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走進殘疾人》説課稿

《走進殘疾人》説課稿

一、解讀課本説教材

《走進殘疾人》説課稿

(一)、教材分析

《走進殘疾人》是北師大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友愛殘疾人》的第一課時。此課程強調 “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活動”來實現課程目標,課程呈現的主要形態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簡而言之,就是用無痕的活動來代替有形的説教。《走進殘疾人》這課的教學要求要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以體驗去感受生活,從而使學生從心靈深處真正理解、關愛、尊重殘疾人,從行動上真正幫助殘疾人。此課程由一、二年級時期,學生對自我學習和生活的關注轉而引入對他人、社會的關注。《走進殘疾人》這一課為學生以後的人生觀、價值觀種下了愛與尊重的種子。

(二)、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為了引導孩子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殘疾人,知道他們生活的艱辛;瞭解一些殘疾人事蹟。。

2)能力目標:體會人們之間的相互理解與關愛,增強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產生理解、尊重、關愛殘疾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用不同方式親身體驗殘疾人的生活,從而增進對殘疾人的理解、尊重、友愛的情感。

教學難點:由對殘疾人的同情轉化為對殘疾人的理解和尊重。

二、説教法學法

對於《走近殘疾人》一課的設計,我根據《新課標》要求“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由“教師的個人闡述”模式轉換為積極倡導學生的主體參與,強調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我主要採取觀察法、談話法以及親身體驗法,努力使教學走進生活,貼近學生,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自由、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在這樣的實踐體驗中,使學生深刻地體驗殘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諸多不便,殘疾人為取得成功較常人更多的付出,也增進了兒童對殘疾人的友愛和尊重。學生可以通過親身的體驗,進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動,從而獲得思想上的昇華。

三、説學情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但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我們班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隻知道被人關愛,卻不知道去關愛別人,只有少數孩子能懂得去體諒別人。關注身邊的殘疾人對他們而言,只是從報紙、新聞等渠道獲得淺顯的認識和感觸,他們並不能真正體會到殘疾人在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以及他們為克服困難所付出的努力。但孩子們天性活潑好動,求知慾望強烈,又喜歡參與各種活動。因此,在情感教育和能力培養上,我以自己的真情實感調動學生的情感,通過有效的活動挖掘兒童對情感的體驗,讓他們從小懂得自己不應當只會接受別人的愛,還應當學會關愛別人,幫助別人。

根據孩子們的實際學情,我設計了以下環節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四、自主探究説程序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新課標指出:貼近學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擬,能激發相應的環境氣氛,使學生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因此,教學一開始我便邀請孩子們和我一道去欣賞一個優美的舞蹈,隨即播放春節聯歡晚會上的“千手觀音”,一曲優美的舞蹈完畢後,我適時發問:“你們知道這個舞蹈的名字嗎?你們覺得這個舞蹈怎麼樣?你們對錶演者瞭解多少?”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回答之後,我便揭開謎底,告訴他們這個優美的舞蹈是由二十一位聾啞姑娘演繹的,她們雖然聽不到美妙的音樂,卻能舞出最動人的舞姿。我接着又問:“那麼你們想知道,表演如此優美舞蹈的人她們在舞台之下又是怎樣生活的嗎?” 孩子們的求知慾和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我便抓住時機板書課題:“走近殘疾人”。

此課題的出示能讓孩子們眼前一亮,馬上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此環節我是在課前談話説春晚的基礎上,拓寬學生視野,增強孩子對時勢知識的瞭解,在情境創設氛圍濃厚的基礎上,引起同學們對殘疾人這一特殊羣體的關注。

(二)、初步感知,瞭解殘疾人

接着,我讓學生説説在自己的周圍見過哪些殘疾人,對於學生回答不完整或不全面的地方,我適時補充並用課件將殘疾人的種類展示出來,進而小結殘疾人的定義:殘疾人就是身體某個部位有殘缺的人。這時,我利用課件將這個定義展示出來,使孩子們加深印象。

(三)、指導體驗,感受殘疾人生活

新的課程理念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只有源於學生生活的實踐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

在同學們很淺顯地瞭解殘疾人生活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和體會他們生活中的困難、內心的痛苦,本環節我設計了兩個內容:體驗殘疾人、尊重殘疾人。在學生了解殘疾人的過程中,我又設計了三個模擬活動,以達到突出教學重點。

活動一(第一小組):體驗盲人——用紅領巾矇住眼睛、從門口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東西,體驗盲人對陽光世界的渴望。

活動二(第二小組):體驗聾啞人——老師講一件事情,讓扮演者用手語或肢體語言傳達,體驗聾啞人渴望説話的感受。

活動三(第三小組):體驗肢殘者——讓學生單手穿衣,單腿走路,體驗殘疾人生活的不便。

在這三個活動中,我一直引用了一首輕緩、低沉的樂曲穿插其中,烘托了課堂氛圍,使得學生在活動中入情入境,能真正做到以情體驗,感受殘疾人內心的渴望。

模擬體驗後,我再請同學們談談剛才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起初,學生們有可能感到活動有趣,發笑不止。但隨着體驗活動的進展,學生們就會感到在他們看來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殘疾人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進一步感受殘疾人生活的困難。這時我趁熱打鐵,馬上將教學內容過渡到“尊重殘疾人”這一部分來。我利用課件出示了日本孩子乙武洋匡的照片並講述他的故事,緊接着我又啟發學生學習課前收集的有關殘疾人(程傑、桑蘭、張海迪)以及殘奧運動員自強不息的先進事蹟,並適當進行點撥、提示,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體驗結果,同時我板書出:“同情——尊重” ,使學生明白對於殘疾人,同情是遠遠不夠的,殘疾人和我們正常人一樣都能為這個社會做出貢獻,他們的努力更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尊重。此環節我以學生體驗活動為主,故事激勵為輔,從而突出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

(四)、暢談思想,昇華情感

在教學即將結束時我又特意播放了一首手語歌《感恩的心》,隨着優美的樂曲,我提出將自己美好的祝福寫在心願卡上併為學生展示自己所寫的心願卡。在播放完《感恩的心》後,我讓學生説一説自己對殘疾人的祝福,並將他們的心願卡粘貼在黑板上形成心形,以此表達孩子們對殘疾人的關愛和祝願。通過交流,我引出“殘疾人雖然有身體上的殘缺,但大家都希望他們擁有幸福的人生” ,緊接着我通過板書:“祝願——幸福” 以此來過渡到課堂小結,明確指出“殘疾人的幸福,是需要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每一個人去理解他們,關愛他們,幫助他們” ,最後我再補充板書:“友愛——幫助” 。

最後,我佈置了一項課後作業:請同學們調查一下社會上為殘疾人所設置的方便設施有哪些。使學生從課堂虛擬的社會真正走入現實生活,感受社會這個大家庭為殘疾人所作出的努力。

五、説板書

走進殘疾人

同情——尊重

祝願——幸福

友愛——幫助

我的板書是根據教學環節依次呈現,在情感上層層遞進,成“遞進式”,這樣設計有層次感,使教學內容達到一目瞭然的效果。

六、説反思

當然,教學是一門不完美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也有一些明顯的不足之處。如:課堂的調控能力明顯有所欠缺,各個活動環節的時間安排上控制的不是很好,另外,如何在課堂中迅速地組織出精煉的語言來進一步促進學生的交流學習;如何有效地激勵學生使他們表現出更大的熱情,這些都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進一步探索的課題。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l49xr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