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佛學經文 >佛經 >

聽夢參老和尚講《華嚴經》入門心得

聽夢參老和尚講《華嚴經》入門心得

《華嚴經》是佛成道後在菩提場等處,藉普賢、文殊諸大菩薩顯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雜華莊嚴,廣大圓滿、無盡無礙妙旨的要典。

聽夢參老和尚講《華嚴經》入門心得

聽上夢下參老法師講《華嚴經》,算來已有一年半了。在這一年半中,每日隨眾聽老法師講大座。説來慚愧,可能是沒用上心吧,受益不是很大。説句實在話,我喜歡戒律課,本來就是抱着一顆學戒的心來求學的,故總認為《華嚴經》是大法,不易深入,還沒學,心裏就給了它一個定義——很難學!

再者,戒是基礎。沒學戒而去學經,就像師父所説:“空中樓閣,空架子一個,太不實在了。”修行貴在腳踏實地,漸次而修。心裏早有這種堅固的觀念,所以在修學的道路上就有所偏向。不良的心態,致使自己雖然在隨眾聽課,但從未好好用心。下課後把書束之高閣,不去思維,也不去複習,故學是學,沒有深刻理解,把它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

在老法師的悲心攝受下,師父的慈悲成就中,機緣成熟,有此殊勝的良緣,滿我所願,得以親近老法師座下,聆聽老人家諄諄的.教誨。法雨點點滴滴滋潤着我們乾枯的心田,喚醒了那沉睡已久的心靈。內心裏生起一種莫明的歡喜。更令人高興的是,能有幸和研究班的大哥哥們在一起學習,討論《華嚴經》,受益匪淺。天天聽課、討論、習講《華嚴經》,或許是老法師的悲心加持;或許是師父的慈悲加護;或許是天長日久的潛移默化,在內心深處,我漸漸認識到了,以前的偏執思想是錯誤的,深深的體會到教和戒兩個都十分重要。戒是指導我們生活的軌則;教是我們實修中的指路明燈。教詮的是理,戒明的是事。如果對於一位真正懂得教的人來説,他會更好用心來持戒。

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修行就是修心,善用其心,安住當下即是持戒。並不是説離心之外,再有個戒可持。明白教理,更有助調心並持好戒。持戒,是為了止惡行善,成就聖道。若持戒清淨,身淨、心淨,便能明瞭世間的千差萬別相。以事顯理,順佛所教,小心行事,常爾一心。了知緣生之法,體性是空。明白因果不空,理當倍加珍惜暇滿人生,努力勤求出離,積眾福德資糧。

學戒,心裏比較踏實;學華嚴,能開拓自己的心量。學戒,心裏比較清涼;學華嚴,心裏比較輕鬆,;這是我的感受。華嚴乃圓融教義,初學之人雖難以悟入,但可以用心去體會。深奧的道理可以從淺處入手,漸漸就能契入佛意。日日沐浴在法水之中,並以法水清淨自己的心靈,就感到周圍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當你用心去探尋,融合於理之時,才真正體會到“不學華嚴不知佛家富貴”這句話的深刻內涵。願“華嚴大法遍世間,人人爭作法真賢,悟得自心即是佛,共入毗盧法性海。”

拓展:

華嚴經問答

問。十地中配當五乘義為何義耶。答。寄三乘教為欲生信解故。所説位地中。十地證實法性之處故。約此為顯普法無盡十地中具足一切五乘三乘等法。無不在於此。故作如是説

問。其準相云何。答。初地準人乘。二地準欲界天。三地準上二界天。此三地中為世間行配。所以者何。初地等中行檀地。同輪王修施似故。二地戒三地定等同諸天似故。相同世間故相配之。四地道品五地四諦等相。同聲聞所行似故。此二地相同聲聞。第六地十二因緣觀同緣覺所行因緣相似故。相同相緣覺。第七地中所行願行等十方便。不與二乘相似故。為三乘大乘唯。第八地以上三地中無功用心。隨法流水淳熟根。行成故配一乘位。若約此門者一切人天世間因果皆有初三地。一切二乘所修之因果行法。皆在四五六三地。一切三乘大乘所修之因果行法。皆在第七地。一切一乘所修之因果行法。皆在八地以上三地。若以此門者。不相參當自位也

問。初地菩薩行法甚深廣大。已證二無我理。具自利利他諸德。謂四果等事如經所明。何得為與人相似。乃至六地因緣理亦爾。其不相關。云何得與緣覺相似乎。答。實爾。不相似。然而既此十地中一切法皆攝盡矣。人所行施法及天所行禪定等何地中有乎。即有初地。初地檀地故。人所行施此有。乃至三地禪行地故。天所行定即此有。乃至第六地亦爾。緣覺所修明十二因緣法何地有乎。即有第六地。第六地修因緣觀地故

問。若其人所行法有其地者。斯即其初地人。乃至六地緣覺。何故相同人。及相同緣覺乎。答。若約有其法者即可是。然十地是菩薩修行方起準十地菩薩行説耳。若菩薩所修法約能化所化者。初地菩薩能修施行。故能化人令修施。乃至六地菩薩修因緣行。故能化緣覺人令修因緣法。如是隨自修得行能化他令修故。所化人等隨能化人地攝故。亦得言相同也

問。若爾佛所化之眾生即在佛地。答。亦得爾也。是故以佛者一切法皆無非佛也。餘義可思

問。三乘中菩薩十地漸漸至佛地方究竟。一乘中初發心見聞至普賢方究竟。云何得言三乘因果皆在第七地。一乘因果唯在八地以上也。答。實爾。然而其門不同。斯但約十地準五乘之義故。作如是説

問。約十地配五乘者。為欲現示一切法皆在自證體者。何故但五乘乃配。非三途等配當乎。答。約實皆在十地。然而且舉有行處以配耳

問。若爾者何地有乎。答。文顯無。約義實者初地乃至十地中皆同有也。若別下初地中有亦得

問。若爾者人天等何故但有初三地乎。答。約實皆諸地中有。何處中非有乎。然而隨菩薩所行之行現處配當耳

問。前説隨能化所化相當攝者。當下初地菩薩化人非餘人化。乃至八地以上菩薩但化一乘眾生。不得化三乘人天。答。此隨相配位行。故作如是説。豈其但爾乎。約實隨所得法門。隨未所得人皆能化度也

問。第七地文雲。第七地至方過二乘人。解脱月菩薩初地已過二乘。何故此方過也。金剛藏答曰。初地過緣大法故過。非自智行。實行此方過。譬如王太子始生王家時即過大臣。以種姓尊貴故。然而諸事非皆過。覺方過問。此等義約何等義説乎。答。此有深意。謂既言緣大法故勝過非自智行。是即約十信初心即是初地之義説。非約實行位列初地説

問。云何十信初心即初地乎。答。既約初地證中。立十入以六相示。即可知。初地即信初發心。但生信解門中信解行迴向十地佛地立。若聞此教修行人行頭並修行。謂修信時無解何信。復無行何信。無迴向何所向信。亦無證體何所信。故得行頭並既行並者信滿即解滿。是故位位每滿位成佛現示。若約此門者。第七地至方行實過二乘地者。即是十信十解十行十回向十地中。第七地至之義。此約功用無功用位際説。非實行之極處。若極處者。約列位至佛果方極。約證位初地中極。約得法門解初極。約行滿信終極。約普法實行位位每極。法門每極如善財。所行初文殊中聞解證。乃至普賢位逕無量劫。值微塵數知識。得塵數法門。而非過第二七日一時。如是義可思也

問。此十地等處如是不解説。意何為。答。三乘依位行者。欲為熟根欲入一乘普法故。作如是説

問。見聞等三位普法正位耶不耶。答。不也。但從三乘位作如是説耳。若普法正位即無位。無不位。一切六道三界一切法界法門皆無不普法位。又一位一切位。一切位一位。如位法門一切行教義等法門皆爾。可思

問若爾者普法中以何為始乎。答。得一法門以為始。此始即與終無差別始也

問。受位分中所明授職之義。為三乘行者實行耶。為一乘行者實行受位相耶不。答。非即三乘行者實行。亦非一乘行者實行。是但依三乘位相。以現示一乘無盡十地頂受位之義。斯即同教相攝也

問。既雲依三乘位地者。豈非所依之三乘行相乎。答。既雲依三乘位現示一乘義。故即非三乘自宗行相。所以知。三乘受職唯是阿含受。不具教義理事受故。此處所現者具足教義理事等法門故

問。若爾可一乘正受職。何故亦非一乘實行乎。答。一乘實行十佛前。普賢菩薩位言無不位。行言無不行。虛空法界一切法門中如法成矣。何但此處如所現之分齊耳。是故下文以菩薩神力對佛神力校量中。大地塊土四天下少土等。其為表十地無盡際故作如是校量。即知非一乘實行此如所示。然而無際處不可示説故。依此分齊以現示彼。無盡十地頂之相耳

問。無盡十地滿相云何。答。如下普賢知識中所現十方世界一切微塵。微塵每有諸佛大會。其中諸佛皆將諸大眾説法。其諸佛前每普賢菩薩在受各諸佛所放光明等事。一微塵一微塵每如是等事。是無盡十地滿足相廣大如法界量。如虛空界。十世九世中無不所至。今此處中為欲現彼相故。依離垢三昧現大蓮華。具眷屬華等十處中。放光明等事現示。若以此現之相校量彼相。如十方世界大地一塊土等不可校量。以非分法校量顯緣勝也。又即此校量之事可知非三乘教所明等覺妙覺之相。所以知者。三乘教所明等覺與妙覺俱所照所斷等一切事皆同一等。但明昧自在別耳。豈如是以大地土等為校量乎。教別如是。可思也

問。五地中明不住行勝文中。十種四諦其義云何。答。此十種四諦者即是五地菩薩。知一法界一切法界盡。然不得隨所知之法別現故。總舉四諦染淨因果性相。以現示菩薩所知法故。論雲。所知法中智清淨勝也。其義云何。謂初四聖諦即實法分別。謂即四諦實法。無作四諦約終教義。即如來性中清淨因果性實之法是。若一乘中無障礙緣起。法性中四諦諦理。實義為四聖諦。即無盡四諦。如是無盡四諦。而總依滿數顯現十諦。為欲現無量故。此中十諦者。一者世諦。謂即四諦之法。一切差別義為世諦也。二者第一義諦者。即以四諦空理為第一義。三者相諦者。前二諦以有無為二諦。計人即為二法故。即以非有無之中道自相為相諦。四者差別諦者。以非有無中道為相諦。計人但為一法故。即以有無差別法不壞為中道。非謂舍有無二法方為中道故。不壞有無之差別諦。五者説成諦者。以有無差別法為差別諦。又計人不知此有無法緣集義故。以陰入界等諸因緣假施設。有非實有以為説諦。六者事諦。謂通迷四諦成苦事以為事諦。七者生諦。謂通迷四諦作集以為生諦。八者無生諦。謂通解四諦入寂滅以為無生諦。以苦集本不生故。九者入道諦者。通解四諦。趣入滅諦之行以為入道諦。此四諦非有。四諦即是事諦也。第十菩薩地及如來地諦者。即前四諦緣起實相大乘因果。是義以為第十諦。此十諦現菩薩自所知法。而自以現難。故依所化緣以顯示。此中前九為小乘可化眾生。後一為大乘可化眾生。此言小乘者。非但愚法小乘。設大乘中隨教行者等為小乘。謂地前教修行等。已論雲。為根未熟眾生故説世諦。謂如愚法小乘及十信以前眾生等。不解諦理故。隨計情以為説事法等。為欲熟其根欲故也。為化已根熟眾生説第一義諦。以得聞諸法空理故為解深法眾生故説相諦。謂聞前俗真有空諦。又有不解者。真俗為別法耶。為一法耶。即迷有即無無即有有無無二之深理。故説非有無中道自相之四諦。令入中道深理也。為謬解眾生故説差別諦。謂聞前説非有無中道自相之諦。即計實道為一法。故為説有無差別示深理。令人無遍有無中。謂無即是有。有即無。即無故非無。無即有故非有。有故即是無。非無故即是有。不壞非有無。而不壞有無法。故常有無。而有無不別。不別而非一。是故能入無邊有無以為差別諦。此差別即無別之別也。為化離念眾生故説説成諦理。又有眾生。不知諸法因緣集成之義者。為説陰界處等諸因緣互資集之義等。為正見眾生故。次四諦説入四諦之因果之理故。為大乘可化眾生故説後一諦。即是令入緣起無分別因果理事成大乘因果。因果即菩薩及佛也。如是理法差別隨所化眾生説十諦也。如是十種四諦一乘三乘小乘共行也。廣如論説也。十忍者十地中。內會理用為忍。何等為十。一隨順音聲忍。二順忍。三無生忍。此三法説忍。四如幻忍。五如炎忍。六如夢忍。七如響忍。八如電忍。九如化忍。十如空忍。後七喻説忍。此十中約位者。隨順音聲者初三地。順忍四五六地。無生忍七八地。後七忍九地以上。約三智者。音聲順二忍加行智。無生忍正體智。後七後得智。此十忍約行實地地皆有也

問。此十忍行相云何。答。聞甚深法而無驚怖。心至信為隨順音聲忍。能順真實無生理生。生決定印可。而未已時為順忍。已證會無不所及時為無生忍。後七忍轉遣疑心立。謂疑雲。一切無生者何現見是有乎。為答此疑故如幻。幻法都無生。實法不可得而現耳有。如是諸法可知。又疑雲。幻法不得生耳識。世法雲何知乎。為答此疑雲如炎。炎都無水而能生渴愛心。諸法亦爾。又疑雲。炎法不得受用物。世法能受用物。云何無乎。為答此疑如夢。夢法都無。而夢中皆能受用。世時亦爾。實無而妄想夢故為受用耳。又疑雲。夢法覺都無。世法不爾。覺時得有。云何無乎。為答此疑故如響。響法都無得物。而猶現可聞。世法亦爾。都不得而因緣現有。又疑雲。響法都無前人無益。世法不爾。人實得益。云何如響乎。為答此疑故如電光。電光不得物。而能照物令人得益。世法亦爾。無得而能益。又疑雲。電有照用。即是實法耶。為答此疑故如化。化法有用。而非實。世法亦爾。豈有實乎。又疑雲。一切法無作者。誰能作是也。為答此疑故如虛空。能化一切色法。而其空體不可得。一切法亦爾。實體空不可得。而無所不為如虛空耳。菩薩知是得無生忍等。故其身如幻。乃至如空。非有非無。常住中道實相。以無緣慈悲故不捨生死。不住寂滅。恆修佛法利益眾生也。是即説十地菩薩為心之德用也

問。三乘緣起一乘緣起有何別耶。答。三乘緣起者。緣集有。緣散即無。一乘緣起即不爾。緣合不有。緣散不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foxuejingwen/fojing/q290j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