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月亮上的足跡

月亮上的足跡

 教學設想:

月亮上的足跡

這是一篇記實報道。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字裏行間透露着作者對登月成功後所表現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對於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吧歎。這篇記敍文將記敍的要素和順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訓練學生的速讀能力,準確地概括課文內容的要點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同時要通過對本文的教學,培養學生對太空探索的興趣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精神,這是本文的教學目的。

本課教學用一課時。前半節課進行常規教學,以學生自讀為主,後半節課重點進行討論(包括課文最後一句話),補充一些有關太關方面的知識,以培養興趣、增長知識。特別是要以美對伊的戰爭為教育契機,教育學生要和平運用科技。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激趣,引入課題。

今天,我帶來了一些圖片,想請大家看一看(將課件換至幀2)

教師:你們知道這些珍貴的圖片資料拍攝的是什麼嗎?對,是我們的宇航員探索外星球的圖片。那麼,你們想了解人類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過程嗎?讓我們一起學習《月亮上的足跡》。

二.快速閲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請同學們帶着兩個問題速讀課文①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②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速讀時要注意速讀的要求。(用課件幀3演示速讀要求)

1.教師:這是一篇記實報道,是記敍文的一種,請找出文章中所交代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

引導學生回答。

2.本文所敍之事是登月,那它是分幾個部分描述登月的全過程的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擇其要點板書。

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部分:

①升空準備(3、4)升空前的氣氛、登機。

②飛向月球(5—9)檢查、點火、升空、飛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飛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飛、歸航、回到地球、暢談感受。

3.宇航員登月,不僅開創了人類的首次載人探索外星球的新紀元,而且還肩負着特定的任務,那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做了些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將課件切至幀4)

①檢查登月器的着陸情況。

②採集月壤和月巖。

③樹立登月紀念碑。

④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

⑤插上美國的星條旗。

⑥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通電話。(示完後切換至幀5)

3.提問:從登月準備、飛向月球、成功登月到返回地面,文章是按什麼順序來報道這一過程的`?

明確: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將有關表示時間的短語在書上圈點。

三.組織討論:

1.我這裏有一組數字,它們是從本文中節選出來的,請大家看一看,有關於時間的,有關於速度的,也有關於高度的。(邊展示幀6解説)作者在文章中用了這麼多數字,有什麼作用呢?(學生回答後切換課件至幀7

因為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而太空探索,對數字的精確度要求十分高,這些數字主要是體現本文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體現記實報道的特點。

2.文章最後寫阿姆斯特朗談到登月的意義時説:“這一小步,對於一個人來説,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説,是巨大的飛躍。”你是怎樣理解的?

“一小步”是指宇航員們從飛般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講確實很容易,毫不費力。但是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就非同小可,因此説這是巨大的飛躍。

3.人類第一次成功地探訪月球已是三十多年的事了。時光飛逝,時至今日,人類向宇宙邁進的步伐從沒停止過,你想知道人類探索宇宙奧祕的其他成果嗎?哪就請蒐集了相關材料的同學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學生介紹,邊介紹邊將課件切換至幀8)

人類向宇宙邁進的步伐從未停止過,不僅成功地登上了月球,拜訪了火星,而且在金星、土星等行星上,也留有人類進駐的足跡。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一隻沉睡多年的東方雄獅,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請聽介紹(學生介紹,)

4. 先介紹幀8最後一幅圖片,然後再説:“人類在航空航天方面取得了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就,聽完這些介紹,你有些什麼感受?”(引導學生談感受,以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5.大家説得很好。眾所周知,當前美英聯軍運用高科技對伊拉克實行的軍事打擊,向我們提出一個更具時代性的問題:我們不僅要進行科學技術的研究,而且要和平利用科研成果,不能讓伊拉克災難在歷史上重演,不要讓高新技術,破壞我們的生存環境,危害人類,甚至毀滅地球。

四.小結:

《月亮上的足跡》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文章按照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來記敍,條理十分清晰,記敍的要素交代得一目瞭然,且語言平實、準確,體現了新聞報道的準確性、真實性、科學性。(奏響歌曲《我的中國心》)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立志成為明天學科學,愛科學,並和平利用科學的新型建設者。

標籤: 足跡 月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en2om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