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位置説課稿範文

位置説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位置説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位置説課稿範文

位置説課稿1

一、説教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小學數學》58—63頁。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課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會在給定的條件下確定平面圖上的方向;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通過現實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體驗,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小組合作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難點: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説教學策略

1、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並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對本課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2、設計理念:

(1)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摳教科書,應避免讓學生死記枯燥的概念。這節課從學生的興趣引入,選擇了學生樂於接受,有價值的教學內容為題材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自主的學習。

(2)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新課改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生生到動,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

4、説學法

課程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力求體現: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通過師生,生生互動、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通過靈活、有趣和富有創意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5、教學準備:課件,每位學生一張以操場為中心的校園平面圖,學生按教室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就坐。

五、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教學一開始,讓學生介紹臨山公園旅遊景點,自然引入課題位置與方向。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

(二)活動體驗,學習新知

1、辨別方向

步驟1:學生介紹辨別方向的方法:

看太陽辨別方向,學生説後,師生邊説邊做;用指南針辨別方向;在深山看樹葉辨別方向;看積雪辨別方向;看北極星辨別方向(學生説後,師生邊説邊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充分彙報,交流生活中辨別方向的方法,將已有的前、後、左、右的方向知識與東、南、西、北建立聯繫,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經常要用方位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步驟2:用方位詞介紹教室的情況,讓學生介紹教室的四個方向各有什麼東西,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步驟3:遊戲活動,聽口令做動作

活動(1):老師叫口令,師生做動作;東邊的同學起立跺跺腳,西邊的同學起立拍拍手,南邊的同學起立摸摸臉,北邊的同學起立揮揮手。

活動(2):學生幫助老師叫口令:面朝西的同學坐下、面朝東的同學坐下、面朝南的同學坐下、面朝北的同學坐下。形式多樣的遊戲活動,寓教於樂,讓學生在做中學,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讓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輕鬆愉快地理解了數學知識。

步驟4:引導學生歸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排列規律。讓學生去發現,有利於學生掌握這四個方向的關係,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2、體驗方位的相對性,到操場上辨方向

由於二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的關鍵時期,此時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繫,仍然是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因此,由老師帶領大家在操場上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小組內合作,看看東、西、南、北各有什麼,讓學生體會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相對性容易理解,效果很好。

3、製作校園平面圖:利用小組內合作製出以操場為中心的學校平面圖,既讓學生感受到校園建築佈局合理、美觀,又讓學生認識了學校建築物所在的方向。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明確地圖上的方位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

(三)實踐運用,發展新知

通過靈活有趣,富有創新的練習,看簡單的線路圖回答:二(1)班的王小紅家住市政府宿舍,放學回家怎麼走?二(2)班同學到公園看菊花怎麼走?判斷胡老師要去的廣場或超市;小導遊摸擬走風景點。讓學生把所學的有關方向運用實際生活中,使學生獲得充分的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整節課是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有“説一説”、“做一做”、“猜一猜”、“走一走”、“看一看”、“畫一畫”等活動,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等新理念,使學生願學、樂學、教學重難點突出,課堂氣氛輕鬆、愉悦,是一個立體化的開放式教學,學生也從中獲得大量的知識信息,提高了各種能力。

位置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妙不可言的位置》是人教版課標本語文第六冊的一篇選讀類科普短文。文章採用列數字、作比較等説明方法,介紹了地球之所以存在生命,有液態水,是因為其在太陽系中的獨特位置。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第1段簡要概括了地球在太陽系中的具體位置。第2段説明了地球出現生命是因為地表存在液態水。第3、4段將地球與靠近太陽的金星作比較,用列數字的方法闡明地球存在液態水的條件,解釋了稍遠成冰,太近成氣的微妙關係。最後一段則總結全文,迴歸標題再次強調了地球位置的妙不可言。突出運用作比較和列數字的説明方法是本文在寫作上的重要特點。

2、説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教材分析和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依照“語文課程標準”精神和要求,我擬定了如下4點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讀準“籠罩、地獄、輻射、液態水”等詞語,通過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進一步鞏固作比較、列數字兩種説明方法,明白“地球的位置妙不可言”的緣由。

(4)激發對探索宇宙自然的興趣,增進熱愛地球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瞭解地球位置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列數字和作比較的方法來説明地球位置的妙不可言的。

二、説教法和學法

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對比式教學。由於學生在《太陽》一課中已經首次接觸了説明文,對説明方法有了初步的瞭解,所以我採用對比式教學,通過與已學精讀課文的對比,讓學生逐步明白這篇選讀課文是怎樣再次運用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説明方法的。

2、讀寫結合法。本課的第3、4自然段都是講金星、地球、比地球更遠離太陽的行星,與太陽距離、受到的輻射強度、水的存在形式的三者間的不同。讓學生將內容清晰地記錄在表格中,把從課文中瞭解到的知識,進行重構,凝練,讓語言和知識在轉化中再一次得到同構共生。

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反饋表格內容,通過讀讀、劃劃、寫寫、議議,鼓勵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三、説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選讀的'課文一般用一課時時間來完成教學目標,所以重點不能過多側重於字詞的解讀。本課時的主要任務是細讀課文3、4自然段,體會課文怎樣運用列數字和作比較的方法來説明地球位置的獨特性的。略讀課文125自然段,對學生進行言語能力訓練。

在本課時安排中,我主要分了四個板塊。第一板塊——導入新課,複習方法;第二板塊——引入對象,習得生字;第三板塊——幫扶學習,對比範例;第四板塊——小組合作,對比特點;第五板塊——總結髮散,激發情感。

第一板塊:導入新課,複習方法

1、板書詞語“妙不可言”,讓學生解釋大意,並結合生活實際説説“妙不可言的XX”,相機板書“妙不可言的”。

2、直接揭題,“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來共同學習一篇課文,題目是‘妙不可言的’”,一邊説一邊將“位置”兩個字補充完整。再次提問“你們知道是誰的位置嗎?”根據學生回答將“地球”兩個字寫在黑板中央。引導齊讀課題。

3、第三小步,直接揭示本文的文體,同時在大屏幕回顧説明文的閲讀方法:如,先找説明對象,再找説明方法

【一節課的時間不多,直接叩題導入有利於將時間放在後面的內容上,同時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解釋“妙不可言”,將它和“位置”相聯繫,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再次回顧説明文的閲讀方法,可以喚醒舊知,快速進入文本學習】

第二板塊:引入對象,習得生字

學生不是第一次接觸説明文,將本文作為資源再次複習説明文的幾大要點,同時掃除生字詞,為接下來進一步學習做鋪墊。

因此在第二板塊導讀中,我會出示這樣的:

1、自讀要求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用筆劃出不理解的詞,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詞意。

2.想一想,本文的説明對象是什麼?

出示自讀要求後,分3步走。

首先是掃除字詞,讀通句子:

根據學生回答在屏幕文本上劃出相對應的難點字詞,課堂上互相交流解疑。最後將所有生詞齊讀兩遍,送入相對應的句子再次鞏固。

其次要引出説明對象,初步感受語言的準確性:

解決了難讀的字詞句後,拋出問題:“那麼小朋友們,在這篇文章裏,作者要説明的對象是誰呢?”再次引出地球。並讓學生談一談對地球已有的知識儲備。

位置説課稿3

一、説教材

本節課選自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確定位置》第一課時。在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的第二學段中針對本單元有明確要求,“在具體情境中,能在方格紙上利用數對(限於正整數)表示位置,知道數對與方格紙上點的對應”而本節課的內容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和基礎。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以及數對的含義。

難點是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確定第幾列第幾行時要從觀察者的角度考慮。

二、説學情

學生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已經學習了用類似“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經初步獲得了用自然數表示位置的經驗。而本節課就是對之中描述方式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數對來表示位置。

三、説模式

為保證教學有成效,學生能學會,我採用情景教學法。在教師給出明確的規則或範例後,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體會第幾列第幾行的確定規則,以及用數對錶示位置。並且用許多的舉例、練習鞏固對規則、方法的理解運用。

四、説設計

1.本堂課再設計時本着一個原則:“利用學生的生活實際教授學生學知識。”所以在授課一開始就引入學生的座位擺放,通過讓學生獨立嘗試描述某一位同學在班裏的位置,引出明確、簡明的描述位置的需要。

2.通過在具體情境中介紹列、行,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以及利用數對錶示具體位置的方法,讓學生對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進行理解。

3.迴歸到書本中的例1中,讓學生在例1的圖中找到某個位置,目的就是檢驗學生在現實中能分清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後,在書本中是否也能把這個角度轉換過來。

4.之後重點介紹例1下面的圓圈圖,並利用這個圖做一些練習。因為這個圖是對例1中座為的抽象過程,在這一圖中的練習室學生學習在方格圖上確定位置的必要過度。

5.最後就是練習環節,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練習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五、説板書

用數對確定位置

豎排叫做列 從左往右數

橫排叫做行 從前往後數

數對

第2列第3行(2,3)

第4列第5行(4,5)

(目的:在板書上明確書寫出列、行的含義以及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並且在列舉出的兩個例子的基礎上出示數對的書寫格式,藉此過程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清晰的思路,幫助學生理解。)

六、説評價

本節課的評價側重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是否能夠積極的發言這兩方面,回顧課堂教學過程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評價,已達到激勵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目的。

七、説開發

1.本節課沒有直接利用例題傳授知識,而是利用學生在班級中的位置這一實際情境授課。一方面課堂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具有真實性;另一方面也能調動起學生的興趣。

2.在練習時,利用課前的口算題在黑板上的位置進行練習,使口算練習也參與新課學習的過程,避免一堂課中口算練習與新知學習脱節。

八、説得失

得: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列、行的含義以及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並且能夠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基本完成教學目標。

2.將口算題納入新知練習環節,豐富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失:

1.傳統授課模式下教師限制比較死,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的體現。

2.板書設計不夠精細,在課上沒有給學生表清“用數對”確定位置,以及在強調數對的書寫格式時只是口頭強調,還可以用彩色粉筆進行標註。

3.課堂評價較少,評價語不夠豐富。

位置説課稿4

我的説課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課堂教學模式、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節內容的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

一、説教材

《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學生在一年級下冊已經學會了在具體的情境中,根據行、定物體位置。四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的學習,又進一步認識了在平面內可以通過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在此基礎上,再學習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已有經驗,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後學習接下來的平面直角座標系的內容奠定基礎,可以説既是對學生位置觀念在形象思維方面的一個重要總結,又是從具體形象的位置到抽象直角座標平面位置的過渡,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讓學生學會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明確豎為列,橫為行,能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②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由具體情境到平面圖的過程,提高抽象思維能力,建立空間觀念,同時初步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全局觀念,站在大眾角度主動簡單的表達自己,體現數學的價值。

其中教學重點為:用數對錶示物體位置的方法;難點為:用數對在方格紙上確定物體位置。

二、説教法、學法

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有賴於教法學法的轉變。本堂課我採用構建“學案導學、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

新課標強調:教育要以學生為本,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由培養具有一定知識技能的人轉向培養具有多種能力,特別是“學會學習”的人。只有學會自主、合作學習,才能成為具有終身學習能力的學習者,同時還可以通過教學逐步培養學生去學會主動表達,學會主動交流交際,採用本教學模式,先學後教,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研究實踐。

課前設想再完美都要依賴教學過程去實現。因此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三、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通過家長會讓學生給家長準確介紹座位這一情境引入課題,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給思維以方向;同時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給思維以動力。

2.獨立學習:就是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有關知識的過程。獨立學習的目的,不僅在於獲得知識,更在於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3.合作交流:在學生個體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互動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並讓學生在小組內或班級範圍內,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過程,相互討論分析,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在合作交流中學會相互幫助,實現學習互補,增強合作意識,提高交往能力。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出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是先描述列,再描述行。

4.反饋矯正:學生展示交流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巡視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及時引導學生相互答疑解難,並與學生一起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及時糾正。

5.實踐運用:是把所學知識運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學生解決問題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不是一個簡單地用現成的模式解決問題的過程,實踐運用不僅要有利於幫助學生鞏固、掌握知識,更要有利於學生應用知識及實踐能力的培養。

6.總結提升:在上述教學環節完成後師生一道總結、梳理當堂所學知識,歸納方法、揭示規律、總結提升。

四、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課堂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為了給學生對教學內容留一個直觀、

完整、深刻的印象,更好地突出重點,我這樣設計我的板書:

位置

左→右,前→後

豎排→列橫排→行

數對(4,3)

(列,行)

“先列後行”

總之,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想我應該更多地是作為一個觀察者,甚至説一個學習顧問,只在適當的時候稍作點撥,逐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標籤: 説課稿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2ve93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