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説課稿

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説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説課稿

一、説教材

這部分內容我主要從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幾方面進行説課。

1、課標的要求,能應用化學平衡理論描述溶解平衡,知道轉化的本質。

2、地位和作用:在學生學習了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鹼性,鹽類水解平衡後,再介紹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可以更全面的瞭解水溶液中離子平衡相關理論,更好地理解在溶液中發生離子反應的原理。沉澱溶解平衡的過程分析,體現了化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在教學功能上這一節起着延伸、拓展和鞏固前面所學知識的作用。

3、教學內容: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作為一種平衡體系,遵從平衡移動原理。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度儘管很小,但不會等於零,如Ag2S,難溶≠不溶。以辯證思維為特徵,以溶解與沉澱這兩個互逆的過程為研究對象,論證物質溶解的決對性和物質溶解限度大小的相對性,並且在論證物質的“溶”與“不溶”之間更使水溶液中各種微觀粒子的相互作用以動態的形式展示出來,最終得出結論:沉澱的生成,沉澱的溶解,沉澱的轉化實質就是沉澱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動的過程。

4、學情分析: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鹼性,鹽類水解平衡,對平衡及平衡移動的基本知識,探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因而我採用了理論分析和實驗探究並重,以思考與交流為主線,注重學習過程,強調學生主動參與。

5、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掌握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2)瞭解溶度積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自然科學中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

二、説重點難點

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為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難點為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的建立。

三、説教法學法

教法:通過問題轉化→思維方式轉化→知識遷移→歸納總結等一系列學習活動過程,採用講授法、問題探究法、讀書指導法、討論教學法。師生雙方相互配合,共同解決問題,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理論分析和實驗探究並重,以思考與交流為主線,注重學習過程,強調學生主動參與。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化。

學法:主要採用“問題情景—實驗探究—質疑討論—分析推理—整合運用”的學習方法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新課引入,通過補充實驗,回顧溶解平衡的相關知識,為後面將“有難溶物生成的離子反應”轉化為“難溶電解質溶解的問題”來研究作鋪墊。

1、實驗1:展示室温下NaCl的飽和溶液;並大屏幕顯示:

(1)如何證明是飽和溶液?

(2)有何特點?

(3)預使該溶液中NaCl析出的方法?;學生討論回答。

2、實驗2:取4mlNaCl的飽和溶液,滴加1—2滴濃HCl可觀察到大量白色沉澱。設置疑問,引發思考:沉澱是什麼?沉澱產生説明什麼?

3、小結:實驗和討論共同證明溶解在溶液中的Na+和Cl—依然存在相互作用,仍然有機會重新結合,甚至形成NaCl“沉澱”析出。

(1)這與溶液中有難溶電解質生成的離子反應有極大的相似性。

(2)證明NaCl溶解過程是可逆的,在NaCl的飽和溶液中確實存在溶解平衡。

4、引入課題:可溶性電解質的溶解存在溶解平衡,那麼難溶電解質在水中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呢?學生回答:儘管難溶電解質難溶於水,但在水中也會建立動態平衡。

設計意圖:通過對舊知的複習探究將學生的思維步步引向,深入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6分鐘)

第二環節:思維模式轉化,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作用在於讓學生應用已學知識積極思考,有利於其對沉澱溶解平衡的理解,突破難點。

多媒體播放:[思考與交流1]和資料。採用思考、討論交流的方式提出探究性問題。

1)問題一:對“溶”與“不溶”的理解?

2問題二:Ag+和Cl—生成沉澱的離子反應是否能真正進行到底?

學生討論並得出結論:

(1)溶解度可以很小很小,但仍有度。“溶”與“不溶”是相對的,沒有絕對不溶的物質。

(2)生成沉澱的離子反應不能真正進行到底。説生成沉澱的離子反應能夠完全也是相對的。

(3)生成沉澱的離子反應能夠發生,在於生成物的溶解度小。儘管AgCl溶解度很小,但並不是絕對不溶。溶液中三種有關反應的粒子共存。

Ag+(aq)+Cl—(aq)=AgCl(s)

這樣可以將生成沉澱的反應轉化成固體AgCl溶解的問題,從固體溶解平衡的角度,AgCl在溶液中存在兩個過程,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離AgCl表面溶於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正負離子吸引回到AgCl表面析出。

AgCl(s)=Ag+(aq)+Cl—(aq)

沉澱、溶解之間的動態平衡的存在決定了Ag+和Cl—的反應不能完全進行到底。

設計意圖:問題轉化,當需要深入瞭解事物的變化原因時,常需要擺脱習慣的定勢思維模式,學會變換觀察問題的角度來重新認識和思考。通過合作探究,讓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10分鐘)

第三環節:歸納總結,暢談收穫。用平衡理論研究難溶電解質溶解平衡。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形成重點知識網絡。

學生分組總結難溶電解質溶解平衡的相關知識:

1、定義:在一定條件下,難溶電解質溶解成離子的速率等於離子重新結合成沉澱的速率,溶液中各離子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

通過學生討論:回顧比較與電離平衡的聯繫與區別,分清幾種平衡的研究對象和平衡過程,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表達式:

AgCl(s)=Ag+(aq)+Cl—(aq)

學生練習BaSO4,Mg(OH)2等溶解平衡表達式。

3、特徵:“逆”,“等”,“動”,“定”,“變”。

4、影響因素:

(1)內因:電解質本身的性質

(2)外因:遵循平衡移動原理

a、濃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動

b、温度:升温,多數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動

5、溶解平衡常數——溶度積(Ksp)學生閲讀【科學視野】,複習化學平衡常數的定義、表達式、意義。

(1)表達式:Ksp=C(Ag+)、C(Cl—)

(2)Ksp的意義:Ksp的大小隻與難溶電解質的性質和温度有關。離子濃度改變可使平衡移動,但Ksp不變。相同温度時,Ksp越大,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度越大。

(3)Ksp的應用

課堂總結: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作為一種平衡體系,遵從平衡移動原理。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得出來的要比教師講出來的好的多,完成了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的相關知識,這是一個不小的收穫。達到了探究的效果,並有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過程。(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20分鐘)

第四環節: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通過課後1、2、5、題的練習,加深對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理論的認識,同時理論聯繫實際,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6分鐘)

第五環節:科堂小結;佈置作業;課外研討,遷移創新。

查找資料:沉澱反應在生產,科研,環保等領域的應用。這一環節主要是課堂知識的延伸和發展(本部分內容大約需要3分鐘)

五、説板書設計

本節課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所以板書主要寫出了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的相關理論知識。

六、説教學反思

本節課為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要抓住平衡的思想來授課。之前學過化學平衡,電離平衡,水解平衡。有了這樣的基礎,應該説對沉澱的溶解平衡,學生感到容易理解,但還是應該對於沉澱的溶解平衡的特點講解清楚。教學資源利用合理。

七、説教學評價

這部分內容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繫較多,通過學習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理解,判斷,分析,推理,計算的能力。符合新課程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轉化的思想。也符合化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理念。

八、板書設計

第四節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

一、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

1、定義:在一定條件下,難溶電解質溶解成離子的速率等於離子重新結合成沉澱的速率,溶液中各離子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

2、表達式:

AgCl(s)=Ag+(aq)+Cl—(aq)

3、特徵:“逆”,“等”,“動”,“定”,“變”。

4、影響因素:

(1)內因:電解質本身的性質。

(2)外因:遵循平衡移動原理。

a、濃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動。

b、温度:升温,多數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動。

5、難溶電解質溶解平衡常數——溶度積(Ksp)

(1)表達式:Ksp=C(Ag+)、C(Cl—)。

(2)Ksp的意義:Ksp的大小隻與難溶電解質的性質和温度有關。離子濃度改變可使平衡移動,但Ksp不變。相同温度時,Ksp越大,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度越大。

(3)Ksp的應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pkz9l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