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關於華嚴經的文學百科

  • 讀華嚴經的方法

  • 《華嚴經》的編集,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大約在公元2~4世紀中葉之間,最早流傳於南印度,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我個人對華嚴經的研究是這樣子的:就是沒有看註疏,不看註解,直接讀原文,一遍一遍的讀,不管懂不懂。當然讀到有些地方會懷疑、不瞭解,那就懷疑、不瞭解。每次讀到不了...
  • 27247
  • 《華嚴經》在中國流傳

  • 《華嚴經》是印度初期大乘佛教流行時出現的佛教經典之一,它是在最早的大乘經典《大般若經》流行後,差不多與《寶積》一類經典同時出現的。關於此經的梵本在印度流傳的情況,有種種不同之説。樑譯《攝大乘論釋》卷十五説:《華嚴經》有百千偈,故名《百千經》。而法藏的《華嚴經傳...
  • 34158
  • 蓮池大師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略記

  • 《華嚴經》是佛成道後在菩提場等處,藉普賢、文殊諸大菩薩顯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雜華莊嚴,廣大圓滿、無盡無礙妙旨的要典。大方廣佛華嚴經感應略記明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輯錄雙童現瑞晉。佛度跋陀羅。初於道場寺譯經。堂前池中。每二青衣童子從池中出。捧以香花。舉眾皆見。...
  • 19813
  • 三種華嚴經的傳世對佛學的貢獻

  • 《華嚴經》是佛成道後在菩提場等處,藉普賢、文殊諸大菩薩顯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雜華莊嚴,廣大圓滿、無盡無礙妙旨的要典。華嚴有三種。一是晉譯,又稱舊譯,世稱六十華嚴。後兩種是唐譯一是八十華嚴又稱新譯,內容最完備。再者是四十華嚴。又稱普賢菩薩行願品。三本華嚴經,各有特色...
  • 20456
  • 《華嚴經》在印度、中國的傳承

  • 《華嚴經》在印度、中國的傳承,是指師資之傳承,首先從印度來講,印度有馬鳴、龍樹、世親,是很著名的幾個人。馬鳴菩薩生於佛滅度後六百年,接近龍樹菩薩的時間,為何説馬鳴菩薩是傳承《華嚴經》思想的?因為馬鳴菩薩講唯心緣起,他寫了《起信論》。這個人很聰明,會寫詩歌,當時...
  • 8717
  • 《大方廣佛華嚴經》簡介

  • 《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又稱《八十華嚴》、《新華嚴》、《唐經》、《雜華經》。八十卷三十九品。唐代實叉難陀(652-710)譯。師于闐人,善大、小二乘,旁通異學。當時則天武后有感於《舊華嚴》處會未備,遠聞于闐有梵本,於是遣使迎師至洛陽。證聖元年(695),於東...
  • 23530
  • 《華嚴經 十地品》講錄

  • 《華嚴經》是佛成道後在菩提場等處,藉普賢、文殊諸大菩薩顯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雜華莊嚴,廣大圓滿、無盡無礙妙旨的要典。二諸天供贊天眾贊百千天眾皆欣慶共在空中散眾寶華鬘瓔珞及幢幡寶蓋塗香鹹供佛百千天眾皆欣慶:天眾具備的供品很多,天眾有一百千。十千就是一萬,一百千...
  • 15550
  • 佛教典籍《大方廣佛華嚴經》簡介

  • 《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又稱《八十華嚴》、《新華嚴》、《唐經》、《雜華經》。八十卷三十九品。唐代實叉難陀(652-710)譯。師于闐人,善大、小二乘,旁通異學。當時則天武后有感於《舊華嚴》處會未備,遠聞于闐有梵本,於是遣使迎師至洛陽。證聖元年(695),於東...
  • 19970
  • 釋《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一》節錄

  • 關於《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一》節錄,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一起來看看!莊嚴道場——釋《華嚴經世主妙嚴品第一之一》節錄上夢下參老和尚菩提場就是華藏世界的境界,形容菩提場有十種莊嚴,簡略合成四種:一地嚴。地是土地堅固,金剛座的底下是金剛地。是佛的依報,...
  • 32657
  • 《楞伽經》與靈辨的《華嚴經論》

  • 靈辨的《華嚴經論》是中國佛教學者對《華嚴經》最早的註釋書之一。此註釋書本來是百卷大着,但現存的只有十二卷。這部著作是在問世百多年之後才為法藏所矚目,並向當時的佛學界做了介紹。此書作為現存最早的《華嚴經》的註釋書,對我們瞭解中國佛教學者最初是如何理解《華...
  • 33750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 《大方廣佛華嚴經》,一般簡稱為《華嚴經》,大方廣是法喻,譬喻這個無上法,是絕對的大,而不是相對的大,是至方至正,無有邊際的廣大,這個無上法,不同於普通的小乘、二乘或三乘法。佛,是説法之主。這位説法的人,不是因人是果位上的聖人。華嚴,譬喻以因地之功德,莊嚴無上之佛果。經,是經典的...
  • 25766
  • 華嚴經主要講的是什麼

  • 華嚴經,大乘佛教主要經典,華嚴宗的立宗之經,是釋迦牟尼成道之後,於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所宣説。這本經書是經典佛經之一,是學佛者必讀的。那麼,華嚴經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修學最重要的經典之一,被大乘諸宗奉為宣講圓滿頓教...
  • 5332
  • 華嚴經的禪悟內涵

  • 華嚴思維,是大乘圓教的悟性思維,藴含着豐厚的禪悟內涵。對《華嚴經》的禪悟內涵,可以從夢幻泡影的大乘空觀、消除分別的不二法門、絕言離相的禪悟智慧三個方面來探討。1、夢幻泡影的大乘空觀《華嚴經》精譬地表達了大乘空觀思想。經文指出,只要體證到過現未三際的空性,則...
  • 17259
  • 華嚴經義海百門(並序)

  • 《華嚴經》是佛成道後在菩提場等處,藉普賢、文殊諸大菩薩顯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雜華莊嚴,廣大圓滿、無盡無礙妙旨的要典。夫緣起難思。諒遍通於一切。法界叵測。誠顯現於十方。莫不性海衝融應人機而表一。智光赫奕耀世間以通三。殊勝微言輕毫彰於圓教。奇特聖眾纖埃現以全身...
  • 18687
  • 《華嚴經》概述

  • 《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又稱《八十華嚴》、《新華嚴》、《唐經》、《雜華經》。八十卷三十九品。唐代實叉難陀(652-710)譯。師于闐人,善大、小二乘,旁通異學。當時則天武后有感於《舊華嚴》處會未備,遠聞于闐有梵本,於是遣使迎師至洛陽。證聖元年(695),於東都大內大...
  • 6947
  •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

  • 《華嚴經》,具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另稱《雜華經》。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華嚴經》的編集,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大約在公元2~4世紀中葉之間,最早流傳於南印度,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摩揭陀國,於菩提樹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21892
  • 《華嚴經》十地品概説

  • 《十地品》是《華嚴經》中重要一品。此品主要敍述佛陀在他化自在天宮摩尼寶殿説法,金剛藏菩薩為與會大眾説十地法門之行相。大乘佛教將菩薩修行過程分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階段,其中十地即自四十一至五十位。《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
  • 7141
以《華嚴經·入法界品》為研究對象
  • 以《華嚴經·入法界品》為研究對象

  • 本文就唐朝實叉難陀翻譯的八十卷《華嚴經·入法界品》作為研究對象,對該經中所表現出的善知識的個性心理進行分析,以窺探經過長期佛教修行實踐之後的善知識在個性心理上的特徵,以利於學修和參訪者在向善知識請益當中,能夠更容易且快速適應各種類型的善知識心理特色,以及在修行...
  • 20050
聽夢參老和尚講《華嚴經》入門心得
  • 聽夢參老和尚講《華嚴經》入門心得

  • 《華嚴經》是佛成道後在菩提場等處,藉普賢、文殊諸大菩薩顯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雜華莊嚴,廣大圓滿、無盡無礙妙旨的要典。聽上夢下參老法師講《華嚴經》,算來已有一年半了。在這一年半中,每日隨眾聽老法師講大座。説來慚愧,可能是沒用上心吧,受益不是很大。説句實在話,我喜歡戒律...
  • 19532
  • 華嚴經的十種佛

  • 《華嚴經》都講十,以十種佛來攝持。什麼叫十種佛?我們經常説「佛陀耶」,我們翻華言是「覺」。覺有三種,有自覺,自己成就了,覺他,讓他讓一切眾生都覺悟,覺行圓滿,自覺成就了覺他就是度眾生。自覺覺他都圓滿了,都成就了,這就是佛。這是佛,用十種解釋。第一正覺佛,成正覺的...
  • 29263
萬部華嚴經塔導遊詞範文
  • 萬部華嚴經塔導遊詞範文

  • 作為一名專門為遊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導遊人員,常常需要準備導遊詞,導遊詞事實上是一種對旅遊景點進行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解讀的文體。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萬部華嚴經塔導遊詞範文,歡迎閲讀與收藏。萬部華嚴經塔導遊詞1萬部華嚴經塔坐落於...
  • 31964
  • 聽華嚴經見佛示現

  • 《華嚴經》,具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另稱《雜華經》。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華嚴經》的編集,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大約在公元2~4世紀中葉之間,最早流傳於南印度,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居士聽華嚴經見佛示現,宣化上人開示大膽説出孫東柏居士一九七八年來美遊學,在年底十二月二十...
  • 24293
  • 什麼是華嚴經疏鈔

  • 華嚴經疏鈔八十卷,唐澄觀撰,《疏》、《鈔》原來別行,到了宋代,晉水淨源才錄疏以配經,編為一百二十卷,稱為《華嚴經疏注》,是我國藏經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分十門論釋。①教起因緣。因與緣各開為十,總以能説佛智為因,所化機為緣,顯示毗盧遮那因勝果勝,開示眾生悟入廣...
  • 33348
  • 華嚴經和修行者的心量

  • 修行人一定要讀華嚴經,或者至少要讀華嚴經中的普賢菩薩行願品,這個很關鍵,行願品是華嚴經的精髓。昨天妙秀説要開智慧,發願了每天誦法華經一品,法華經像蓮花一樣綻放,頌了能六根清淨,長智慧。後來又發願了要頌華嚴經幾部。非常讚歎。能誦華嚴經的人的心量,是非常廣袤的。很多人學...
  • 19447
  • 華嚴經中的淨土

  • 眾所周知,「華嚴」與「淨土」在中國釋氏的傳統中都頗具分量,不過在此所談的並非大家可較能直覺聯想到的宗派概念,而是指《華嚴經》本身及淨土信仰或淨土法門。清末民初以來,中國的學術陷入空前的混亂。撇開政治宣傳的扭曲、誤導不談,單就現象本身來論,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事實(...
  • 24027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