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易經 >

《易經》第十二卦·否卦

《易經》第十二卦·否卦

《易經》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起源,是萬經之首。以下是小編分享的關於《易經》第十二卦,歡迎大家閲讀!

《易經》第十二卦·否卦

《易經》第十二卦·否卦 篇1

《易經》第十二卦 否卦 天地否 乾上坤下

否卦,象徵閉塞不通。坤下乾上,天氣上升,地氣下沉,天地陰陽二氣互不交合,萬物生養不得暢通,為否。否者,閉也。所以否象徵否閉、閉塞。否閉之世,人道不通,天下無利。是小人得勢,君子被排斥的形象。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羣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拓展:

易經讀後感

《易經》對我來説並不陌生,在我還沒上學的時候,家裏一套厚厚的精裝書,上面的兩個大字,便是“易經”,這是爸爸最喜歡的書之一,聽爸爸説,他小時候很窮,買不起書,便把老師的書借來,手抄了一本,連插圖都是仔細的畫上去的,我便覺得這是一本絕世好書,但當我認字了之後,卻怎麼也看不懂易經,總是翻着翻着就睡着了,而父親卻一遍又一遍的翻閲,從中領悟到了很多,有時候,爸爸遇到了什麼困難,或者不記得東西放在了什麼地方,都會用其中的卦象占上一卦,結果還很準,也許會有人説我迷信,但《易經》的卦象是有根據的,是科學的,有道理的,因此,真的好佩服爸爸可以把易經看的那麼透,遇到難題,只要給他一個字,一個筆畫數,就可以由此知道事物的好壞。而我卻連《易經》的大概內容都不太理解,這學期有幸選了“中國傳統文化賞析”這門課,也給我一個名正言順的讀《易經》的機會。

《易經》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瑰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首要代表作,是“羣經之首”。六十四卦是易經的總精脈,它具有象、數、理、卦象、卦德、卦辭的豐富哲理,自始至終是,六十四卦分八個組,以宇宙萬物自然之“象”: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以陰陽互變為導線,象徵天體運動是晝夜永不停息的。又演繹出社會和人生萬事的變化。它又具“數”的深邃特徵——太極生兩儀陰陽,在陰陽兩態中,再加上一個陰態或者一個陽態,使三個態的陰和陽重疊連成一小卦,共有八個不同組合,便稱為八卦,卦的形成是離不2開“三”的互相變通,“三生萬物”的作用。三個小卦再加三個小卦重疊成一個雙重六爻卦象,不同的卦象排列出有八組,八組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萬事萬物的類象,其中有千變萬化的易理,所以六十四卦是智慧的哲理學。看着裏面的配圖,以及對歷史的簡要介紹,我漸漸的對此產生興趣,開始對神話產生嚮往,不由的把他和《山海經》,以及龍生九子等傳説聯繫在一起,但是,從學術角度來説,《易經》是一門科學,《易經》的形成過程是幾千年歷程,從伏羲先始畫八卦,以後經過炎帝、黃帝,雙從夏週三代,不斷地演化,到周文王重新畫後天八卦圖,整理卦辭、爻辭,後來又經過孔子作《十翼》上下幾千年中文化的結晶。它是源自歷史各時期中統治者的權術經驗、教訓、功、利、德、貞的總結,也曾是歷史朝代中的帝王國權者行使統治和執政朝綱時的《經論》和教誨書。但曾因六十四卦被視為“占筮之辭”,披上了迷信的外衣,作為預測吉凶的辭令,六十四卦成了古代頭領們掌權和使用權力必定要使用的祕密的搖卦占卜。而早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各學派為它正名,他們認為是可生“以史為鑑”“靈警奇奧”的奇書。

易經是一門最高的哲學,不是算命學,所以路邊的算命先生根本不代表易經學説。易經分為三種方式解釋了整個社會三類人。道家的老子學説是易經中最難,也是最高的學問,它是代表社會最高層階級的利益和生活態度;儒家的孔子代表中層階級的利益和生活態度;墨子是代表我們普通百姓的利益和生活態度。這就是易經成為哲學之3父。易經是一門預測科學,是唯物的,不是唯心的。易經裏有卦象,就是説8*8=64個卦象分別解釋了不同的結果。那就是説卦是預測你現在可能會面臨的一種生活的現象,不是本質;也解釋了這樣的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去解決這個現象帶來的後果。在這裏,人們都會把它解釋成“命理“,“運氣“然後怎麼怎麼去化解。其實,對於“命“跟“運“易經有很好的解釋,因為卦只代表現象,你自己想想看一個現象能包括了你的真實的本質內容嗎。

能解決掉你發生的不好的一切事情嗎。能成為你心靈安慰的一種寄託嗎。不能的!易經就告訴你一些為人的道理,孔子的理論以及墨子的理論是我們要學習的。學習這些理論後你才能很好的去理解易經講的卦象是唯物主義哲學,不是算命的。它是可以預測到人生某些階段一些不順利的事情以及災難的事情,但是要變的。“卦“根據你行為的方式以及實踐的經歷要產生改變的。易經中“易“本身解釋就是“變“的`意思。就是説隨着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才是真正的道理。我們學習易經就是要學習孔子的做人理論以及墨子的做事理論,一個人能很好的做人,很好的做事情,有非常好的修為,那麼有可能成為有作為的人,那就是高層階級的領域,才能去學習道家的道理。學習易經可以從中看到自己所處環境所產生的很多現象,然後好好總結研究,改變它,改變了這些現象,讓它往好的方向發展,那就改變了你的“運“。唯物主義哲學講,“命”不可變,“運”是可變的。其實,“運”的不斷改變,也能導致小階段的“命”的改變。陰和陽總是處於一個平4衡的階段,好壞循環往復!學習易經的態度是積極的,不能總拿那個預測現象來對自己的“命”,整天不做事,整天亂想,那什麼“運”都不會來。積極的學習其中的精華,積極的吸收於利用,易經它只是能幫助你看到你將要發生的現象,所以真正解決事物還是靠自己的品質和意志。

學習易經不是説我預測出來命不好,我就不努力了,我今年婚姻不好,我就不結婚了。不是這樣的,易經它是告訴我們萬事要“中庸“,中庸不是極端的意思,解釋為恰到好處。事物要符合規律,符合現實要求。就象婚姻好壞,其兩個人的結合,最好的結合是“門當户對“。這個是古代人智慧,有他一定的道理。現在人不是要求這個,要求哪個,最終只有“門當户對“的婚姻幸福可能性最大,婆媳關係也最容易融洽。為什麼現代單身大齡青年這麼多啊,就是沒有處理好自己的位置,你到底適合哪個位置,有些人經常説:寧缺勿濫!這種不符合規律的盲目要求怎麼能找到幸福!學習易經這要看你帶着什麼目的讀它。它關係到哲學思想、天文地理、政治策略、軍事計謀、倫理道德、行為科學、思維方式、人際關係、醫學養生、信息預測、文藝美學等等,甚至現代的前沿科學如計算機軟件、遺傳密碼、混沌理論、耗散結構等等,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示。真是“仁者見之謂仁,智者見之謂智,百姓日用而不知。”

總的説來,它當然是一部揭示萬事萬物發展變化規律的哲理著作。《易經》,在古代是士大夫必讀的高深教科書;書中提到,全世界中國人的腦筋最好,最活,因為中國人最懂得5變通其實,自然辯證法很大程度上也在講變通。好中有壞,壞中有好,不好不壞,不壞不好,由壞變好,由好變壞,反反覆覆,無窮盡也。《易經》中有的道理是深刻的,亙古不變的。你看,易經説宇宙萬物歸根到底是由兩種因素構成的:陰,陽。仔細想想,它的高明簡直超出人類智慧了。你看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接近的證明這一點,從我們知道原子是可分的開始,就已經往這個方向邁步了。因為沒有什麼實在的東西是物理不可分的,分到最後是什麼呢?説的好,就是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生萬物!我們的祖先,他們是永遠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因為他們追求的是智慧,從本質上説,我們的祖先重視的智慧,他們不怎麼重視知識。最開始説的讀書,實際上指的是明理,讀書讀的是道理,道理是與智慧相關的東西。然而現在,讀書是去學知識,學一些誰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對不對的東西,尤其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讀書早已經不再是它最初的含義了。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易經》是完全根據自然發展出來的一套系統,外國人提自然辯證法,其實在科學麪前他們欠缺讓自然引導他們的科學,我們講師法自然,不是沒有道理的。其實,我覺得我們學的課程是不能叫自然辯證法的,叫辯證法還可以。宇宙中唯一的東西是什麼?就是自然,自然是不能加界的,加了界,就講不通了,只有國家才有界,地區才有界,植物界,動物界也可以。自然是整合的東西,如果自然可以再加界,就表示自然之外還有東西,那就不對了。所以我覺得,我們學的辯證法充其量也只是《易經》中的很小很小一部分,冠之以自然是很6不合適的。看過《易經》後變的非常樂觀,不管什麼樣糟糕的事情我都似乎不在乎,就像其中的一句: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有什麼大不了的,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在我閲讀《易經》時,我第一次體會到,這個世界並不那麼黑暗,不管有多糟糕都會慢慢好起來,這就是“窮則變”吧!又應一句老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看的那六十四卦,倒不像算命,更像是人生處在什麼階段應採取什麼樣的人生態度。當你春風得意時,不要忘乎所以,當你悲痛欲絕時,應該告知自己,新的歷程即將開始;當你青春煥發卻一無所有,別要忘了你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創造一切;當你的事業初成卻不堪一擊,別忘了自己的能力正處人生之鼎盛時期;當你為自己的身體與精力的衰竭而徹夜難眠時,別忘了你擁有的物質財富是一般人所不敢與之的;當你步入人之末年而感歎生之短暫時,別忘自己是飽經世事的老者,受到族人的尊敬。

當然,人的一生充滿各種變數,但我相信《易經》所説:“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當我讀完此書,我深深地體會到《易經》給人的世界觀帶來的影響。抗“迫害”能力特強,很多事情別人認為不可能的,自己居然能忍受的了。起初,自己讀《易經》充其量只是想了解一下中醫理論的源頭,沒想到居然讓《易經》深深地改變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大概就是“天意”吧!不過,我得感謝《易經》,給我如此大的精神力量去面對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

《易經》第十二卦·否卦 篇2

《易經·季傳》中講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行變化而成鬼神也。”

註解:我們一般都把五行當中的“行”念成xing(第二聲)。我們知道它是個多音字,最常用的還有個行hang(第二聲),在這裏,不妨把它理解成行來作圖。會發現一切都不可思議地便於理解。此文以下的“行”字都念作hang(第二聲)。

那麼首先是這十個數分別兩個兩個一組,共五行。分為天和地兩列。“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的意思是“13579”在為天的這一列。剩下的偶數“246810”則應該在地字那一列。這樣天數有五個數字,地數也有五個數字。“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意思是每一列的五個數相加都有一個值。接下來作者解釋了這些值分別是多少: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就是天數的數字相加就等於25,地數的數字相加就等於30。和在一起算是55(這是“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的意思)。

那麼這些數字的具體位置怎麼定呢。別急,文章還有另一段話。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這就是這些數字應該的位置。

“天一生水”不妨理解為,天字下,1對應的位置應該是水。“地六成之”地字下,6對應的位置和它相輔相成。這也應證了“陰陽相合”,輔佐生成的説法。為了便於理解,筆者把“某某生某某”的數字用紅色標記出來,以便於觀察。

其餘的都這樣類推理解,把數字填入相應的框即可。

另外還有一個觀點也很重要。“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對照一下我們繪製的表格,確實天下都是陽數,地下都是陰數。而且文中還講到每行分陰陽,分別是陽五行,陰五行。我們的表格是都具備的。説得更直白一點,所謂的“陽五行”就是由“1”這些陽數組成的行。“陰五行”則是由“2”這些陰數組成的行。只是這裏比較特殊,每個陽行或陰行的內容只有一個數字而已。

至於怎麼用這張表格來推衍其他的卦象,筆者還未真正接觸《周易》,暫時先討論到此。如有後續發現,希望能精彩繼續。

《易經》第十二卦·否卦 篇3

俗話説得好,智慧源於閲讀。而天下智慧集於易。時下,研讀易者,如火如荼,國內國外,莫不如是。孔子也説過“五十讀易,可以無大過矣。”於是,我也在假期中讀讀易。

易,也稱周易,或稱易經。雖是占筮之書,但其寄寓的深邃哲學原理的思維方法,讓易深刻地影響着整個中國文化,甚至影響着其他國家的人們。

“朝乾夕惕”、“自強不息”,藴含豐富的人生勵志;“柔順含弘”、“厚德載物”,藴藏精妙的處事心得;“作事謀始”、“潛龍勿用”提醒人們做事要謹慎;“”同人於野,成大功者必須要“順乎天而應乎人”;要想無往而不利,就要低調做人,“卑以自牧”;凡事想得開,自然就“無平不陂”、“無往不復”……

今天開讀,先了解了周易的內容結構(經和傳),瞭解了學習周易的主要門徑,知曉了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內在規律,懂得了卦及卦義、爻及爻義……

“易”有三義:變易、不易、簡易。這三義,可以説包含了中國文化的全部智慧,也是人類文明中的大智慧:

變易,反映了宇宙萬物,永遠居於變動之中,四季更替,歲月流逝,人事代謝,變是主流。

不易,講得是永恆不變的道理,我們在研究宇宙萬物時,要在紛繁複雜的萬事萬象中,發現其中的規律,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抓住實質,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簡易,是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抓住要點,加以解決。這就是智慧。有哲人説過,簡要是智慧之魂。易用陰陽和六十四卦來象徵宇宙的萬事萬物,以簡馭繁,這種簡易,不是最大的智慧麼?

讀易,雖易,但得之不易也。

《易經》第十二卦·否卦 篇4

變易,簡易,不易,是《易經》的三個原則,也是一個人修行領悟的次第。

變易的意思是説,這世界是變化運動的,要用變化的眼光看問題。用佛家的話講,就是無常。瞬息萬變,世間萬物,無時無刻不在運動變化。我們要去捕捉這種變化運動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信息量太大了。人力有窮時,我們沒辦法同時處理這麼多信息。

人面對這樣不確定的世界,該怎麼辦呢?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因為有太多事情已經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了。

變易之後是簡易,意思是説,事物變化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易”字,上“日”下“月”,日是陽,月是陰,是謂陰陽;日月是時間的刻度,是講四時變化。陰陽,便是宇宙萬物最底層的代碼。我們這個世界就是由陰陽構成的。所以説一陰一陽之謂道。

做人做事,就要掌握一般規律,普遍規律。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夠綱舉目張,穩紮穩打。懂得什麼是本什麼是末,什麼是前什麼是後,懂得事物變化運動的一般規則,再把這些規則運用到實踐當中去。

不易是説的道。大道本源是不變的。這個世界有一個終極的東西,是絕對存在的,是真理。真理是一,不是二,是謂不二法門。人的追求,就是把相對的自我與絕對的道合二為一,是謂天人合一、梵我同一。同一了,就不分彼此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大道易簡,知易行難。要在變中看到不變,以不變應萬變。

標籤: 否卦 易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yijing/dkrlr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