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黃河象》教學反思範文

《黃河象》教學反思範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河象》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黃河象》教學反思範文

《黃河象》教學反思1

《黃河象》這是一篇科學小品。課文通過介紹北京自然博物館陳列的黃河象骨骼化石,推想了它的形成過程,以及被發現、發掘和命名的過程。

我在上這堂課的時候,改變了課文原有的順序,而是根據課文的特點做了一些改變。我們先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黃河象的骨骼化石的樣子。讓學生體會到它的高大完整的特點;其次,安排了課文第三部分的學習,即黃河象骨骼化石的發現、發掘和命名。我把這兩部分安排在了第一個學時,而把第二部分,即科學家們推想二百萬年間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作為第二學時的內容來完成。

現在,我就我第一學時的教學,也就是對第一、第二部分內容的教學做了一些思考。

首先,我想來講一下,這堂課的成功之處。

一、課程的安排比較合理。一方面,它可以保證兩堂課的完整性,不至於內容沒上完就下課了,還可以讓第二學時的內容有更加充足的時間來完成,另一方面,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瞭解了化石高大、完整的特徵後,直接進入化石的發現、發掘和命名的學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幾乎都有把握到。比如説,詞語“發現、發掘、挖掘”的區別與聯繫,關聯詞“甚至連……也……”的學習,以及這篇課文所涉及到的説明方法的學習等等。整堂課也比較流暢,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有進入比較好狀態,這是一個需要保持的方面。

三、在這堂課的處理過程中,我有把課文的講解與課後思考題、輔導與訓練的習題相結合起來教學。這可以説是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了,讓學生現學現用,活學活用。實現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把理論運用於實際中來。

四、在教學過程中有把學生的寫作技巧的學習貫穿於教學過程當中。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有幫助。比如在教詞語、關聯詞和説明方法的學習都可以涉及到寫作。

其次,我要主要反思一下,在這堂課中,我還存在的一些不足或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在上課的過程中,太注重對學生知識目標的內容的掌握,卻忽略的學生能力、技能目標的培養。比如説,在《黃河象》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應該比較注重對學生想象、推想能力的培養,而我在第一學時的教學中卻沒有很明顯的把這個目標體現出來。這是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注意的一點。

二、學生的主題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這個學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新教材的教學。可能在對教材的要求和目標上還存在一些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使得學生的作用沒有充分的得到發展。其實,學生才是主體,而老師應該是在起一個引導的作用。

三、語文應該注重朗讀,朗讀非常的重要。雖然説在《黃河象》的教書中我也有注意到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的,但還是有一些要改進的地方。在這堂課中,我一般都是讓學生對某些段落進行全體的齊讀,其實這是沒有很大必要的。一方面,這篇課文的段落比較長,如果老讓學生齊讀的話,就會浪費掉一些寶貴的`課堂時間;另一方面,段落較長,學生讀起來也比較容易覺得疲勞,這樣的話就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教學質量。通過與其他老師的討論,我們發現其實只要讓學生對一些重點語句進行齊讀就夠了。同時還可以多增加一些朗讀方法,除了簡單的齊讀,個別學生朗讀外,還可以小組為單位,或是同桌為單位,甚至開火車讀等等都是可以的,這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而定。相信這樣可以更加提高教學效率,以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課堂的興趣。

四、在一些內容的教學上還講解得不夠透徹。比如説在“發現、發掘、挖掘”的教學上,感覺學生對這幾個詞語還是不怎麼理解,所以這應該在第二學時的時候把這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來複習。

以上就是我針對《黃河象》這堂課所做的一系列的思考,其中有我的自己的觀點,但更多的是同事的幫助。在這堂課之後,我發現自己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今後,我一定揚長避短,繼續努力,爭取做得更好。

《黃河象》教學反思2

《黃河象》是一篇科普小品。寫的是科學家根據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裏的一具古代黃河象骨骼化石,假想了這頭黃河象的來歷。“科學家們是怎樣想象黃河象的來歷?其想象的根據是什麼?”這是全文的重點。根據教材自身特點,採用“逆推法”教ud學,從中教給學生由已知求未知,從結果推原因的追溯性邏輯推理方法,從而突破了課文的重點、難點。為了激發學習的學習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討論,自己去發現,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由被動的學變成以學習為樂,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引導學生們接觸新的思考問題的方法——逆向思維,我還注意了對學生們回答問題的評價。評價作為一種對學生回答問題是否合適界定的方式,要發揮其真正的實效,是不能以單純的“好!”“真棒!”“太完美了!”來表述教師聽了學生髮言後的看法,而應結合學生在回答問題過程中具體表現出來的優點和不足加以點評,比如,在這堂課中,我對於學生朗讀的指導就從他朗讀的語速和朗讀的投入程度進行了評價,“你讀得真好!入情入境!”“聽了你的朗讀,老師真得感覺到了它的高大!”……而對於學生回答的問題,我則進行了自己的概括:“你抓住了黃河象的特點!”“你善於從文章中去尋找所需要的信息,真會學習!”“你回答問題時從比較完整,還運用了一些連接詞‘於是’‘因此’,讓你的描述更加完整!”學生們聽了教師的評價對自己回答問題的方向性就更加明確,為他們後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其實,教師教學手段的採用都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有時候其實我們並不需要一些看上去有着光環的手法,只要在我們的教學中自始至終保持“以人為本”的觀念,就會使我們的教學效果在不斷進行的教學過程中突顯出來。

《黃河象》教學反思3

“自主探索”就是要求學生用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通過課前和課內的自習,發現課文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內容的遠東和技巧,通過交流接受新的語文知識和發展學習語文的能力,完成語文學習任務。

學生學習語文與學習其他學科的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學生不是從零開始。因為,一方面語文課文都是通過語言文字的規範組合來表達一定的內容,都同樣滲透着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等方面的知識;課文與課文之間有着相當多的可以遷移的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從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已經對許多事物有一定的認識,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這就為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上進行自主探索提供了可能。再加上學生年齡特點,“自主探索”的熱情比較高,這就更為語文課的教學中實施“自主探索”製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自主探索”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調學生的學習能力,顯然這是符合素質教育的要 求的。然而,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於教學領域的當今情況下,如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其優勢,創設一個愉悦、寬鬆、合作、共振的學習氛圍,就有如如虎添翼。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就得到更好的培養,學生必將成為會學習、會生活、會做人的高素質人才。

一、藉助多媒體手段,重視學法指導,使學生掌握“自主探索”的本領

指導學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應從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實慰出發。因為他們正處在由具本形象思維向一般形象思維和初步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這就是説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具體的形象的知識,而多媒體呈現知識內容,形成情晰具體的映像,有助於學生準確地理解,在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系統。這樣,學生就能依據已掌握、理解的知識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或新方法,使理性的抽象知識延伸到解決具體問題中,促進知識遷移,使知識得到深化、鞏固和擴充。所以對小學生的學法指導,不是進行抽象的講解,而是應結合具體內容的學習,藉助先進的多媒體手段,逐步進行滲透。

為了指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首先要指導學生理解詞、句。對比,我不是要求學生去背解釋,而是要求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和段落,聯繫上下文,知道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即使學生通過查字典瞭解了詞、句的本義後,我也總是再要求學生聯繫課文來理解這些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然後,藉助多媒體手段啟發學生通過想象體會詞句所描寫的意境,通過與同類詞語的比較,體會這些課文運用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掌握了語文學習的方法,如學習《井》一文時,課文中:“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一學生通過閲讀發現了“多遠!多遠!”後面用感歎號,而“多深?多深?”後面用問號。於是我立刻藉助計算機使句中的感歎號和問號不斷閃爍,激發學生進行討論,學生討論道:前一句是感歎號,句中的“多”是“多麼”的意思;後一句是疑問,句中的“多”是“多少”的意思。前一句感歎星星離我們很遠,後一句在猜測這井水到底有多深。問題是“發現”的前提,利用多媒體技術首先使學生了現了標點符號運用的不同,通過思索,運用已掌握的有關語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k9w8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