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內經 >

《黃帝內經》靜心口訣

《黃帝內經》靜心口訣

《黃帝內經》為古代醫家託軒轅黃帝名之作,為醫家、醫學理論家聯合創作。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黃帝內經》靜心口訣,希望對你有幫助。

《黃帝內經》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見神的充耗,關係到人的壯老;神的得失又關係到人的昌亡,人體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上注於目。靜心養神對於終日勞心用腦或長期使用目力者,是大有裨益的。

一、閉目養心

在日常諸事紛擾、頭昏腦脹時,找一清靜之地,正襟危坐,雙目閉合,眼瞼下沉,調勻呼吸,意守丹田。良久則頭腦清醒,心平氣和,心靜如水,煩惱漸漸消失,進入靜謐祥和狀態,機體陰陽氣血通達順暢,心理平衡,情緒愉悦,頭腦清晰,渾身輕鬆。

二、閉目降氣

凡遇憤憤不平或遭受屈辱,於暴躁難捺之時,要理智地控制情緒,離開是非之地,閉目思量。同時用自己的雙手食指輕輕壓在眼瞼上,微微揉搓,到眼珠發熱發脹,便覺胸膛悶塞頓開,肝火胃氣下降,躁怒平息,心情和緩。

三、閉目行悦

在憂鬱悲傷、失望空虛、心煩意亂之時,退避靜舍,閉目獨坐,儘量默憶,想象以往得意歡愉之事,即會覺得心神平衡,悲傷煩亂之情就會逐漸消失。

四、閉目卧思

人有三種思維方式:第一為睜眼思維方式,第二為夢境思維方式,第三即是閉目思維方式。閉目思維是一種臨界思維“現象”,即卧而不寐,閉目臆想聯翩。在這種思維狀態下,大腦排除了外界的干擾,又處於充血、充氧狀態。如此,可促使大腦細胞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以提高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五、閉目消食

吃完飯後閉目休息10~30分鐘,再去睡午覺、散步或是做別的事情。這對肝臟的保養,尤其是對有肝病的人來説是非常必要的。

人們吃完飯,尤其是午飯,因為吃的一般都比較多後,體內的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內參與食物消化,如果再行走、運動,血液就會有一部分流向手足,此時,流入肝臟的血流量就要減少到50%以上。如果肝臟處在供血量不足的情況下,正常的新陳代謝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對肝臟的損害。

六、閉目賞樂

你可以常常閉目聽一些自己喜愛的音樂和戲曲。優美的旋律可增進大腦活動,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使人產生心曠神怡的感覺,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

七、閉目解乏

勞逸結合十分重要,當身體勞動累了,或讀書、看報、寫字疲乏的時候,不妨閉目靜養片刻,這對迅速恢復精力和養生保健都大有益處。

八、閉目釋煩

常言道:眼不見,心不煩。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意思是説閉上眼睛不但可以養目,而且可以靜心。心靜則神安,神安則災病不生,福氣永存。

拓展閲讀:《傷寒論》與《黃帝內經》的比較

《傷寒論》與《黃帝內經》是中醫最重要的兩部經典著作,但兩者的理論體系及對疾病認識的着眼點與臨牀思維各不相同。究竟如何看待這兩部經典鉅著呢?

《黃帝內經》的確切成書年代已不可考,其作者亦難以考證,多認為非一人一時所作,乃古代眾多醫家共同智慧的結晶。《傷寒論》是漢末醫聖張仲景所著。雖然醫聖在序言中説:“勤求古訓博採眾方”,但在大論中很少有《內經》的痕跡。僅《內經》熱論篇中之三陰三陽與《傷寒論》之六病有高度的相關性。

《黃帝內經》主要論述了人體的生理病理、陰陽五行、藏相學説、經絡腧穴、病因病機、治則治法、養生保健等內容。然其方藥體系僅僅是處於雛形階段,極不成熟。但並不能因此而忽視或否定《內經》的理論及臨牀價值。《內經》對很多疾病的病理認識非常深刻,對臨牀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如《內經》生氣通天論篇雲:“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為拘,弛長為痿。” 曾治療多例肢體疼痛腫脹或肌肉萎縮等患者,觀其有尿黃,舌苔黃膩脈滑等,投以清熱化濕的方藥而獲效。

《傷寒論》是醫聖以悲天憫人的情懷,憑其天才的智慧,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所開創的一獨特法門。既沒有論述人體的生理病理,也沒有論述具體的疾病,也不談診斷不談藥性。

全書以六病為綱方證為目,構築了一具有嚴密的邏輯體系,且簡易而高效的中醫臨牀診療學。六病是醫聖對萬千複雜疾病的宏觀分類。凡有脈浮,頭項僵痛而惡寒等脈證特點的即稱之為太陽病。所以太陽病不是具體的某一疾病,而是對有脈浮,頭項僵痛而惡寒等脈證特點的一類疾病的稱謂。太陽病又可根據其具體脈證而進一步分為中風、傷寒、温病等,其他諸病亦如此。

最令後世醫家困惑的就是對六病的認識,自朱肱首先開創以六經解釋《傷寒論》以來,後世醫家遂相沿成例,習稱六經辨證,誠不知經從何來?

方證是特定的脈證組合,如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浮弱,桂枝湯主之;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傷寒論》共約十大類方,每類方均有其基本的脈證,然後根據臨牀變化而作相應的加減。其方證非常簡單明確,學習經方不需要通達更多的中醫基礎理論。故清經方家柯琴言: 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門人人可入。

整部《傷寒論》就是以六病為綱,從方證藥證入手,開創了一全新而獨特的中醫診療體系。其方藥體系已非常成熟,達到了極高的量化水準。其方證精細入微,而劑量更是絲絲入扣,劑量稍變則方證迥異。如桂枝湯、桂枝加桂湯、桂枝加芍藥湯,三方的藥物組成完全相同,僅劑量稍異,則方證即不同。

《傷寒論》並以其獨特的視角認識疾病,發現了萬千複雜疾病的脈證規律。不難看出《內經》與《傷寒論》兩者的理論體系與臨牀思維完全不同,唯有充分認識到兩者的區別,才能正確認識各自的特點,進而在臨牀上正確運用經方。遺憾的是很多人對兩者的區別缺乏足夠的認識,導致認識上的混亂。

歷史上成無己首先開創了以《內經》相關理論來全面註解《傷寒論》,試圖證明《傷寒論》的內容無一不是從《內經》而來,但對後人正確認識《傷寒論》並無裨益。因為成無己根本沒有充分認識到《傷寒論》自身的理論體系及其獨特的臨牀思維。

相比之下,《內徑》更重視辨病機與治法,而《傷寒論》卻更重視辨六病與方證,兩者的臨牀思維完全不同。如《內經異法方宜論》篇有:髒寒生滿病。本人對此體會頗深,有很多腹滿的患者是因體內有寒邪,用附子理中湯等温陽驅寒的方藥即可獲效。曾有一老年患者,因嚴重的腹脹多年來就診,先後查胃鏡腸鏡達七次,均無明顯異常,卻屢屢治療不效,痛苦不堪。據其脈證認為是脾胃大寒,投附子理中湯加味。而患者因不太相信中醫可以治療此證,便反問究竟是什麼病?只好對其解釋説是寒氣重。又問寒氣是怎麼來的?便説過量食綠豆、西瓜等寒性食物亦可出現。誰知道其一生嗜食西瓜,後來生活條件改善,更是每日必吃兩個西瓜。服藥至十三劑尚無改善,至十四劑腹脹突然減輕,共服三十餘劑而痊癒。古人言西瓜為天生白虎湯,可知其寒性之重。

但又不是所有的腹滿均是寒證,也有濕熱證或腸道積滯等,所以《內經》的很多內容有其相對性,需要靈活看待。相比之下《傷寒論》中有關腹滿的脈證則更加明確且精細入微,如79條心煩腹滿卧起不安,梔子厚朴湯;126條少腹滿小便不利,抵擋湯;208腹滿而喘有潮熱,大承氣湯;219腹滿身重,難以轉側,白虎湯。同一腹滿因兼證的不同,則方藥迥異。

當然最大的區別還是臨牀思維,《內經》體系注重辨病機,《傷寒論》體系注重辨六病方證,兩者對疾病認識的着眼點大不相同。如宋許叔微治一咯血患者,因脈浮緊無汗用麻黃湯一服汗出而愈;清舒馳遠治一難產,因脈緊無汗用麻黃湯一劑汗出而愈;丁甘仁用桂枝湯治癒背疽;黃煌用白虎湯加味治癒口渴多飲的崩漏;及本人用麻黃湯治療糖尿病、用桂枝湯治療高血壓等。若非熟諳經方思維者,難以理解上述醫案。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惲鐵樵,其原先有四個兒子,前面三個兒子均因發熱,請時方名醫治療不效而亡。後第四子亦復高熱,初請來多位時方醫治療不效。惲氏粗通《傷寒論》,觀其子發熱無汗而喘,是典型的麻黃湯證,可為什麼這些醫家就是不用呢?其與夫人商議,如其座而待斃,不如鋌而走險。遂自開一劑麻黃湯,患兒服後汗出熱退身安。惲氏因此而棄文從醫,成為近代頗具影響的中醫大家。

此外如山西名醫門德純先生曾遇一屢治不愈的重症失眠患者,詢知其卧時雙腿捲曲而雙手捂胸。便根據大論“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豈料用此方一劑患者酣睡不醒。若按照時方思維,從病着眼,又怎能想到用此方呢? 但切莫見他人用某方治療某病取效,不辨方證如何即套用之。

特別是後世時方家們對很多疾病的病機有了先入為主的成見,導致治療法則的錯誤及臨牀療效的低下。如認為性功能障礙就是腎虛而補腎,實踐證明補腎治療此病,其療效並不理想。時方醫對於用四逆散或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陽痿獲效則難以理解;認為高血壓的病機就是肝陽上亢,強調平肝潛陽等。反而對用真武湯、桂枝湯等治療高血壓獲效難以理喻;對中風患者更是強調肝陽上亢,對用續命類方治療,更覺駭人聽聞。對重症肌無力、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等則認為是脾虛氣虛等,無法理解用小陷胸湯等方治療可以獲效。總是片面理解《內經》治痿獨取陽明,誤認為獨取陽明就是補脾胃補氣血。殊不知《內經痿論篇》反覆強調五臟熱,並引《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曾有一患者因右手肌肉萎縮,難以持物。據其心煩失眠易怒,眼充血,口多粘涎,脈滑數有力。投小陷胸湯加味治療月餘,諸證改善,手可寫字持物。其兒子知道後,硬是將其母弄到北京治療。初請西醫專家治療,認為沒有好辦法,遂改請一中醫博導,那位專家信心滿滿的説可以服中藥治癒。後來患者帶了兩個月的中藥回來服用,並將方子給我看。觀其方一派大劑温補藥,諸如黃芪、黨蔘、附子、杜仲等二十多味。屢屢告誡而患者卻不能理解,其後藥未服完即殞命,真是不勝悲哀!

當今中醫整體療效的下滑,最主要的癥結就在於忽視中醫經典,尤其是對經典理論缺乏正確的認識。沒有傳統經典作基礎的中醫,必然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經方不單指《傷寒雜病論》所載之方,更因其具有仲景所確定的獨特的臨牀應用準則,若背離了經方思維用方已不能稱為嚴格意義上的經方。所以臨牀應用經方必須遵循經方特定的臨證思維方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neijing/dd8ek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