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螳螂捕蟬的説課稿

螳螂捕蟬的説課稿

一、教材簡析 教學目標 重點難點

螳螂捕蟬的説課稿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吳王不聽勸阻,執意要出兵攻打楚國,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患是危險的,從而使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這篇課文的故事性很強,故事中套着故事,是一篇學生愛讀並能從中受到啟發的好文章。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説,這麼一篇通俗易懂的課文通過自讀並從中明理並不難,但學生對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形勢缺乏瞭解,所以借“螳螂捕蟬”的故事使學生與課文中的吳王一起恍然大悟,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基於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再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高年級學生提出的有關要求,我制訂如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稟”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聯繫課文的語言環境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並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能複述課文。

4、能憑藉課文的語言文字,感悟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其中目標1、2是教學的重點,目標3、4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教學設計

為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通過兩課時完成教學目標,並準備了春秋諸侯爭霸圖、螳螂捕蟬的畫面以及文中的有關語段,製作成多媒體課件,目的是優化本課教學。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首先,板書課題後,我先引導學生談談對螳螂、蟬的瞭解,並相機出示圖片,隨後引導學生質疑,從而激發學生閲讀課文的興趣。接着,我放手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讀準讀通的基礎上想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一個故事。隨後我組織學生交流課文內容,相機指導學生進一步讀好有關段落隨機板書:

準備攻楚 不聽勸阻

講述故事 勸説吳王

恍然大悟 打消念頭

通過這一環節,不僅使學生進一步感知課文內容,同時幫助學生有效地梳理了課文層次。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再次對課文質疑,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究課文的興趣,並從中遴選出直指課文重點的問題,為下節課的學習作好鋪墊。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重點談)

一、複習導入 再次感知

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故事內容並指名交流,使學生再次感知課文內容,為進一步學習作準備。

二、研讀課文 讀中感悟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環節,我將組織學生充分朗讀課文,引導他們展開想象,從而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具體分以下幾個步驟:

(一)讀悟第一段,瞭解故事起因

在學生交流了課文內容之後,我順勢出示課文第一段,讓學生讀讀想想然後交流從中知道了些什麼?在交流中相機引導學生理解大臣們的顧慮,抓住“乘虛而入”“不堪設想”,藉助春秋諸侯爭霸圖瞭解當時的形勢,並通過引導學生模擬讀吳王的'話體會吳王的執迷不悟。

(二)研讀2——11節,感悟故事寓意

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內容,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創設自主開放的學習環境,以“少年是怎樣勸説吳王的”為題,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讀讀想想並在感受最深處寫上一兩句。讀完以後還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各自的收穫。

在此基礎上,我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暢談各自收穫,只要尊重對文本的理解即給予一定的肯定。其中我重點引導學生讀好少年給吳王講述的“螳螂捕蟬”的故事,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一方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揣摩蟬、螳螂、黃雀的內心活動,一方面藉助媒體的直觀演示,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身後隱伏着禍患”這一故事寓意。相機板書:

只顧眼前利益

忽視身後隱患

(三)引讀12節,明白其中道理

在學生對“螳螂捕蟬”的故事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以後,我用引讀的方式帶學生進入課文最後一段,這一段與開頭首尾呼應,是揭示寓意的關鍵之處。為此,我及時引導學生前後聯繫,精讀並開展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先想想吳王“恍然大悟”,他到底明白了什麼?並組織學生將所感所悟寫下來,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我會及時抓住學生髮言中的亮點進行點撥、引導、深化,使學生的認識不斷走向豐滿。這一過程,不僅使學生明白了課文所揭示的道理,而且豐富了學生個性化的語言,也為閲讀與學生的寫作訓練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聯結點。

三、實踐練習 積累深化

在本課的結尾階段,我將佈置學生再次走進文本,選擇文中最感興趣的一個人物畫一個臉譜,並用一段文字加以介紹,以深化學生的認識,使他們的語言得到積累。

附板書:

螳螂捕蟬

(喝着露水)蟬

只顧眼前利益

(捕蟬) 螳螂 忽視身後隱患

(啄食螳螂) 黃雀

少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oqn93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