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詩 >

淺談由談中國詩談古詩暗示情感

淺談由談中國詩談古詩暗示情感

錢鍾書先生在《談中國詩》一文中,認為中國詩較之外國詩篇幅短小,説“中國詩是文藝欣賞裏的閃電戰,平均不過兩三分鐘”,雖“簡短”卻“可以有悠遠的意味”,使人“從‘易盡’裏望見了‘無垠’”。這正如宋代詩人梅堯臣所説:“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這就告訴我們,中國古典詩歌具有強烈的暗示性。

淺談由談中國詩談古詩暗示情感

馮友蘭先生説:“富於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覽無遺,是一切中國藝術的理想;詩歌、繪畫以及其它無不如此。”的確,在詩歌等藝術作品中,暗示與明晰是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在同一藝術作品中,二者不可得兼。中華民族的心理氣質偏於內向,加之儒家主張為人處世要“温柔敦厚”,講求內斂,要“敏於事而訥於言”,影響到詩人對外部事物的敏鋭感觸,所以當他們將這些感觸訴諸筆端時,常常文字簡約,惜墨如金。中國人的性格也是含蓄、委婉的,不喜歡直白、坦露,因而詩人習慣於使用暗示性的語言。以詩歌語言的暗示性,達成“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在《談中國詩》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分別從三個方面闡釋中國詩歌具有強烈的“暗示性”這一特點。

一是將讀者引入邊涯,接着是深祕的靜默。有時候,作者將你引誘到語言文字的窮邊涯際,下面是深祕的靜默。正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和“淡然離言説,悟悦心自足”一般。這是中國詩使用“暗示”手法的第一種表現方式,也就是在恰當的時候靜默不言,欲説還休。

二是行文不了了之,引得人遙思遠悵。譬如,“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和“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兩首詩,這兩個“不知”簡直撩人心魄!此乃中國詩使用“暗示”手法的第二種表現方式,即故云“不知”,不了了之。

三是問而不答,以問為答。作者説,“中國詩用疑問語氣做結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詩來得多,這是極耐尋味的事實”,“問而不答,以問為答,給你一個迴腸蕩氣的沒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沒有下文”。此乃中國詩歌使用“暗示”手法的第三種表現方式,即問而不答,以問為答。

那麼,我們在鑑賞古詩時應該如何分析古詩詞所暗示的思想內容或感情呢?

從意象的暗示性入手

意象是主體與客體、心與物、意與象的有機融合與統一;是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相融合的產物。它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是藉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情意。在中國詩詞的發展過程中,有些意象反覆出現,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具有約定俗成的意義。讀者在欣賞詩詞時,通過審視詩歌中呈現的意象,調動生活經驗,就能迅速把握詩歌的主旨或者思想情感,這就是我們説的意象的暗示性。

譬如,古典詩詞中常以冰雪的晶瑩暗示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月亮則暗示離愁別緒,抒發思鄉之愁;蟬常暗示品行高潔;蓮花既有高潔的象徵,又能表達愛情;梧桐、杜鵑是淒涼悲傷的象徵;鴻雁則表達了遊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再比如鬆、菊、梅、竹、蘭等多用來表達高潔情操,關山、楊柳、蘭舟、長亭等物多用作揮寫離別之苦,而南山、幽居、禪寺等則多與隱逸情懷相連……這些意象具有約定俗成的意義,它們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化入了國人的思維。掌握這些意象的`含義,就能大體抓住整首詩的意境氛圍、作者的思想情感甚至詩詞的主旨。

從題目的暗示性入手

古人云:“題者,額也;目者,眼也。”題目是詩歌的靈魂所在,認真審視可以瞭解詩歌的內容主旨,猜測其思想感情,進而為下一步鑑賞打下基礎。如司空曙的《喜外弟盧綸見宿》,題目中一個“喜”字,就寫出了因為被貶沉淪,親人還來探望,詩人感激而喜之情。再如柳中庸的《徵人怨》,題目中的“徵人”就點出了詩人刻畫的人物,寫的是徵人戍邊的生活,而“怨”字點出了情感:朝廷連年徵兵、備戰,老百姓苦不堪言。

從作者生平的暗示性入手

每位詩人所處的時代,他的出生階層、自身遭遇、性格稟賦、藝術修養等都極大地影響着詩人的創作。如李白和杜甫,他們都是我國盛唐時期的偉大詩人,但是由於兩人經歷、生活環境、性格氣質的不同,各自作品的藝術風格也迥然不同:李白詩歌豪放飄逸,多寫山川秀美,杜甫詩歌沉鬱頓挫,多實寫現實生活。此外,陶潛的詩之所以平淡自然而又不失雋永,是因為他厭棄功名;辛棄疾的詞“英雄出語多本色”,正是他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

從註釋的暗示性入手

註釋是對詩歌字詞句的解説,其作用是幫助我們理解作品。詩歌的註釋放在篇末,看起來無關緊要,但是註釋中關於作者、時代背景、題乾的註釋,也同樣有着暗示性。詩歌鑑賞類考題一般少有註釋,若有,就比較重要,鑑賞時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出現在註釋中的作者往往不太為人所知,一旦註釋,即為我們理解詩歌打開了另一扇門,時代背景的註釋也暗示了詩歌的思想內容。

總之,中國古代詩歌雖簡短但並不簡單,能夠在有限的文字裏儘可能多地表達意味。不管是意象、題目,還是作者、註釋,無不把詩人的情感精妙地暗示出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shi/pdxv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