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內經 >

內經靜心訣

內經靜心訣

《內經》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見神的充耗,關係到人的壯老;神的得失又關係到人的昌亡,人體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上注於目。以下是內經靜心訣,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靜心養神對於終日勞心用腦或長期使用目力者,是大有裨益的。

閉目養心

在日常諸事紛擾、頭昏腦脹時,找一清靜之地,正襟危坐,雙目閉合,眼瞼下沉,調勻呼吸,意守丹田。

良久則頭腦清醒,心平氣和,心靜如水,煩惱漸漸消失,進入靜謐祥和狀態,機體陰陽氣血通達順暢,心理平衡,情緒愉悦,頭腦清晰,渾身輕鬆。

閉目降氣

凡遇憤憤不平或遭受屈辱,於暴躁難捺之時,要理智地控制情緒,離開是非之地,閉目思量。同時用自己的雙手食指輕輕壓在眼瞼上,微微揉搓,到眼珠發熱發脹,便覺胸膛悶塞頓開,肝火胃氣下降,躁怒平息,心情和緩。

閉目行悦

在憂鬱悲傷、失望空虛、心煩意亂之時,退避靜舍,閉目獨坐,儘量默憶,想象以往得意歡愉之事,即會覺得心神平衡,悲傷煩亂之情就會逐漸消失。

閉目卧思

人有三種思維方式:第一為睜眼思維方式,第二為夢境思維方式,第三即是閉目思維方式。閉目思維是一種臨界思維“現象”,即卧而不寐,閉目臆想聯翩。

在這種思維狀態下,大腦排除了外界的干擾,又處於充血、充氧狀態。如此,可促使大腦細胞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以提高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閉目消食

吃完飯後閉目休息10~30分鐘,再去睡午覺、散步或是做別的事情。這對肝臟的保養,尤其是對有肝病的人來説是非常必要的。

人們吃完飯(尤其是午飯,因為吃的一般都比較多)後,體內的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內參與食物消化,如果再行走、運動,血液就會有一部分流向手足,此時,流入肝臟的血流量就要減少到50%以上。

如果肝臟處在供血量不足的.情況下,正常的新陳代謝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對肝臟的損害。

閉目賞樂

你可以常常閉目聽一些自己喜愛的音樂和戲曲。優美的旋律可增進大腦活動,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使人產生心曠神怡的感覺,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

閉目解乏

勞逸結合十分重要,當身體勞動累了,或讀書、看報、寫字疲乏的時候,不妨閉目靜養片刻,這對迅速恢復精力和養生保健都大有益處。

閉目釋煩

常言道:“眼不見,心不煩。”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意思是説閉上眼睛不但可以養目,而且可以靜心。心靜則神安,神安則災病不生,福氣永存。

遇到繁雜吵鬧的場合或自己不願看的場面,又不便避開。

閉目養陽

適當閉目靜心曬曬太陽,可以養陽。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克勞瑟發現,如果不是嚴重高血壓症,經常曬太陽能夠降低血壓。當人的皮膚受到陽光照射時,便會產生維生素D,維生素D參與人體的血液循環。

閉目動行

找一處清淨之地雙目微閉,全身放鬆,以儘可能慢的動作打一套太極拳,充分體會緩慢柔韌,圓滑連貫的要領,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閉目強記

隨着年齡的增長,記憶力日漸衰退,常常會遇到要記起某個人、回憶某件事,一時半會兒就是想不起來,抓耳撓腮甚是痛苦。

此時不妨閉目靜心幾分鐘,待全身放鬆,心平氣和後,或許會靈機一現,豁然開朗。

閉目神遊

靜坐閉目,給想象插上翅膀,飛向野外,觀靈山秀水,望天高雲淡,聽飛瀑鬆聲,遊長江大海……此時心怡神馳,心靈與天籟之聲竊竊私語,天人合一,會有一種身輕如燕的感覺。

不能日行千里,卻能神行萬里,這種“精神”暢遊非常有益健康。

閉目靜息

睡眠欠佳是常有的事,遇到一時睡不着,或半夜醒來再難以入睡時,千萬不要心煩意亂,即使不能入睡,靜息也能達到養生的效果。

拓展閲讀:為什麼要學內經

1.《黃帝內經》在國學經典中地位獨特——唯一一本以帝王命名的書。生命之學是帝王之業,是大功德,大慈悲。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

聖人為什麼重醫藥

所謂聖人就是能夠聽從自己本性的人,就是能夠掌控自己身體和慾望的人。如果又能夠讓別人聽從自己,就可以由人而王。

天下即人身,人體是在所有的組織系統裏最精密的自組織結構,它自己有一個和諧的機制。古人認為人的任何思想都是從身體當中來的。《大學》講至善,《中庸》講太過與不及,而所有的太過與不及都源於人身體結構內部的太過與不及。假如肝火太盛,木(肝)生火(心),我們的心就會煩亂,做事就會很急躁。如果腎經不足典話,我們就思維就不夠。拿破崙有一句話:人的身體結構即命運。中醫的話是人的身體結構和功能即命運。生命醫學又是人類學中最高的學問。中國文化強調從醫入道(和)道以醫顯。

2.可以認知自我

生命活力:魄力精神意志膽識聰明

人身難得,真法難聞,中國難生

魄在中醫裏涉及到它是肺的神。肺神,肺氣足了以後它的外現就叫神。

力,涉及到腎,力量從腎來。

肺和腎都涉及到一個先天本能的問題,所以魄力關係到本能的問題,是學不來的。不可以向別人學魄力。

精神,在中醫裏,腎的最基本的物質就是指精;神是心的神明。

精神在中醫裏是心腎相交的能力。

膽識涉及的是膽氣足不足。膽,是主決斷的。

意志,意是脾(精)的外現,心之所存謂之意。

脾主運化,脾精足不是記憶性的問題,而是關聯性的問題。關聯性好,就是運化,就是頭腦靈活的表現。

志是腎之神,腎主收藏。

意志是人體運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體現。運化靈活,又能定住堅持,就是有意志力。

聰明,腎開竅於耳,肝開竅於目。聰明與否,看肝腎能力。

學習《黃帝內經》,培養更多地向內觀察我們人身的能力。它是國學經典裏邊最為寂寞的一項。向內看很痛苦也很難,所以自古聖賢皆寂寞。西方是要認識自己,而中國文化是要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天和人的和諧,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程度越高你就越接近至善。人身難得,就是要關注自己的內心生活,和我們內在的臟腑的那種運轉,懂得了人體,就懂了人生的很多方面。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借假修真的載體,是要蓄之養之的精品。真法難聞,《黃帝內經》是黃帝和老師的對話,核心問題也要通過一種齋戒的方式,不僅是持齋,而且要控制自己的俗欲,沒有私心雜念的狀態才能得到。學習時要修自己的身,修自己的心,真正能夠看到裏面去。中國難生,生為中國人是一種難得的福分,要有一種深厚的感恩心和自豪。只有中國有這麼多的經典,可以讓我們去讀,重新去反省人生,其中包括認真地體會身體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3.可以培養我們的洞察力對天地自然的感悟買東西,不買南北,(上南下北)心在上,按照取向比類,東木肝主生髮,南火心主生長主散,西金肺主收斂,北水腎主收藏,中央脾土主化,南北表示水火不容,買賣軍火和石油都波及人的生命。罵人“××不是東西”實際講是南北,就是説人像水火一樣無情無義。

標籤: 靜心 內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neijing/83dm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