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課文《黃河象》教學反思

課文《黃河象》教學反思

課文《黃河象》教學反思

課文《黃河象》教學反思

自主探索學習,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培養探究性思維的方法為目標,以基本教材為內容,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體優勢,使學生通過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主動建構的步驟來進行學習。它在要求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強調培養學生從事學習和研究的太度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向學生提示學科的基本結構”“是可以引導學生形成主動發現的力量。”

“自主探索”就是要求學生用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通過課前和課內的自習,發現課文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內容的遠東和技巧,通過交流接受新的語文知識和發展學習語文的能力,完成語文學習任務。

學生學習語文與學習其他學科的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學生不是從零開始。因為,一方面語文課文都是通過語言文字的規範組合來表達一定的內容,都同樣滲透着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等方面的知識;課文與課文之間有着相當多的可以遷移的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從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已經對許多事物有一定的認識,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這就為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上進行自主探索提供了可能。再加上學生年齡特點,“自主探索”的熱情比較高,這就更為語文課的教學中實施“自主探索”製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自主探索”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調學生的學習能力,顯然這是符合素質教育的要 求的。然而,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於教學領域的當今情況下,如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其優勢,創設一個愉悦、寬鬆、合作、共振的學習氛圍,就有如如虎添翼。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就得到更好的培養,學生必將成為會學習、會生活、會做人的高素質人才。

一、藉助多媒體手段,重視學法指導,使學生掌握“自主探索”的本領

指導學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應從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實慰出發。因為他們正處在由具本形象思維向一般形象思維和初步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這就是説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具體的形象的知識,而多媒體呈現知識內容,形成情晰具體的映像,有助於學生準確地理解,在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系統。這樣,學生就能依據已掌握、理解的知識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或新方法,使理性的抽象知識延伸到解決具體問題中,促進知識遷移,使知識得到深化、鞏固和擴充。所以對小學生的學法指導,不是進行抽象的講解,而是應結合具體內容的學習,藉助先進的多媒體手段,逐步進行滲透。

為了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首先要指導學生理解詞、句。對比,我不是要求學生去背解釋,而是要求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和段落,聯繫上下文,知道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即使學生通過查字典瞭解了詞、句的本義後,我也總是再要求學生聯繫課文來理解這些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然後,藉助多媒體手段啟發學生通過想象體會詞句所描寫的意境,通過與同類詞語的比較,體會這些課文運用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掌握了語文學習的方法,如學習《井》一文時,課文中:“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一學生通過閲讀發現了“多遠!多遠!”後面用感歎號,而“多深?多深?”後面用問號。於是我立刻藉助計算機使句中的感歎號和問號不斷閃爍,激發學生進行討論,學生討論道:前一句是感歎號,句中的“多”是“多麼”的意思;後一句是疑問,句中的“多”是“多少”的意思。前一句感歎星星離我們很遠,後一句在猜測這井水到底有多深。問題是“發現”的前提,利用多媒體技術首先使學生了現了標點符號運用的不同,通過思索,運用已掌握的有關語文知識和語文學習能力,繼而發現了“多”在不同句型中的不同含義,進而達到對句意的頗有深度的理解。這樣學習,就有了“主動探索、主動建構”的內容。因此,我常要求學生在學習新課時,想想與學過的課文在表述方法上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想想新課在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方法上有哪些特別的地方,並對此提出問題以此來培養學生提問和答問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創造機會,鍛練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動的本領,它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學生初步感知了一種學習方法,並不等於就已經掌握了這種學習方法,就會在實踐中運用這種方法。所以,為了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我在教學的全過程——從課文的導入、審題,到初步感知課文,到分析理解課文,到小結歸納,都創造機會,讓學生來進行自主探索交流。至於教師的主導作用,則是在學生想講而講不清,想挖而挖不深,想結而結不了的時候,利用多媒體呈現學習內容,指導學習方向,讓學生的眼睛、耳朵、大腦等多種器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聽覺能力、視覺能力、注意力、聯想力等得到強化。

教學《黃河象》一文,從審題、閲讀交流文章的內容安排,到課文內容如何詳寫科學家假想黃河象的來歷,都由學生自己主動探索主動發現。課題一出現,學生即運用已掌握的審題的一般思路開始了審題交流。有個學生提出《黃河象》到底是重點介紹黃河象化石的樣子,還是黃河象的來歷?是介紹黃河象,還是説明黃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通過觀看錄像,閲讀課文,加上老師適時的步撥:介紹黃河象化石的樣子容易,説明黃河象化石為什麼保存得那樣完整難,科學業家為了説明黃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對黃河象的來歷進行了嚴密的假想,故應着重來探討作者怎麼詳寫科學家假想黃河象的來歷。至此,學生的交流進入到對課文內容及思路的揣摩。我順勢引導:默讀課文,以文章的重點內容為基點,可劃分為幾塊?少頃,自主探索交流繼續:“我認為文章按主要內容來劃發,可發為三大塊:先介紹黃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形象,再寫科學家對黃河象來歷的嚴密假想,最後寫人們發現了發掘這具黃河象化石。”

段落劃分好,學生進入理解課文重點內容過程,他們發現問題:“假想最重要的事實依據是什麼?”我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並利用計算機反覆顯示主要過程,通過探索討論,學生一致認為最重要的事實依據是黃河象失足落水陷進淤泥淹死河裏,並引申出黃河象化石保存完整的原因。此時,卻有學生提出為什麼黃河象會失落水淹死在河裏?有的説因為不小心急要喝水,有的説因為石頭滑,有的説因為天氣熱……面對學生零碎、不全面、不繫統的答案,我再次利用多媒體,通過看全過程再選詞填空,使之變得有條理,引發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從(熱)——(渴)——(喝)——(陷),最後淹死河裏的結論,並指出這個結論是科學業家從已知求未知,以結果推原因,運用逆向推理的方法推出來的。這樣,學生一次又一次的主動探索、發現構成教學過程的一個又一個的教學環節。學生髮現就頭號,懂的就講,老師則因勢利導,於學生疑惑處啟發,于思維陳列阻塞處引導,於學習關鍵處點撥,起到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而多媒體那創設閲讀的問題情境,把矛盾引入閲讀過程,為加速思考、探求新知提供內部動因的特殊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三、運用多媒體,確切地評價學生,激發“自主探索”的興趣

要在課堂內實施“自主探索”,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主動求知的各極性,激發學生參與“自主探索”的興趣。學生參與自主探索的慾望好似火焰,而教師的期望的確切的評價如同柴、油。為此,我十分重視運用多媒體正確評價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使學生從評價中獲得準確的反饋信息,煥發起新的要求成功的需要,從而提高學習的自信心,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教師評價時的表情態度、語氣構成了學生對自己學習評價的反饋,思路,所以,對學生主動發現,交流得好的,我除了運用傳統教育媒體——語言和體態,對他們以真心實意的評價外,還常常運用現代多媒體對其進行表揚。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而畫的想象畫,或自己設計的課文板書等。我運用實物投影儀將他們的作品顯現出來,讓大家欣賞、評價,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老師對他們是充滿希望的。

老生常談改革,關鍵是教育觀念的轉變。要實施“自主探索”的教學方法,教師一定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要從應試教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着眼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着眼於學生的思維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20y9o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