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熱門】幼兒園説課稿範文集錦7篇

【熱門】幼兒園説課稿範文集錦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幼兒園説課稿範文集錦7篇

幼兒園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科教版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十二課《小馬過河》。這是一篇家喻户曉的故事,課文中告訴了這樣一個故事:小馬在幫媽媽馱麥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了一條小河,不知河水是深是淺。最後在媽媽的指示、指引下安全過河。本文以“過河”為線索,採取簡潔生動的語言,使學生懂得做事不能只聽別人説,自己也要動腦筋想想,親自去實踐才行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對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點,以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認讀生字詞,理解相關的詞語,積累新的詞彙,並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做到現學現用。

2.技能目標:通過研讀課文,培養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引導學生知道做事不僅要動腦筋想,而且要勇於嘗試,在實踐中尋找答案。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重點

1、學會生字新詞;能理解課文,並能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牛伯伯和小松鼠為什麼對同一條河有不同的看法?

3、如何理解文中老馬對小馬説的話,並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説教學策略

1.情景導入法

2.朗讀感悟法

3.問題引入法

4.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課的伊始,針對學生年齡小,藉助色彩鮮豔的圖片和色彩鮮明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評價激勵法

6.隨文識字法

五、教學流程

1.導入

(1)這是使用情景導入法與設問法引入課題,充分勾起學生們的興趣,以及使他們能夠快速的進入主題。

(2)引出課題之後,用課件出示問題,讓學生們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小馬為什麼要過河?過河途中發生什麼?)

2.分析課文

通過初讀,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整體認識,在此基礎上講解課文的段落,並解決課文中的重難點。同時,用課件出示每個模塊相應的問題,用問題引出課文的內容,便於學生能夠理解課文的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複習生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首先檢查,複習生字詞。以讀詞接力的形式讓學生朗讀,讓學生將生字詞帶入課文中,朗讀課文,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與記憶。

其次創設情境,指導朗讀。這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老馬、小馬、松鼠、老牛伯伯。老馬是媽媽,語氣要和藹,親切;老牛伯伯是長輩,聲音要粗,語氣穩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來時,語氣要急切;小馬則天真,有禮貌,聲音較慢,温和,有的地方還須顯示出害羞,不好意思,比如在它“難為情”時。用課件展示出動物們的對話,邊展示出動物們的對話邊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同時,老師要範讀,並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並佩戴上準備好的動物頭飾,這樣能夠讓學生能在愉悦的氛圍中感受到故事中藴含的美。

幼兒園説課稿 篇2

説教材

《採茶》是大班下學期的韻律活動,這4曲子分為四個樂句,講述了春光明媚,採茶姑娘高高興興走到茶園,忙着採茶的歡快場面。音樂節奏歡快,每一句都以長音結尾,讓幼兒比較容易地區分樂句。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茶香飄逸的時期,蘇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曉。前兩天還組織了幼兒到東山茶莊去親自嘗試了採茶、製茶、品茶的活動。為了能進一步深化這次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表達幼兒的內心體驗,我選擇了這個教材,讓幼兒將生活化的動作向着細膩化的表達。

説目標

《綱要》明確地強調,豐富幼兒的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我班有部分幼兒信心不足不願意表演給別人看,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模仿教師的示範,創新意識不強。所以結合《綱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在幼兒熟悉音樂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啟發幼兒創編不同節奏、方位及幅度的採茶動作,根據圖譜組成一隻完整的舞蹈。

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採茶的活動錄象資料

採茶課件一個

茶園情景佈置

攝象機一個

活動過程:

本節課的主要步驟分為四個

1、看採茶活動的錄象資料,講述自己是怎麼採茶的,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2、聽音樂,瞭解音樂的性質。

3、看圖譜創編動作。

4、拍攝錄象自由表演。

觀看錄象,講述生活經驗,重點學習採茶動作。

1.提問:小朋友你們看電視裏是誰呀?在幹什麼?那你們都是怎麼採茶的?請你用動作試一試。

(這個錄象資料是小朋友在採茶時拍攝的,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影象後會非常高興,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兒會説“我是兩隻手同時採摘的”有的説“我是左右手交替採的,一根一根放……藝術允許幼兒自由參與,自由發揮,容許參與者將自身內在信息與外在信息廣泛交流,這種開放性特點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而廣泛的天地。

2.學習採茶動作,將動作細膩化,體現教師的引導功能。教師除了要不斷激發幼兒的創造性之外,傳播性內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將鏡頭定格在採茶姑娘的手部動作上,讓幼兒觀察她們是那兩個手指動的,向什麼方向動的,怎麼動的?可以運用示範、講解、練習的方法來學習基本動作。特別緻意“鳳點頭”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節奏,接受力強的還可以提示他們通過提壓手腕來誇張動作,將韻律感表現得更優美、柔和,協調性差的就將手關節動起來就行了。

熟悉音樂,瞭解音樂性質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名字就叫《採茶》想聽嗎?讓幼兒對音樂有一個初步、完整的感知。

3。聽了這首曲子有什麼感覺?根據幼兒的回答總結:聽了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園裏非常熱鬧,有的托起茶簍,幼兒忙着採茶,有的尋找茶葉忙碌得很。通過提問總結將抽象的音樂,情景化、具體化,有利於幼兒有內容有動作可表達,而不是空洞的,將音樂於生活經驗相結合,兒發展規律中的“建構性”原則。

幼兒園説課稿 篇3

活動目標: 托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把火車連接起來,體驗成功的快樂。

設計思路:

《方案》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與遊戲中的`情景,讓孩子操作和擺弄玩具,提高手指的靈活性和手眼協調能力。”小火車這個材料來源於孩子的生活,是孩子在玩汽車城的遊戲時產生的。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我提供了小火車,但發現幼兒玩火車的方法和汽車沒有區別,,正好幼兒園組織親子一日遊,利用這個機會,我對家長提出帶孩子去坐坐小火車,感受火車和汽車的不同。之後我充分挖掘了小火車的功能,對小火車進行了改造,把《方案》中的一些目標和觀察要點隱含在火車這個材料中,讓孩子在操作擺弄中發展各種能力。

此次活動中的小火車我選擇了孩子喜歡的水果形狀:西瓜和香蕉,使火車更有童趣,更激起了孩子的遊戲興趣。同時在活動中注重孩子的活動過程,留給孩子更多的操作機會,我更多的是對孩子的觀察,觀察孩子的行為、表情、語言,在需要的時候適當的介入孩子的活動,以提升他的原有經驗。

材料提供:

數字火車(3套),綠色西瓜火車、黃色香蕉火車、紅色火車、泡沫火車各一套(各有十幾節);牛奶盒做的山洞,軌道,滑坡;各種材料的繩子(色彩、質地、粗細都不同)。

活動過程:

1、教師以開火車的形式引導孩子參與活動。

2、孩子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火車。

2、教師以觀察為主,適時指導。

過程中托兒可能出現的行為:

孩子按照一種材料連接火車。

兩種材料的火車連接(現成和自制的火車)。

沒有規律的連接。

火車顏色和繩子顏色的配對。

兩種顏色有規律的連接。

拉着火車鑽山洞,過軌道。

孩子模仿生活,用語言表達火車開到哪裏。

孩子比一比火車的長短。

教師適時介入,引導提升經驗,但不強求。

説説託班插入式活動:快樂小火車

《方案》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與遊戲中的情景,讓孩子操作和擺弄玩具,提高手指的靈活性和手眼協調能力。”小火車這個材料來源於孩子的生活,小火車是孩子在玩汽車城的遊戲時產生的,當時有幾位孩子在開小汽車時發出了“嗚嗚、卡嚓卡嚓”的聲音,另一個孩子説:“這是小火車開來了。”於是我在第二天的汽車城邊增添了小火車。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們玩火車的方法雷同汽車,正好幼兒園組織了到和平公園的親子活動,我就對家長提出要求:一定要帶孩子乘乘小火車,讓他們感知火車和汽車的不同。回來後發現幼兒有想把火車接長的動作。為了使孩子的這一玩興得到提高,促使孩子手指接扣能力的提高,推動孩子的發展,因此我對小火車進行了改造。在一開始投入的是一種類型的火車(數字),孩子是隨意的玩的,隨着孩子操作的提高,我逐漸投入紅色的火車,綠色的火車,黃色的火車,但這些色彩的要求並沒有對 孩子説明,也不強求孩子一定要達到,而是讓孩子不斷操作,讓他們在自己的操作中積累經驗。正是充分挖掘了小火車的內在功能,力圖在小火車中隱含多種可能會產生的目標(有顏色、數字、形狀的目標),使孩子有層次、有個別化的發展,在原有基礎上有提高。這符合《方案》中的教養理念:“提倡更多的實施個別化的教育,使保教工作以自然的差異為基礎。”。同時根據《上海市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中的觀察要點中提出了“讓孩子認識紅、黃、綠、知道圓形、方形,能數數,會比較長短”。

此次活動的小火車我利用了現成的和自制的相結合,選擇了孩子喜歡的水果形狀:西瓜和香蕉的形狀,使小火車變得更有童趣,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同時我用其它材料製作火車,讓孩子感受操作不同的材料所帶來的成功感。這次火車頭所用的繩子我也選擇了不同質地的材料:有毛線、絲線、塑料線等,而且色彩也和火車的色彩一致,這和隱藏的目標(色彩配對)是一致的。但是這些並不強求孩子一定要達到這個目標,可以在此次活動中實現,也可以在以後實現。

插入式活動不同於其他的活動,它凸現了個別化教育,使保教工作以自然的差異為基礎。它注重的是活動過程,強化的是各個孩子在活動中的個體經驗,教師關注的是不同孩子在活動中可能出現的不同行為。因此我在插入式活動中的角色更多的是觀察者、玩伴者,讓孩子自由擺弄。本次活動我力圖凸現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教養理念,作為觀察者,在此次活動中我重點觀察幼兒可能出現的一些行為,如:孩子按照一種規律連接火車;兩種顏色有規律的連接; 沒有規律的連接;比一比火車的長短;拉着火車鑽山洞,過軌道;孩子用語言表達火車開到哪裏等。

此次活動一開始我採用點將式的方式,以遊戲的方法帶幾名孩子到已準備好的環境中,因為《規程》中指出:“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中。”因此以遊戲的方式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經驗選擇操作的材料。因為孩子的經驗是在操作擺弄中獲得的,而不是教師教授的。過程中我的玩伴角色是根據孩子的語言、行為、表情或出現的困難而出現的。當孩子產生問題時,教師要解讀孩子的行為,要尋求打開目標的機會之窗,即觀察孩子的行為是否是預設中可能會出現的一些行為。教師只有在觀察到孩子出現的行為中再進行指導,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孩子得到不同的經驗積累。(如:……………)此次活動的保底目標是讓孩子把火車連接起來,這對不同的孩子來説有不同的難度,能力強的孩子會很快連接的,但能力弱的孩子會很慢連接的,教師要根據能力不同的孩子給予不同的觀察和指導,讓孩子充分操作後再看實際情況而言。教師在活動中不能急於把答案告訴給孩子,而是讓孩子自己尋找答案。這些行為可能孩子在活動中沒有體現,也有可能孩子出現了,因此我在活動中要注意觀察為主,為活動的後繼發展做準備。

幼兒園説課稿 篇4

一、説活動目標

1.知道日常生活中會遇到許多的困難,應充滿信心,開動腦筋想出各種方法克服困難、解決困難。

2.體驗自己解決困難的喜悦。

二、説活動準備

1.童話故事(附後)的電腦課件。

2.立體環境:一棵大樹、樹洞、樹樁(小樹杆內有水)、草地、小河、平衡木。

3.材料:小石子、水箱(池塘)、鐵鈎、救生圈、磁鐵、透明膠、樹葉、塑料瓶子、竹棒、繩子、船、浮板、地板膠。

4.頭飾:小熊、小猴、小鹿、小羊、啄木鳥各三個。

三、説活動過程

1.藉助童話故事,把幼兒引入一個充滿問題的世界。

(1)在茂密的樹木裏,生活着許多動物。你猜,都有些什麼動物呢?(激發幼兒的興趣)

(2)有一天,小動物在樹木裏玩,你看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

(3)結合電腦課件,教師有表情地講述童話故事,然後提問:樹木裏有什麼動物?和它們都遇到了什麼困難呢?

2.鼓勵幼兒通過實踐活動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困難。

(l)激發幼兒解決困難的信心。

如果你們遇到了像小動物那樣的困難,你們能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它嗎?請你們幫助小動物,你更加願意幫助誰?

(2)幼兒分組討論解決困難的方法。

把幼兒帶到預先設計的"樹林"環境中。

第一組:羽毛球被掛在了樹上,小羊能用什麼方法把它取下來呢?

第二組:小球滾進了樹洞,小猴能用什麼方法把它取出來呢?

第三組:小熊的褲子給刮破了,如果你是小熊,怎麼辦呢?

第四組:啄木鳥喝不了這半杯水,你們有什麼方法喝到水呢?

第五組:小鹿的釘子全撒在這了,你們能用什麼方法把釘子很快地撿起?

(3)幼兒實踐活動,嘗試解決困難。老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使用各種方法。

師:我聽到小動物們説出了許多方法,現在請你們按照自己想出來的方法嘗試一下,想一想哪種方法會更好?

(4)個別發言,鼓勵幼兒講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初步體驗成功樂趣。

你剛才解決了什麼困難?使用了什麼方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哪一種方法好?困難解決後,心情是怎樣的?

3.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有許多困難問題,亦要鼓勵幼兒大膽想出解決方法。

你在家裏、幼兒園、路上或其他地方遇到過什麼困難並提出幾個思考問題讓幼兒討論:

你是怎樣解決的?你試過在媽媽病時,家裏只剩下你一個人嗎?如果發生了,你怎麼辦?

你曾試過與媽媽走散嗎?如果發生了,你怎辦?如果這時候有一個你不認識的叔叔走來説帶你去找媽媽,你會怎麼做?

4.遊戲:"尋寶".鼓勵幼兒想出各種辦法過河尋找老師送給的禮物,體驗成功的喜悦。

幼兒園社會説課稿二

《綱要》明確指出,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即貼近幼兒的生活來挑選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線".中班幼兒在進行小水滴旅行記,吹泡泡,沉浮實驗,奇妙的水車等活動中,這已經完全被水的"魔力"給征服了幼兒誠然知道要節約用水,他們一邊説節約用水,一邊在洗手、喝水、上廁所等過程中浪費水,再加之今年我國西南五省遭遇了特大旱災,水資源十分缺乏。所以,我設計了這節的活動,契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學要求。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析:《節約用水,從我做起》是中班的一節社會活動。通過幼兒觀察交流分享,觀察討論,關注生活討論節水方法和師幼表演等活動,意識到節水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當初做起,承擔起節水義務宣傳員的責任。

(二)教學目標:《綱要》強調: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嚮導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和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定了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讓幼兒瞭解國家水資源的現狀,激發幼兒節省用水保護環境的責任心。

2、懂得節約用水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

3、從身邊小事做起,討論節約用水方法,生活中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三)活動準備:活動準備是實現目標的有力保障,而為了到達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1、知識教訓準備:讓幼兒在家長的勾引下觀察記載生活中浪費水資源的不當舉動,並與家長一起商討一些節水的好辦法,製作節約的標誌與宣傳畫。

2、物質資料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節水的標誌、節水小天使的標記牌。

(四)説重難點

活動重點:使幼兒樹立節約用水,從我做起的意識。

活動難點:知道節約用水的幾種方法,並運用於實際生活中。如何去突破難點?亦通過幼兒觀察、討論、總結節水方法來實現。

二、説教法

《綱要》明確指出:要堅持幼兒是活動的主體。社會教育活動不是教師告知幼兒"你該怎樣",而是幼兒要"怎麼",教師只是對幼兒的取捨和行動起引導和幫助作用。

我採用的主要教法有:

1、談話法:幫助幼兒提煉原有的社會知識經驗,使之系統化、明確化。

2、討論法。有利於幼兒自由發表看法和感受。

3、情景教學法:由教師展示一些缺水和糟蹋水的情景,這讓幼兒對其中的社會問題進行思考,讓幼兒理解節水的重要性。

其次還採用觀察法,記錄法,角色表演等方法。

三、説學法

《綱要》的社會領域中提出:必須使幼兒動手、積極主動地與別人交往、觀察、體驗、表現等,讓他們在活動中主動發展社會性。

重要學法有:

(1)討論法:讓幼兒彼此討論節水的方法;

(2)觀察法;通過對課件圖片的觀察,讓幼兒的心靈有所觸動,樹立節水的意識;

(3)合作式的學習方法:與家長一起製作節水宣傳畫與節水標誌。

四、説活動程序

《綱要》的社會領域中提出:社會教育活動要有"整體性"的觀點。教師要把知、情、意、行等方面有機地融會在教育活動中。

(一)觀察交流分享,導入活動。

1、出示一些髒物和乾涸的花,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説一説。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梳理了解水的重要性。

(二)觀察討論,激發情感――觀察多媒體課件,看看説説,瞭解水的寶貴,激發珍重水的願望。

(三)關注生活、積累方式。

1、幼兒分組討論在幼兒園 和我們的生活中節水的方法。老師演繹進行記錄,強化節水意識。

2、播放貼近幼兒生涯的節水圖片。

小結:勤儉用水,能夠從身邊的小事着手,從 節約一滴水開端,養成節水的好習慣。

五、師幼互動,進一步激發節約用水的責任心――通過歌曲表演和缺水的圖片引起大家 的共鳴。

六、師幼的獨特覺得和活動的可見成果展示――請小朋友來當節水宣傳員,並拿着節水標誌牌去向客人老師做宣傳。

幼兒園説課稿 篇5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題目就是大班語言活動——頑皮小雨滴。因為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雲,風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規律為人類提供了生存條件,為人類創造了美好生活。幼兒生活在絢麗多彩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奇:"天上為什麼會下雨?""風就是從哪裏來?""為什麼雲有各種形狀?"《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選擇要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事物和問題,再者,環境就是重要教育資源。"所以我從幼兒興趣出發,選擇"頑皮小雨滴"這個活動。

大班階段就是幼兒個性初步形成階段,幼兒個性和交往能力在學習中得到充分發展。根據本班幼兒口語發展特點以及大班語言發展目標,因此,我把本次活動目標定為:

1、能感受散文中優美語句,體驗散文優美意境。

2、發揮想象,深入理解畫面內容,大膽地用語言表述畫面意境,培養幼兒藝術思維。理解雨水與環境以及人類關係。

3、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情趣,運用各種材料製作小雨滴,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快樂。

為了更好實現活動目標,在課前準備中,我讓幼兒在户外近距離真實觀看雨景(或淋雨),使之有一定感性經驗,又在現場觀看錄像,讓幼兒在整個雨景中觀察更清楚、仔細。

在設計中有兩個較突出特點,一就是小雨滴形象貫穿始終,老師扮演小雨滴形象非常自然融入到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一起交流、觀察、討論。及時進行啟發、引導。充分體現了"教師就是幼兒學習活動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大綱要求。二就是採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製成課件,在這裏我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具體、直觀物象,滿足了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特點,同時又讓孩子們能在觀察比較中輕鬆地找到自己進步。為後面談話做了鋪墊。

在活動中,我採用教學情景化方法,用事先錄製好下雨時音樂把幼兒帶入預設環境中。由幼兒自由交談,在這個環節中,我貫徹了《綱要》對語言活動要求,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他們與同伴交談。幾分鐘後,老師扮演小雨滴及時出現,引起孩子們歡呼,及時把幼兒注意力集中了過來,圍繞主題展開談話。

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法,播放製作並消除了散文聲音課件,為幼兒表述提供了直觀依據。老師以開放式、啟發式提問,引導幼兒把觀察到小雨滴頑皮形象用語言表現出來。如:根據課件中小雨滴離開媽媽懷抱時跳到樹上、落在屋頂上,擠進草叢裏。把妹妹傘當作滑滑梯,骨碌碌滾下來。把清清池塘當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鏈猗。躲在路邊土坑裏,在柔柔沙灘上捉迷藏。再通過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切換,使幼兒更深入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優美語句,體驗散文優美意境,培養幼兒藝術思維。

為了鼓勵每個孩子都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想法和感受,接下來我讓幼兒把自己想象成就是小雨滴,如:你就是小雨滴話,你想落到哪去?並請幼兒用語言表述出來,可以説給老師聽,也可以説個同伴聽。使每位幼兒都有機會發揮自己想法。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語言交往環境。同時,我深入到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交流、耐心傾聽,努力理解他們想法,並對他們進行知道幫助,建立一種積極主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在活動延伸部分我讓幼兒用各種畫筆來畫自己想象當中小雨滴,進而突出談話主題。如:小雨滴又落到哪去了?又做了哪些頑皮事?在這一環節中,讓先畫好幼兒説自己畫內容,給幼兒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環境,發展了他們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最後,通過多每一個把幼兒剛才創作過程在視頻上展示出來,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作品條件,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欣賞、共同提高,也就是教師對幼兒表達自己情感理解和想象鼓勵,幼兒看到自己作品畫面,喜悦之情溢於言表,達到了在快樂中學習目。

在此,教師作為幼兒活動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兒創造、肯定、接納他們獨特審美觀和表達方式,讓幼兒在特別寬鬆、開放、愉悦環境感受美、表現美,並分享他們創造快樂。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互相滲透。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教育理念,通過具有形象性、開放性、寬容性、自主性、愉悦化活動內容和過程。所有環節都就是圍繞"小雨滴"來進行,源於大自然又借鑑於生活,有效貫徹了《綱要》理念。讓幼兒真正體驗到了在活動中享受生活樂趣。

幼兒園説課稿 篇6

我今天選擇説課的主題內容是“我自己”。我的教育對象是小班小朋友。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着重於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並儘量與他們自身有着較強情緒體驗的經驗結合起來,因此,為小班兒童安排的活動內容要更貼近兒童的生活。我在“我自己”這個大主題背景下,根據小班兒童喜好和生活經驗,將預設一些活動,如“自己的玩具”、“我的漂亮衣服”、“我自己的家”、“我的小手和小腳”等小主題。接下來,我要介紹的活動——“漂亮的鞋印”就是“我的小手和小腳”小主題下的一個集體活動。

這裏介紹一段小插曲。有一天我班的萱萱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團橡皮泥踩在了腳下,萱萱的鞋底花紋便清晰的印在橡皮泥上面。我拾起橡皮泥對萱萱説:萱萱你的鞋印真好看。其他小朋友聽到了也湊了過來,爭着看那團橡皮泥。我忙説:你們的鞋底也有着祕密,不信你抬起腳自己看看。孩子們都抬起了自己的小腳看了起來。於是孩子們的興趣點從橡皮泥的花紋迅速過渡到對自己鞋底產生興趣,看看自己的小腳、講講花紋……於是我就萌發了開展這個集體活動的意念。

大家都知道鞋子是千姿百態的,有名稱的不同、有質地的不同、有外形的不同、有功能的不同等,對於小班兒童,他們的認識是具體的,只能根據外部特徵來區別事物,鞋子的不同中最直觀的就是外形,兒童對此已有了一定的認知經驗,但鞋子除了上面花樣的變化,其實鞋底也有許多學問,藏着許多祕密和教育契機,這也是平時常常被老師和孩子們忽略的。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鼓勵兒童觀察、發現鞋底花紋的不同,並能大膽地表達表現。

2、通過與鞋印做遊戲,引發兒童對自己鞋子的喜愛,體驗和鞋子做朋友的快樂。

活動流程:

第一個環節:鞋子跳舞了

第二個環節:我和鞋印做朋友

第三個環節:鞋子、鞋印手拉手

第一個環節“鞋子跳舞了”。小班的孩子好動、好玩,認識學習很大程度依賴於行動。“鞋子跳舞了”就能滿足孩子好動的天性,在遊戲中讓兒童體驗學習活動的快樂。為了讓孩子無拘無束地玩,在創設環境和提供材料上我從“大”上面做文章。我準備大的顏料盆,兒童可以雙腳踩在盆裏;還有半個教室大的圖畫紙,圖畫紙不是以一張方方正正的形式出現,而是以一條大路的方式,彎彎的,圍着教室展開,大路的寬度大約可以讓四個孩子平排行走,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孩子自由的印畫,同時又便於下一個環節孩子欣賞自己的作品;另外我還會和家長取的聯繫,發揮家長的資源和教育配合者的作用,讓家長當天給孩子穿着一雙鞋底花紋明顯的鞋子。“鞋子跳舞”還離不開音樂。我會在活動中放一段歡快的背景音樂,並帶着孩子們跟着音樂的節奏,一會兒在顏料盆裏走走,一會兒在紙上跳跳、扭扭、踏踏,還可以跟着音樂引導兒童快快的走、慢慢的走,讓鞋印印滿紙上的每一個角落。在活動中我還要關注一些膽小的孩子,鼓勵他們大膽的走、大膽的印,此外還要注意幫助動作過快過強的孩子,要他們小心,不撞痛別人、不打翻顏料盆……整個第一環節強調營造一種愉快、歡樂、無拘無束的遊戲氣氛,讓孩子體驗鞋子跳舞的快樂,讓孩子有充分表現的機會。

幼兒園説課稿 篇7

目標:

1、引導幼兒參加集體活動,瞭解同伴的含義,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2、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樂意與同伴交往。

3、體驗與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樂趣。

準備:

1、空間準備:6張呈半圓形擺放的桌子。

2、物質準備:幼兒自帶一至兩樣食品,多媒體動畫。

3、經驗準備:事先和幼兒一起回憶與同伴交往的經驗。

過程:

一、 幼兒齊搬桌子,按老師要求和同伴一起佈置環境。

①、 分小組分任務。

②、 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

二、 共同討論。

①、 你剛才和誰合作?為什麼和他合作?

②、 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麼嗎?

③、 什麼叫同伴?

④、 那自己和同伴有什麼區別?關係又是怎樣的?

⑤、 什麼樣的人能稱為同伴?

三、 自由結伴講述。

①、 我的同伴是誰?

②、 我們怎樣成為同伴的?

③、 我們在一起發生的一件有趣或記憶最深的一件事是什麼?

四、 個別講述“我的同伴”

教師總結。

五、 觀看多媒體動畫,評議這樣的同伴對不對?好不好?為什麼?

(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兒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六、 遊戲體驗。

遊戲:找朋友。由於我們班幼兒平時音樂活動中教師都很注重幼兒找朋友邊唱邊表演。所以此次活動教師邊彈奏各種教過的歌,請幼兒起立找同伴一起邊唱邊表演。

七、 延伸活動

共同品嚐幼兒帶來的食品,可相互交換分享,在輕鬆的環境中結束活動。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大班活動《我的同伴》。

一、 説教材。

此教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幼兒無論在園或在家,無時無刻都會和同伴發生聯繫。但到了大班,我發現幼兒之間矛盾逐漸增多,這是由於大班幼兒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見,在一起時很容易發生衝突甚至攻擊性現象。所以針對我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主要以幼兒的情感、認知、接受能力為前提。

二、説目標。

根據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主導作用;並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1、引導幼兒參加集體活動,瞭解同伴的含義,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2、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樂意與同伴交往。

3、體驗與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們的重點定位於:幼兒能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瞭解同伴的含義,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活動的難點是:側重幼兒自由結伴講述部分。初步學習人際交往技能,體驗同伴交往的樂趣。通過小組討論,集體評價,遊戲活動等使幼兒的分類經驗得到整理,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中。

為了目標更和襖的達成,我做了3點準備:

1、空間準備:6張呈半圓形擺放的桌子。

2、物質準備:幼兒自帶一至兩樣食品,多媒體動畫。

3、經驗準備:事先和幼兒一起回憶與同伴交往的經驗。

三、説教學方法。

1、 遊戲體驗法:遊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而且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加深。”通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參加遊戲,加深對同伴的印象,體驗與同伴交往的樂趣。

2、 討論法:通過不同形式的討論方法——集體討論、自由結伴討論、個別講述等形式加深同伴的理解。

3、 情境教學法:通過製作多媒體動畫片段,讓幼兒分析討論對錯,為主題的活動提供具體場景。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

4、 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中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嘗一嘗、論一論、玩一玩、做一做多種感官參與,不知不覺體驗同伴的樂趣。

四、説過程。

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共同討論——自由結伴討論——個別講述——情境教學——遊戲體驗——品嚐交流。

1、 開始部分:參加加集體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幼兒齊搬桌子,按老師要求和同伴一起佈置環境。分小組分任務,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讓幼兒在共同合作、互助中自然的引入活動,體現目標一。時間為5—10分鐘。

2、 基本部分:分三環節。

(1)、共同討論。解決你剛才和誰合作?為什麼和他合作?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麼嗎?什麼叫同伴?那自己和同伴有什麼區別?關係又是怎樣的?什麼樣的人能稱為同伴?等問題。

(2)、自由結伴討論。我的同伴是誰?我們怎樣成為同伴的?我們在一起發生的一件有趣或記憶最深的一件事是什麼?

(3)、請個別幼兒講述“我的同伴”,教師總結。體現了目標一、二。時間為十五分鐘。

3、 高潮部分:分兩環節。

(1)、情境教學。觀看多媒體動畫,評議這樣的同伴對不對?好不好?為什麼?(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兒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2)、遊戲體驗。由於我們班幼兒平時音樂活動中教師都很注重幼兒找朋友邊唱邊表演。所以教師邊彈奏各種教過的歌,請幼兒起立找同伴一起邊唱邊表演。體現了目標二、三。時間為十五分鐘。

4、延伸活動:

品嚐交流。在品嚐交流中結束活動。符合滿足幼兒嘴讒、能力弱的特點,讓幼兒在交往中體會同伴交往的樂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7gny29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