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貝多芬説課稿(通用3篇)

貝多芬説課稿(通用3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貝多芬説課稿(通用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貝多芬説課稿(通用3篇)

貝多芬説課稿1

一、內容簡介

課文寫的是“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按照訪問的順序,首先從女傭──貝多芬日常生活的見證人的角度,交代了貝多芬的基本生活狀況和目前的精神狀態。接着,以一個初次拜訪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現了貝多芬的形象。最後,作者讓主人公自己開口,坦露他的內心世界。本文以貝多芬對厄運的態度為中心,從外表逐步深入到貝多芬的內心世界,成功地表現出了貝多芬的獨特氣質和堅強個性。

二、教學設想

作為“樂聖”,貝多芬的音樂地位和音樂成就無人能及;作為和苦難命運作鬥爭的代表,貝多芬同樣令人崇敬。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説,貝多芬都是一個不平凡的人。而本文的重點是把貝多芬這樣一個偉人還原為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力表現他內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頑強抗爭。要全面瞭解貝多芬,僅靠課文遠遠不夠,還需要學生課外收集更多的有關貝多芬的資料,深入瞭解這位不凡的音樂巨人。所以我把學習主題定為“走近貝多芬”,結合課內外的資料,分別從“聆聽他的故事,閲讀他的靈魂,感悟他的精神”三個角度去認識貝多芬,解讀貝多芬,學習貝多芬。

課內準備安排兩課時。

三、學習目標

1、走近貝多芬,聆聽他的故事 閲讀他的靈魂 感悟他的精神。

2、學習本文“以形傳神”刻畫人物的方法。

四、課前準備

提早一星期要求學生課外查閲貝多芬的有關資料,獲得對貝多芬的整體印象。推薦書本:羅曼。羅蘭寫的《貝多芬傳》、《約翰。克利斯朵夫》,豐子愷的《關於貝多芬》。

五、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命運交響曲》。

出示幻燈片:耳聾,對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對音樂家是整個世界的死滅,整個世界死滅了,而貝多芬不曾死!並且他還重造那已經死滅的世界,重造音響的王國,不但為他自己,而且為着人類。這樣一種超生和創造的力,只有自然界裏那種無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羅曼。羅蘭)

此時在你耳畔迴響的正是音樂巨人貝多芬傾其心血譜寫的《命運交響曲》,這首雄壯激越的交響曲唱響天下,曾激勵了千千萬萬的人。除了他的音樂,你還知道他更多的故事嗎?你瞭解他的內心世界嗎?今天,就讓我們走近貝多芬,聆聽他的故事,閲讀他的靈魂,感悟他的精神。

出示學習目標:走近貝多芬——聆聽他的故事 閲讀他的靈魂 感悟他的精神

(二)聆聽他的故事

貝多芬,你知多少?

讓同學們根據查找到的有關貝多芬的資料進行互相交流,如:生平事蹟、音樂成就、逸聞趣事、不幸遭遇等,為後面閲讀他的靈魂奠定基礎。

(三)閲讀他的靈魂

用“從作者……的描寫中,我看到了一個……的音樂巨人?”説一段話。

提示:分別從肖像的刻畫與語言的描寫中去挖掘。

1、肖像刻畫中重點抓住臉部表情的刻畫與服飾的描寫。

(這些肖像刻畫不但從遠到近、由上至下進行描寫,秩序井然,而且以形傳神,表現出了他的生活遭際、個性氣質和特有的精神世界:他那“十分陳舊,甚至是不整潔的”衣飾,“拖在衣服後面的”“早已失效了”的助聽器,“愁苦”的臉,蓬亂的頭髮,都在印證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難的壓力。然而,與此同時,他那“彷彿要挑起整個生命的重荷及命運的擔子”的寬闊雙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種凝重不可逼視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緊閉的嘴”,都在顯示着他對於不幸遭遇不妥協不屈服的抗爭意志。)

2、語言描寫中重點理解下列語句:

(1)、“你們竟敢到獸穴裏來抓老獅子毛”你知道貝多芬的想法嗎?

(提示:從修辭的角度及貝多芬的性格來理解:這是比喻的説法,一般人都以為他很可怕,很難接近,而“客人”“竟然”來拜訪他,女傭也未經允許就讓客人進門,他對他們的做法感到吃驚)

(2)、“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

(提示:一方面指一棵樹可以諦聽大自然的聲音,但他已耳聾,還比不上一棵樹;另一方面耳聾後他遠離紛爭,心靈純淨、安寧,人的心靈還不如樹純淨。)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巖裏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你理解它的深層含義嗎?

(提示:查找貝多芬的相關資料——不幸遭遇來輔助理解:貝多芬把耳聾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巖”指他的創作激情,意思是説,正當他對音樂的理解更進一步,創作慾望旺盛之時,遭到耳聾的打擊,他不甘心就此放棄他的音樂事業,“拼命”“巴望”表現他與不幸命運作鬥爭的決心。)

(4)、“聽我心裏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裏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裏希望寫的音樂!”聽出了他心靈的呼喚嗎?

(提示: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深層次的理解他的精神世界及其深刻內涵:貝多芬以他的整個的生命和熱情從事音樂創作,音樂在貝多芬的筆下和心裏,已經成為生命的象徵,而樂隊只能奏出有聲的音符,卻不能完美傳達心靈的律動和生命的節奏,即貝多芬的“心裏的音樂” )

(四)感悟他的精神

用“貝多芬,我想對你説……”句式交流學習心得,説説心中的貝多芬,感受他的精神給自己帶來的啟悟。

(五)拓展延伸

貝多芬在耳聾後仍堅持創作,並且寫出了美麗的曲子;我國也有瞎子阿炳,在失明後拉出了動聽的二胡曲《二泉映月》。這些人都是身處逆境而奮鬥不息,當然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請舉例。

(提示:輪椅上的傳奇科學家——斯蒂芬?霍金;用毅力之光驅散生命黑暗的海倫。凱勒;在輪椅上放飛夢想的張海迪……等等。)

(六)作業

以“向生命強者致敬”為題寫一篇讀後感。

貝多芬説課稿2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本課教學設計以“瞭解古典樂派風格及大師貝多芬”為指導思想。

(二)理論依據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都提到音樂教學中主要是通過聆聽和感受音樂,在弘揚民族音樂同時還應開闊視野,理解尊重世界其他國家的音樂文化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二、教學背景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樂鑑賞》模塊中第八單元第十五節“貝多芬”中的《第九交響曲》。

在第八單元《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要求欣賞兩首樂曲《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是貝多芬鋼琴傑作之一,學生曾問貝多芬:這首樂曲表達的內容?他答:你去讀一下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吧由此可見,此曲是一首思想性高、鬥爭性很強的樂曲。

《第九交響曲》在他全部作品中佔有特別突出的地位。是他在交響領域中偉大成就的總結集中體現了他創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熱情和藝術理想。作者引導聽眾通過陰暗和絕望痛苦和沉思、衝突和鬥爭,走向全人類的自由和解放、勝利和歡樂、團結和友愛。《第九交響曲》孕育很長時間(自1808—1822年)直到1824年完成寫作。首演後取得巨大成功。

(二)學生情況分析

1、本課的教學對象是我縣一所重點中學高中一年級(1)班的學生,全班46人。這些學生大都來縣城幾所初中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對古典主義音樂不瞭解,都知道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對《第九》交響曲不太熟悉,只知道《歡樂頌》的簡單旋律。

2、有個別是招收來的藝術特長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視唱能力,同學都有較強的求知慾。

(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説明

1、導入新課環節——引導法 直接進入主題

聆聽《第23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感受、體驗、認識、理解作品的音樂情緒,引導學生了解貝多芬生平以及歐洲古典主義音樂風格的特點。為學生進一步進行探討性學習古典主因音樂風格做好鋪墊。

2、新授環節——體驗、分析法

本節課以聆聽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為重點內容,在感受、體驗的基礎上,自主分析和理解音樂內容。演唱《歡樂頌》主題。瞭解《第九交響曲》的創作背景,及作品產生的影響。

3、拓展環節——比較、討論法

學生對貝多芬的音樂作品的欣賞,讓他們用感受、體驗、分析作品的能力來探究古典主義音樂特徵。

(四)技術準備

多媒體設備、多媒體課件、利用教材及配套課件,和師生蒐集的視頻資料,充分認識貝多芬及音樂風格。

(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與對策

學生在初中教材中,已經初步接觸過貝多芬及他的作品。如《第五命運交響曲》。也通過其他學科,瞭解了一些貝多芬的相關信息。本節課是在欣賞作品的同時,感受作品的'深刻內涵,認識、理解古典主義音樂的特徵。因此,教師課前對學生的引導和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也要注意,不能過高或過大,在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引導和激發學生通過作品欣賞,總結古典主義音樂特徵。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目標

聆聽《第23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及《第九交響曲》

第四樂章,體會“自由、平等、博愛”敢拼搏的精神。培養學生樂觀、勇敢、堅強的精神品質。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感受、體驗、認識、理解作品的音樂情緒,在古典主義音樂的鑑賞學習中感悟、體會其中的意境。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1、初步懂得古典時期重要的音樂體裁-奏鳴曲、交響曲及奏鳴曲式。

2、分析歐洲古典主義音樂風格的特點。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通過對作品的理性分析,感受《第九交響曲》音樂情緒及音樂風格。

(二)教學難點

聆聽《第九交響曲》,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及音樂風格,理解音樂內容 認識、理解古典主義音樂特徵。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聆聽《第二十三熱情奏鳴曲》引出作者貝多芬。

簡單介紹這首曲子,通過欣賞使學生掌握奏鳴曲相關知識。

(二)新授

(1)介紹貝多芬生平。 (投影短片介紹)

(2)介紹《合唱》交響曲創作背景。(投影短片介紹)

(3)學生演唱《歡樂頌》主題片段

1)聽《歡樂頌》主題片段

2)學生跟伴奏演唱歌曲

(4)欣賞《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片段

1、旋律、節奏的特點?

2、從樂隊演奏到人聲合唱,音色的轉換,對音樂的情緒有怎樣的推動作用?

3、為什麼貝多芬把人聲加入交響曲中,人聲在這裏起到什麼作用?

(三)總結

通過欣賞學生總結古典主義音樂風格特徵:

繼承德奧民間優良傳統,確立了主調音樂風格,在音樂創作中的主導地位,奠定了古典類型的奏鳴曲式、交響曲、室內樂和歌劇的規範。他們的創作以崇尚理性、邏輯嚴密、內容充實、形式嚴謹、含義深刻、為特徵,構成了古典主義的音樂風格。

(四)擴展

課後作業

寫一片聽後感,鞏固學習成果,鼓勵繼續探究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一)評價方式

本課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教師評價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學生自評安排在完成分類依據的選擇和分類結果的確定之後。

(二)評價量規

七、教學設計的特點

這節課是一節以合唱為主的欣賞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依託合作這一指導思想,組織教學內容,設置教學環節,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從學生熟悉的音樂入手,引起興趣,並深入認識。讓學生參與熟悉主旋律,引起學生對作品的共鳴,使學生得到完整的藝術享受。培養學生自主分析、鑑賞的能力。

八、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運用了講授、體驗、等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分析、鑑賞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完整的藝術享受。

由於自身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還有差距,因而在教學中還存在着許多不足: 對學生的關注程度不足。另外在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式方法方面還有待於多加思考。

貝多芬説課稿3

一、説教材

《貝多芬百年祭》是英國戲劇家蕭伯納在貝多芬逝世一百週年時寫的一篇祭文,課文選自《外國詩歌散文欣賞》的第六單元,單元主題是“準確把握人物精神”。

文章並沒有過多地描述為我們所熟知的貝多芬坎坷的一生,只簡要提及他的雙耳失聰、終身未娶。本課內容重點是從他的精神品格與音樂創作的角度入手,分析他的偉大靈魂與不朽成就。

所以我在解讀課文時通過20世紀英美新批評派“文本細讀”的理論,抓住課文後半部分,即從音樂創作史的角度分析貝多芬音樂的深刻思想內涵,解讀貝多芬的深沉孤獨感,那種隱藏在貝多芬不羈個性後的人的孤獨感。

二、説學情

對大多數高二學生來説,文中諸多專業名詞可能不太好理解,而作者從音樂史角度評價貝多芬就更不易讀懂。所以我重點從寫人散文一般的閲讀規律方面引導他們探究,聽其言觀其行,對比中見特徵,探究人物性格特徵。相信學生在高一練習了一系列寫人記事散文閲讀和寫作,現在把握蕭伯納筆下貝多芬的人物精神應該沒有太多障礙。

三、説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本文是一篇寫人散文,因此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特別注意了閲讀目標與寫作目標的統一,讀寫不分離。

1。知識與能力

(1)瞭解蕭伯納筆下貝多芬的音樂特徵及性格特點,並認識兩者之間的關聯。

(2)體會寫人散文描寫手法的豐富與細緻生動,並借鑑這些寫人技巧。

2。過程與方法

(1)鈎玄提要,細讀文本,通過自主閲讀與分組合作,探究與領悟貝多芬其人其樂的特徵與價值。

(2)學會分析複雜句子,自覺關注文章的遣詞造句,豐富自己的語感圖式,提高語文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貝多芬的奔放不羈與熱情狂野,準確把握人物精神。

(2)領悟貝多芬的深刻思想與深沉孤獨,思考人生

基於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重點放在對內容的理解上,準確把握貝多芬的人物精神。訓練學生在文本閲讀中鈎玄提要,並通過長難句子的分析認識貝多芬的音樂與性格特點。

這節課的難點,我認為,應該不是通常所説的領悟貝多芬的反抗精神,這一點顯而易見。按照我的理解,難點是領悟貝多芬的深刻思想與深沉孤獨,進而引導學生思考人生。

四、説教法學法

新課改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主要起到引導作用,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力還給學生。

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與閲讀經驗,聯繫校本教材中的預習篇目,劉索拉《你別無選擇》的第十五章,集中寫森森在貝多芬音樂的陰影下苦心孤詣探索自己風格的那一章,創設情境。進入課文閲讀中充分調動學生搜尋並概括貝多芬的音樂特點與性格特點,在合作探究中準確把握人物精神,之後繼續小組討論,分析課文中的寫人技巧,並借鑑練習。

五、説教學過程

導入。情境教學能極大地激起學生的學習願望,促進學生主動、創造性地學習,所以我利用校本教材中的相關篇目,通過描寫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等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感受音樂殿堂的獨特魅力。

設置問題,引導閲讀。因為同學們之前已經預習了課文,所以課堂上要求同學們根據我提的兩個問題,快速地重讀課文,回答以下兩個問題:(1)貝多芬的音樂作品呈現了怎樣的風格特徵?(2)貝多芬的人物性格。

這兩個問題是貫穿全文的,一些學生可能只關注課文的前半部分,所以回答得較片面,只找到音樂的奔騰澎湃、散亂無章與為人的狂放不羈、固守道德。經過引導,最終添上音樂使人清醒與思想有深度這另一層意思。

這兩個問題的閲讀、思考、歸納、回答的時間大概是10分鐘~15分鐘。經過總結歸納,學生能認識到蕭伯納描述貝多芬的音樂其實是為了襯托貝多芬的性格,寫音樂的不朽價值其實為寫貝多芬人生的不朽價值。

這一共識達成後,我會引導學生在人物形象的比較中更深刻地領悟人物精神。

首先是課文中貝多芬與莫扎特形象的對比。莫扎特是穿緊腿褲的宮廷侍從,臣服於權貴,因而在道德問題上具有靈活性,説白了就是文過飾非,沒有原則;貝多芬固守道德,堅持正義,是激進的共和主義者,是務實求真的清教徒。這一對比一下子就強化了學生對貝多芬精神的認識,油然產生對貝多芬的敬佩感。

其次,聯繫校本教材,比較貝多芬與《你別無選擇》中森森的形象。因為在課外閲讀中學生深深地被小説中的“陌生化”效果、黑色幽默風格所吸引,所以我在導入課文與深化閲讀這兩個環節都聯繫了校本。森森在小説中最典型的形象是執着於作曲,追求音樂的力度,在貝多芬交響樂的陰影下探索個人的風格。他的這種執着精神很容易被學生抓住,與貝多芬統一起來。

這裏面有個難點,貝多芬和森森在音樂創作之路上都積澱了深沉的孤獨感。貝多芬雖然得到了前輩藝術家的肯定,但並沒有被他們接納,或者説不屑於與他們共處,也沒有被百年後蕭伯納那個時代的人理解,文中蕭伯納有“今天的人們對貝多芬的音樂困惑不解”。可作印證。被肯定而不被理解與尊重,這種深沉的孤獨在森森身上得到某種程度的體現。通過這兩個人物形象相同點的分析,引導學生達成這樣一種共識:思想的深刻性需要付出生活孤獨的代價,這就是所謂的曲高和寡而高處不勝寒吧。

在第一課時的最後,我選擇播放一首貝多芬的交響樂:第九“合唱”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大約5分鐘。這是學生所熟悉的旋律,《歡樂頌》的主旋律,表現了對人類團結友愛的期待。旋律愈是激昂歡快,就愈能感受到貝多芬人生的孤獨。本課作業即是寫一篇音樂欣賞文字,任選貝多芬的一首樂曲。當然,能夠從剛剛放的樂曲中聽出感悟、寫出感悟就最好。

這就是第一課時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準備欣賞課文的寫人技巧並在練筆中借鑑這些技巧,將閲讀與寫作統一起來。

從語言方面引導學生暢談最直接的感受,那幺很多學生就會提到幽默而詼諧的語言風格,這樣可以使得人物性格描述得更形象。課文裏很多複雜而難解的句子是學生關注的重點,這些句子富有磅礴的氣勢和強烈的感染力。

同時,課文為了突出貝多芬的人物精神,主要運用對比與襯托的手法。將莫扎特和貝多芬形成對比,突出貝多芬不受約束、堅守道德操守的可貴品質。還有襯托,用韓德爾和巴赫襯托貝多芬靈魂奔騰澎湃的可貴之處。

本節課的作業,是讓學生選擇課文中感受最深的一兩種寫人技巧,寫一篇人物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r7rp8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