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談中國詩》教案

《談中國詩》教案

《談中國詩》教案

《談中國詩》教案

 教學目標:

1.把握錢氏的比喻筆法,引導學生咀嚼鑑賞含義雋永的句子,談中國詩教案。

2.瞭解中國詩歌與西方詩歌的異同,熟知中國詩歌特點,提高解讀詩歌的能力。

4.瞭解作者及其作品。掌握比較研究的方法,並學會藉此研究其他文學現象。

 教學重點:

1.從比喻的修辭手法分析入手,引導學生理解分析含義深刻的語言,品味作者用語之機巧。

2.通過比喻把握段落構成,瞭解作者構思的巧妙之處。

教學難點:

1.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並試圖通過比喻把握文章主體內容。

2.。分析文章以綜合為綱,以比較為網的行文佈局的特點。

 教學構想:

1.反覆誦讀,瞭解大概。本文寫得典範古雅,但凡遣詞造句、行文佈局、佳構機巧、言語妙喻都需要深入品味,反覆吟誦。

2.從局部文句開始挖掘,不求全貌,雕琢精義。特別是文中生動奇巧的妙言妙語,要用心揣摩體會。

3.通過文句分析,串通文義,學習文法。理解本文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結構。此文結構特點在於開篇立論,明確論述的原則,然後逐層展開,分別論述,而在論述中又不失良機,隨時比較,廣引博徵,使文章跌宕生姿,別具風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嗎?錢鍾書著名的母雞和雞蛋的比喻。"圍城"名稱的由來。"婚姻好比一座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人生、事業大抵如此。"投影相關的比喻句例。那麼,今天我們就看看學貫中西的錢鍾書先生在《談中國詩》中如何用比喻説理的。

比喻是一種古老的修辭手法,前人在許多文學作品中經常運用,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深入淺出的説明事理,為文章增添情致與趣味。錢鍾書先生以他淵博的知識,睿智的目光,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深刻冷靜的哲學思考,使比喻在她的文章中煥發出異常奪目的光彩。我們不能不承認,錢鍾書賦予了比喻這一古老的修辭手段以充滿智慧的新生命。錢的比喻形式多樣,構思新穎,內涵深遠,作用重大,富於人生哲理,並且保有了錢鍾書先生這樣一位學者型作家的一貫風格:深刻而不失尖刻,温和而不失批判意味,幽默而不流於油滑,顯示了作家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當時中國社會病態進行善意的批判,促人深思的責任感。

二、嘗味比喻

學生自己找出感興趣的句子自由發言。同時,教師根據出示投影中的句子讓學生品析。可出示下列句子供學生品味。

1.所以,中國詩是早熟的。早熟的代價是早衰。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2.中國人的心地裏,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説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這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地聰明。

3.問而不答,以問為答,給你一個迴腸蕩氣的沒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沒有下文。…餘下的只是靜默一一沉摯於涕淚和歎息的靜默。

4.有種捲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兒,你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紅樓夢》的"西洋花點子哈巴狗兒"。這隻在西洋就充中國而在中國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5.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忽遇故知的喜悦,會引導你回到本國詩。這事了不足奇。

教師提示:

1.這句話的本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中國詩",即不是指中國詩歌中的某一類作品或某位詩人的作品,而是指中國詩的發展特點。早熟,是指"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峯極,在中國詩裏出現得異常之早";早衰,是指"中國詩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腐化,是對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而言的)。這句話,藉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對比("早熟"與"早衰"),從詩歌發展的角度,簡要地説明了中國詩的`藝術特徵和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

2.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經》闡釋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上的缺欠,旨在批評;二是點明造成這種缺欠的根本原因,教案《談中國詩教案》。"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這樣的建築物就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作者以此作喻,批評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缺乏嚴密的邏輯性,往往脱離客觀實際,沒有堅實的基礎,其結果必定影響藝術的健康、穩定地發展。這個批評是相當尖鋭的,比喻中透出了強烈的諷刺意味。句中"聰明"一詞是反語,是沒有掌握藝術創作規律只憑臆斷從事的思想方法。所渭的"聰明"不過是自欺欺人。"流毒無窮地聰明",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上述思想方法的危害一一錯誤的東西長期得不到批評、抵制,反倒堂而皇之地沿傳下去,貽害無窮。

3.此句意在説中國詩的意藴很悠遠,但其表達風格卻十分平和。

4.本句隱諷那些對於西方文化不懂裝懂的人。

5.此句意在講對外國詩瞭解得越深,越能感受本國詩。

三、把握文脈

1.學生誦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劃分結構層次。

明確: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論詩的根本立場。

第二部分(第2段),從整體上論述了中國詩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

第三部分(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別處也曾詳細説明貴國愛倫·坡的詩法所產生的純粹詩,我們詩裏幾千年前早有了"),重點論述中國詩的各個特點。這部分又分三層:

第一層(自"貴國愛倫·坡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國詩人要使你從'易盡'裏望見了'無垠'"),從詩的篇幅上進行論述:中國詩的特點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則是由於韻律的要求。

第二層(自"-一位中國詩人説"至"深摯於涕淚和歎息的靜默"),論述中國詩的意韻之美一一"言有盡而意無窮",且富於暗示。

第三層(自"西洋瀆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輕淡"至"我們詩裏幾千年前早有了"),通過對比的方式具體論述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的風格。

第四部分(自"所以,你們講,中國詩…"至"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覺得甜蜜的家鄉困遠征增添了甜蜜"),論述中國詩的總體特色,並且啟示人們,論詩必須根據本國文化根基,只有這樣才全面科學。

2.學生準確篩選有關段落中的信息,用恰當的語言概括中國詩的特徵。

學生思考後,明確:與西方詩歌相比較,中國詩有以下特徵。

第一,中國詩講求抒情性並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後就缺乏變化,而且逐漸腐化。

第二,中國詩講求篇幅短小,"詩體"配適"詩心"的需要。

第三,中國詩富於暗示性。

第四,中國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

四、鑑賞遷移

錢鍾書融會多種知識,探幽入微,條理精闢地論述了中國詩歌的特點。並在保證論述嚴謹周密的同時運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

錢鍾書所闡發的"中國詩的印象",能引起你的共鳴嗎?請結合自己閲讀詩歌的體驗談一談。

(一)中國詩缺乏邏輯性。

1.發展的無規律性。

西洋詩的發展遵循"史詩--戲劇詩--抒情詩"的基本規律,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而中國詩一蹴而就達到"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峯極",缺乏邏輯性。

中國最初的小説從屬於歷史,歸於史類。而中國詩沒有經歷"幼年"時期,最早的詩歌是極為成熟的抒情詩,以先秦時期的《詩經》和《離騷》為證:《詩經》要麼是歌頌純真的愛情(《周南?關雎》),要麼是揭示從軍的悲涼(《小雅?采薇》),要麼是表現稼穡的艱辛(《小雅?七月》),…都是抒內心的情感。屈原的《離騷》更是將這種內心情感的宣泄更加誇張化,代表了中國古代抒情詩的最高成就。

中國詩發展無規律性導致了中國詩的早熟。

2.構思的無序性。

中國的詩人是天才"空想家",他們的思緒絲毫不受自然規律、社會律令的約束,一會兒上天撈月,一會兒下五洋捉鼈。可見中國的詩歌,沒有"地心力吸引"。

莊子建構了"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遙遊》)"的虛幻所在,李白眼見了"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夢遊天姥吟留別》)"的壯觀仙境,蘇軾更具有"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赤壁賦》)"的偉力。

從美學的角度看,因不受事理的羈絆,中國的詩歌具有了浪滿主義的氣息,海市蜃樓般的意藴之美。從詩學邏輯角度看,中國詩人構建的"空中樓閣",雖然美麗卻缺乏現實的根基,缺乏事理的邏輯,使理想與現實之間產生巨大的落差,導致了中國詩歌的"早衰"。

(二)中國詩是"微雕"藝術。

相對於西方洋洋灑灑的詩歌"大廈"而言,由於受到不許一字兩次押韻的禁律的限制,中國的詩歌是典型的"微雕"的藝術。正如錢先生所言:"假如鞋子形成了腳,腳也形成了鞋子",詩歌的形式(如,律詩,絕句,古風,詞,曲等)對詩歌的內容有所限制,但是詩的形式也要適配詩心的需要,不同的思想內容要選擇不同的詩歌形式來表達。

詩體的限制,正好讓詩家們在有限的字數裏尋找無限的意藴,"言有盡而意無窮","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這種詩學精神具有暗示性的特徵,是中國詩人所追求的"含蓄之美"之所在。

晚唐詞人温庭筠在《望江南》中寫道:"梳流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州。"許多評論着就認為"腸斷白蘋州"為畫蛇添足之句,因為脈脈斜暉和悠悠江水,象徵着女主人公的不盡情思,無窮怨望,給讀者思維無限留下發散的空間,具有豐富的暗示性。"腸斷白蘋州"雖寫出了女主人公更難排遣的斷腸情懷,失望趨於絕望的傷痛,但過於直率。

標籤: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8kq2x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