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説課稿彙總六篇

有關説課稿彙總六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説課稿彙總六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會看鐘表、掌握了時、分、秒時間單位的知識。年、月、日是較大的時間單位,理解一年或一個月的時間有多長需要藉助一定的想象力。教學時利用學生收集近幾年的年曆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活動。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

2、學會正確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3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聯繫生活實際,熟悉運用年、月、日的知識。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2、教學難點:發現並掌握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四、教法:

在本節課之前,我首先要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張年曆(近幾年的)。教學中為了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邊學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通過小組交流的方法讓學生全面、全程得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重複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學法:

通過學生觀察年曆卡,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熟悉運用年月日的知識,應用擴展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年、閏年的理解,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引導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瞭解時間單位間的互化,達到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及應用。

六、教學過程:

1、複習遷移,感悟新知。

教學開始用提問的方式複習“時分秒”,用投影展示四幅主題圖,採用互問互答的形式,給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和創造學習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年月日知識的理解。

2、直觀講解,探求新知。

(1)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年曆卡。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年曆卡看看一年有幾個月?有哪幾個月有31天?有哪幾個月有30天?你的年曆卡是哪一年的?

(2)在你們的年曆卡上除了一個月是31天的和一個月是30天的還有那個月沒有説?是幾月?

(3)告訴學生習慣把31天一個月的稱為大月,30天一個月的稱為小月,把二月稱為“特殊月”,有些同學的年曆二月是28天,也有些同學的年曆二月是29天,那麼我們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閏年。

(4)學生知道了一年有12個月,以及各月的天數後,分組計算出平年全年的天數和閏年全年的天數。討論彙報,然後教師依照學生的口答板書計算過程。

(5)師生共同小結平年、閏年的交替規律,懂得為什麼有平年、閏年之分。

(6)介紹兒歌記憶法: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二月二十九。(向學生介紹“臘”指十二月,“冬”指十一月)

3、應用規律,鞏固延伸。

4、課堂總結。

説課稿 篇2

説教材:

本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18課。課文寫了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類活動的情形,課文在介紹鳥的有關知識的同時,還突出了人與鳥的朋友關係,意在讓孩子們從小增強環保意識,懂得愛鳥、護鳥。

説教學目標:

本文條理清晰,語言流暢,文字優美,很適合朗讀、背誦。教學中要完成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聯繫語言環境,理解“密密麻麻”“一個挨着一個”等詞語。

3、憑藉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從小具有愛護鳥類,愛護大自然的思想品質,樹立與自然和平共處的意識

其中背誦課文,瞭解鳥島鳥多的特徵為教學重點。

説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創設情境

(教師語言描述: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將遊覽一個神奇的地方,那就是——鳥島,準備好了嗎?我們出發吧。)

鳥島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叫“鳥島”?我們一起邊遊覽邊找到答案吧。

二、精讀課文,讀中感知

1、第一自然段

教學時教師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自瀆課文。接着討論:鳥島在什麼地方?你從哪裏找到答案的。通過理解重點詞語“聞名中外”,指導朗讀。又以練習的形式加以鞏固。(填空:鳥島在。)

2、第二自然段

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教學時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自瀆課文,同時,找找關鍵詞,想想從中知道了什麼?在交流的過程中又引導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陸續”,等詞語。又在多次朗讀中進一步體會,有學生個別讀,教師範讀,配樂齊讀等。充分朗讀後進行總結:這麼多的鳥來這裏幹什麼?(學生接讀—它們在這裏築巢安家,養育後代。)談話導入:這麼多的鳥都來鳥島,你覺得那裏會是怎樣的情景?

3、學習第三自然段

在教學這一節時,我設計了師生合作讀,激發起學生的朗讀興趣。再進行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用一個詞來説説島上的情景。(熱鬧)具體説説哪幾個詞中可以看出來?再結合圖畫説説從哪裏體會到鳥島的熱鬧。學生分別歸納出:鳥多、鳥窩多、鳥蛋多。在這個過程中,理解重點詞語“密密麻麻、挨”。接着指導朗讀,二年級學生朗讀訓練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教師的範讀,接着進行跟錄音讀,模仿讀,想象讀,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教師描述,想象鳥島的熱鬧。

4、學習第四自然段

教師引讀課文,接着討論:讀後,你知道了什麼?學生歸納出(愛鳥護鳥)。

三、聯繫自身,培養保護意識。

教師談話總結::一個叫“海西皮”的小島鳥多,鳥窩多,鳥蛋多,遊人也多,真是熱鬧非凡,假如你來到鳥島,你會怎麼做?

結語:讓我們也加入到愛鳥護鳥的行列中去吧!(這個環節聯繫生活,激發學生愛鳥護鳥的意識。)

板書:

鳥多

鳥窩多

18、鳥島(熱鬧) 鳥蛋多

遊人多(愛鳥護鳥)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盧溝橋烽火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內容反映了中國現代史上一件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事件——盧溝橋事變。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蠻侵佔我國領土的滔天罪行,謳歌了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頑強的精神。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這篇課文我計劃用三個課時來進行教學。我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制定了第二課時的目標如下: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能按照時間順序講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

3、瞭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認清日寇侵略者罪行,激發學生對我國軍民同仇敵愾抗擊侵略者的英勇行為的崇敬之情。

目標中的第1、2點為教學重點,第3點為教學難點。

二、説學情

我所面對的大部分學生從小生活在農村,可能他們的心目中抗擊戰爭就是我軍和日軍的戰鬥。至於盧溝橋事變具體是怎麼回事,它有什麼歷史意義,學生並不瞭解,畢竟現在的孩子距離抗戰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已很久遠了。所以我把目標中的第3點定位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三、説教法

新課程提出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要求。針對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主要是通過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學生充分閲讀文章,以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四、説學法

根據教學要求和結合學生的實際,這節課,我引導學生採用“讀”“説”“悟”“感”這樣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通過這樣的訓練能使學生既能讀好課文,又能讀通課文,體會文章的中心。

五、説教學程序

(一)複習導入

我先通過談話讓學生回顧上一節課學了那些內容,然後引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二)教學新課

1、先讓學生讀教學內容:第2---5自然段,然後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在學生的説中教師抓住機會引導學生讀懂,讀通課文。

2、教師提出問題:日寇引發“盧溝橋事變”是什麼行為?從那些詞句中可以看出來。以此問來讓學生認清日寇的罪行。

3、日寇在戰鬥中的表現怎樣?我軍的表現又是怎樣?引出學生對我軍英勇戰鬥的崇敬之情。

4、中國軍隊“悄悄進發”與日軍“偷偷摸來”有什麼不同?以此來加深對中心的理解。

5、再次讓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第2——5自然段。

(三)講述“盧溝橋事變”的具體經過

1、學生默讀要講述的內容,這是為了學生更加熟悉教學內容。

2、教師引導學生説説講述要注意的問題,為學生講述好事情的經過打下基礎。

3、教師點評、指導。

六、總結教學內容,擴展延伸

學完了“盧溝橋事變”的經過,要求學生把自己想説的話説説,這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是學生內心世界的真實體現。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冊第22課《豐碑》第2課時。

2、教材簡析:這是講讀課文。記敍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自己的棉衣讓給了戰友,自己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讚揚了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

3、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豐碑是第七組教材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是“詳寫與略寫”。學懂了這篇課文,落實了這一訓練重點,學生在今後的閲讀中不單是從文章的內容去理解文章,還懂得從材料的安排來理解文章的結構,從而也使學生知道在寫作中詳略得當地進行寫作,安排材料。

4、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根據教學大綱,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三個方面全面考慮,而且要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符合學生的實際,以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1)本課時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因此,可確認為本課時的知識目標。

(2)在教學時,我圍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着及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句進行分析,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領悟了理解人物品質的方法,培養了學習能力,因此,理解人物品質重點的語段作為本課時的能力目標。

(3)本課時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這是本課時的思想的教育目標。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瞭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5、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着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二、説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根據教材內容和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合理的進行多種教法的優化組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討論法、以讀代講法,做到講與練結合,扶與放結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種愉悦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着眼點和落腳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三、説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説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要使學生知道為什麼説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從而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在授課時,我引導學生學習討論,從描寫軍需處長的神態、動作、衣着的詞句中品詞、析句,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課文寫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段。

實際上是為了從側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偉大,在教學這部分時,我引導學生去分析將軍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他的心情,讓學生在想一想、劃一劃、議一議、讀一讀的過程中,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高貴品質。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設計

(一)由題入文,設置懸念。

一上課,讓學生齊讀課題後,便讓學生回答課題“豐碑”是指什麼?讓學生知道豐碑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傑作或偉大的功績。緊接着我問課文中的豐碑指什麼?學生從課文中便能找出答案,這豐碑指的是軍需處長。這時我讓學生知道軍需處長在軍隊中是負責管理什麼的?這為體現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埋下了伏筆。於是我又問道:為什麼説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這引起了同學們的深思。這樣設置麼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剖析課文,理解中心。

文章讚揚的是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也是教學中需要學生領悟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我抓住了最能體現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語段進行深入地分析理解。我首先引導學生分析描寫軍需處長的課文第七自然段。在教學這一重點段時,我首先利用媒體展現了被凍僵的軍需處長的畫面,以畫面來感染學生,再找出有關自然段讓

學生學習討論這段話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軍需處長的?並想想哪些詞語用得好。學生不難找出“安詳”“鎮定”“單薄破舊”這些詞語用得好,然後我進一步誘導學生去分析。我問道:“為什麼軍需處長穿得這麼單薄?”這樣一點撥,使學生明白到這是一支裝備很差的隊伍,他們最缺的是棉衣。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了戰友。我緊接着説:“這麼嚴寒的天氣,軍需處長的穿着這麼單薄,他明明知道自己會被凍死,可他的神態為什麼這麼鎮定,這麼安詳呢?

這一問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做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所以,他十分鎮定、安詳;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鎮定、安詳是因為自己盡到責任,死而無憾;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鎮定、安詳是因為早已把死置之度外了。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便讓學生體會到了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配樂朗讀,並進行配樂範讀,在讀中進一步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一股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文章對將軍的描寫,實際上是為了從側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在教學這一重點部分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哪幾個自然段是描寫將軍看到老紅軍犧牲時的神態、動作、語言的變化。然後讓學生劃出這些詞語體會。為了幫助學生梳理,我讓學生填表分析將軍的情感變化。我問學生,當看到凍僵的老戰士時,將軍為什麼叫軍需處長來?當沒有人回答他時,他為什麼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

這些問題讓學生明白這時將軍認為軍需處長沒給這位老戰士發棉衣,以至凍死。這是軍需處長失職造成的嚴重後果。他要叫軍需處長來追究責任,這也為下文體現軍需處長的偉大作了個埋伏;當將軍知道這位犧牲的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將軍為什麼向這位軍需處長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這是一個較難的問題。這一個軍禮,包含了將軍複雜的感情。他為自己錯怪了軍需處長而內疚。

這一無聲的軍禮,表達了將軍的千言萬語和對軍需處長的哀悼。學生明白了這一點,也就從中體會到了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使同學們再次受到震撼。在分析這些句子的同時,我讓學生比較“愣了一下”和“愣住了”有什麼區別;“抽動”和“抖動”有什麼區別。這樣學生的基礎知識紮紮實實得到訓練,也學會在特定的句子中體會詞義。在分析清楚將軍的情感變化後,我讓學生滿懷深情地朗讀,學生在讀中再一次被軍需處長的偉大感動了,再次激起了情感的波瀾。

為了落實這一單元訓練重點,我緊接着問道:“課文為什麼詳寫軍需處長犧牲時的神態、動作、衣着和詳寫將軍的神態、動作、語言?這一問讓學生知道:這都是為了突出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也讓學生知道和文章中心思想關係特別密切的材料應詳細些,為學生今後習作作鋪墊。

(三)深入體會,強化中心。

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已能體會到軍需處長那種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時我便問:為什麼説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我讓學生邊看圖邊回答,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去分析問題,這時學生都能説軍需處長的外形,確實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更重要的是他捨己為人、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永遠銘記在戰士們心中,解決了這一畫龍點睛的問題,學生便由表及裏地瞭解了課文的內容。

在講解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會腳步聲為什麼是沉重堅定的?讓學生體會到戰士心情的沉重,但心中因為樹立了軍需處長那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充滿了勝利的信心,從而進一步體會到因為受到軍需處長的鼓舞,戰士們一定能經受嚴峻的考驗,一定能戰勝重重困難。這樣,也使同學們從中受到鼓舞。

(四)總結課文,薰陶情感。

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不僅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説:“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我便對學生説:“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

(五)佈置作業,鞏固知識。

為了鞏固堂上所學的知識,我給學生布置兩題作業:

(1)用“濕潤”“晶瑩”造句

(2)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紫藤蘿瀑布》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説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

《紫藤蘿瀑布》是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詠物抒懷中的第五篇課文,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以優美的語言,細膩的描寫,圍繞紫藤蘿花來抒發感情,由看花、憶花、思花三部分層層深入,表達主旨。即由眼前盛開的紫藤蘿花表現紫藤蘿花的勃勃生機,並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蘿花,引發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感歎。激發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認識學習語文和生活的關係。

第二點、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根據語文課標要求,結合初一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確定本課達成以下教學目標:

1、積累生字詞語。

(對剛入初中的學生,還需加強字詞積累的指導。)

2、掌握朗讀方法;通過美讀課文,品味語言。

(單元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提高朗讀能力,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3、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養關愛生命、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語文學科不僅注重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

根據本單元的目標要求、本文特點,確定教學重難點分別是:

教學重點:揣摩、品味本文的重點語句,在此基礎上做到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揣摩作者的感情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

教學關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生中苦難難免,但生命永恆、生命美好,我們要戰勝苦難、珍愛生命。帶領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健康的審美情操。

(學生沒有作者的經歷,較難理解文中的感情。)

二、學情分析

1、心理學告訴我們: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有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以具體形象作支柱,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發展,有較強的表現欲。因此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認知的發展。

2、學生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如能主動預習課文、課後複習課文等。上學期已經學習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學生對分析修辭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礎。

葉聖陶先生説過:“教,是為了不教”,教學最主要的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在本課的朗讀、品味等主要環節中,將着力引導學生採用誦讀法讀出感情,美點尋蹤法找尋文章的美點並進行賞析,運用合作探究法與同學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深入研究並解決問題。

三、説教法

(一)評析欣賞法

本文語言流暢、優美,意境深遠,採用評析欣賞法,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的語言美點並進行賞析,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發揮其主體作用。

由於本課為散文,語言優美,初中生在已有的語文知識基礎上要讀懂本課有一定的難度,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重點突破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揣摩文中寫景的妙處、理清文章層次結構,理解文章主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為此,教師可採取“讓學生髮現問題──教師點撥──學生討論、回答”的教學環節,以發現法、點拔法貫穿全課。特別是揣摩文中寫景的妙處指導上,在學生學法指導上更應以點撥為主。點撥學生從哪些方面進行思考,應真正落實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完全發揮出來。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實用主義教學過程理論特別強調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處理好教師的主導、點撥地位,才能真正達到教學效率的最優化。

(二)美讀感知法

通過播放《紫藤蘿瀑布》朗讀磁帶,使學生感知、領悟本文優美的語言和藴涵的韻味。

新課標重視感性層面,重視美讀,要求讀出語氣、語調和韻味。在美讀中,教師適時點撥,讀出紫藤蘿花的生機,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多媒體演示法

輔以多媒體演示法,展示圖片,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配樂朗讀,以渲染氣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項基本要求。新大綱規定: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多媒體的運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實現這個重要目標。

四、説學法

(一)、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使用工具書,養成看課文註解,自學課文的好習慣,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後及時複習鞏固等。經過自學,應基本理解課文內容、讀準字音、正確停頓、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分組討論,達成共識。我國的當代教育家魏書生、黎世法等人的教學論都特別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法。

(二)、誦讀品味法

這一篇散文語言優美,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後,能通過反覆朗讀品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誦讀和品味達到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品味文中優美的語句,培養學生對散文的閲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三)、創造性學習法

要求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大膽創新的精神,學會品味、感悟、遷移、轉換,才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的東西來,嚐到學習與創造的成功的喜悦。現代教育理論極力推崇讓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足見,創造性學習法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本課的練習設計就是圍繞這一學法而設計的。

 五、説教學過程設計(本課安排2課時)

(一)導入

複習舊課導入:同學們,從以往學過的課文中我們發現,抒情散文往往都是作者在受到某種事物的觸動,或經歷了某種心靈的震撼之後有感而發的。叫學生回答剛剛學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和《生命 生命》,它們的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有感發的呢?學生回答後導入,那麼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紫藤瀑布》的作者又是因什麼有感而發的呢?

(學生回答後引導學生看預習提示)

欣賞課文彩圖。

(1、複習舊課,把握新課的閲讀要點。讓學生了明確本文文體特點,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2、通過看畫面,讓學生從感性上了解紫藤蘿花,激發學生興趣,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

(二)初讀課文(粗讀整體感知)

1、(課件大屏幕展示)看畫面、聽錄音。把你認為最精彩的句子畫出來。

2、教師適當抽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並強調幾個易讀錯的字,如:澱、綻、佇、迸濺、虯、穗。

(為進一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入學習重點和難點準備)

3、① 揣摩文中寫景的妙處。

② 揣摩作者的感情。

③ 理清文章層次結構,理解文章主旨。

(三)重點難點突破

1、充分利用“預習提示”發現解讀這篇課文的鑰匙:

① 寫作背景──異常的悲痛鬱悶是產生感悟的基礎;

② 中心──生命的永恆;

③ 優美的語言──各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2、抓住重要語句:

① “我不由提停住了腳步”。

(既是心靈被震撼的明證,又造成了懸念。)

② “流着流着,它帶走了這時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那是關於生死謎、手足情的”。

(正所謂“釋懷”!)

③ ……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從“釋懷”到感悟,作者重獲得輕鬆與活力。)

3、作者異常悲憤鬱悶的心情與紫藤蘿盛開的景物所形成的強烈反差和內在聯繫,是理解作者“睹物釋懷”的關鍵。

4、利用多媒體播放兩組畫面。

(盛開的紫藤蘿和伶仃稀疏的紫藤蘿)

① 教師主導,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及時鼓勵、肯定學生,以實現本課教學的各項目標。

② 多媒體較好幫助學生從感性上了解紫藤蘿的命運,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主旨。

(四)再讀課文(精讀仔細品味)

1、指導精讀,揣摩語句。

①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盛開的紫藤蘿花的?

② 結合練習二體會寫景的精彩之處。

2、討論:

①、“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是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這句話言下之意是什麼?

② “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是指什麼?為什麼又感到“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悦”?

③、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有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為什麼又説 “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3、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

4、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① 初步欣賞感受文章中優美的語句。

② 以讀促學,增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③ 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

④ 通過學生質疑來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克服膽小、怕羞、自卑等不良心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五)探究發現

同樣是一株草,一棵樹,一叢花,為什麼有的人視而不見,有的人浮想聯翩?同樣是遊覽名勝古蹟,為什麼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卻看到了文化、歷史?你想過這樣的問題嗎?你能給自己一個滿意的回答嗎?

1、讓學生學會發現、觀察、思考、感悟身邊的事。從身邊的生活中發現生活的道理。

2、學以致用。

(六)知識遷移能力強化

作文:去留心觀察一下小草、小花、小鳥……想一想,從它們那裏能得到什麼啟示,請你仿照課文,寫一篇文章來抒發心中的感情吧。進一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激發學生愛好文學的興趣。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九)總結課文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教學內容,由學生總結歸納,教師適當補充強調。讓學生再次明確本課重點、難點,學有所得。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

知識是教不盡的,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獲得語用經驗,培養語感,練就語文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伊索寓言》中的寓言故事有很多,《伊索寓言》也不是唯一的一本可以用來做教學例子的寓言故事集,所以每位老師應該明白,教材無非是給了我們兩則學習寓言的例子,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引導學生從對這兩個例子的學習中,認識寓言、瞭解寓言並指導學生進行寓言創作,實現語用經驗的傳遞、語感的遷移。

寓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赫》、《蚊》兩個故事,情節都很簡單,而且篇幅短小,很適宜初一階段的學生學習。拉?封丹説:“一個寓言可以分為身體與靈魂兩個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體,所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是靈魂。”《赫》採用白描的手法,講了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裏問自己身價的故事,這是寓言的身體,而它的靈魂是文章的最後一句“這個故事適用於那些愛慕虛榮而不被人重視的人。”所以,這則寓言身體與靈魂俱在。《蚊》也有着類似的結構,只是情節要比前者複雜一些,但學生通過閲讀是可以理解的。 《赫》共兩段,第一段講述故事,第二段點明寓意。故事充分展示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可分為兩層。第一層想象赫耳墨斯來到雕像者的店裏,瞭解自身價值,這是故事的起因和開端。第二層想象赫耳墨斯詢問雕像者,他從宙斯問到赫拉,私下認為自己的價值應該更高一些,這是故事的發展和結局。故事短小,構思精巧。三問三答,略有變化,有起有伏,文章的陡轉給讀者以巨大的反差,結局出人意料,寫得跌宕有致,耐人尋味。在人物描寫上注重心理活動描寫和對話描寫。 《蚊》在結構上與《赫》相同,故事情節較《赫》複雜一些,在寫法上側重於動作描寫,並將蚊子、獅子擬人化,賦予動物以人的感情、性格,用動物之間的關係來概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清新、形象、貼切。文中描寫蚊子與獅子戰鬥的過程,以及蚊子被蜘蛛網粘住的情景,合情合理,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點,用來概括社會現象,兩相妙合,毫無牽強之感。由此可以看出,創作寓言也離不開生活,不能違背常理。

二、説教法和學法(教無定法,學無定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伊索寓言>兩則》做為語文學習材料,實施教學更應遵從這些原則。所以,我在教學中緊緊抓住語文學習的“實踐性”不放鬆,充分藉助繪畫、表演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多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時間和空間,儘可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參與的機會,以便他們能從對課文的解讀中獲得語用經驗、語感體驗。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在於引導學生“要能夠領會聯想和想象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並激活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從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以及藴含其中的作者的感情,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對《<伊索寓言>兩則》的教學,應做到將作者的想象和聯想激活、物化為學生自己的想象和聯想,並運用於寓言創作之中。所以,教法上應做到走進例子解讀與走出例子創作並重,讓學生成為學習寓言的主人。我的做法是:通過“畫畫講故事”讓學生帶着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課堂初識寓言,接着在師生互動和小組學習中走進課文解讀例子,再以學生在解讀例子時獲得的語用經驗和語感體驗為基礎,進行自我創作,引導學生在實踐訓練中物化作者的語用經驗、情感和生活經驗為自己的語用經驗、情感和生活經驗,實現語用經驗的轉移、語感的遷移和語文素養的提高。 學生如何學習這兩則寓言,我認為方法也是多樣的。在“小鳥找水喝”的故事教學中,學生的學法便是一種,他們通過畫畫講故事學習寓言。學習《赫》,我建議採用“讀讀-講講-演演-評評”的方法,即先自讀故事,然後講故事、演故事,最後師生互評故事説收穫。而學習《蚊》,由於前面已有兩種學法做例子,我將採用更大膽的方式,讓學生分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前面的“拋磚”,直接產生效力作用,“引玉”必將水到渠成。

三、説教學程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教育應當貫穿於學生的興趣當中,使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每節段都能連貫地表現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動。對知識感興趣並想擁有它、實踐它,是每個渴求知識的人所具有的情感衝動,任何一個可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東西,任何一項可能激發學生求知慾的知識或技能都是他們所感興趣的,極有可能使學生煥發出旺盛的求知慾,我們做老師的,要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鼓勵他們去表現,進而讓學習成為學生人生價值的自我實現。基於此,整個教學過程由三步構成:

1、畫畫講故事,初識寓言

“如果你想記住什麼,你要做的就是將它與已知或已記住的東西聯繫起來。”套用這句話,如果你想讓學生學什麼,你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將所學的與學生已知或已記住的東西聯繫起來。在師生互動學課文時,我擬從學生的生活本身和他們已取得的經驗出發,採取“畫畫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新課,以便學生從心理認識到學習(寓言)是一種快樂,也很容易,引導學生初識寓言,培養學習寓言的興趣。藉助多媒體投影向學生展示題為“小鳥找水喝”的一組簡筆畫(這組畫共四幅,展示出來的僅有三幅,一幅圖為小鳥在太陽底下飛翔,一幅為小鳥在一棵樹上歇息,並在小鳥的頭部畫一個小的問號,第三幅圖意為小鳥看到一個瓶子裏有水,但卻無法喝到水,水瓶旁有瓶傾倒的虛影。而第四幅圖則為空白,用一大問號表示),請全班學生思考小鳥如何才能喝到水,並畫第四幅畫。鼓勵學生將自己畫的成果展示給大家看。 這樣做,我有兩個意圖。一是將學生在美術課上學到的簡筆畫知識引入到語文課堂中來,實現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的整合運用。二是結合畫的結果,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聯想,講《小鳥找水喝》的寓言故事,向學習課文中的寓言故事牽移,實現生活例子與課文例子的銜接。我儘量藉助投影設備將學生畫的畫投影出去,讓學生看到自己的畫,然後請同學們結合所畫的想故事,並給許多學生以機會,讓他們講這個故事(這時學生必將因為自己的畫得到展示而高興,在老師的不斷鼓勵下完成講故事的活動)。老師對在講故事時想象出了小鳥心理活動的學生大加表揚,以問“我們應向小鳥學習什麼?”為結語,完成學生由已有知識和經驗(畫畫、講故事)向未知知識(寓言)的隱性轉換。

2、互動學課文,瞭解寓言

教學的第二步,便是與學生一起完成對課文中兩則寓言故事的學習。我以一個語文活動中心和交際主體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與他們一起完成對《赫》的學習。整個學習過程分讀、講和演、評三步,先由學生自讀課文,走進故事,然後讓學生在揣摩人物的基礎上講故事,並請學生上台表演這個故事,結合學生講、演情況師生同評,找出講、演中的不足和優點,對故事的寫作特色作一簡要分析(側重於讓學生説學習收穫),弄清寓言中的人物、故事情節,挖出隱藏的寓意,並找到人物描寫的側重點。 我再以一個積極的旁觀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對《蚊》的學習之中。學生分小組對《蚊》進行學習,我穿行於小組之間,對他們的學習情況進行觀察,並及時解答他們的疑問,幫助學生清除學習路上的攔路虎。給一定時間讓學生代表小組宣講他們的學習過程,我在給予表揚的同時與學生一起總結學習這兩則寓言的收穫,弄清哪些事物可以做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寓言故事在篇幅、情節上的特點以及如何進行寓言創作等知識,從寫法上對學習過程做一個簡要總結。

3、聯想加想象,創作寓言

德國著名文藝理論家萊辛説:“倘若從一般教訓出發,僅僅把寓言寫成寓意的,寫出來的準是一個惡劣的寓言。”這告訴我們,學寫寓言若僅有簡單的議論,而沒有生動活潑的故事是不行的。萊辛還説:“要是我們把一句普通的道德格言引回到一件特殊的事件上,把真實性賦予這個特殊事件,用這個事件寫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裏大家可以形象地認識出這個普遍的道德格言;那麼,這個虛構的故事便是一則寓言。”所以,對於寓言的創作,我們要注意兩點:一是故事要有生動活潑之處,故事裏所藏的寓意讀者一讀便能知,不給讀者設置理解障礙。二是人物描寫的手法要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靈活使用。如何藉助課堂教學的“舉一”,實現“反三”的歷練目標呢?我跳出《<伊索寓言>兩則》給學生設定的框架模式(先講故事後點明寓意),給學生呈現大量的可供選擇的原始創作材料,讓他們在其中選擇一個展開想象和聯想,進行創作。也只有這樣做,才能充分照顧個體的不同,給學生以廣闊的施展空間,空間越廣,學生想象和聯想的餘地就越大,就越能讓學生自由發揮。 一是給出不同類的寫作題型。我列出給題目寫寓言、給開頭續寫寓言、給寓意寫寓言、完全自主創意寫寓言等多種寫作題型,並在各題後附一定量的參考題目,給學生提供多樣的選擇。 二是提出不同類的寫作要求。給題目寫寓言(太陽和大風、水滴與石頭、新龜兔賽跑、粉筆與黑板的對話等)、給開頭寫寓言(老虎回家之後……樹幹對樹葉説:“……”等)、給寓意寫寓言(告誡人們要保護環境、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等)、自主創意寫寓言(自擬題目,自找寓意進行創作)對學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學生有各自不同的生活體驗,有對問題的不同思考角度,寫出來的寓言也必定各不相同。這樣既避免了雷同思維,又能讓學生給合各自對生活的不同理解,寫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寓言。

四、説課外延伸(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

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課堂教學應給學生在課外進行延伸性學習以指導,僅藉助一節課兩個例子的教學是無法讓學生學得關於寓言的所有知識的,在課堂上創作寓言也因受到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功利性,這與語文學習的漸進性、廣泛性要求是不相適宜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所以,一個務實的語文老師應該把學習的金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課外大量的歷練來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學習的革命》一書中也説:“在學習方面,沒有東西可以替代針對個人的、有目的的家庭作業。”老師結合課堂學習內容給學生布置一些與之相關的“課外作業”是很有必要的。這節課,我將給學生布置兩類作業。 一是引導學生直接接觸相同類的語文材料,推薦幾本寓言故事集他們閲讀。這其中有中國寓言(如《中國寓言故事》),也有國外寓言(如《拉·封丹寓言》),我要求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記下自己的收穫,給沒有直接寓意的故事添加寓意。 二是建議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自己在課堂上寫的寓言故事講出來,進行交流;也可以蒐集存於民間的寓言故事,舉辦一個“講寓言故事”比賽活動,把對寓言的學習延伸下去。 老師角色的恰當定位,再加上得法的引導,學生主體性的激發,必將使課堂教學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讓學生帶着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課堂,運用自已的生活體驗、情感傾向和語用經驗去解讀作者的生活體驗、情感傾向和語用經驗,進而實現生活體驗、情感傾向和語用經驗的轉化,再結合相應訓練在實踐中得以歷練,讓學生帶着語文課堂的收穫走向生活實踐,實現學習與生活的有機銜接,這樣的教學必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標籤: 六篇 彙總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yjkvk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