酒鬧事,段秀實將這十七人“斷頭注槊上,植市門外”,顯示了他平定亂軍、安撫民心的決心和魄力。亂軍“一營皆噪,盡甲”,為了化解矛盾,消除動亂隱患,明示道理,段秀實決定隻身獨往軍營,文章是這樣描寫行為言語的:“解配刀,選老嬖者一人持馬,至?門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殺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頭來矣!’”並且乘機開導官兵們:難道郭氏父子對不起你們嗎,“奈何欲以亂敗郭氏?”段秀實勇闖軍營,僅僅幾句話就點明瞭問題的要害,致使郭?及其部下不得不垂首俯教。讀到此,不能不為柳宗元善於用個性化的言行刻畫人物形象的藝術手法所折服。敍述“仁愧焦令諶”一事時也是以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思想性格。段秀實對無故捱打的農民傾注了自己的仁愛,文中描寫道:“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農民身上的)血,裂裳衣瘡,手注善藥,旦夕自哺農者,然後食。”寥寥幾筆,一個正直、仁義而又滿腔義憤、無處説理的君子形象躍然紙上。  

    文章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採用了倒敍的方法,學員在閲讀時一定早就發現了。本文寫了段秀實三件逸事,如按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來安排結構,那麼“仁愧焦令諶”一事在先,“勇服郭?”在後,但作者敍事時有意將先後順序顛倒,作者在最後一段點出自己的良苦用心,是為了反駁當時一些別有用心的對段秀實的污衊。這些人編造“武人一時奮不慮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貶低段秀實寧死不附叛賊的英壯行為,而為了突出強調段秀實臨死不屈的行為絕非一時衝動,而是“遇不可,必達其志,決非偶然”。另外將精彩事例先行敍述,也能更吸引讀者。 

三、討論講解《學習與評價》上的作業

附譯文

太尉剛任涇州刺史時,汾陽王郭子儀以副元帥的身份住在蒲州。郭子儀第三於郭晞任尚書,代理郭子儀軍營統領,駐軍邠州,放縱其士卒橫行不法。邠地懶惰、貪婪、兇殘、邪惡之人,大都用財物行賄,把自己的名字混進軍隊裏,就可以胡作非為。官吏不能干涉。他們每天成羣結隊在市場上勒索,不能滿足,就奮力打斷人家的手足,砸碎鍋、鼎、罈子、瓦盆,把它丟滿路上,袒露着臂膀揚長而去,甚至撞死孕婦。邠寧節度使白孝德因為汾陽王郭子儀的緣故,憂慮不敢説。 

太尉從涇州把有關情況稟告邠寧節度使衙門,希望能商議此事.到了節度使衙門就對白孝德説:“皇上把老百姓交給您治理,您看見老百姓被暴徒傷害,依然安閒自在,如果引起大亂,怎麼辦?”白孝德説:“願聽從您的指教。”太尉説:“我任涇州刺史之職,很清閒,事不多。現在不忍心老百姓沒有敵人侵擾而遭殺害,以亂天子邊地安危之事。您若任命我擔任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騷亂,使您的百姓不受侵害。”白孝德説:“很好。”就按太尉的請求任命他為都虞候。

太尉暫任都虞候一個月,郭晞手下的土兵十七人入城拿酒,又用刀刺傷了釀酒的技工,打壞了釀酒的器皿,酒流入溝中。太尉佈置士兵逮捕了這十七人,把他們的頭都砍下來掛在長矛上,豎立在城門外。郭晞全營士兵大肆喧譁,全部披上鎧甲。白孝德大為震驚恐慌,召見太尉説:“你打算怎麼辦?”太尉回答説:“不要緊,請讓我到軍營中去勸説。”白孝德派了幾十個人跟隨太尉,太尉把他們全部辭退了。解卜佩刀,挑了一個年老而跛腳的牽馬,來到郭晞軍門下,營內全副武裝的士兵衝了出來,太尉笑着走了進去,説:“殺一個老兵,何必全副武裝?我頂着我的腦袋來了。”全副武裝的士兵驚愕了。太尉於是開導他們説:“郭尚書難道虧待你們了嗎?副元帥難道虧待你們了嗎?為什麼要以變亂來敗壞郭家的名聲?替我稟告郭尚書,請他出來聽我解釋。” 郭晞出來見太尉,太尉説:“副元帥功勛充滿天地之間,應當力求全始全終。現在您放縱士兵幹兇暴不法之事,兇暴將導致變亂。在天子身邊製造變亂,要歸罪於誰?罪將連累到副元帥。現在邠地邪惡之人用財物行賄,把自己的名字混進軍籍中,殺害人,像這樣不加以制止,還能有幾天不會引起大亂?大亂從您軍中產生,人們都會説您倚仗副元帥,不管束士兵,這樣一來,那麼郭家的功名還能保存多少呢?”

話沒説完,郭晞一再拜謝説:“有幸蒙您用大道理來教導我,恩惠很大,我願意帶領全軍聽從您的命令。”回頭呵斥手下的士兵:“都解下鎧甲解散回到隊伍中去,膽敢再喧譁的處死!”太尉説:“我還沒吃晚餐,請代為備辦些粗劣的食物。”已經吃完了,説:“我的老病又犯了,想請您留我在軍門下住一晚。”叫趕馬的回去,明天再來。於是就睡在軍營中。郭晞不脱衣,告誡負責警衞的衞兵打更以保護太尉。第二天一大早,同至白孝德住所,道歉説自己無能,請允許改正錯誤。從這以後邠州沒有發生禍亂。 

在此以前,太尉在涇州,擔任營田官。涇州大將焦令諶奪取民田,佔為已有,多達幾十頃,租給農夫耕種,説:“穀子將成熟時,一半歸我。”這一年大旱,田野草都不長。農民將旱情告訴焦令諶。焦令諶卻説:“我只知道收入穀子的數目罷了,不知道旱災。”催逼得更厲害。農民都將要餓死了,無法償還,就告到太尉那裏。

太尉寫了判決書,語言很是謙和,派人勸告焦令諶,替農夫求情.焦令諶大怒,將農夫叫了去説:“我難道怕段某嗎?為什麼竟敢議論我!”拿判決書鋪在農夫背上,用大杖打丁他二十杖,農夫快死了,將他抬至太尉衙門的庭院,太尉大哭,説:“是我害苦了你。”江即親自取水洗去農夫身上的污血,撕破自己的衣裳,包紮農夫的傷口,親手敷上良藥,早晚親自先給農夫餵食物,然後自己才吃。將自己的坐騎賣掉,買穀子代農夫償還地租,不讓那農夫知道。 

 臨時駐紮在徑州的淮西軍統帥尹少榮,是個剛強正直之士。來到焦令諶的住處,見到焦令諶大罵説:“你真的算得上是人嗎?涇州田野如同赤土,人都快餓死了。而你卻一定要得到租谷,又用大杖打無罪的人。段公是仁慈而有信義道德的人,而你卻不知道敬重。現在段公僅有的一匹馬,低價賣了買穀子送進你家,你又不知羞恥地收下了。總之你的為人,是不顧天災、冒犯長者、打擊無罪者之輩,還取仁義之人的穀子,使段先生進出無馬騎,你將憑什麼面對天地,還不愧對奴隸嗎?”焦令諶雖然兇暴傲慢,然後,聽了尹少榮的話卻也探感慚愧,汗流浹背,吃不下東西,説:“我終究不能再見段公了!”一天傍晚,惱恨而死。 

 到太尉自涇原節度使被徵召為司農卿之時,告誡他的家屬説:“經過岐州時,朱泚可能贈送財物,切不要接受。”待到過歧州之時,朱砒堅決要贈送大綾三百匹。太尉女婿韋晤堅決拒絕,得不到同意。到了京都,太尉大發脾氣説:“你們果真沒有聽我的話?”韋晤謝罪説:“居於卑下的地位,沒有辦法拒絕。”太尉説:“但是終究不能將這些東西放在我們家裏。”就把這三百匹大綾送到司農卿官府治事大堂,安放在梁木上面。朱泚謀反以後,太尉被殺,官吏將“棲木樑上”之事告訴了朱泚,朱泚叫人將大綾取下來一看,只見原來封條上的標誌都還保存着。 

以上就是太尉的逸事。

元和九年的一天,永州司馬員外置同正員柳宗元恭恭敬敬地將此文呈上史館。現今稱讚太尉大節的不外乎是認為武夫一時奮不顧身,沒考慮到死,以此來揚名天下,不瞭解太尉的為人並不是這樣。我曾往來於歧、周、邠、斄之間,經過真定,北上馬嶺,經歷亭崗堡壘哨所等,私下裏喜歡詢問年老的軍校和退役的士卒,他們都能説一些當時的事情。太尉為人和顏悦色,經常低頭拱手走路,説話的口氣謙恭温和,未曾以不好的臉色待人。人們見到他,倒像個讀書人。遇到不能贊同之事,一定要實現自己的主張,決不是偶爾這樣做。適逢永州刺史崔公來,説話信實,行事正直,詳備地獲得了太尉的遺事,再次核對沒有什麼疑問。有的事實恐怕還有散失遺漏,未集中到史官手裏,斗膽將這篇行狀私下送交給您。鄭重地寫下這篇逸事狀 

 

張桂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0q84v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