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談中國詩説課稿

談中國詩説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談中國詩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談中國詩説課稿

談中國詩説課稿1

教學目標

1.理解中國詩的特徵。

2.掌握字詞、文學常識、名言名句等基礎知識。

3.學習本文語言幽默風趣的特點。

教學重點

1. 基礎知識積累及應用。

2. 理解中國詩“富於暗示”的特點。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和深入研究,由課內向課外延伸,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教學過程 是一個“詩的國度”。不僅戲曲“以詩為詞”,小説“有詩為證”,而且書法也要寫詩,繪畫也要題詩。然而,什麼是中國詩的一般印象呢?中國詩有什麼特徵呢?讓我們來聽聽玩轉中西文化的魔術師——錢鍾書先生的見解。(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二、 作者簡介

錢鍾書(1910——1998),我國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文學史家和古典文學研究家。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等。錢先生的治學特點是貫通中西、古今互見,融會多種學科知識,探幽入微,鈎玄提要,在當代學術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譽為文化大家。在其六十餘年的學術生涯中,他除了創作出大量的有非凡的思想原創性和學術開拓性的論著,在中國現代史上獨樹一幟,因而使得研究“錢學”成為中國現代學術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同時亦成為反思百年中國人文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

主要作品有《管錐篇》《談藝錄》《宋詩選注》及唯一的長篇小説《圍城》,另有短篇小説集《人獸鬼》,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

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在翌日新華社播出的新聞通稿中出現“永垂不朽”字樣。

三、 簡介背景

本文是一篇文藝論文,是作者根據自己於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對美國朋友做的一篇英語演講稿節譯而成的。作者通過對中外詩歌的源流、形式、意韻、風格以及內容等方面的比較,突出了中國詩的獨特性和普遍性,為外國朋友瞭解中國詩打開了一扇窗。是中國較早的中西比較詩論之一。

四、 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文章共有8段,思路如下:

第1段, 談“中國詩”的前提與立場。第2段, 中國詩的發展“早熟”的特色。

第3段, 中國詩篇幅簡短,但意味無窮。第4、5段,中國詩的含蓄的特色和形成這一特色所用的手法。第6段,中國詩清淡、安和的詩調。

第7、8段,中國詩內容上的特色:和外國詩大同小異。

五、 重點解讀

本文的説理,充滿了幽默風趣,讓人忍俊不禁。且這種幽默風趣,不是低俗的插科打諢,而是具有高雅的品味,旁徵博引,充滿機智,充分體現了錢鍾書語言的幽默特色。請找出你自己感興趣的句子,談談你的理解或感受。(注意句不離篇)(討論)

示例: 1.中國人的心地裏,沒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經》説一個印度愚人要住三層樓而不許匠人造底下兩層,中國的藝術和思想體構,往往是飄飄凌雲的空中樓閣,這因為中國人聰明,流毒無窮的聰明。

理解:用西方的科學“地心引力”來寫中國詩發展的特點,突出中國詩發展的“早熟”與靈動。用印度經典故事來寫中國人的聰明。2.比着西洋的詩人,中國詩人只能算是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不過,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的意味,收縮並不妨礙延長,彷彿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

理解:“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所從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來比喻中國詩人創作的詩歌之精練簡短。用生活中的看東西要看得遠些、把眉眼顰蹙來比喻中國詩的精練微妙更是逼真,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了。

3.西洋讀者也覺得中國詩筆力清淡,詞氣安和。我們也有厚重的詩,給情感、思戀和典故壓得腰彎背斷。理解:“壓得腰彎背斷”是一種生活中的具體形象,這裏用來比喻思想內容上的“厚重”,化抽象為具體,便於讀者更好的理解。

4.你們的詩人狂起來可了不得!有拔木轉石的獸力和驚天動地的神威,中國詩絕不是貴國惠特曼所謂“野蠻狂吠”,而是文明人話,並且是談話,不是演講,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理解:形象地進行中外詩歌風格的比較。説外國一些詩人的風格是“拔木轉石的獸力和驚天動地的神威”,十分形象而準確。以“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比喻中國詩歌中的豪放狂歌,既“新”且“準”,妙趣橫生中凸顯出總體上“筆力清淡,詞氣安和”的特點。

5.“我們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個人,一件事物,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漠漠的世界裏有個安頓歸宿,彷彿病人上了牀,浪蕩子回到家。出門旅行,目的還是要回家,否則不必牢記着旅途的印象。”

“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對本國的詩有更高的領會,正像諸位在中國的`小住能增加諸位對本國的愛戀,覺得甜蜜的家鄉因遠征而增添了甜蜜。”理解:結尾引用的這兩處比喻,有情有理,點破了比較文學與研究者的關係。切合聽眾實際,拉近與出門在外的美國士兵的距離,顯得温馨親切。

6.貴國愛倫坡(Poe)主張詩的篇幅愈短愈妙,“長詩”這個名稱壓根兒是自相矛盾,最長的詩不能需要半點鐘以上的閲讀。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

理解:這裏作者的用意在於襯托中國詩的超出想象的短小精練,而不是嘲笑愛倫坡的目光短淺。“太可惜了”,給人以遺憾的感覺。這樣説,也注意到了聽者的心理反映,讓聽者有親切感。

課堂拓展:錢鍾書語言精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除本文外,你還知道哪些錢鍾書的趣言妙語呢?請説出幾句與大家共同分享。(自由發言)

示例展示:(1)科學家跟科學大不相同,科學家像酒,愈老愈可貴,而科學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錢。——《圍城》

(2)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粧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靈感》

六、教讀小結

本文運用比較文學的方法,在中外詩歌的比較中,得出中國詩的特徵。開篇明確論述的原則,然後逐層展開,分別論述,而在論述中又不時廣徵博引,使文章跌宕有致。

另外,本文還巧妙地引導美國朋友把目光逐步聚焦在中國的古詩——中國古代的抒情詩——中國古代抒情詩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上,並注意調動聽眾的知識積累,時不時地進行對比,也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七 、佈置作業

1.把本文所引用的中國古代詩人的詩句摘出,與篇名、作者、朝代一一對應,並熟記。2.幽默風趣是錢鍾書作品的一貫特點,我們寫作時有意為之,可使作品收到特殊的效果。下面是一篇學生作文的一部分,語句不夠幽默,請打破拘謹嚴肅、死板乏味的人物描寫套路,重新寫作,使它生動幽默,富有情趣。

“我的班主任個子較高,身材微瘦,雖然年輕,卻已稀頂,幸虧周圍頭髮還算茂密,才不至於讓人誤認為是一個老頭。”

談中國詩説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要進行説課內容是:錢鍾書的《談中國詩》。

本次説課包括五個部分: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和設計反思。(附《談中國詩》導學案)

第一部分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談中國詩》是高二年級的教材內容,具體安排在必修五第三單元。必修五作為必修教材的“終結者”及選修教材的銜接者。本單元所選課文均為文藝評論和隨筆,都是對詩歌鑑賞問題的討論。詩歌是語言的精華,從必修二到必修四的第二單元中都是詩的舞台,學生對詩的發展有了整體認知。必修五則藉助第三單元文藝學論文中的大量詩例進行了呼應與提升,《咬文嚼字》的思想建構在文字和情感的密切關係上;《説“木葉”》可以看作“咬文嚼字”的範例;《談中國詩》文采飛揚,中外詩例信手拈來,令人視界大開。

本單元是全套必修五冊書中唯一的文藝評論和隨筆單元,在閲讀上給學生增添了些許難度,因此本單元學習時要讓學生注意:1.反覆閲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況全文大意;2.理清文章思路;3.抓住文章主旨;4.對課文觀點和材料作出判斷,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進行闡發、評價和質疑。鑑於此,在《談中國詩》的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學者散文,所謂學者散文是指大都具有較強的知識性,主旨不在於表情寫景,主要的表現手段也不是抒情、寫景或敍事,而是議論、説理和達意。同時本文是從英文譯為中文,語言有歐化的風格,讀起來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難度。所以應讓學生認真欣賞和品讀,從中體會作者的思想。這也體現了語文教學“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發展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學情分析,在此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方法和過程等顯得尤為重要。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高二學生,從學習背景來看,學生經過小學到高一階段的語文學習,閲讀了一定數量的文學作品,獲得了一些文學常識,對於中國詩歌也有自己的認識。對論述體文章的閲讀方法、閲讀技巧等有所瞭解。於是把握文章的論述的思路,結構不再困難。

但學生缺乏對中外詩歌審美特點的認識,對於較為陌生的文藝評論和隨筆,特別是文中大量的引用使得文章局部的理解困難,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吃力,在議論文寫作中的形象説理能力更為缺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多去啟發引導,讓學生更快適應,幫助他們順利達成目標。鑑於以上教學和學情分析,依據課程改革中要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結合本文特點和學生學情,設置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中國詩歌的特徵,提高解讀詩歌的能力。

2.品味作者比喻説理,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習本文對比和比喻等論證方法,藉此研究其他文學現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作者嚴謹的治學精神和淵博的學識及深刻的洞察力,激發學生求學欲。

確立依據:知識是技能的基礎,技能是知識的昇華。沒有知識就談不上技能,所以教學中既要“授之以魚、又要授之以漁”。讓學生在對比中外詩歌異同之時,理解中國詩歌的特徵,提高了解讀詩歌的能力;在品味作者比喻説理的語言之時,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藉助合作探究和寫作訓練等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理解本文對比、比喻等論證方法,藉此研究其他文學現象。情感決定並形成態度,而態度體現情感。在感受作者嚴謹的治學精神和淵博的學識及深刻的洞察力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求知慾和求學欲。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瞭解作者文章構思的妙趣之處。

2.品味本文語言的風趣幽默。

教學難點:

學習並運用本文比喻論證方法。

確立依據:本文較之其他課文有兩個方面的特點:1.運用比較文學方法分析中外詩歌的異同,以此明確中國詩歌的特徵;2.幽默睿智的語言。

瞭解作者文章構思的妙趣之處,能讓學生對作者運用的比較文學方法及文章結構有清晰的認識,為學生分析中西詩歌異同,特別是理解中國詩歌的特徵打下基礎。全文充滿着幽默睿智的語言,很多語句或者説法學生是第一次見識,因此要對文章語言進行分析和品味,如此對錢鍾書這位“文化大家”才有更深的瞭解,所謂“觀其文,知其人”。在此基礎上再學習他的比喻説理,用於日常作文中,提升學生語言表達。儘量讓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和“發現創新”這五個方面的語文課程目標上獲得發展。

第二部分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加之本文為略讀課文,因此在本文教學過程中將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經過一年多的高中課文學習,學生對高中課文已有一定的理解力,故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突破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注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充分鍛鍊學生,將引導學生進行“看、聽、讀、議、寫”,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

擬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

學生圍繞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等,使學生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和高智慧的學習體系。教學過程中將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總結中國詩歌特點,分析比喻句和片段試寫等任務,使學生在任務驅動下自主學習。

二、合作教學法

主要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資源,互相支援,進行學習。總結中國詩歌的特點和品味語言等教學過程將依靠合作教學法,讓學生在討論中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實現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組織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這一教學法也將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心,本課的部分重難點就是以本教學法所實現。

三、啟發式教學法

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知識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採用啟發誘導辦法傳授知識、培養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本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碰到困難或難以理解處,教師可採取啟發式教學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中的課本、教師板書等相結合,使兩者間的優勢得以充分配合,促進教學。多媒體教學能更好的創設教學情境,擴充課堂容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同時也因課堂容量大,使得一些教學重難點快速翻過,如本文中作者所使用的方法:對比和比喻,中國詩歌的特點的總結等。這些可以藉助傳統教學中的板書設計,在黑板上板書出來,讓學生一目瞭然,清楚本課的重心。在分析文章思路、品味語言、展示高考範例時,多媒體能為教師減少很多時間,更清晰的展示了問題的解答。

課時安排:一課時

為配合本文教學,學生學習時將實行如下方法:

一、課前預習法。本單元是必修五本書中唯一的文藝評論和隨筆單元,本文又是學者散文,語言幽默睿智,同時從英文譯為中文,語言有歐化的風格,閲讀時必然會出現困難,因此應適當預習,完成導學案。

二、反覆閲讀法。本文在遣詞造句、行文佈局、言語妙趣上與學生平日閲讀的作品有很大差別,在閲讀之時會遇到不懂的地方,這就需要從頭到尾反覆閲讀。閲讀之初會對全文有個整體印象,但仍不夠,直到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全文大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引導學生多次閲讀課文,分別採用跳讀、精讀等閲讀方法,如初讀課文時,學生可採用跳讀理清文章思路;再讀課文時,學生可選擇跳讀與精讀相結合,歸納中國詩歌的特點;三讀課文時,學生可用精讀仔細閲讀自己選擇的比喻句,分析該句,理解作者內涵。

三、合作探究法。在總結中國詩歌的特點和品味語言時,學生要進行合作探究,在討論問題時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鍛鍊了每個學生的不同能力。

四、寫作練習法。學以致用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因此設計了一個片段描寫,檢測學生對這一論證方法的掌握程度,讓學生能活學活用,並能在日常寫作中運用。

第三部分説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學活動的啟動、發展、變化和結束在時間上連續展開的程序結構。故本課教學過程共分為七個部分:課前預習(導學案)、導入設計、走進文本、品味語言(合作探究)、走出文本(寫作訓練)、課堂小結和課後作業。其中走進文本、品味語言和走出文本是本文學習的核心環節,也是絕大部分教學目標之所在。

一、課前學習:導學案(詳見附錄)

導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其作品。

2.在中國詩與外國詩的比較中,歸納中國詩的特點。

3.品析文章中比喻論證的妙用。

設計意圖:“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導學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對課文理解能力,對知識掌握能力,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生自學能力。

二、激發興趣,情境導入(2分鐘)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不少詩歌,大家能背幾首嗎?(學生試背三兩首)那麼,這些詩歌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自由發言:語言的形象性、凝練性,結構的跳躍性等)如果要更進一步瞭解詩的特點,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一位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大師級人物錢鍾書是如何談論中國詩的。(板書:《談中國詩》)

設計意圖:學生已閲讀過不少詩歌,雖然不能系統的理性的認識中國詩歌,但會有真實的閲讀體驗,此導入能引起學生共鳴,為理解錢鍾書理性的分析做鋪墊,為課堂奠定良好的氛圍。

三、走進文本——理清文章思路,瞭解中國詩歌特點(9分鐘)

1.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初步感受錢鍾書語言幽默的特點。(結合導學案)

2.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談中國詩的根本立場——比較文學;

第二部分(第2段),概況中國詩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

第三部分(第3—7段),闡述中國詩的特點;

第四部分(第8段),總説中國詩沒有特別“中國”的地方。

3.再讀課文,明確中國詩歌的特點(小組討論2分鐘)

在中國詩與外國詩的比較中,歸納中國詩歌的特點。

(板書)發展:成熟早

形式:篇幅短

技巧:韻味長

語言:詞氣和

內容:無甚差異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對論述體文章的要求是:閲讀理論類文本,着重思考其思想的深刻性、觀點的科學性、邏輯的嚴密性、語言的準確性,把握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繫。因此對文章思路的理清應放在首位,對文章的中心——中國詩的特點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時本過程將突破教學重點:瞭解作者文章構思的妙趣之處。

4.三讀課文,品味語言——合作探究(15分鐘)

作者在論述特點的過程中進行了中西方詩歌對比,並運用了大量精彩的比喻,生動形象頗具説服力,充分展示了錢氏語言的幽默與智慧。請你選擇一處進行賞析,並以小組為單位交流。(5分鐘後由小組發言人與全班交流)

(賞析要求:指出本體、喻體,比喻義,表達作用)

賞析示例:

比着西洋的詩人,中國詩人只能算是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不過,簡短的詩可以有悠遠的意味,收縮並不妨礙延長,彷彿我們要看得遠些,每把眉眼顰蹙。

本體:中國詩喻體: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

本體:中國詩人喻體:在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上雕刻的雕刻者

“櫻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塊的雕刻者”指所從事的事情是微雕,以此來比喻中國詩人創作的詩歌之精練簡短。用生活中的看東西要看得遠些、把眉眼顰蹙來比喻中國詩的精練微妙更是逼真,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了。

設計意圖:理解文意,品味錢氏語言的魅力,學會使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説理。合作交流讓學生產生思想上的碰撞,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更是在突破本課重難點。同時語句的分析為走出文本——學以致用提供了準備基礎。

5.走出文本——學以致用(12分鐘)

1)比喻論證(高考鏈接)

比喻説理可以用在高考作文中,如20xx年遼寧高考滿分作文《那一縷不泯的自豪》中有這樣的語句:“我特別平凡,又平凡得特別。我是無數顆星中的一顆,可我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我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雖然並不芳香耀眼,可我為將要到來的開放而自豪。我平凡,卻平凡得有價值;我平凡,卻平凡得有尊嚴。”再如:20xx年湖南高考優秀作文《那魚那鷹那人》中這樣寫道:“我把自己比喻成一條魚,我要努力尋找離開水的出口。我把自己比喻成一隻鷹,我要全力飛出藍天的庇護。我就是我自己,我要跑,跑出父母的視線,跑上自己的軌道。”

(寫作提示:學會聯想和想象,注意從身邊的事物取材。如人——小草(平凡之中煥發着生命的堅毅)(提示:善用大自然這個無盡的寶藏);找到不同事物的相似性。如:風雪中的蘇武——(執着堅守)——不倒的胡楊;要恰當地描繪相似事物(喻體)的特徵來表現本體。如:生命——歌(歌曲有低緩,有高亢,要從容吟唱))

2)寫作練習之——小試牛刀

以“生命”為話題,運用比喻論證寫一個精彩段落。

生命如畫,有濃墨潑灑,也有淡筆輕描;生命如歌,有輕吟淺唱,也有黃鐘大呂。君不見李太白、杜工部之一生,濃墨潑灑,鑄就生命之偉大;裴多菲、雪萊之一生,淡筆輕描終寫盡生命之真諦。君不見輕吟淺唱之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高歌猛進之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設計意圖:鑑於本文説理的特點,學生寫作時形象性説理語言匱乏的情況,讓學生學習進行比喻論證,提升寫作語言表達能力。突破本課難點:學習並運用本文比喻論證方法。

6.課堂小結(1分鐘)

錢鍾書融匯多種知識,探幽入微,條理精闢的論述了中國詩歌的特點,並在保證論證嚴謹周密的同時運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彩多姿。幽默睿智。真不愧為“文化大家”!

設計意圖:回顧了本節課學習重難點,讓學生對錢鍾書先生有了進一步認識。

三、課後作業(1分鐘)

聯繫課文,課外閲讀曹操《觀滄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寫一篇一兩百字的短文,評説它們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異同。

設計意圖:這道題是對本課教學目標的進一步強化,聯繫高考考點,力爭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第四部分説板書設計

方法:比較、比喻

發展:成熟早中外詩

形式:篇幅短互相影響,

技巧:韻味長共同發展。

語言:詞氣和

內容:無甚差異

設計意圖:通過簡潔的板書,清晰展現出本文論證方法包括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中國詩歌的特點從五個方面體現,對待中外詩歌我們應該持一種怎樣的態度。

第五部分設計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學生通過課前導學案,能夠掌握自我學習方法。課堂上的合作探究及寫作訓練對學生的思維訓練、自主探究及語言表達等能力有了一定的鍛鍊和提升。課後作業的佈置更是對本課重難點的一個鞏固,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力。課堂是生成的,是鮮活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更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多從學生的角度,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設置教學環節,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的綜合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談中國詩説課稿3

一、説教材

《談中國詩》一文,是談論中國詩歌的特徵。先交代談論中國詩的根本立場,即採取比較文學的立場。接着概括中國詩的一般發展特點及其規律。外國是先有史詩,次有戲劇詩,最後有抒情詩。中國則不然,先有抒情詩,後有戲劇詩,沒有史詩。然後闡述中國詩的四個特點。一是篇幅短小,“中國詩是文藝欣賞裏的閃電戰,平均不過兩三分鐘。比了西洋中篇詩,中國長詩也只是聲韻裏面的輕鳶剪掠”。二是富於暗示性,“言有盡而意無窮”。這富於暗示,“是一種懷孕的靜默”,“説出來的話比不上不説出來的話,隻影射着説不出來的話”。三是筆力輕淡,詞氣安和。“西洋詩的音調像樂隊合奏,而中國詩的音調比較單薄,只像吹着蘆管”。這是由於中國詩調較輕,比不上西洋詩調的沉重;又由於中國古代詩人“對於叫囂和吶喊素來視為低品”,中國詩“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四是社交詩特別多,宗教詩幾乎沒有。文章最後指出,中國詩沒有特別“中國”的地方。像各國人都是人一樣,中國詩和西洋詩,共同點多於不同點。

二、説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文運用比較方法展開論述的寫作特點,體會比較文學研究方法的積極作用。從段落構成的分析入手,瞭解作者構思的巧妙之處。

二、瞭解中國詩的特點,欣賞旁徵博引的論述風格。

三、感受本文生動、機智的語言,體會其深入淺出、化抽象為形象的妙處。

三、説教學和學法

1《談中國詩》一文課文容量很大,旁徵博引,涉及範圍很廣;不少內容深邃,牽涉一些理論問題,這給學生閲讀帶來不少困難。為此,建議由教師提供一些相關資料;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讓學生自己進圖書館或者上網查閲有關資料,以幫助理解課文

2.反覆誦讀,瞭解大概。本文寫得典範古雅,但凡遣詞造句、行文佈局、佳構機巧、言語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覆吟誦。

3、.串通文義,學習文法。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結構。此文結構最大的特點在於開篇立論,明確論述的原則,然後逐層展開,分別論述,而在論述中又不失良機,隨時比較,廣引博徵,使文章跌宕生姿,別具風采。

4、不求全貌,雕琢精義。理解本文的另一要點在於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細琢;特別是文中生動奇巧的妙言妙語,要用心揣摩體會。3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在查找資料的基礎上讓他們敢於説出別的不一樣的聲音

5、學法:感受鑑賞 思考領悟 發現創新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不少詩歌,大家能背幾首嗎?(學生試背三兩首)那麼,這些詩歌有怎樣的特點呢?(學生自由發言:語言的形象性、凝練性,結構的跳躍性等)如果要更進一步瞭解詩的特點,那麼我們就聽聽學貫中西的錢鍾書先生是怎樣説的。(板書課題《談中國詩》)

標籤: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zynp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