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華】説課稿錦集6篇

【精華】説課稿錦集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説課稿錦集6篇

説課稿 篇1

IP地址説課稿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等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一、 教材分析

1、 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IP地址》是北大青鳥ACCP AB模塊《計算機與網絡基礎》課程的第5 章,

2、 就本課而言,其內容包括識記和操作兩個方面,其教學目標為:

1)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網絡技術的興趣

2) 知識目標:從互聯網IP尋址的角度理解為什麼採用IP地址;掌握IP地址的結構,如何劃分、分類,為計算機配置IP地址,並選用合適的子網掩碼;規劃中小型企業網的IP地址。

3) 能力目標:學會設置IP地址;子網劃分

3、 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IP地址的層次結構和分類;子網掩碼的概念;子網劃分

教學難點:子網掩碼的概念;子網劃分

二、 説教法、學法

1) 説教法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激發興趣法、講授法、任務驅動法等。本節內容的教學目標包括情感、識記和操作三個方面。首先,用激發興趣法激發學生學習網絡技術的興趣。建構主義認為,學習過

程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其次,針對知識目標,它是屬於識記的內容,應用講授法傳達知識給學生並進行總結歸納。信息身是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強調學生的實際振作能力。最後,用任務驅動法給學生布置上機操作實踐,讓學生自主探究如何安裝IP協議和設置IP地址。

2)説學法

本課採用的學習方法有小組全作學習\自主探究等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本課用建構主義正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除了識記部分的內容外,對操作性的內容採用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帶着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探究實踐等方式,在做中學、學中做,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發揮團結互助精神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説教學程序

1、 教具、學具準備:網絡教室(包括計算機、網絡投影設備)、PPT

2、 教學過程

1) 導入、提出本課學習主題

早上,小齊剛到公司就被 唐經理叫到辦公室,唐經理給小齊佈置了兩項任務:

案例1:公司今天要來兩名新員工,讓小齊做好各方面準備工作,除了做系統、連接網線之外,還應該給主機配置IP地址。

案例2:唐經理説:“為什麼我的計算機有時候提示我IP地址衝突?好像其他員工也説過類似的問題,你能解決這個問題?”

問:互聯網上每一台計算機是以什麼方式來進行通訊和識別的?

2) 提出本課學習內容和目標

3) 播放PPT,講授本節課程內容。教學內容分為IP地址的作用、分類、直觀表示法、特殊IP地址、子網掩碼、

4) 全班分組,探討以下問題,各組派代表回答問題

a) 為什麼要使用IP地址,IP地址有什麼作用?

b) IP地址為什麼要使用子網掩碼?

c) IPV4有什麼侷限性?與IPV4相比IPV6有什麼優勢:

4) 教學實踐

a) 上網查詢安裝IPV6協議的方法並在計算機上安裝IPV6協議,教師巡迴輔導,學生互助學

b) 查找IPv6資源,觀看網絡電視

c) 註冊IPv6論壇(如我愛威六、樂物論壇),進行資源的共享

5)佈置作業,鞏固所學知識

6)板書設計

IP地址的認識

IP地址的格式及轉換

IP地址的分類

局域網IP

分配管理

新的IP協議:IPV6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分數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掌握一些整數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整數是單位“1”疊加,而分數是單位“1”均分,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一次擴展,是學生認識數一次質飛躍。

本節課是整個單元起始課。幾分之一既是一個分數,又是一個分數單位,對以後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大小比較等起着至關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

基於本課教學內容在本單元地位與作用及教材編排意圖,我擬定這節課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分數,能結合具體圖形理解幾分之一含義;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直觀比較幾分之一大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幾分之一認識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方法,獲得數學學習活動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具體實例,感受到數由整數向分數擴展,體會分數在生活中應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幾分之一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產生分數,建立幾分之一表象。

教學關鍵:結合具體圖形理解並描述幾分之一含義。

三、教學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數學學習不能單純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重要方式。”基於這一理念,本節課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操作實驗法、觀察法和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通過設計豐富多彩分月餅、摺紙片、塗顏色、找分數等

數學活動

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主動構建數學知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

課件

彩筆,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1分米長線段,兩分米長繩子。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分四個環節完成:(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利用小朋友喜歡動畫片人物喜羊羊創設一個分東西情景:

(1)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隻羊分幾個?

(2)有2個草莓,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隻羊分幾個?

這兩個問題,學生很自然用2、1等整數來描述分結果,這時我出示第三個問題:1個月餅,平均分給懶羊羊和美羊羊,每隻羊分幾個?學生會説每隻羊分半個,“半個”還能像剛才那樣用整數來表示嗎?那該用什麼樣數來表示呢?這個問題成為教學出發點和矛盾產生創生點,激發了學生濃厚學習興趣,此時教師揭示本節課教學內容並板書課題:分數――認識幾分之一(板書)

(二)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1、認識

(1)電腦演示,初步認識:

多媒體

課件

演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過程。指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這個月餅一半。用數學語言來説,就是這個月餅二分之一,寫作1/2。(板書:二分之一 1/2 )

接着引導學生明白:中間短短橫線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分數線下“2”表示平均分成兩份,分數線上面“1”表示其中一份。再讓學生一起讀一讀,讓學生藉助月餅圖説一説你是怎麼理解1/2,剩下那一份是這個月餅1/2嗎?明白平均分成兩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①讓學生動手用各種圖形來表示出1/2,體驗不同折法。

②讓學生展示自己作品,要求學生運用準確數學語言描述1/2所表示意義,特別要講清是誰1/2。並啟發思考:折法不同,塗色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們都可以用1/2 來表示,那是為什麼?理解只要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沒有平均分例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些反例來突出“平均分”在分數概念中核心作用,形成有意義建構。

這一環節着眼一個“動”字, 通過教師有意識引導,讓學生主動地從不同角度去進一步認識1/2,豐富1/2 表象,建構1/2 意義,使學生對數認識由整數擴展到了1/2,也為後面學習其他分數提供思路和方法。

2、認識幾分之一

(1)猜想:分數是否只有1/2這一個呢?除了能折出這些紙1/2,你還能折出它們幾分之一呢?(板書:1/3 、1/4 、1/5 ……)

(2)探究:讓學生利用紙片等材料通過折一折、畫一畫,表示自己喜歡分數,並請部分學生將自己作品貼在黑板上相應分數下面,説説分數表示意思。這一極具探究空間開放性活動,再次提供給學生自主創造機會,在“做分數”和交流過程中得到了更多新幾分之一,對分數認識也由1/2擴展到了幾分之一。

(3)舉例:讓學生説説生活中見到幾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這樣數,都是分數。

3、比較分數大小

通過把同樣長繩子反覆對摺,再比較其中一份。

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使學生體會和感悟:分數個數是無限;同一個物體,平均分份數越多,得到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學生對幾分之一認識。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針對學生認知特點,我把練習按照基礎――提高――拓展分成了三個層次,意在能讓學生更好鞏固新知,並能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層、有度。

1、基本練習:

(1)説出紅色小正方形在下圖中分別用哪個數表示:

學生回答後,追問:為什麼同樣一個正方形卻用不同數來表示?加深對分數認識。

(2)下列陰影部分用分數表示正確嗎?正確畫√,不正確畫×。

2、提高練習:設計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小故事:三個同樣大西瓜,逐個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比較幾分之一大小。

3、拓展練習:看主題圖,在圖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數表示?使學生感受到分數與生活聯繫和分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最後選取圖中一個多邊形問學生:圖中塗色部分還能用分數表示嗎?這一問題無疑會與學生剛剛建立新知產生矛盾,在學生爭執中,教師拋出答案:不能用幾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幾分之幾表示,這將是我們後面要繼續學習內容。這個練習力圖滲透分數由幾分之一到幾分之幾擴展。

(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通過回顧、交流,對情感態度、學習方式等進行自我評價,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體驗成功樂趣。

五、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展現了學生對幾分之一逐步認識和理解過程。

板書設計:

分數――幾分之一

1 …………其中一份

二分之一 ―― …………平均分

2 …………平均分份數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以上就是我對本課教學一些認識,不當之處敬請大家指教。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3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湘版美術教材第六冊第四課《風來了》,我主要從教材、教學過程、教法學法這幾個方面來分析,首先來説説我對教材的理解: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神奇的大自然變幻無窮,我們每天親近她,細細地體味着陽光、冰雪、風雨、雷電帶來的温暖、寒冷、涼爽與震撼。本課即以學生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風為內容題材,風既能給人類帶來涼爽也能帶來災難,還能運用於生活中,例如風能發電、風能路燈等,所以本課在於引導學生與自然和睦相處的同時,讓學生回憶各種各樣的風颳起時所見到的情景與不同的感受,並能運用線條、色彩等美術語言,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即通過美術創作活動來傳達對自然界的感知,所以本課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繪畫課。三年級學生逐漸能客觀的、實事求是地認識周圍事物,並能憑記憶表達自己的感受,還能加以想象,這樣對學生繪畫能力的提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教材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些資料對教學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習風的表現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對大自然、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發展想像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觀察記憶颳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的變化,學習風的表現方法。

難點:運用線條、色彩等繪畫語言大膽地、創造性地表現對風的感受。

二、説教學過程

所以,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感受體驗——記憶交流——嘗試訓練——創作表現——交流評價——拓展延伸

(一)、感受體驗

1、(出示風車)請個別同學玩小風車的遊戲。提問:是什麼讓風車轉動起來呢?(回答:風)板書:風

2、提問:那麼你們知道自然界的風是怎麼形成的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並回答,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風的形成過程。將美術學科和自然學科緊密地連接在一起,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文化情境,增加了文化含量,激勵他們探索自然)板書:來了

(二)、記憶交流

1、討論:你曾經遇到過什麼風?你發現了什麼?(對事物的認識程度有深刻與膚淺的區別,認識得越深刻對其表象和反饋就越細膩、具體。本環節力求挖掘學生的深層記憶,並讓其全方位認識風,強化學生的感受。)

2、藍貓也遇到了風,看看他的經歷吧!(播放藍貓遇颱風的卡通片段,在原有的生活經驗上,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3、風來到我們的世界,身邊的物體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來看看自然界的風吧。(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觀察颳風時各種物體形態的變化,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培養學生觀察力,為嘗試訓練環節做好了鋪墊。)

(三)、嘗試訓練

1、當風來到我們的教室,老師手上的`樹枝會有什麼變化呢?(讓學生分組比賽試塑造塑料樹枝,並進行指導。)

2、當風吹過這裏,它們會有什麼變化呢(利用多媒體,展示幾副畫,試着讓學生説一説、畫一畫,颳風時這些物體的變化。)

3、我們的畫家也畫了一幅有關風的作品,一起來欣賞一下,這幅畫那些地方很好地表現了風呢?(回答:服飾、頭飾、頭髮、帽子等)

4、有個小朋友他也畫了一幅,你認為它畫出風的感覺了嗎?(沒有)怎麼修改呢?(請個別學生進行實踐操作。)

(四)、創作表現(知識的學習與積累的最終落腳點是通過創造和表現得以提升,表現的過程是練習的過程,更是創新的過程;是知識應用的過程,也是學習檢驗的過程。)

1、欣賞作品,提出問題:這些作品中有的不僅畫了物體的變化,還畫了一些線條,這些線條表現的是什麼?(回答:風)那麼我們也可以把我們的作品加一些這樣的線條,增加畫面效果。

2、師出示一張畫,師生互動,添加線條,強調油畫棒水彩畫的方法。

3、提出作業要求:根據自己的記憶和想象畫一副與風有關的畫,注意畫出風來了的感覺,可以用線畫風增加畫面效果。

(五)、交流評價(沒有評價的學習過程就象沒有羅盤的航行,正確的評價能使我們明確與目標的差距。)

1、自我評價:認為自己畫出風的感覺的同學將畫貼在黑板展示區。(發揮主動性)

2、學生互評:你認為哪副畫有風的感覺?(是一個取長補短的過程)

(六)、拓展延伸

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它既給我們帶來涼爽也能帶來災難,人們還利用風能發電、設計風能路燈等,所以只有好好的利用風,利用自然萬物,我們才能與自然和睦相處。(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激發學生對自然界的探索,為學生養成健全的心智)

三、説教法、説學法

我採用活動教學法,強調學生自己動手,例如我讓學生玩風車、塑造樹枝,這樣將單純的技能學習變成有趣的競賽活動,以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意識,發揮其主動性。

我還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劉海粟説過“藝術是薰出來的”。給學生藝術的情境與氛圍是成功的美術課堂的一大要素,大量的圖片的展示,是把學生帶入意境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學生審美素養的重要方法之一,更是為兒童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所以我充分運用了此法,如向學生展示大量的“風”的圖片、美術作品,並始終以“變幻之風”音樂作為背景,給學生創設了“風”的情境。

另外我採用演示法,如安排了小訓練,讓學生找出作品中需要修改的地方,還有將畫添加線條增強畫面效果環節,跟學生一起互動等,這樣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習興趣,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而且還提高了繪畫水平。

為了改變他們的學法,我引導他們進行觀察和比較,例如我不是先教用線畫風,而是在學完畫物體的變化以後欣賞一些作品,再引導他們總結出“用線畫風增加畫面效果”的方法,這一方法的改變能關注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能夠提高學生作業的水平。

我還改變了學生的繪畫工具,採用油畫棒水粉畫的方式,這種體驗豐富了學生的繪畫表現方式。

四、小結:

這堂課,我注重營造學習氛圍,廣泛運用多媒體,將學生的體驗和活動貫穿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使課堂也變得格外生動、有活力。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的理解,還有不足之處請多指教。謝謝!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上的《二泉映月》是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當中的第9課。

《二泉映月》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敍了盲人阿炳創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艱辛歷程,表現了他熱愛生活、熱愛音樂、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這篇文章總的教學要求是:

1、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7生字,兩條綠線中的10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二泉映月》這首曲子的來歷及曲作者阿炳坎坷的人生之路。

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體會盲人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艱辛和這首名曲的豐富內涵。教學的時間分配是三課時,那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課時。下面説説我的教學流程:

首先是揭示課題,直接導入新課。在新課部分,主要是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欣賞二泉美景、感歎阿炳人生、品析《二泉映月》、傾訴一片情懷。在欣賞二泉美景的時候,主要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邊聽邊找,找出課文中描寫二泉美景的句子或是詞語。同時提煉出“茫茫月夜、如銀月光……”等八個詞語,進行交流,指導朗讀,感受二泉映月的美景。接着通過教師深沉的敍説:這美麗的二泉映月阿炳看的見嗎?感歎阿炳一段坎坷的人生,這部分主要是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也是教學的一個重點,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真正走近阿炳,瞭解阿炳,為後面感悟琴聲內涵定下感情基調。正是因為阿炳坎坷的人生,不尋常的經歷,以及阿炳沒有被生活的苦難壓倒,敢於同命運的抗爭,當阿炳再次來到二泉池畔的時候,他聽到了深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等豐富的聲音,從而創作了內涵豐富的《二泉映月》。接着播放曲子,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去聽,用心去感受曲子的豐富內涵,品析《二泉映月》。由於有了前面的鋪墊上,學生在這個部分才能真正體會琴聲的內涵。這一部分在教學本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方法,讓學生從讀懂到讀好。首先是讀懂,讓學生潛心、用心的聽一遍樂曲。先聽,再説,最後接觸文本。符合人的感知過程,水到渠成。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再一次次的提高中,學生讀懂了樂曲,融入了阿炳的內心。在傾訴一片情懷這個環節,再次播放樂曲,邊聽邊問:同學們,迴響在二泉池畔的,僅僅是這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盪的琴聲嗎?此時此刻,你彷彿聽到了什麼?彷彿聽到了誰在琴聲向你傾訴?讓學生感受阿炳與命運抗爭、嚮往光明、熱愛生活的一片情懷。最後是總結部分:這就是阿炳的二泉映月,這就是民族音樂的瑰寶——二泉映月;這就是在國際樂壇上享有盛譽的不朽之作——二泉映月。這就是我的教學流程。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主要是想從情字出發,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置身於濃濃烈烈的情感體驗之中,把藴含於語言文字中的情感讀懂悟透,以獲得真真切切的情感薰陶,努力體現“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以上是我上這課的教學思路和設計時的一些想法,今天上完之後,感覺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誠懇的希望教研室的專家、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多提寶貴意見,多加指點!謝謝!

説課稿 篇5

我今天的説課題目是《小麻雀》。根據新課程理念,對於本課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為思路,從説教材,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等幾方面來進行闡述。

一、説教材

1、分析教材

《小麻雀》是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第一課,這篇精讀課文是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講了一隻還不會飛的小麻雀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不聽媽媽的勸告,掉在窩下的一隻花貓旁邊,媽媽為了救他被花貓把尾巴上的羽毛咬掉的故事。通過學習文章我們可以有三個方面的認識,一方面告訴人們小孩子自作聰明,不聽勸告是要吃虧的。另一方面又告訴人們,孩子們只有在實踐中經受鍛鍊,生活本領才能更快的增長起來,最後,整篇文章向我們展現了母愛的偉大。

2、教學目標

五年級學生《小麻雀》是本冊本單元的開篇,由此可以看出它的特殊性。本單元以“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為專題。結合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1).指導學生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的內容,從中瞭解普季克是一隻怎麼樣的小麻雀,以及媽媽保護小麻雀奮不顧身的愛。

(3).能認、讀並運用本節課生字詞。

方法和過程目標:採用朗讀法,討論法和合作探究法讓學生理解本

課思想內容

情感和價值觀目標:能夠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語句。感受媽媽對小

麻雀的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要虛心聽取別人

的建議和忠告,實踐是獲取有效經驗的渠道。

3、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的教學目標,制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正確理解小麻雀和麻雀媽媽是怎麼樣的一對母子。

教學難點:如何正確的認識小麻雀和麻雀媽媽,理解課文最後一段話所表達的意思。

二、説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童話故事深受孩子們喜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角色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讓語文課堂的教學真正變成學生的課堂。

三、教學過程

結合課標要求,教材和學生特點,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談話導入

在一家屋檐下,住着一對麻雀母子,小麻雀叫普季克,特別喜歡聊天,大家想不想知道他們在聊些什麼呢?

今天就讓我們繼續學習第一課《小麻雀》認識這對麻雀母子。(板書課題)

(二)、以讀代講,體會人物特點

1、請大家默讀第1—13自然段,找一找,麻雀母子在聊些什麼呢?

學生彙報:小麻雀對外面很好奇,問了媽媽很多問題。可是又不相信媽媽的解釋

2、指名學生朗讀麻雀媽媽的話,引導學生從中體會:從媽媽的話中,你覺得麻雀媽媽是個怎樣的媽媽?——教導孩子非常有耐心苦口婆心

3、指名學生朗讀普季克的話。(同學們邊默默的跟讀,邊聽邊想,普季克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啊!)——天真,幼稚,充滿了好奇心,樣樣都愛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釋。

4、分角色朗讀。(同桌)讀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讀出小普季克的天真和幼稚。

葉聖陶先生説過:“入境始於親”,通過多種形式的閲讀,讓學生出演文章角色,體會角色的台詞及情感思想。讀書百變,其義自

見。這樣做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身課堂的主人公,讓學生變“被動學”為“主動學”

(三)、品讀重點段落,體會母愛偉大。

1、 請同學們默讀14—18自然段,抓住麻雀媽媽的動作感受母愛。

A、引導學生找出描寫麻雀媽媽的句子,指名學生讀句子。生思考:你從麻雀媽媽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麼?——引導學生總結麻雀媽媽勇敢奮不顧身愛小麻雀勝過了愛自己

B、師談話:在強大的敵人面前,麻雀媽媽挺身而出,用自己渺小的身體擋住了大花貓,保護自己的孩子。這種母愛是多麼的偉大啊!此時此刻,你想對老麻雀説些什麼呢?——

C、(過渡)還能從哪裏感受到這種母愛?

2、抓麻雀媽媽的神態、語言來體會母愛。

A、重點理解“歡天喜地”——麻雀媽媽一心想着孩子,對自己的傷一點也不放在心上。“怎麼樣怎麼樣”——體會麻雀媽媽對孩子關心很急切

B、指導學生讀出麻雀媽媽心情的急切和歡喜。

3、品讀句子,體會普季克的成長。

A、想一想,小普季克為什麼沒有受傷呢?

一是依靠媽媽的幫助 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只有在實踐中自己努力,才能掌握真本領)

B、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成長的經歷和普季克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嗎?

C、普季克説“總得一樣一樣學嘛!” 一樣一樣指的是什麼啊?——學飛學找食物學很多知識

D、小普季克學會了什麼?——學會飛了也學會了要聽大人的話(因為小孩子不聽勸告總是要吃虧的)

4、經歷了這件事,普季克為會飛而感到高興,為媽媽受傷感到內疚難過。如果你就是普季克,你想對媽媽説什麼話啊: ——媽媽對不起,我不該不聽你的話,害你受傷我好難過 ——媽媽,你瞧,我會飛了,我長大了。

——媽媽,以後你多教我一點本領吧!這樣我就能保護自己了。

5、通過小普季克的經歷,同學們也學會了點什麼呢?——總結感悟 (要聽勸告,要自己努力學習新本領)

葉聖陶先生説過“教是為了不教”。本環節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閲讀情況,在不斷閲讀同時,採取了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學生展示自學成果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四)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因此再對課文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

説課稿 篇6

語言活動説課稿教案是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受詩歌所展示的快樂情趣。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語言活動説課稿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1 甜嘴巴娃娃

活動目標:

1.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受詩歌所展示的快樂情趣。

2. 通過圖夾文的形式,幫助幼兒初步感知漢字:爸爸、媽媽、奶奶。

3. 喜歡主動和大人打招呼,樂意做個有禮貌的好寶寶。

活動準備:

1. 幼兒用書人手一份。

2. “爸爸、媽媽、奶奶、娃娃”漢字卡片以及圖片。

 活動過程:

一. 教師與幼兒交談,語言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哪些東西是甜的嗎?

2. 你們説了這麼多好吃的甜東西,今天,我也想説一樣甜甜的東西,我要説的和你們説的都不一樣,它不是吃的東西,你們想知道嗎?

二. 教師朗誦兒歌《甜嘴巴》,幼兒欣賞兒歌,初步瞭解兒歌內容。

提問:

1. 兒歌裏説了些什麼?

2. 小娃娃有一張怎樣的嘴巴呢?

3. 她喊了誰?大家高興嗎?

三. 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鼓勵幼兒閲讀以圖夾文的形式出現的兒歌,幫助幼兒理解內容。建議提下列問題:

1. 為什麼説小娃娃是甜嘴巴呢?

2. 你喜歡小娃娃嗎?

3. 小娃娃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呀?

四. 師生一起閲讀兒歌《甜嘴巴》。

五. 幫助幼兒觀察圖夾文,邊指漢字邊念兒歌,鼓勵幼兒感知、認識漢字“爸爸、媽媽、奶奶、娃娃”。

六. 為圖片找漢字卡片朋友。“爸爸、媽媽、奶奶、娃娃”圖片和漢字,啟發幼兒為漢字卡片找圖片朋友。

七. 幼兒學習並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老師再次朗誦兒歌。鼓勵幼兒跟念,並組織幼兒討論:你要做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啟發幼兒在平時遇到熟悉的人要主動打招呼,做個有禮貌的小朋友

2 蝴蝶找花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説説、貼貼,激發孩子對美的感受(美指的是花美、蝴蝶美、願意幫助別人的寶寶更美)。

2.嘗試用幾種方法粘貼蝴蝶.感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和寶寶一起在活動室的牆上、玩具櫥上佈置各種各樣的花,讓寶寶們覺得我們的活動室很美。

2.製作多媒體課件“蝴蝶找花”(多媒體色彩鮮豔又有動感),歌曲《好朋友》錄音帶。

3.蝴蝶每人3。4只(有的背面有雙面膠,有的沒有)、膠水、漿糊、小毛巾、筐子等。

 活動過程:

1.看看説説

(1)引發興趣:出示“蝴蝶找花”的幻燈片,和寶寶們一起説説幻燈片上的內容。

(2)教師邊演示幻燈片邊講故事《蝴蝶找花》。

師:小蝴蝶找到了美麗的花寶寶.它們唱歌、跳舞真高興。

2.找找貼貼

(1)出示一隻背面有雙面膠的小蝴蝶:“小哥哥——,小姐姐——,誰來幫幫我,我想找花寶寶做朋友。”(請寶寶們幫小蝴蝶找花寶寶,貼好後,請寶寶説説是怎麼把小蝴蝶貼到花上的:)

(2)小蝴蝶背後沒有雙面膠怎麼辦?請寶寶説説或去找找,用什麼方法也可以把小蝴蝶貼到花上?(漿期、膠水)

(3)寶寶幫蝴蝶找花,教師重點觀察寶寶是用何種辦法來粘貼的。

3.唱唱跳跳

一起唱唱跳跳《好朋友》,感受你快樂.我快樂,大家都快樂的積極情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以遊戲貫穿始終。2~3歲幼兒的注意和記憶是短暫的、不隨意的,我在活動中.把落腳點放在關注幼兒的情感上,通過幾個層層遞進的環節,嘗試把美的情感貫穿於活動的始終,讓幼兒在一種愉快、寬鬆的氛圍中,幫助小蝴蝶找朋友,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豐富有趣的情景,激發了孩子的學習動機,有利於幫助孩子積累各種基本經驗。喜歡重複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在看幻燈時,孩子們會反覆地學説:紅花、黃花,並與電腦裏的花、蝴蝶積極互動.充分融入到情景中。

標籤: 錦集 精華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merg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