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節氣門位置傳感器説課稿

節氣門位置傳感器説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節氣門位置傳感器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節氣門位置傳感器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講解的是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的作用,結構,原理,及檢測方法。它既是前面所學空氣供給系統的補充及延伸,也是後續知識電控系統電子點火原理的基礎。因此在教材中,本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此外,本節內容有較多的實踐活動,因此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良好工作學習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節內容在全書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

二、教材分析:

該班學生已經在第一學期學過了《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電子控制燃油噴射系統是傳統汽油機燃料供給系的發展,所以以往知識對新知識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根據經驗,高一下學期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上課比較認真,能在教師引導下自主學習,達到每個項目的要求。但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學習較差,課堂精力分散,所以教師在分組時應注意組員的合理搭配,並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激勵手段,把這些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

三、教材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標:

1、掌握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的檢測方法並能判定其優劣。

情感目標:1、通過學生自主討論、探究,激發學習熱情。增強專業學習的自信心和求知慾。

2、培養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安全文明作業的好習慣

3、鼓勵參與意識,培養協作精神

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適應社會需要。

四、重點: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的檢測

難點:

節氣門位置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電路

方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實物的實際運行過程直觀形象的講解,並從簡單到複雜,具體到抽象的方法的,循序漸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法學法:

教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任務驅動法和探究式體驗教學法。針對高一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首先通過創設良好教學情境,建立任務,激發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再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實踐等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並能主動探索問題本質,從而讓學習變得輕鬆、有效。

學法:

根據高一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以探究式學習方法為主。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本節課的主要學習方式。

六、教學過程分析:

1、複習回顧(2分)

1、節氣門安裝在什麼位置?

2、節氣門有什麼作用?

設計目的:

複習回顧以前內容,鞏固已學知識,檢查課後複習程度。併為本課的引入進行鋪墊。

2、任務引入5分

1、觀察問題:

設計目的:

通過實際故障引入任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提出問題

1、為什麼節氣門位置傳感器會對發動機有這樣的影響?

2、需要掌握哪些知識才能理解節氣門位置傳感器對發動機工作性能的影響?

設計目的:通過教師啟發和學生討論明確學習目標。

同時設置疑問,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以疑激學

3、講授新知

1、作用

2、結構

3、控制原理

1、實物展示(滑動變阻器)

2、展示簡單電路及動畫原理

3、展示控制電路

4、歸納總結VC,VTA,IDL之間與E2的電阻,電壓關係

4、電阻檢測和電壓檢測。

設計目的:

通過從簡單到複雜,從具體以抽象的方法,使大部分學生能夠充分掌握控制原理。

4、分組練習

測量、記錄、數據分析

一、安排:1、組員的合理搭配

2、安全規範操作。

二、實施:

1、通過任務單,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任務。

2、教師積極巡迴指導,對臨時問題及時解決,對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記錄,以便集中指導。同時鼓勵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要團結協作,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在此發揮優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他們主動幫助差生,實現共同提高。

設計目的:

1、學生在自主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2、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相互學習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安全文明生產的好習慣。

5、總結評價

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為產生問題,學生表現,進行適當的分析、評價,更好的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收穫和成就感,樹立自信心,提高學習熱情。

每組學生也可以相互評價,討論交流,使本節課所學知識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並在此基礎上完成實訓報告

6、小結作業

1、如何調整滑動電阻式節氣門位置傳感器(文字表述)?

2、完善本節實訓報告單,並於下次上課時交齊。

3、5S

驗收工、量具;設備歸位;清潔場地。

設計目的:

1、鞏固所學知識

2、培養學生安全文明生產的好習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q7lk74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