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幾何概型説課稿範文

幾何概型説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幾何概型説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幾何概型説課稿範文

一、説教材

本課選自蘇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三第三章第三節“幾何概型”第一課時。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幾何概型的概念、基本特點、概率計算公式,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般性的隨機事件即概率的統計定義的基礎上,繼古典概型後對另一常見概型的學習,對全面系統地掌握概率知識,對於學生辯證思想的進一步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

二、説學情

前面學生在已經掌握一般性的隨機事件即概率的統計定義的基礎上,又學習了古典概型。在古典概型向幾何概型的過渡時,以及實際背景如何轉化為“測度”時,會有一些困難。但只要引導得當,理解幾何概型,完成教學目標,是切實可行的。

三、説教學目標

依據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等方針,我認為這一節課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可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

瞭解幾何概型的意義,會辨別一個事件是幾何概型,會求簡單的幾何概型的概率。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幾何概型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幾何概型與古典概型的聯繫與區別,增強實際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幾何概型的教學,體會實驗結果的隨機性與規律性,養成合作交流的習慣。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時重點如下:幾何概型的基本特點及“測度”為長度的運算。

依據重點、學生的實際、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確定本課時難點如下:無限過渡到有限,實際背景如何轉化為長度。

五、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等因素,在教法上,我以導為主,重視多媒體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生能準確理解、運算和表示。

1)緊扣數學的實際背景,多采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例子。

2)緊扣幾何與古典概型的比較,讓學生在類比中認識幾何概型的特點,和加深對其的理解。

3)緊扣幾何概型的圖形意義,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對於學生的學習,結合本課的實際需要,作如下指導:對於概念,學會幾何概型與古典概型的比較,立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好典型例題,注意數形結合思想的運用,把抽象的問題轉化為熟悉的幾何概型。

六、説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首先是導入環節,在導入環節我會先出示兩個問題情境,如下:問題情境一:取一根長度為3m的繩子,拉直後在任意位置剪斷,那麼剪得兩段的`長都不小於1m的概率有多大?(教師演示繩子)

問題情境二:射箭比賽的箭靶塗有五個彩色得分環?從外向內為白色、黑色、藍色、紅色,靶星是金色,金色靶心叫“黃心”。奧運會的比賽靶面直徑為122cm,靶心直徑為12.2cm,運動員在70m外射箭。假設射箭射中靶面內任何一點都是等可能的,那麼射中黃心的概率為多少?(播放flash動畫)

設計意圖:這兩個問題都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特別是當第二個問題提出時,學生們會躍躍欲試,根據心理學,情境具有暗示作用,在暗示作用下,學生自覺不自覺地參與了情境中的角色,這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思維活動就會被極大的調動起來。

(二)新知探索

這一環節是幾何概型的特點和計算公式的學習,是本課的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經過學生之間討論分析,在這兩個問題中,基本事件有無限多個,雖然類似於古典概型的“等可能性”,但是顯然不能用古典概型的方法求解。

通過學生的討論,解決以上兩個問題並不困難,解決之後,教師向學生介紹“測度”這一新名詞。學生只需要知道第一個問題中的測度是指(線段的)長度,第二個問題中的測度是指(圓的)面積.

教師提問:由以上兩個問題,你覺得此類問題與古典概型相比有何特點?如何求此類問題的概率?

讓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適當點撥,引出幾何概型的概念、基本特點、概率計算公式,之後要加以説明,以便學生理解與記憶,幫助學生弄清其形式和本質,明確其內涵和外延。

對於一個隨機試驗,如果我們將每個基本事件理解為從某個特定的幾何區域內隨機地抽取一點,而該區域內每一點被取到的機會都一樣;而一個隨機事件的發生則理解為恰好取到上述區域內的某個指定區域內的點。這樣就可以把隨機事件與幾何區域聯繫在一起,這裏的區域可以是線段、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等,用這種方法處理隨機試驗,稱為幾何概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q8yov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