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熱門】説課稿範文錦集九篇

【熱門】説課稿範文錦集九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説課稿範文錦集九篇

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蒙娜麗莎之約》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細緻地展現了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蒙娜麗莎》的心情和此畫來紐約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傳神的語言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祕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後用精煉而飽含激情的語言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筆洗練,文字淺顯流暢,可謂是介紹藝術品的傳神之作。

二、 説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1〉讀讀記記“探訪、交涉、風采、赴約、淡雅、捉摸、襯托、幻覺、深遠、有朝一日、大樣彼岸”等詞語。

〈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本文要點。

〈3〉理解文中意藴深刻的語言。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會簡單的自學方法。

〈2〉培養學生對美的鑑賞能力和藝術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畫面,瞭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

3、情感目標

〈1〉 領略藝術美和自然美,使學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2〉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

三、 説教學重點、難點

對照插圖,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祕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四、説學情分析

教材中剛學習了《月光曲》一文,學生對藝術美已經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但由於他們的理解能力和人生閲歷有限,要理解傅雷先生的這篇文章還是有一定難度。

五、説教學方法

本課文理解難度比較大,故以講解法,引導發現法為主。由於篇幅較長,課前預習和自學也是必需的。自學指導的要求是能課前疏通字詞,初步感知課文,能通過作者的語言直接去理解文章。在課堂上用誦讀比賽法初步檢測自學成果並通過設問推動學生思考,理解文章的內容,發揮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多媒體起到輔助教學作用。

六、説教學流程(簡案)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二、檢查預習;三、欣賞名畫,感受魅力;四、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五、回扣前文,加深感悟;六、總結昇華,激情朗讀;七、結語;八、作業;九、板書設計)

七、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簡單明瞭,既看得出文章的寫作條理,又能體現出文章的中心。

説課稿 篇2

《導體和絕緣體》一課是蘇教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電和磁》單元的第2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應用第1課中學習的簡單電路製作的檢驗器,通過對周圍物體的導電性能進行檢測,歸納出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並瞭解其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習安全用電常識。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電路祕密的慾望,為繼續[第3課]“探測暗盒裏的電路”做好準備。

二、學生分析:

本課的學習主體是五年級學生。

1、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系統的科學探究的初步能力,也初步形成了較好的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2、學生已經學習了簡單電路的知識,具備了製作檢測電路的能力。生活中學生對導電和不導電的物體也有一些瞭解,但還有待於形成清晰的認識。

3、針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存在差異,教學中要採取小組合作、一幫一(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幫助動手能力差的學生)的對策,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實驗中來,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教法學法

科學探究既是小學科學教學的主要方式,也是學生科學學習的主要目標,更是有效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

本課教師最主要的教學方法是引導探究法,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教師以情境設計、探究活動、交流提升、演示説明為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把體驗式學習和接受式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提高科學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四、學習目標預設

科學概念:

知道什麼是導體、絕緣體,並能結合實際加以辨認。

知道人體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導體。

過程與方法

能夠設計檢測裝置,檢測常見物體的導電性能。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會與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井然有序的實驗操作習慣和安全用電的生活意識。

五、重難點及處理策略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重點是:認識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及安全常識。養成認真細緻尊重事實的探究習慣。本課難點:認識人體、水也是導體。

本課的關鍵點在於:學生對材料進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對實驗結果進行認真細緻的交流活動,促成認知的提升。

解決設想:

注重學生的思維梯度,通過“結構性的材料”和科學的實驗探究,逐步使學生從問題與困惑中走出來。提供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但隨着學生認知提高過程的材料,為學生不斷登上更高思維階梯搭好跳板。

具體措施:

通過用簡單電路檢驗身邊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的探究、歸納概括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

通過提供結構化的材料;鼓勵經歷探究發現過程;注重交流對經驗概括的作用。

六、教學準備

材料的選擇與準備是科學探究至關重要的環節。有結構、有意義的材料不僅可以揭示現象,更暗含着科學探究的方向與程序。精心挑選有結構的材料,會引領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使探究活動有效進行。

為了順利完成導體與絕緣體的探究,我精心準備如下材料:

1、電路檢測器——電源、導線、小燈泡

2、待檢測物體——常見物體如:小車、泡沫、鉛筆、剪刀、海綿、回形針、鋁箔紙、玻璃瓶、鑰匙、硬幣、橡皮筋、木夾子等。

[説明:這些材料是學生身邊的材料,有導體也有絕緣體,大部分學生比較容易判斷,富有結構性;鉛筆、小車、剪刀等是由多種材料組成的,富有一定的挑戰性,更容易實現合作交流;鉛筆的筆芯削得特別長,鉛芯這個材料容易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學生身邊的橡皮、水等材料並未提供,為學生自主選擇材料預留了空間]

3、“人體驗電球”[説明:用來進行人體和水的導電實驗,幫助學生建立導體和絕緣體沒有明確界線的認識]

4、電工工具等[説明:引導學生分析認識導體絕緣體的生活應用]

[實驗報告單中預留了學生自主選擇材料的空白表格,材料的展示及彙報交流使用實物投影進行,安全用電知識配以相應課件]

七、教學過程預設

教學過程是師生間與生生間的互動的過程,是教師主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教學活動的展開應緊扣學生的思維與活動,根據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我預設了如下教學環節,將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具體實施。

(一)置疑激趣,引發探究(3′)

出示小燈泡,提出問題:點亮它需什麼材料?請學生動手點亮。

用棉線代替導線,燈泡還會亮嗎?為什麼

(設計意圖:複習簡單電路的知識,激發興趣,為新課做好鋪墊。)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20′)

活動1:選擇材料,進行預測。

出示報告單,組內交流共同完成預測,填寫記錄單。

除報告單中所選物品外,其他物品可由學生自選。

實驗探究記錄單

第()組

“√”容易導電“×”不容易導電

研究的物體 預測 實驗 研究的物體 預測 實驗

泡沫板 硬幣

回形針 鑰匙

鋁箔片 鉛筆

玻璃瓶 海綿

氣球

橡皮筋

木夾子

小車

剪刀

鐵釘

我們的發現:

(設計意圖:預測調動學生的知識經驗與前概念,估計學生會對鉛芯、鋁箔片等物品是否容易導電產生認知的矛盾,也就有了探究、驗證的需求,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活動2:組內自主探究,檢驗預測。

小組同學合作自主進行探究,運用檢測器進行檢測:哪些物品容易導電,哪些物品不容易導電。

提示:製作檢測器要嚴格操作規範,注意玻璃、鐵釘等操作安全。

(設計意圖:此處是本課的中心環節,要提供充分的時間與材料,保證學生探究的全面與深入,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助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收穫。)

(三)交流釋疑總結提升(10′)

活動1:各小組選代表投影彙報,展示評價。後面小組彙報時只説明不同的結果,形成導體絕和絕緣體的概念。

(設計意圖:此處是本課的重點環節,就各小組間的不同與問題進行交流與點拔,完成釋疑,達成共識。根據學生彙報,師生共同總結科學概念,突破了教學重點。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活動2:認識人體,自然界的水都是導體。

提供人體驗電球,再測人體和水的導電性。

(設計意圖:使學生體會到檢測器的侷限性,幫助學生建立起導體和絕緣體沒有明確界線的認識,突破教學難點。)

(四)聯繫實際應用新知(5′)

活動1:交流電工工具的材料構成及特點。

活動2:課件深化安全用電常識。

(設計意圖:使學生認識導體和絕緣體在生活中的應用,加強學生的安全用電意識,小組間的交流使學生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五)拓展延伸引向課外(2′)

1、問題:這節課的學習,你參與的怎麼樣?有了哪些收穫?

2、拓展:除了導體和絕緣體外,還有在科學上具有廣泛應用的是半導體和超導體呢,你們想了解嗎?大家課後可以到老師的魔燈上去了解,也可以把你瞭解到的發表到魔燈的交流區中。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並把探究活動引入課外,培養學生自我總結的學習能力,為今後獨立研究打下基礎。)

八、教學評價

評價中注重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關注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關注交流與合作,關注動手實踐,同時要強調評價的發展性與激勵性。本節課評價主體為師生,評價方式靈活而有機地結合。在“激趣導入。”“安全用電”環節主要採用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在自主探究環節主要採取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對學生的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傾聽,學會實踐和反思,學會發現自我、欣賞別人,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發展。

九、板書

(設計意圖:板書的設計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動態生成的,本課這樣的板書不僅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體現了教學點,而且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便於學生理解、記憶。)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一)

本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課內容是學生學習過長度、質量、時間及其計量單位後,認識的又一類量及計量單位。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題。第10頁的例題先讓學生初步認識“容量”。教材沒有用定義的方式説明容量的意義,而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獲得感受,體會容量的含義,這是與老教材不同的地方。第11頁的例題是認識升是生活中常用的容量單位,通過實驗感受1升的實際意義。第12頁的“想想做做”,先引導學生通過對倒水過程圖片的觀察,藉助簡單推理比較不同容器的容量的大小,加深對容量含義的認識;接着通過了解生活裏常見容器的容量,進一步體會升的含義以及它在日常生活裏的應用;最後通過簡單的估計活動,強化學生對1升大小的體驗。

(二)教學目標:

1.

結合實例在具體情境中體驗容量的含義,體會計量容量需要有統一的容量單位。

2.

結合觀察在具體操作中體驗、瞭解“升”的實際意義,加強1升的空間感知能力、觀察力和推理能力。

3.

估計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間大小的量化觀念。

4.在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培養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節約用水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容量單位升的實際意義,以有意義接受的方式構建容量單位,

教學難點: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豐富對1升的表象,深化體驗,提升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一個容量為2升的飲料瓶,淨含量為1升的飲料瓶1只,容量相近的茶杯兩個,每組準備大小不同的飲料瓶各1個,塑料盆一個、量杯一個、六個一次性杯子。滴水龍頭一分鐘滴下的水,等。

二、設計理念:

本課在設計時體現了以下幾個教學理念:

1、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感悟容量單位產生的需要,發揮其主體作用,積極構建;課中教師主要組織學生開展活動,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適時的介入,組織進入不同的活動環節。

2、注重實踐操作:本課設計了多次學生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建構。第一環節中設計了觀察推理活動感知統一容量單位的必要性。第二環節設計了辨一辨活動,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提取關於容量單位的意義。第三環節設計了三次倒水的活動,體驗1升的多少,第四環節設計了估一估、猜一猜、算一算等環節,加深學生對升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的理解。

3、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藉助多媒體課件,發揮其展示性好的特點,再現生活情境,提供大量信息,提高課堂教學中的信息含量,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學流程

四、教學過程:

一、

理解容量的意義

1.觀察法瞭解容量的大小:

先出示兩個大小有明顯區別的空杯引導學生用觀察法比較哪個杯子能盛的水多,進而引出一個玻璃杯容量大一些、另一個玻璃杯容量小些的結果。再讓學生小組內進觀察準備的一大一小兩個飲料瓶,進行組內交流,説説哪個容量大一些,哪個容量小一些。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是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出發,體會容量的含義,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用倒水法比較容量的大小:

出示兩個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這兩個杯子哪個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學生猜測的結果會有不同。引導學生思考用倒水法比較容量的大小。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

3、觀察推理容量的大小:

出示三個杯子,請大家猜一猜哪個容器的容量最大,哪個容器的容量最小。學生猜測後,課件播放倒水錄像,讓學生從錄像中尋找答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學生能力各異,接着用圖示進行分解,細説出推理過程,旨在讓學生都能比較清楚的進行推理。最後課件出示想想做做2,觀察圖後直接判斷容量的大小。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在充分理解教材編排意圖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利用倒水的情境培養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本環節藉助了多媒體課件展現倒水的過程,使情境更生活化。由動態走向靜態,思維力度逐漸增加。

二、感受容器單位統一的必要性:

1、通過對話解讀引出冷水壺的容量可以用倒滿幾杯水來表示。

2、由猜測老師家的冷水壺能倒滿幾杯水,再到用課件快速展示兩次倒水過程,得到冷水壺裝滿水後能倒滿3杯水和能倒滿8杯水的不同結論,引發學生思考:這個冷水壺的容量到底有多大?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得出需要有一個標準的量器來計量的需求。

3、再引出一段容量單位來歷的文字資料,讓學生感知容量單位的來龍去脈,暗合剛才學生的體驗過程。

【設計意圖】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數學教學中需要有告訴,關鍵是如何告訴是有藝術的”,這句話一直深刻在腦海中,本環節在教學容量單位時,就力求通過創設冷水壺能倒幾杯水的問題情境,產生認知矛盾,激發學生解決矛盾的需求,再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推出容量單位升和毫升,以有意義接受的方式結構容量單位。

三、感受容量單位“升”:

1.出示超市平面圖:説説到哪裏去會找到容量單位?

2.課件出示一些商品商標特寫,讓學生從這些商品的商標中找出容量單位。

3、提取容量單位,引導概括容量單位一般用來計量液體多少的,引出升和毫升的意義。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創設超市購物的生活情景,提供多樣的信息供學生選擇,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取有用信息,不僅概括出容量單位是常用來計量液體的多少,還有利於培養學生選擇信息的能力。

四、感知1升的多少

1.直接告知人們是怎樣規定1升有多少的。藉助課件和實物展示,讓學生初步建立1升的概念。

2、組織學生倒1升水活動,體驗1升有多少。

3、用1升水倒進一次性杯子,看能倒幾杯,最後藉助一段文字資料,讓學生了解飲水常識與升的關係。

【設計意圖】新課程觀這樣認為:注重學生髮展的數學學習應該提供多樣化的活動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並在豐富的活動中交流。本環節就是通過組織學生三次倒水的體驗活動,使之對“1升有多少”有比較深刻的感知。

五、應用拓展

1.辨一辨:課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容器,讓學生辨別哪些容器的容量大於1升。

2.估一估:(經歷三個階段)

(1)實物估計:先估教室中的純淨水水桶的容量,再估塑料盆的容量。這兩次估計中注意引導學生採用尋找參照物的方法進行估計。

(2)選擇性估計:給出一些數據選擇容器的容量。

(3)想象估計:看圖想象直接估計容量:

3.算一算:

(1)先欣賞節約用水廣告短片。

(2)計算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小時一天會流失多少水,計算過後課件將五桶純淨水形象的展示出來,使學生從視覺上深刻感知一個關不緊水龍頭帶來的水浪費,體驗節水的重要性。

4、説一説:出示盛有滴水龍頭一分鐘浪費水的杯子,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

【設計意圖】三個活動的開展都在於讓學生運用1升的知識對日常生活中的容器進行判斷,進一步體會升的含義以及它在日常生活裏的應用強化學生對1升大小的體驗。算一算環節同時起到思想教育的滲透作用。最後讓學生説説滴水龍頭一分鐘浪費的水是多少,體會到這時少量的水已經不能用升來做計量單位了,為後面學習毫升埋下伏筆。《容量和升》説課稿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泉城》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用書四年級上冊第八課。課文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介紹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作者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描寫了濟南名泉的奇麗景色,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基於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結合本篇課文的內容,針對中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瞭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觀,體會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發熱愛祖國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點,會用“有的……有的……”練寫一段話。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點,會用“有的……有的……”練寫一段話。

難點: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四、教法、學法

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達到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我力求在通過創設一個信息量大且極具感染力的網絡環境,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自身感悟、小組合作等多種學習方式下積極主動地去獲取、整理、加工信息,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信息素養。

五、教學準備:

為了彌補學生認知上的不足,我製作了《泉城》的學習課件,其中包含“四大名泉”(部分畫面)、“課文賞析”(對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解釋並顯示圖片,比如: 白浪翻滾、晶瑩剔透) 、“拓展延伸”( 老舍的《趵突泉》)等幾個版塊,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和擴展性學習提供了資源,搭建了平台。在圖、文、聲、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由這些感性認識深入到對文章中心的感悟。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主要是帶領學生學習生字詞,掃清文字障礙,讀通課文。 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課

1、同學們,雲南省的省會昆明因為四季如春,所以被稱為春城。你知道山城、冰城、羊城分別是哪裏嗎?那麼,我們山東省的省會濟南又被稱為什麼城呢?上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濟南為什麼會被稱為泉城?

2、屏顯句子:濟南的泉水天下聞名,所以人們稱濟南為“泉城”。誰能加上“因為”連起來説一説。

【設計意圖】:一是讓學生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二是讓學生學習使用簡單的常見的關聯詞。

3、過渡:大家想不想去泉城旅遊觀光啊?好,老師今天就帶領你們去欣賞一下濟南的泉水。説到濟南,自然會想到濟南的七十二泉。

(二)、精讀第一段(加強朗讀,讀中品味)

1、屏顯句子:説到濟南,自然會想到濟南的七十二泉。學生齊讀句子。【設計意圖】: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句式的特點,讓學生聯繫平時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進行語言的積累和知識的擴充。另外對活躍課堂氣氛有一定幫助。

2、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從哪幾方面寫泉水的,這些泉有什麼特點?

3、屏顯句子:這些泉有的白浪翻滾,好像銀花盛開;有的晶瑩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聲音洪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有的聲音低細,聽起來如秋雨瀟瀟。

A、讀一讀這個句子,思考:這些句子有什麼相似之處?

B、學生交流討論:

(都有“有的”;前兩個句子寫泉水的形態,後兩個句子寫泉水的聲音;先寫看到的聽到的,再寫想像到的。)

C、回憶一下,平時的課外活動時間或者是體育課上,你們都做些什麼活動呢?學生練習用上“有的”説一句話,如果能在後面加上自己想象到的,那就更好了。

【設計意圖】:在以往的閲讀教學中,學生只要理解詞義,能感情朗讀,便大功告成了。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必定僵化。這一次,我讓學生再仔細讀這一句,找一找是否有什麼相同之處。學生一般能找出:⑴有四個“有的……”。⑵前兩個“有的……”是講泉的形態,後兩個“有的……”是描述泉的聲音。⑶每一個“有的……”都是先講看到或聽到的情景,再講作者的想象。引導學生髮現句式的特點,幫助學生悟透句式特徵之後,我引導學生將目光轉移到歡騰的操場上,仔細想想同學們開展了哪些活動,是怎麼開展的?又採用先扶後放的方式,引導學生用四個“有的……”説話。並拓展學生的思路,把視野放得更寬廣些,除了説運動項目,還可以説其它的內容。如天上的雲、果園裏的水果等。通過訓練使學生更深層次地積累語言。

D、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再讀最後一小節。

【設計意圖】:在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生學習語言、感悟語言、培養語感的最有效的途徑。

4、過渡:濟南的泉水不僅多,而且也很美。在濟南的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數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個泉呢?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給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的機會,以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三)、選讀第二段:(示範引路,明確學法)

1、選學生最喜歡的先學(如:趵突泉 )。播放“趵突泉”的圖片及文字資料,説説自已看了後的感受。

【設計意圖】: 把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多媒體技術應用於課堂,輔助課堂教學,使學生通過視頻更直觀地認識到趵突泉的位置和特點,有助於化解教學難點,提高學習積極性。

2、自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分別寫了什麼?學生自讀,同桌交流。

3、指名學生全班交流。(先介紹趵突泉的位置,再介紹趵突泉的特點。)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通過配樂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讓學生入景、入情地感知課文內容,將學生引入如詩如畫的情境,為學生領悟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5、練習以導遊的身份介紹趵突泉。(配樂播放趵突泉的圖片及文字資料,讓學生邊看邊解説。)

【設計意圖】: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自悟,體會趵突泉的特點。其次讓學生以導遊的身份介紹趵突泉,實際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課文內容進行加工、重組,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自主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遷移運用,嘗試學法)

讓學生根據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合作探究五龍潭、黑虎泉、趵突泉分別有什麼特點?

(五)、回讀全文,昇華情感

讓學生回讀全文,結合板書,説説自己現在最想説什麼?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説,再指名説。

(六)、拓展練習,課外延伸

1、練習用“有的……有的……”寫一段話,最好能加上自己的想像。

2、回家後,給爸爸、媽媽當導遊介紹趵突泉。

【設計意圖】:體現了由課內到課外的延伸。

附:板書設計:

泉水多、美

8、泉城 ←――――――――――――― 濟南

聞名天下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的高貴在於靈魂》,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説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是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道德修養中的第四篇課文,學習這篇文章,要在理解內容、揣摩語言基礎上,體會課文藴含的情或理,受到有益的啟示,並學習議論文用事實和道理進行論證的方法。

《課標》中在閲讀部分提出“閲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繫,並通過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斷。”在教學建議第三條中,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中提到: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第二點、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根據《課標》以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理解論點與論據的關係。

2。 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概括事實論據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教會學生理解文章是如何舉例論證的。

教學難點

與學生探討出靈魂的真正含義。

二、説學情

我班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②學習語文的觀念、方式、方法較落後③學習語文的能力較弱,語文的素養較低

三、説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説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次活動課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

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熱情參與,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讀書心得的交流和展示。

具體做法如下:

①情景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利用多媒體)

②合作法——拓展資料,交流心得。

③演示法——個別展示,豐富體驗。

其中,演示法是本課最主要的方法。在課前大量資料積累準備的前提下,讓學生以豐富的形式進行交流展示,來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

四、 説學法

(一)學情分析

初一語文在現代文閲讀中主要以記敍文為主,教給學生記敍文的分析方法: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初二北京版語文課本把議論文引入重點教學內容,在記敍文教學基礎上,學習議論文文體,讓學生理解論點與論據的關係,訓練學生概括事實論據的能力。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也有正確導向,引導學生要保持純正的追求。

(二)學力培養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髮現真理。” 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

(三)指導方法

課前積累和準備是綜合性學習的重要環節,每一次讀書活動,我有序的指導學生:

①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②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③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④懸念法——帶着問題,積極思考。

⑤感悟法——擷取要點,闡發感受。

同時也注意指導訓練學生:

① 學寫讀後感。

② 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説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説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

由本課中心論點引入,提出本課要探討的主要問題:作者是如何舉例來論證這一中心論點的。

2、解決重點的過程

①引導學生研究2———6段的內容,(點撥)根據議論文的文體知識,快速閲讀,獨立解決下列問題:作者為了證明“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這一觀點,選用了哪些事實論據?(小組討論,要求學生用紙條寫出)

② 展示學生答案。

③然後屏幕展示:

A、阿基米德在劍向他劈來時依然專心研究“圓”。

B、第歐根尼不顧顯赫人物亞歷山大的詢問繼續他在陽光下的沉思。

C、王爾德在外國旅行中只帶內在的精神財富。

D、一個少女在嘈雜的車廂的一角全神貫注的讀書。

E、青年學生自備學費趕到北京欣賞世界名畫。

④教師點撥: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無論是西方的,還是中國的;無論是名人,還是普通人,他們的高貴都在於靈魂。

⑤教師總結:先哲和普通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作者也正是選擇了這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論據來證明“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這一中心論點”的。

3、突破難點過程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本文選取了5個人物的事例證明論點,想來,大家對“靈魂”一詞已有了解,那麼,大家開動腦筋再繼續沉思:靈魂的真正含義是什麼?要根據5個人物的事例作答。用下列模式回答:

阿基米德追求—————————————————(科學)

第歐根尼追求—————————————————(思想)

王爾德 追求—————————————————(才華)

少女 追求—————————————————(知識)

青年畫家追求——————————————————(藝術)

4、拓展提高

課文中説:“其實,無需舉這些名人的事例,我們不妨稍微留心觀察周圍的現象。我常常發現,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點不起眼的靈魂生活跡象,也會閃放出一種很動人的光彩。”你在平時的生活裏發現過這樣“動人的光彩”嗎?説出來,同學們互相交流。

5、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論述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議論文。作者在文章中舉了5個例子,深入淺出,説理嚴密,證明了“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這個道理。

6、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練習冊中文段,訓練學生概括事件。

六、板書設計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周國平

解決重點:怎樣舉例論證

突破難點:理解“靈魂”含義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説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説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説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化學必修一第四章S和N的化合物中的《SO2的性質和用途》。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課教學的觀點:

展PPT-2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確定一個詳細且針對性強的目標是上好每堂課的第一步。我是沿着這樣的思路來確定目標的:

首先是分析課標要求:(PPT-3)課標要求教會學生了解SO2的性質及用途,認識到SO2與生活的聯繫。

然後分析教材設計:(PPT-4)1、本課題銜接Si、C12、H2SO4、HNO3部分,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2、通過介紹SO2的化學性質,能加深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認識;

3、教材對本課題的設計注重聯繫生活,旨在致少於培養學生環保意識與社會責任感。

另,當前學生的情況是這樣的:(ppt-5)

他們:已具備對物質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氧化還原的知識。

但缺乏:對知識挖掘的邏輯性和對知識理性而系統的認識。

故需要:老師引導他們學會提取信息,加工所學信息並歸納新知識的技能。

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的:(ppt-6)

知識與技能:瞭解、掌握SO2的性質。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與學習元素化合物的方法。

情感與價值觀:激發學習興趣,學會化害為利的思想。

為了實現以上目標,我預設這樣的教學方法:P-6-2。

一堂脈落清晰的課,一個嚴謹的宏觀構想是必須的,我的教學框架分為三步:(PPT-7)最後實現情感的深化,讓學生用之前所學辯論SO2對人類是“功大於過”、“過大於功”?接下來,我向大家介紹我的具體教學過程:

第一步:創設情境,走近SO2。

古希臘教育家第斯多惠説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砂、喚醒和鼓舞。”那麼,如何喚醒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習動機與好奇心呢?我覺得創設情境是最好的手段,因為將學習內容安排在情景化的真實活動中,能讓其通過參與真實問題求解而喚醒其學習激情。

上這節課時,剛好在聖誕節前,為了迅速抓住學生的思想,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儀式來引入:“全體起立,拿出一隻火柴,聽口令,準備,劃燃。”在點點星火烘托的節日氣氛中,我問:“同學們聞到一股什麼樣的氣味呢?”“有刺激性氣味。”學生馬上回答。“那這種刺激性氣味的物質是什麼呢?”我追問。學生對火柴的成份是瞭解的,有説S的,有説SO2的……這時我引導他們,氣味來自於S+O2=SO2。從而讓他們近距離的走近了SO2。(P-8)

我可以開始接下來的教學了。同學們,在你們心目中,SO2是一個什麼形象呢?有説“酸雨——死神”,“空氣污染”“漂白銀耳”的,七嘴八舌,但有一點是明確的,SO2在學生的心裏單純地是一種“惡魔”氣體,但實則並不是這樣的,所以為了讓孩子們真正認識它,也為了讓它們有興趣去挖掘它,我設置了一個“委屈孩子”的形象,帶着孩子們去為它平反。(P-8)

我告訴他們:同學們,實際上SO2並不是你們想象的那樣,它就像一個“委屈的孩子”,想聽聽它自己是怎麼想的嗎?請聽“委屈孩子”的告白,並提煉它的性質。

這時“委屈的孩子”已經完全在學生的思想裏,開始了它的告白:聖誕,劃火柴,引入SO2在你心目中的形象,SO2自己怎麼想怎麼想呢。

(P-8)視頻。

通過這段告白,學生們提煉了SO2有如下性質(P-8)。我告訴他們,要為它平反,就要充分認識它。接下來,進行第二步:實驗探究。因為物性是他們能直接感知的,但水溶性及化性卻無法直接體會。故而我設計了三個環節:(P-9)。

每個環節均採取“回顧視頻”→“啟發”→“提問”→“學生小組實驗”的.方式讓學生親自體驗。

首先:問題一。(P-9)怎麼證明SO2的水溶性呢?溶於水的SO2又是否能與水反應呢?學生很快想到了往集滿SO2的軟礦泉水瓶中加水,看瓶子是否變癟?然後取其中溶液加石蕊,觀察是否變紅的方法,從而得出結論:SO2易溶於水旦溶於水後生成酸的結論。

問題二:讓他們從生活中尋找答案。通過引導,學生髮現SO2可做抗氧化劑。緊接着,我讓學生設計實驗快速證明SO2具有還原性。(P-11)視頻中曾提到,SO2為什麼能做葡萄酒的配料呢?設計一個問題讓他們從生活中尋找答案。通過引導,學生髮現SO2可做抗氧化劑。緊接着,我讓學生設計實驗快速證明SO2具有還原性。

有的學生選擇了KMnO4,有的選擇了Br2水,但結論都是一致的,加入SO2中的試劑顏色很快褪去,證明SO2具有較強的還原性。

問題三:展示書本,SO2作用於書本體現什麼性質?帶着前兩個活動勝利的喜悦,學生已有了探索SO2漂白性的強烈慾望,故趁熱打鐵,我帶着學生用品與紅花進行了實驗,從而啟發學生認識到SO2是一種有利於HClO的暫時型漂白劑。(對比紅、白花PPT)。

實驗探究後,歸納、總結、落實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步:歸納、應用。我要求學生書寫了SO2+H2O、NaOH、CaO、Br2水、O2反應的方程式,然後從性質分類的角度引導他們從兩個方面分析:橫向:不變價,漂白性,酸氧定性。縱向:變價,既具氧化性,又具還原性,但主要體現還原性。從而使學生在整理知識的問題上加立起了系統的思維模式。

活動二,讓學生帶着對“委屈孩子”的深入認識,瞭解不為人知的背後它默默地為人類的奉獻(P-16、17)。

此時,我能感受到學生們的思想認識正在發生變化,他們對SO2的認識似乎想為“孩子”平反。從單純的“惡魔”在向“天使”轉變,但它們無疑是帶着感性的,做為人格的喚醒和塑造者的我們,此時更應該做的是,如何培養學生理性地、辯讓地看待一個問題。故而我大膽地設計了一個環節:

小組辯論:極端的話題SO2對人類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學生們經過激烈地辯論,得到了這樣的結果:(PPT-18-視頻)。

此時,學生的觀點似乎都有道理,但是我們需要告訴學生,萬物都是發展的和矛盾的。認識化學物質也一樣,必須認識到它的兩面性,有功的地方,我們大加利用,有過的地方,加以抑制,只要人類能夠合理地控制SO2使用的對象和使用的劑量,它也是人類的朋友。

(插入視頻。背景音樂→二重唱)。

説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 評委, 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 我説課的內容是河北人民出版社版小學 《品德與生活》 一年級下冊第一 一單元《我愛我家》 的第4課《媽媽的節日》口

一、 解讀教材, 設目標

《媽媽的節日)) 一課主要由 “介紹 遭三八, 婦女節的來歷”、 “瞭解婦女中的偉大人物”、 “送媽媽一份節日禮物”和 “做一做” 等4項活動組成, 着重對學牛進行熱愛媽媽的教育口 教材將本活動列為 “我麥我家” 單元內容, 並以 “媽媽的節L丨” 為主題, 其目的就是從愛媽媽的角度出發, 使學生初步瞭解“三八”婦女節的意義, 瞭解一些偉大女性的事蹟,知道媽媽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員,懂得婦女為世界、為人類、 為社會做出了貢獻, 應該尊敬她們, 熱愛她們口 同時, 讓學生在活動巾瞭解媽媽, 體貼媽媽, 送媽媽一份禮物, 與媽媽心連心,正儡象 “做一做” 中小精靈所説的 “媽媽快樂我快樂吒 從而表達兒女對媽媽純潔、 真摯的愛。

基於上述教材解讀, 結合 年級學生的實際: 孩子年齡比較小,在家庭巾倍受呵護, 他們以自我為巾心, 很少能瞭解父母為養育自己付出的辛勞, 所以對學生進行“體貼長輩、 敬愛長輩” 的教育特別重要口 因此, 我打算從學生的生活經驗、 兒童道德認識形成的規律及思

維方式等出發, 依據新課程標準, 從提高學牛道德認識, 培養道德情感, 指導道德行為這三個方面米考慮, 並確定了本節課教學口標:

1、 知道三月八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 初步瞭解 “三八” 婦女節的來歷和一 些偉大女性的事蹟。

2、 知道媽媽是家庭巾非常重要的一員, 激發學生麥媽媽的情感,培養他們 “媽媽快樂我快樂的” 情感。

3、 瞭解媽媽、 關心體貼媽媽, 送媽媽一份節日禮物。

二、 理念導向, 談方法

那麼, 如何在教學中巧用方法突出並突破重難點, 實現教學目標呢?

根據品生新課程理念的土大基本特徵“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並以 “啟發式”教學理論和 “以人為本” 的教育理論為指導, 我將我將運用情境激趣法和引導探究法等教學方法, 輔之多媒體課件等, 進行直觀教學, 採用討論交流、 講故事、 圖片欣賞等活動形式來吸引學生, 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同時課堂上注重師生的互動與評價, 讓學生在多元、 互動的探究活動中體會探究, 在合作探究中自主形成止確的態度並受到情感薰陶, 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培養學生的品生素養。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 在探究活動巾, 我引導學生充分討論、 交流、 感悟, 將學生的情感不斷引向深入, 讓孩子們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自主活動探究, 親身體驗n

三、 環環相扣, 説過程

基於以上思路, 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步驟:

r凰叉 以歌開課叉 慧啟開課時, 我將播放 《世上只有媽媽好》 這首充滿母愛情結的兒童歌曲, 在趣味談話中感受: 有媽媽的愛, 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啊!你愛媽媽嗎? 你瞭解媽媽的節日嗎? 師生從談話中引山媽媽的節日“三八”婦女節, 並簡單講述婦女節的出來o 這一 環節巾, 通過親和有趣的歌曲和語言, 能較好激發學生的戀母情結及探究興趣, 進而為下面深入探究奠定好基礎。

1、 了節亂 有感而發

這一環節巾, 通過展示偉大婦女人物居里夫人、 冰心、劉胡蘭的圖片及感人事蹟資料簡介, 讓學生交流聽後的感受再説一説o 以學生喜聞樂見的 “聽故事” 的形式來授課, 目的是讓學生知道婦女也在為世界、 為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 從而使學生從內心對婦女產生深深的敬愛之情o

2、 感悟節日, 由贊而起

在孩子們初步瞭解“三八”婦女節的來歷和一些偉大女性的事蹟後, 教師順勢而導, 以談話的方式, 讓學生聊聊自己的媽媽, 誇誇自己的媽媽: 你的媽媽是做什麼工作的? 她的工作辛苦嗎? 在家裏, 媽媽還做哪些事情? 讓學生講一講媽媽的故事, 誇誇自己的媽媽o 可以講媽媽在工作、 學習上怎樣努力為社會做貢獻的事, 也可以談媽媽為家庭所付出的辛勞或對自己的關懷和照顧。 旨在讓學生知道媽媽在為社會做貢獻, 同時也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員, 她把無私的愛與關懷給予了我們, 我們應該尊敬她, 熱愛她。 此間, 當學牛講媽媽的故事H寸, 其實就已經感受到媽媽的麥, 再進行配樂詩朗誦 《媽媽的愛》,在飽含深情中, 在興趣和真情的指引與感染下, 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媽媽對子女的愛是多麼無私、偉大,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愛媽媽的情感,為愛架橋o

3、 體驗節日, 用愛踐行

新課標指出: 負責任、 有愛心地生活是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o再加上愛是可以傳遞的!孩子們在展開卓有成效的感悟探究後,為更好地傳遞愛, 將播放 段“大頭兒子為媽媽過牛日”的精彩動畫視頻, 就當孩於們興致盎然之時, 我為孩子們安排了 “我給媽媽送禮物” 的體驗活動, 讓學生將藴藏在內心的對媽媽的愛意用實際行動來表達: “三八” 婦女節快要到了, 媽媽的節日裏, 你想送給媽媽什麼禮物呀? 並由此將整堂課推向高潮!

讓學生分組交流送給媽媽什麼樣的禮物, 請小組代表發言, 引導學生真正地去做, 有責任、 有愛心地去做重 並反饋小結: 送給媽媽的禮物可以親手做一張 “親情卡”, 或者是唱支歌、 跳個舞, 也可以説一 句祝福媽媽的話或做 件讓媽媽高興的事,旨在讓學生表達對媽媽純潔、 真摯的愛q品生中的情感探究本源於生活,絕不應止於課堂,而應超越文本,全面發展學生的思維。 在愛的基礎上, 我繼續 “架橋” , 巧妙質疑:除了節日裏, 我們平時還可以怎麼做? 在思考和討論中, 凝聚愛, 顯愛, 讓學牛明晰愛就要從平時做起, 從點滴做起, 學會感恩。 再圍繞 “做一做”, 要求學生動手製做一個 “連心卡”, 把媽媽的生口、 媽媽的愛好、 最愛吃的東西、 媽媽最開心的事、 最煩惱的事以及媽媽的身體健康狀況”等等記錄下來o 然後將做好的連心卡掛在口己卧室的士嗇上, 時刻提醒自己要關心體貼媽媽。這 活動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媽媽, 與媽媽心連心, 增進愛媽媽的情感, 使學生在思想上真正樹立“媽媽快樂我快樂” 的意識。

茸支後, 讓學生説説這節課的收穫, 讓架起的這座愛之橋, 將愛永遠傳遞下去 ---- n整堂課,孩子們將在聿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 情感得到薰陶, 品德得到發展, 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促使學生品生素養也有所提高o

四、 精華再現, 話板書

圖文並茂, 簡明扼要的板書設計, 將本課的精華經典濃縮, 再現了學生的探究過程, 史是學生思維形成, 情感昇華的見證。

附板書設計:

4、 媽媽的節日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一下冊教材必修三第一單元第二課。本單元的重點是小説的學習。小説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很多同學在學習小説時興趣很大,但是興趣點集中在故事情節。因此,在小説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初步鑑賞文學作品,感受小説的藝術魅力。

《祝福》是一篇典型的傳統小説,它是大文豪魯迅先生寫於1924年2月的一篇思想內涵深沉博大、藝術形式已臻完美的傳世名作。無論是情節,人物還是環境,在這篇文章中都有非常形象生動的描寫。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能學會分析小説三要素,品味語言,提高小説的鑑賞能力。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文中的重點詞語的釋義及注音;明白《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塑造、小説環境、悲劇原因等課文重點。

2、能力目標:學會運用分析小説三要素方法鑑賞小説,提高小説審美能力。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的寫作主題,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到封建思想與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對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進行分析

2、小説中的環境描寫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原因與小説主題

四、説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應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因此,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我認為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既要學會獨立思考,又要學會團隊合作解決問題。我的具體方法是:

1、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提出問題讓學生整理答案

3、點撥法:通過點撥,拓展思路

4、歸納總結法:根據大家的集思廣益,得出問題答案

 五、説學法

我認為做一百道題不如掌握一個方法。對於學習,掌握學法尤為重要。本節課的學習方法主要是

1、討論法(通過討論思考,培養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

2、質疑法(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3、讓學生養成分段、做筆記習慣。

六、説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是:整體感知,梳理情節。

1、播放電影《祥林嫂》中主人公初到魯鎮和其悲慘結局的片段,激發大家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2、檢查預習情況,對文中重點詞語進行注音與釋義。

3、對魯迅及其作品進行介紹。

4、挑選幾位同學説出故事梗概。要求:a)能夠整體把握故事情節;b)能夠從具體細節分析、不帶個人感情。

在複述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個人思考、小組討論、師生共同歸納總結等方式,對文章進行分段,得出本文線索提綱:

序幕: 魯鎮祝福景象和魯四老爺

結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 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 被賣改嫁

高潮: 再到魯鎮

尾聲: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5、佈置學生課後細讀課文,注意主要人物的語言、肖像、對話描寫、環境描寫;為第二課時的人物分析,環境分析作預習。

第二課時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和分析小説環境的方法。

1、以祥林嫂為主,魯四老爺、四嬸、祥林嫂的婆婆、柳媽、 “我”等其他人物的分析,結合練習3的分析句段進行。主要採用教師提示、提問、學生小組討論的方法。

要求:a)、人物分析以課文內容為基礎。一定要引導學生在仔細品味課文的基礎上進行。 b)、作者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是通過情節(特別是細節描寫)完成的。c)、小説環境也是為了塑造人物而刻畫的。

示範分析肖像描寫(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細節描寫):

問:魯迅説:“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出它的眼睛。” 現在我們就在文中找眼睛。看誰最厲害,能夠找全,分析全。

肖像描寫:找眼睛 論特點

初到魯鎮——順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魯鎮 ——順着眼,眼角帶着淚痕(再受打擊,內心痛苦)

講阿毛故事——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門檻——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讓祝福——失神 (再受打擊)

行乞——眼珠間或一輪(麻木)

問有無靈魂——忽然發光(一絲希望)

2、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語言描寫 (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細節描寫)

與我對話靈魂有無——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對四嬸講阿毛——痛苦、自責

對大家講阿毛——麻木、空虛

與柳媽的對話——精神重壓,陷入恐懼

3、引導學生分析人物行動描寫(注意引導學生理解細節描寫)

反對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門檻)

懷疑靈魂——問

4、環境分析

a)自然環境

b)社會環境

c)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 揭示悲劇的社會根源性和預示悲劇的必然性

② 推動情節發展,增強人物形象真實性和感染力

③ 首尾呼應,深化主題

5、總結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賣)——守家不成(喪夫失子)——守命不成(贖身行乞),是一個不幸的女人。 祥林嫂這個善良的勞動婦女被毀滅了,她的悲劇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社會的悲劇。

6、佈置學生課後思考,為下一節的課堂討論作準備: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都發生在春天或臨近春天(A、 (春上死了丈夫),逃到魯鎮做工。B、 (新年剛過),被婆婆賣到賀家坳。C、(春天)(過年時) 阿毛被吃。D、死去。春天是美好的季節,給人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但給祥林嫂的卻只是打擊與絕望。魯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有什麼含義?

b)小説為什麼以《祝福》為題?

c)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第三課時(討論課)

本課時的主要教學目的是:理解作品的主題, 總結閲讀小説的方法。

1、討論(先分小組討論、再師生交流)

a)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時間都發生在春天或臨近春天,這樣安排有什麼含

義?

小結:春天是美好的季節,給人無限的生機和希望,但給祥林嫂的卻只是打擊與絕望。魯迅先生巧妙的安排更加突出了祥林嫂的悲劇性。

b)小説為什麼以《祝福》為題?

小結:小説起於祝福,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着密切的關係,祥林嫂卻在這樣的氛圍中倒斃在雪地上,把悲劇性的情節安排在喜慶的大背景下,更顯其悲哀,更令人思索。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紅樓夢》中林黛玉之死剛好發生在寶玉娶寶釵之時呢?

從以上分析看出,作品就是在寫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題目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通過標題,形成對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

c)“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

(提示:從小説情節分析、總結入手,為什麼做工?為什麼改嫁?為什麼捐門檻?為什麼行乞?——罪魁禍首是封建制度。)

2、總結閲讀小説的基本方法即“三要素方法”(理清情節——分析人物性格命運——理解環境描寫的含義——理解主題)

七、佈置作業

1、在小説中的人物中選擇一個做性格分析。(300字左右)

2、展開聯想,假如祥林嫂生活在現代社會中,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八、説板書

環境分析:a)自然環境

b)社會環境

c)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 揭示悲劇的社會根源性和預示悲劇的必然性

② 推動情節發展,增強人物形象真實性和感染力

③ 首尾呼應,深化主題

祥林嫂悲劇:

九、説教學反思

在小説的教學中涉及的一個問題是學生課後看什麼小説。很多人認為看小説會影響學習,在學習了鑑賞小説之後,我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

1:看什麼小説:老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古今中外優秀的小説作品。如:《狂人日記》、《高老頭》、《呼嘯山莊》等。

2:怎麼看小説:帶着鑑賞的眼光去看,雖然學生現在的水平不高,但是不斷積累實踐才會進步。另外,選擇合理時間,不耽誤正常學習。

説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家》是語文版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議論性散文。這個單元的四篇課文藴涵的思想涉及人生、社會、家、國等方面。其中《家》是一篇最具哲理性的散文,作者從人們熟悉的家入手,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述了家的實際作用,通過哲學性地思考,表達了自己對家的認識。學習本文,希望學生在課文思想的啟迪和引領下,結合自身的生活和學習體驗,思考人生,探求“家”的真諦。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也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對於本課的學習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側重於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生活體驗,使學生在閲讀中得到自己的獨特感受。

三、教法學法

雖説教無定法,但結合本文所具“無韻之詩”(其深厚的哲學內涵,工整的結構,寓意豐富的想象,形象鮮明的語言,無一不表現詩的元素特徵)之神采,我工作室主持人主要採用了誦讀法,讓學生在自由讀、賞讀、品讀、悟讀中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提高語言表達的技巧和能力。當然,結合我們當地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整個教學流程中依然彰顯出問題導向法的重要。

四、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的實際和文本的特點,我工作室主持人將本課的目標定位為: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理解和把握課文中三個比喻句的具體含義和內在聯繫,從而引發他們對“家”的認識,對人生的思索,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師生探究文本的過程,也是一門藝術。教學中能否激活學生對“家”真切的聯想和想象,能否調動他們的體驗和情感,從而使得他們理解文本,把握思想內涵提升人文素養,教師的語言、教師的引導、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都至關重要。

(一)為創設情境,渲染氣氛,由歌曲《我想有個家》及因天災人禍、戰爭、貧困而流離失所的人們的圖片情境導入新課。(播放音頻前,教師先拋給學生第一個學習任務:通過傾聽和觀看,歌詞和畫面向大家傳達了什麼信息?讓學生傾聽感悟,自然而然地在學生的感悟中引出了周國平的《家》。)

(二)研討課文

1.(緊接着,教師又馬上拋給學生第二個學習任務)作者把人生和家分別比作什麼?它帶給人們怎樣的感受?讓學生邊自由朗讀課文邊思考。因為這一問題較為淺顯,學生都能回答,為讓學生加深理解,師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在讀中感受家帶來的温暖。理解和把握了三個比喻句的具體含義後,教師又提出來更深一層的問題。

2.作者把人生比作“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灣、岸。這幾個比喻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繫?讓學生思考後討論。通過合作、探究,師生共議,師生悟讀,不僅理解了幾個比喻之間的內在聯繫,而且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之花,在問題解決中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在掌握了文本的內容和思想內涵後,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出示了本文的難點,即品味語言)要求學生齊讀課文,找出打動自己的語句,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自由暢談自己的感受。每一個的提問,每一次的探究,都緊緊圍繞文本,在文本中得到情感的昇華。

(三)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家”的詩文,然後小組代表在班上分享。教師投影自己找到有關“家”的詩文,讓學生齊讀,加深了學生對家的認識,自然過渡到了下一個堂上練筆的環節。

(四)堂上練筆

在你的心目中,家是什麼?將你的感悟(用上比喻句更佳)描述下來,並在班上分享。(堂上的練筆,既是語文教學中聽説讀寫不可少的環節,也是教師對這一節課學生收穫的一種評價手段)

(五)由歌曲《我愛我家》和温馨家人、家居結束課程。

六、課外作業

以“家”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文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pj7nx3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