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教案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教案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教案

《月亮上的足跡》人教七上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觀測、暢談、里程碑、昂首挺立、一葉孤舟、遙遙在望

2.瞭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學知識,理解人類登月成功的偉大意義。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敍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

2.訓練學生快速閲讀,並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3.掌握列數字的説明方法,體會準確平實的説明語言。

德育目標

1.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學習敢於探索的精神,體會作者藴涵在字裏行間的對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敢於幻想敢於探索的勇敢精神和科學的精神。

【重點難點】

1.分析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2.對登月技術的理解;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教學設想】

1.快速閲讀法。本文是一篇饒有興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時間線索將登月的全過程敍述得清楚明白、生動形象。先讓學生較快速度地默讀,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簡潔的語句梳理概括內容要點。

2.延伸拓展法。激活學生的思維,就關於報道人類登月的文章如自讀課本中的《登陸月球》進行對比閲讀,充實有關細節,培養探索太空的興趣。

5.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多媒體顯示月球地貌、宇宙飛船探訪太空的的資料

(教師簡要解説圖片內容)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珍貴的資料是宇航員登上月球后拍攝的。那麼,你們想了解人類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過程嗎?讓我們一起學習朱長超的《月亮上的足跡》。(板書課題、作者)

2.背景音樂:貝多芬的《月光曲》、阿炳的《二泉映月》

同學們,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伴着這熟悉的兒歌,我們不知不覺中走過了孩提時代,的確,如洗的碧空、如盤的圓月有着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着人們的目光,豐富的內藴盡在神話傳説、文章詞賦(楊柳岸,曉風殘月,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民風民俗之中。長舒廣袖的寂寞嫦娥、吳剛砍伐月桂的坎坎之聲,無不誘惑人們去設想月球上的情形,奇妙的幻想終於在1969年7月的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伴着阿波羅11號——太空雄鷹而展翅飛落月球,今天,讓我們在朱長超的引領下去重温那一刻。(板書文題、作者)

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這是一篇饒有興趣的科普小品,閲讀它,可以激發學生科學探索的興趣。

二、快速閲讀,概括要點

1.學生快速閲讀課文,瞭解文章主要內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讀,不回視。閲讀中,勾畫出下列字詞,並利用工具書掌握其讀音和意義。

觀測:觀察並測量(天文、地理、氣象、方向等)。

暢談:盡情地談。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誌的大事。

昂首挺立:仰着頭筆直地立着。遙遙在望:形容遠遠地可以看到。

2.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側重於記敍,將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敍述得清楚明白、生動形象。文章是按什麼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的呢?在文中篩選圈點出表示時間的短語,思考:登月的全過程按時間發展和空間位置可以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用示意圖標示飛船向月球進軍的行程(註明時間、距離、速度等)。

朗讀課文的1~2語段對登月事件及意義的概説,根據文章語言環境的提示,篩選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要素。

1969年7月16日,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

3.按時間順序展開敍述的。明晰的時間線索使讀者比較詳細地瞭解登月的具體時間,也增強了事件的生動性。

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飛船升空前的準備3-4、飛船飛向月球5-8、登月艙登月成功9-13、飛船返回地球14-18四個階段。

4.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標記出來。

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幾件事:(1)檢查登月器的着陸情況;(2)採集月壤和月巖樣品;(3)樹立登月紀念碑;(4)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5)插上美國的星條旗;(6)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進行通話等。

5.精彩朗讀並背誦文章最後一段阿姆斯特朗評價登月意義的話。

6.師生共同歸結課文思路:

文章採用概括——評説的結構方式:(板書)

第一部分:概説登月事件及其意義。

第二部分:評説登月全過程。

第一階段:起飛第二階段:進軍

第三階段:登月第四階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強調登月事件的偉大意義。

7.想像訓練:根據情況提示,展開想像,口頭描述一個片斷

你駕駛着一艘宇宙飛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尋找外星生命。你離開地球已經好幾天了。這時,透過舷窗,你看到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

三、精讀課文,研討細節

1.朗讀課文的第5、11語段,標記出含有數字的語句,思考:作者比較詳細地列舉一系列數字的作用是什麼?

數字: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為2650公里,速度為每秒7.67公里;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了艙門;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等。

因為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對數字的精確度要求非常高,這些數字主要是為了體現本文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體現記實報道的特點,同時可以幫助讀者增加知識。

2.結合課文第4語段中的議論性語句討論:為什麼説人類第一次登月對整個人類來説,是巨大的飛躍,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①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説,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説,是巨大的飛躍。

②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陽系各行星和最終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對一個人來説,是小小的一步,這句話闡述的是事實,而對整個人類來説,是巨大的飛躍,則是對未來的希望。

③21~22世紀,人類將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將利用太陽能取暖,利用月球上發現的水生產蔬菜、糧食,建立各種生活設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務是開採氦3並運回地球,並利用這一熱能源發電,供應全地球所需電能。人類還將開發地球人拜訪月球村的旅遊業。

點撥:一小步是指宇航員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是事實的闡述。但這一小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智,説明現代科技已經達到了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人類邁進宇宙的步伐將更堅實更長遠。

3.作者以平實的語言記錄登月的過程,儘管沒有過多的議論抒情,但字裏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舉出片斷説明。

表達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讚歎,對宇航員的讚歎。如流露在登月紀念碑文中的勝利、豪邁之情。

4.寫作特點

首先是渲染。文章的1、2段進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

其次是有明晰的時間線索。這就使讀者比較詳細地瞭解登月的具體時間,也增強了事件的生動性。可以説,按時間順序展開敍述是本文寫作的又一突出特點。

生動的語言是本文第三個突出特點。

四、課堂小結

1.人類第一次成功地探訪月球轉眼間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回眸歷史,重温經典,在歎服人類用聰明才智譜寫壯舉的同時,月球的神祕仍然吸引着人類探索的腳步,精彩神話的創造就孕育在這堅實的探索之中,我們有理由相信月球村的夢想在不久的將來會變成鮮活的現實,讓我們共同祈祝人類未來更美好。

2.有人説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一場大騙局。也有人説,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對此你是如何看的?請查閲有關資料證實自己的觀點。

3.詠月詩話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全詩通俗流暢,琅琅上口。詩人為我們創造出一個深邃的意境,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月下思鄉圖。詩人以靜夜思為題,但全詩不着一個靜字,而是以白霜為喻,側面寫出清靜幽寂的環境。低頭兩字,表現出詩人深沉纏綿的思鄉之情。

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這首詩通過描寫、歌詠峨眉山月,抒發了詩人即將離開蜀地的依戀心情。山巔秋月高懸,江中月影沉沉。詩人一會兒仰望秋月,一會兒俯視江中明月,一仰一俯,傾注了詩人濃濃的依戀之情。船進三峽,詩人思念明月,但山高蔽月,詩人那種惆悵無奈的心情躍然紙上。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唐朝李商隱《霜月》。此詩想像豐富,構思新巧。首句寫雁來蟬無,點明時令屬秋。第二句描繪了霜和月爭輝的景色:憑欄遠望,月光朗朗,霜色如水,霜、月交輝給人一種水接天的感覺。三、四兩句運用神話故事,青女是管霜雪的女神,素娥是月中嫦娥,她們在月中霜裏比喻各自的美姿。這種詩意給人帶來美妙的遐思。

明朝邊貢《嫦娥》:月宮秋冷桂團團,歲歲花開只自攀,共在人間説天上,不知天上憶人間。這首詩以神話故事中的嫦娥為題,描寫清涼沉寂的月宮,實際上是秋夜望月的感興之作。三、四兩句,用語平易,但藴藉深沉,是歷來吟詠月中嫦娥的名句之一。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唐朝劉方《夜月》。首句是絕妙好句,寫得寧靜如畫,月斜夜深,月光照到庭園的一半,一半明,一半暗。第二句寫星斗,更增添一份靜穆神祕的意藴。但詩人真正的用意不是寫月,而是寫生機勃勃的春意;三、四兩句寫詩人驚喜地感受到春天來臨了,入春以來的第一聲蟲聲破窗而入。以蟲聲的鬧反襯月夜的靜。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朝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秋之夜,天清氣爽,圓月高懸,寒露凝珠。詩人觸景生情,寫出了這首望月懷人之作。但詩人沒有直接寫對朋友的懷念,而是寫月下的景物:樹、鴉、露、桂花,以及灑滿院中的似水的月色。通過對一系列悽清肅穆的景物的描寫,寫出了詩人此時孤寂的心情,又用不知秋思落誰家一句作結,含蓄地寫出了對友人深深的思念。這和李白的《靜夜思》有異曲同工之妙。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一場大騙局。也有人説,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對於這些觀點,教師瞭解一點即可,不必在課堂上給學生講。一旦學生問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想辦法證實一下,因為證實的過程就是鍛鍊的過程。

4.有關資料

前蘇聯於1957年搶先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之後,又於1961年把人類第一名航天使者送上地球軌道。

1961年5月25日美國總統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計劃,這項任務就是後來以希臘神話中太陽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羅載人登月探險計劃.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1號在酒泉發射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衞星的國家。1975年11月26日,首顆返回式衞星發射成功,3天后順利返回,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衞星返回技術的國家。1979年,遠望1號航天測量船建成並投入使用,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擁有遠洋航天測量船的國家。

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在酒泉起飛,21小時後在內蒙古中部回收場成功着陸,圓滿完成處女之行。

2003年10月15日9時許,我國自主研製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進行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標誌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歷史性重大突破,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gjzgd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