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的説課稿集錦9篇

實用的説課稿集錦9篇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説課稿集錦9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蜀鄙之僧》是語文A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是一則文言文小故事,節選自清代學者彭端淑的《白鶴堂文集?為學一首示子侄》。文章通過講述蜀地邊境的兩個和尚都想去南海,結果窮和尚去成了,而富和尚沒去成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即:有志者事竟成。

根據新課標的階段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1 .感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2.瞭解對比手法的作用。

本課的重點、難點為:理解故事的深刻含義,感悟這個故事藴含的道理。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文言文學習,在小學階段不是第一次,但由於文言文距離學生生活的時代較為久遠,而且從詞義和表達方式上都與現代文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所以在讀通、讀懂文章上學生還是有很大的困難,而且學生對學習古文的興趣了了。針對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在設計本課時,我在傳統的古文教學的基礎上,引入了多媒體課件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以求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瞭解學情,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説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第二課時)教學內容,結合(六)年級學生閲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閲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對比教學法、對話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于思考。

那麼在學法上,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並要求學生在交流學習中勾畫出重點詞句,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

三、説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以五個板塊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一、回顧故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二人皆欲之南海,最終,貧者至,而富者未能至,何也?(相機板書)生齊讀。熟悉課文

二、在朗讀中感悟

1.分角色朗讀。

對待同一件事,僧富者和僧貧者的態度截然不同,他們説話的語氣也大不相同。請同桌二人分別來扮演富者和貧者,看看誰能讀出他們當時的神情和語氣。指名2人讀。(通過對話法,讓學生體會當時貧富二僧的對話時的語氣與心情)

2.師生點評,在點評中關注兩個“子何恃而往”的語氣。以此為切入點研讀課文。

3.聚焦“子何恃而往”:

①讀譯文,再次理解“子何恃而往”的字面意思。同時可相機點出學文言文的一個小技巧——換詞序理解(針對詞語倒置句式)。

②分別問貧者和富者:子何恃而往?強化朗讀三句對話。(根據學生交流隨機板書:一瓶一缽、欲買舟而下)對比

③研讀:兩處“子何恃而往”語氣上有變化嗎?(通過情境教學法,讓學生領悟兩處的語氣有何變化)

④從四川到南海要經過很遠,這其中既有海拔4000多米,空氣稀薄的高原,也有杳無人跡的原始森林,更有一望無際的大海,貧者隻身前往,肯定會遇到許多困難。可貧者依然説——(齊讀貧者的話,注意“足矣”的堅定語氣。)

⑤引導學生合理想象,讓學生在形象的對比中體驗貧者立志之堅。

A.合理想象:在富者看來,貧者以一瓶一缽去南海,他將遇到哪些困難?(先讓學生充分交流,師適時從“吃、穿、住、行”等方面引導。)

B.情境引讀“子何恃而往!”

首先在“吃”的方面,貧者經常有了上頓沒了下頓,飢餓嚴重威脅着他;引讀:怪不得富者曰——

其次在“穿”的方面,貧者夏天無法防暑,冬天不能禦寒,引讀:怪不得富者曰—— 第三在“住”的方面,貧者幾無立足之地,引讀:怪不得富者曰——

第四在“行”的方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裏也”,貧者要長途跋涉,其艱難可想而知;引讀:怪不得富者曰——(通過設置情境,讓學生體會當時貧者去南海之艱難,並且再次強化子何恃而往這句話)

三、昇華感悟

1.師:是啊!任何一個困難都足以阻擋貧者!貧者以一瓶一缽去南海,簡直是不知天高地厚,然而——“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讀到這裏,你們一定有許多想説的吧?那就趕快拿出筆,將自己的感受用精練的詞句寫下來。(教師可用自己的感悟來拋磚引玉。)學生寫感受,並朗讀自己的感受。(通過寫感受,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加深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感受)

2.你還能講一個“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嗎?(通過討論法,讓孩子的知識得到遷移,思維得到擴散,不僅僅只侷限在本篇文章)

四、拓展活動

1.“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貧者會告訴富者什麼呢?富者心裏會想些什麼?你在這個小練筆中可以大展身手(提示:要符合貧者和富者的身份)。

2.這個故事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這個故事也會有益於你的朋友,你一定希望和你的朋友分享。練習講這個故事,再講給別人聽。

五、板書:(總結回顧全文時,要求學生根據板書體會對比這種寫法的好處。)

説課稿 篇2

【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是一篇敍事散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文章回憶“我”童年時代一次遇險、脱險的經過,藴涵着深遠的生活哲理。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特別是穿插在其中的心理描寫,作者用了相當的筆墨通過細節描寫表現了自己內心的恐懼以及怎樣一步一步戰勝怯懦找到成功的感覺。

由於本單元的主題是思考人生、感悟人生,因此,學好本文,將有助於在探究學習中發現問題、探尋規律、摸索方法,更快地尋找突破口。

2、教學目標:

⑴ 認識目標:

① 理清文章情節,把握整體內容。

② 理解文章主旨和寫作意圖。

③ 學習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和心理描寫的寫法。

⑵ 能力目標:

① 通過多媒體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複述能力。

② 培養學生通過網絡資源自主探究獨立解決閲讀理解的能力。

⑶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本文,喚起學生對困難的認識,從而能勇敢地面對困難。

3、教學重、難點分析:

在通過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能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把握文章的心理描寫和以小見大的寫法。

【説教學對象】

初一學生剛踏進中學的大門,雖然具備了windows操作的基本能力,特別是本班學生領悟性高,接受能力強,但好勝心強,對自己的能力過於高估,在一遇到困難而無法解決的時候就不知所措,因此,在此時最容易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來,使他們主動通過網絡多媒體資源參與到朗讀、討論等學習活動中,從而解開心中的疑團。

【説教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文的特點,我在把握文章內容上採用以下方法:

1、抓住文章的標題,因為本文的標題本身就暗含哲理,可以使人聯想到文章的主旨。

2、解讀事件,因為這篇文章所表達的哲理是通過小時侯的一件事情表達出來的,抓住事件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哲理。

3、抓住文章的結尾,因為作者在文章的結尾直接點明瞭他的人生感悟。

在學習文章的心理描寫上我採用以下方法:

1、圈點勾畫。把句中真切細膩地表現人物心理變化的詞語找出來。

2、旁批夾註。把自己對這些精彩詞語的理解寫下來,如果感到有疑問也應該及時寫好批註。

3、推己及人。想象文中的人物就是自己,在那時那地,自己會怎樣想怎樣做,通過比較體會文章的心理描寫。

在以上的基礎上,我加入了多媒體課件,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應用能力。

【説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新課標的要求,根據我的教學思路,採用了以下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閲讀法。

2、心理突現法。

3、比較顯旨法。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質疑,小組探討,教師指點,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思、所疑、所獲,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最後通過能力衝浪來進行鞏固。

【教學媒體設計】

這節課主要以現代化電教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並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增加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課堂容量,增強教學效果。

【教學程序】

整個程序又包含着八個步驟:

一、以説圖片導入新課

讓學生選擇圖片,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説一説,圖片中的人物正在做什麼事情,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而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然後引出了“如何面對困難”這個問題,導入了本文。

托爾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所要的不是強調,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利用説圖片導入新課,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台,並達到訓練口頭表達的效果。

二、分角色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目的是通過學生自己聲情並茂的朗讀,能深刻地體會文中“我”的內心感受,並能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

三、着重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

這是我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設計中心理描寫是教學難點,能抓住這個描寫,就能更充分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1、看錄像,聽範讀:

直觀形象效果的展示使學生能與之前的朗讀有一個鮮明的對比,對文中人物的心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2、根據教學的難點,提出問題:

⑴ 在“我”冒險和脱險的過程中,“我”的心理變化是怎樣的?

(學生分小組自由探討,反覆比較,再回答問題)

⑵ 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從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學生各抒己見,老師稍後做小結)

⑶ 請學生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麼做?

(學生根據自己是實際情況,充分想像一下自己在面對同樣困難的時候自己是怎麼做的,我請同學們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做法是根據問題教學法的要求,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討論探究,老師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四、緊扣學科特點,指導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把人物的心理表現出來。然後請學生談談從這件事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五、質疑時間

學生對課文以及對現實生活有不理解的地方當堂提問,師生共同解決。

目的是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六、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同學們在學習本文後也許收穫很多,如在自己再到困難時知道自己如何面對,再如同學們在學習心理描寫的過程中還學到了描繪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如朋友傑利等以及爸爸的語言及動作的描寫)課件鏈接了可以讓學生參考的資料。但是要重點明確以下兩點:

1、心理描寫的反襯作用。

2、以小見大的寫法。

七、心理測試

1、你在遊戲或與別人的競爭中輸給了對方,是否就不想再幹了。

是( ) 否( )

2、做作業遇到難題的時候,我為了快點做出來,經常請老師和同學給我幫助。

是( ) 否( )

3、如果我對一件事不感興趣,那麼不管這件事多麼重要,我的積極性也不高。

是( ) 否( )

4、我能長時間地做一件重要但又枯燥無味的事情。

是( ) 否( )

5、遇到生活中一些較複雜的事情時,我常常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

是( ) 否( )

學習本文後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會大大提高,遇到困難都能勇敢面對,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所以我設計了這幾道心理測試題,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我就能根據這些選擇來了解學生的心理素質,並能有針對性地對個別心理問題學生進行課後輔導,達到全面培養學生勇敢面對困難的勇氣的目標。

八、總結

每個人在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但是,心驚膽戰並不能讓你擺脱困難,只有鼓足勇氣,坦然面對,那麼困難也會迎刃而解,所以,同學們要不斷地培養自己勇敢的性格,只有這樣,才能在艱辛的求學道路上一帆風順。同時也希望同學們能在廣闊的網絡裏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

【板書設計】

根據我在教學難點中明確的要着重把握心理描寫的寫法,我設計了以下板書,板書展示了“我”在遇險和脱險過程中的心理變化的一些重要詞語,以及文章結尾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這個板書,很好地體現了文章按照時間先後的寫作順序,並且由事及理,簡單明瞭,更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旨。

按 遇險: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驚肉跳→頭暈目眩→恐懼、疲乏

時 由 ↓

間 事 脱險:頓生信心→信心大增→產生巨大成就感

先 及 ↓

後 理 感悟: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

【練習設計】

通過學習,把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進行描述,並談談感想,注意使用心理描寫等寫法。

目的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和拓寬知識面。

九、教學過程流程圖

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小組研討→再次揣摩→質疑時間→談收穫→心理測試

(5分) (5分) (15分)(5分) (5分) (5分)(3分)

説課稿 篇3

一、依據課標説理念

一年級的閲讀課怎麼上?崔巒老師説過這樣一段話:“一年級的閲讀課最重要的任務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最好能讀出感情。其次是:認字學詞,積累語言。此外,還要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習得初步的讀書方法,體現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依據以上理念,本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是:情境激趣,趣中學字,讀中悟意。

二、依據理念説教材

本課選自人教新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本課是一篇童話,課文饒有趣味地講了小公雞和

小鴨子的不同習性,以及他們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美德。這篇童話語言簡明易懂,學生藉助圖畫讀幾遍就能瞭解大致內容,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走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讀為主,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鴨子嘴巴扁、會游泳,小公雞嘴巴尖、不會游泳,並從中受到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教育。

三、依據理念説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本課時三維教學目標分別為:

1.是認識12個生字,在學習生字過程中積累識字方法。

2.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初步的閲讀能力,學習語言的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3.鞏固識字的方法,體會朗讀的方法。

4.從課文中受到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教育

四、説説學生

一年級學生具有天真活潑,好奇好問,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直觀形象、新鮮活動的事物所吸引,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獲得體驗,達到情感共鳴、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情境,設計遊戲,分解朗讀要求,分散識字難點,讓學生在一堂課中能始終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五、説説教學策略方法

1、 創設情境法。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切身投入到情境中去。

2、 趣味識字法。用賽讀排火車等方法鞏固識字。

3、 以讀促悟法。指導朗讀,邊讀邊悟。

六、説説教學準備

1.(1)小雞小鴨頭飾(2)小雞、小鴨的相關知識。(3)教學輔助課件。(教師)

2.(1)瞭解小雞、小鴨(2)預習課文(學生)

七、説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激發興趣

談話導入:小朋友,今天我們的課堂上來了兩隻可愛的小動物,你們認識嗎?(出示小雞和小鴨的頭飾)喊喊他們的名字,和他們打打招呼吧!

板書:小公雞 小鴨子

結合圖片,説説是怎麼認出他們的。(他們長得不一樣。嘴:小公雞尖嘴,小鴨子扁嘴。腳:小公雞腳趾分開,小鴨子腳趾間有蹼相連。)

繼續板書“和”,揭示課題。

齊讀課題。“和”在題目中是什麼意思?

(“和”表示事情發生在小公雞和小鴨子之間。那麼,小公雞是怎樣對待小鴨子的?小鴨子又是怎樣對待小公雞的?)

設計意圖:課堂伊始,以介紹新朋友的方式導入,揭示課題,學生順勢藉助圖片説出小公雞和小鴨子的不同點。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出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二)識記生字,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1)藉助拼音,把課文讀一讀,遇到不熟悉的字畫出來,多讀幾遍。(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

(2)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思考: 小公雞和小鴨子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出示填空。

小公雞和小鴨子一塊兒出去玩,小公雞在草地上__________,小鴨子__________。小公雞就捉蟲子給小鴨子吃。 小鴨子到河裏____________,小公雞也到河裏,差點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救了他。

設計意圖:小學第一學段的閲讀教學,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訓練學生帶問題聽讀課文,不僅可以在整體上感知全文,還能讓學生學會思考,提高思維能力。

2.檢查生字。師:小公雞和小鴨子帶來了一些生字朋友,你們能讀準它們嗎?

出示生字詞: 一塊兒 捉不到 急得直哭 淹死 偷偷 地 忽然 身邊 (1)指導朗讀,注意讀準兒化音“一塊兒”;“偷偷地”中“地”讀輕聲;“身邊”的“身”讀前鼻音。

(2)指名當小老師,帶領同學讀。

(3)開火車朗讀。

(4)齊讀。

設計意圖:在第一學段的閲讀教學中,識字是重難點。為激發學生識字的樂趣和自主性,採用“圈一圈、比一比、排一排”等各種方式認識、熟悉生字。這樣能較好地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

(三)再讀課文,仔細品讀

1.小公雞幫助小鴨子(指名讀課文,大家思考問題)

(1)小公雞他捉到了很多蟲子,心情怎樣?(高興極了。)

(2)指導朗讀,讀好句子“小公雞找到了許多蟲子,吃得很歡”。讀出高興的心情。

(3)小鴨子為什麼捉不到蟲子?(小鴨子的嘴是扁扁的,腳有蹼連着,不容易捉到蟲子。)

(4)想象:小鴨子捉不到蟲子,會有怎樣的心情?指導朗讀句子“小鴨子捉不到蟲子,急得直哭”。讀出着急的語氣。

(6)想象對話:小公雞捉蟲子給小鴨子吃,小鴨子會説些什麼呢?

(7)有感情地朗讀第2自然段。

(8)填空:這是一隻( )的小公雞。

2.小鴨子幫助小公雞

(1)小組帶問題交流:小公雞和小鴨子又來到哪裏?小鴨子為小公雞做了什麼?

(2)指導朗讀。小鴨子會怎麼勸小公雞?讀出勸説的語氣。

(3)小公雞為什麼捉不到魚?(小公雞的爪子是細尖的,無法撥水。小公雞不會游泳,也就捉不到魚。)

(4)出示句子:

句1:小公雞不信,跟在小鴨子後面,也下了水。

句2:小公雞不信,偷偷地跟在小鴨子後面,也下了水。

①讀一讀,有什麼發現?

②加了“偷偷地”,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從中讀出了什麼?(小公雞是悄悄跟着的,小鴨子不知道小公雞下了水。)

③重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個句子。(讀的聲音太大,小鴨子就聽見了)

(5)小公雞不聽小鴨子的勸告也下水了,結果怎樣?為什麼會這樣?

(6)小鴨子是怎樣做的?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小鴨子奮力搶救小公雞?(忽然、聽見、飛快)

(7)比較句子。讀一讀,比一比。

句1:小鴨子游到小公雞身邊。

句2:小鴨子飛快地游到小公雞身邊。

①這兩句讀完後,你的感受一樣嗎?你從加點字中讀到了什麼?

(小鴨子奮力地遊,速度很快,他很着急。)

②有感情地朗讀有加點字的句子。

③小鴨子捉魚給小公雞吃,小公雞遇到危險時,小鴨子趕快去救。

填空:你覺得這是一隻()的小鴨子?

3.觀察插圖,想象對話。

小公雞被小鴨子救了以後,心裏會怎麼想?他會對小鴨子説什麼?小鴨子又會對小公雞説什麼?

填空:小公雞________地對小鴨子説:“鴨子哥哥,謝謝你。”小鴨子________説:“__________。”

4.小組合作表演這個故事。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指導第一學段的學生能通過閲讀,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在這個環節中,通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詞句比較,體會情感;角色體會,感受內涵。從而讓學生獲得教益。

(四)總結全文

小朋友,讀了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①小公雞和小鴨子的不同習性;②我們要像他們一樣互相幫助。)

設計意圖:讀後要有所收穫,因此在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從故事中獲得啟示,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五)佈置作業

1.演一演。和同學一起把這個故事演一演。

2.講一講。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設計意圖:通過演一演、講一講,使學生再一次鞏固知識,並且得到內化。

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魯教版九年級化學第二單元《常見的酸和鹼》的第三節《溶液的酸鹼性》。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説明。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兩種粒子為知識主線,一是突出了組成和結構決定性質和變化;二是為了發展化學基本觀念,包括微粒觀、變化觀和分類觀等。即用微觀構成和變化的觀念認識酸和鹼的組成和性質。本節課安排在學習了酸和鹼的性質後,這樣的安排能讓學生認識到酸和鹼的各種通性都可以作為我們判斷溶液是酸性還是鹼性的依據,只是使用酸鹼指示劑是其中最為簡捷的方法。

溶液的酸鹼性及其強弱的檢驗方法是今後開展實驗探究學習化學必備的基本實驗能力。其中還滲透了科學方法教育:直接觀察法和間接觀察法。從溶液酸鹼性的檢驗到判斷溶液的酸鹼性強弱還滲透了從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方法。

二、學習目標

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下面幾個學習目標。(課件展示)

1、通過實驗探究,學會用酸鹼指示劑、酸鹼試紙檢驗溶液的酸鹼性;知道PH與溶液酸鹼性強弱的關係,會用PH試紙檢驗溶液酸鹼性強弱。

2、通過分析討論,從H+和OH-的角度,認識溶液酸鹼性及強弱程度不同的原因,進一步建立宏觀與微觀相聯繫的思維方式;從溶液酸鹼性的識別到判斷溶液酸鹼性的強弱進一步學習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

3、通過親歷實驗探究過程,初步學會用間接方法收集證據。

4、通過閲讀、交流,瞭解溶液酸鹼性對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發展化學的價值觀等化學基本觀念。

5、通過閲讀多識一點:酸鹼指示劑的發現學習科學家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

三、學習重點、難點:(課件展示)

重點是溶液的酸鹼性及檢驗方法。

難點是建立宏觀與微觀相聯繫的思維方式。

四、教學方法:

問題情景—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歸納總結

五、教學過程

導入: 出示:橘子和山楂等酸味的水果,讓學生談談對酸味及酸味強弱不同的認識,查找學生的認知起點

展示學習目標(課件展示)讓學生知道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

學習溶液酸鹼性的檢驗方法及酸鹼指示劑的概念滲透間接觀察法

出示一瓶無色溶液,有哪些方法確定它是酸性還是鹼性?

總結歸納酸鹼性的檢驗方法很多,其中用石蕊和酚酞是最常用的方法。

目的是設置順同於學生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特點的問題情景或問題。寓新知識的教與學於知識的回顧之中

實驗探究:酸鹼指示劑在不同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歸納出檢驗溶液酸鹼性的方法

分組實驗,合作完成,記錄實驗現象,獲得結論

思考:酚酞試液不變色能否説明溶液顯酸性?為什麼?

目的是讓學生親歷完整的實驗探究,加深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學生閲讀:多識一點 酸鹼指示劑的發現

學習科學家善於觀察和發現,勇於探索的精神,總結歸納石蕊試紙在不同溶液中的顏色變化,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通過領略科學家科學發現的過程,進一步瞭解科學探究的要義和本質。

如何確定溶液的酸鹼性的強弱

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濃的白醋比稀的白醋酸味重,提出問題:濃的白醋和稀的白醋酸味不同,如何用化學方法區分?

演示實驗:取樣,分別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顏色讓學生明確:

用酸鹼指示劑能檢驗出溶液的酸鹼性,不能確定溶液的酸鹼性強弱。接着從微觀的角度思考溶液的酸鹼性強弱與什麼有關,介紹:溶液的酸鹼性強弱與氫離子濃度、氫氧根離子濃度的關係和PH與溶液酸鹼性強弱程度間的關係

學習用PH試紙測溶液PH的方法

從溶液酸鹼性的識別到判斷溶液酸鹼性的強弱滲透定性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

實驗探究:測定溶液的PH

可以選擇感興趣的物質,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實驗,交流實驗結果,若有較大差異,查找原因並確定溶液的酸鹼性強弱。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物質的PH交流獲得的信息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誤差分析能力。

最後瞭解物質的酸鹼性對生命活動的意義

小結:學生談收穫和體會

歸納溶液的酸鹼性及檢驗方法。

反饋練習:課件展示,通過學生練習及時得到反饋信息。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特點

《鮮花和星星》是新入選到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兒童詩。全詩分兩部分,分別描寫了地上的鮮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體現了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對身邊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關愛與嚮往。這首詩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課文配有精美的插圖,也有助於學生的觀察與想象。

2、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的思想,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其中一個只識不寫)。學習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2個偏旁部首。

(3)通過讀書展開想象,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體會兒童生活的情趣。

(4)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引發學生對身邊事物和大自然的關注與熱愛,培養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難點: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感受兒童生活的樂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二)説教學方法

1、教學時間安排 兩課時

2、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鮮花

3、教法、學法選擇的理論依據

“新課標”十分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了讓學生全身心、輕負擔地投入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可利用多媒體創設美的情境,着重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詩的韻味。同時,努力去營造一種愉悦、輕鬆的氛圍,把繪畫、唱歌引入課堂,讓學生在樂中學,在樂中悟。“新課標”還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教者可有意識地把“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聯繫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不僅在書本上,而且也在生活中。整個教學過程以“儘可能地讓學生多感悟”為指導思想。

(三)説教學過程

1、總體思路

本課的教學主要分四個環節:

(1)情境導入,充分自讀;

(2)再讀想象,體會詩情;

(3)熟讀成誦,積累遷移;

(4)學寫生字,指導評析。

這四個環節可根據學生情況、課時安排等靈活掌握,順序也可進行調整。這樣安排教學程序的理由是分步落實了教學內容,符合兒童的認識規律和身心特點;既落實了教學目標,又體現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2、具體教學步驟

第一步:情境導入,充分自讀

(1)教師先組織學生猜謎,再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利用這樣的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讓他們隨着輕鬆的音樂,帶着滿腔的激情和好奇進入本課的學習,為學習課文作鋪墊。

(2)讓學生藉助拼音自讀這首兒童詩,為達到讀準字音、讀熟詩歌的目的,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隨後檢查生字詞,先帶拼音讀,再去拼音讀。檢查課文朗讀時,要特別注意這首詩輕聲較多,教師要充分發揮示範作用,通過反覆訓練,讓學生掌握。

第二步:再讀想象,體會詩情

(1)聽看結合,整體感知

播放多媒體課件,教師範讀,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初步獲得對教材內容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觀察後説一説:這樣的景色,喜不喜歡?為什麼?小女孩為什麼也喜歡呢?激發學生樂於探究的興趣。

(2)圖文結合,研讀品味

本文內容淺顯,語言簡潔明瞭,課文兩部分的敍述方式基本相同,教學時可採用“扶放”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在學“鮮花”部分時,先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再指導學生自學“星星”部分。具體操作如下:

A.教師引導,讀中悟情

教學時,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先着重領會小女孩喜歡鮮花的原因。這裏,用多媒體展示“繁花圖”,教師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朗讀中感受鮮花之多,小女孩心情之悦。教學中為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置身於滿地鮮花中的樂趣,到黑板上來貼一貼鮮花,發揮想象,理解詩歌所描述的情景,為突破本課的難點服務。

B.自探自悟,合作學習

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星星”部分:

1、邊讀邊想:小女孩為什麼喜歡星星?

2、再讀悟情:如果你來到這兒,會做些什麼?學完後再用提問、討論的方式檢查自學情況。教學時,同樣再現“繁星圖”這一情境,提供學生感悟的氛圍。當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後,教師為學生轉換角度,引入《閃爍的小星》的旋律,把詩填進去讓學生唱一唱,讓書本知識得到昇華。

第三步:熟讀成誦,積累遷移

(1)在前兩個環節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誦讀課文,或配上音樂,再現情境,或加上表情和動作表演。不僅激發了讀書興趣,同時讓學生再次受到美的薰陶,形成意念,轉化為內在的思想。

(2)學生不僅要感悟課本,更要感悟生活,教師可在學文的基礎上設計一個遷移練習。提問:你最喜歡什麼?然後引導學生仿照課文的句式,説上幾句,當一回小詩人。經過這一環節,學生的視野開闊了,學得更主動、活躍了。

説課稿 篇6

一、説設計理念:

大家知道:教師教學的本質就在於幫助、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重在於體驗、感悟和共享;教學活動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評價教學的標準主要看學生的投入、樂學與善思。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育教學改革提出的嶄新要求。它以全新的視角詮釋了當前數學教育、數學教學的意義和任務。

我的教學指導思想和設計理念是: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注重學生的實際需要、關注學生的認知風格、尊重學生的思維進程、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徹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學習的過程更多的還給學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二、説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小數加減法簡便算法。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小數加減法簡便算法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了整數的運算定律和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提出的,簡便計算這節課內容較少,而且比較簡單。所以,學生能夠通過觀察、猜想、驗證,很好的得出“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的規律。此規律的得出,不僅很好解決了從整數的簡算到小數簡算之間的過渡,而且在此過程中再一次地複習、鞏固了加減法的基本運算定律,使學生深刻地感知了運算定律,為後繼的簡算教學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3、教學目標確立:

知識與技能:1、通過有限個例證明使學生理解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2、能根據數據特點正確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和減法的性質進行簡便運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嘗試自學,通過觀察對比掌握簡算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就感。

教學重點:判斷小數加減法是否可以簡算。

教學難點:能根據題目數據特點正確的進行簡算。

三、説教學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方法得當,才會有效。由於本節課教材的內容與前面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有密切的聯繫。教學中為了鞏固所學知識,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嘗試教學、情景教學法和探究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感知、驗證、認識、歸納,教師通過扶放結合,讓學生探究、討論,最後得出結論,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判斷推理能力,而且又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四、説學生學法:

1、結合教法,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學習觀察、分析比較、歸納、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創新。讓學生學會從新、舊知識的聯繫中,去發現規律,掌握新知,培養學生類比推理能力。

2、利用教師從旁引導,學生自學,嘗試練習等,訓練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規律。

五、説教學設計:

1、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教師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種觀念和方法的轉變;從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選擇、設計合適的材料教,更是一種創造和發展。教師要善於發現和選擇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習材料,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和諧發展。本節課拋開了教材中的原有例題,從學生自主編寫的習題選擇教學素材。引導學生從自己編寫的題目入手,通過教師改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簡便計算的學習,建立簡算就在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我認為這樣選擇材料不僅有助於學生的發展,也有助於數學學習材料的發展,能促使學生積極思維,有利於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2、創設情景、走進生活、對比概括。通過情景設計驗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瞭解、經歷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的過程,理解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教材給出了一個班四位同學50米跑的成績,讓學生計算他們參加4×50米接力賽可能的成績,也就是跑4×50米的時間,要把4個同學50米跑的時間加起來。採用對比的方式呈現兩位同學不同的計算思路,一種是按順序計算,另一種是根據數據的特點,運用加法運算定律把能湊成整十的數先加起來。通過對比,使學生直觀感知加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並進一步體會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進行計算確實方便又快捷,使學生在今後的計算中,能根據數據特點自覺地應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我讓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努力給學生提供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本節課我沒有依據教材的編寫意圖,先學規律,後實踐計算方法,而是倒過來,先計算體驗,再驗證得出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的規律。之所以這樣處理,是從學生的知識背景出發,學生已經學過整數的運算定律和小數加減法,並能進行小數加減法的口算,另外,孩子發現一個問題後,最想知道的就是他的結果,為了照顧孩子的學習特點故做出上述處理。完全讓學生自主探究,使其經歷一個舉例、比較、交流、驗證、概括這樣一個全過程。儘量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同時也努力使學生保持一個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

4、 邊學邊練,學以致用。

課堂教學的好壞,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否,學生髮展的有無,一一都要通過練習來檢驗。本課中,依據教學重、難點,分散練習邊學邊練,並根據學生的學習反應,及時調整教學狀況,通過“課堂百草園” 等練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體驗數學的價值,同時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學會欣賞自我。

六、初步預計:

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通過嘗試自學,通過觀察對比掌握簡算方法,學生的素質相應的會有所發展。

本節課引出的幾點思考

1、課程改革的關鍵還是教師觀念的改變,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通過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課堂的活動設計得有實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不僅要解決 “學到什麼”和“怎樣學習”的問題,還要解決學生“喜歡學”和“主動學”的問題,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一定要聯繫學生的實際,以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心理特點為出發點。

3、學生的學習應着眼於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重視學生的差異性,不能把一堂課作為教育的終極目的和結果,更主要的是方法和興趣的引導上。

七、教後自我反思:

反思自己整個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我的感悟和收穫:

1、靈活運用教材,創設生活情景,實現知識遷移

計算課對孩子們來説,往往是枯燥無味,怎樣的教學過程能吸引學生,點燃學生求知的慾望,能讓學生始終帶着飽滿的熱情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在認真研讀教材和教參後,我發現教材主題圖所呈現的運動會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些遠了,以此激發學生興趣有些勉強。

2、關注學習過程,注重學習方法和策略的指導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從關注“教”到關注“學”,從而進一步關注“人”的發展。所以我們的數學課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的過程,在這節課的中,我試圖讓學生們自己提出問題,根據已有的經驗嘗試解決問題,並且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據,並且對探究出的計算方法進行驗證,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學生獲得是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的思維在這個開放的空間裏被激活了,這不得不讓我們相信,學生確實具有自我實現的潛能。

3、關注學生情感,以評價促進學生善思樂學

有一句話所有教師都深知,卻又讓大家付出一生去追求的至理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當學生回答問題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句“相信你,給你時間聰明的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當學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時“我非常的欣賞你的獨特見解”。當學生們在合作的時候,學生們在交流的時候,小組的相互評價,同學的相互評價,和老師的評價相呼應,更是讓學生們嚐到了成功的喜悦,讓學生們始終在民主、和諧、愉悦的氣氛中學習着,探究着。

(1)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演繹精彩,而自己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還顯得有些倉促,在以後的課堂上,一定要注意,注意學生思維的不同,個性的差異,多問:“誰有不同想法”“誰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思路”

(2)課堂上如何解決個體與羣體的矛盾,縱觀整個課堂,全班交流的時候,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思維,發言交流的只是一小部分同學。特別是一些思維活躍的孩子更是控制了整個課堂的思維,在小組合作交流中,也總有一部分學生默默無語。我們老師往往從個體裏獲取羣體的信息,我覺得也是有些偏頗的,如何解決這樣的羣體與個體的矛盾,也是我一直困惑的。

(3)整節課的教學設計是比較開放的,在開放的教學中教師如何順着學生的思維走,把學生思維閃光點作為“挖掘點”,心裏時刻裝着學生,而不是裝着教案,讓課堂不僅是學生的知識的源泉,更是學生個性張揚的舞台,如何才能做到這些,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應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提高自己專業素質。存在缺憾不可怕,正是有了這些缺憾,才讓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課堂,讓我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走的更遠,走的更踏實。

説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上午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九課《輝煌燦爛的文學》一課。

一、説教材

(一)教材內容

《輝煌燦爛的文學》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三單元第2課的學習內容。

本課主要介紹了我國古代文學的重大成就。從《詩經》、楚辭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再到明清小説,介紹了我國古代不同時期文學的主要形式和成就。

(二)教材地位

本節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後啟現代中國文學藝術的發展。課標要求知道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等文學成就,瞭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瞭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數量的名家及其作品。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閲讀,欣賞,評論等方式積極參與教學;通過獨立思考或合作學習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比較概括;學會合作學習和相互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瞭解中國古代燦爛的文化,培養文化修養,增強學生對國家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四)教學重難

重點:唐詩、宋詞和明清小説。

(設計意圖:唐詩、宋詞和明清小説,在我國古代文學上最具代表性。故設定為重點。)

難點:文學發展與政治、經濟之間的聯繫。

(設計意圖:文化史的基本理論指出,文化是一定時期社會政治、經濟反映。學生對這些理論的理解和運用還停留在感性認識層次,所以確定其為本課難點。)

二、説教法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合適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材料的刺激,能夠更有效獲取知識信息。所以,本課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積極創造有效情景,使知識形象化、生動化,以換取學生的生活經驗,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課堂實效。

根據美國教育家蘭·本達女士“探究—研討”教學法。為了解決本課難點,我將採用探究法。由學生就本課難點題開展的探究活動,。而且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真正融入課堂,其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均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説學法:

高二普通班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表達能力,也積累了一定的歷史知識。但他們基礎較為薄弱,思維的批判性、靈活性還不夠成熟。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重視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主動思考、自主探究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約5分鐘)

播放歌曲《詩經·采薇》,讓學生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高超藝術,由此導入本課。

(設計意圖:這樣的導入比較形象直觀,自然能把學生帶入一種相對“古樸”的意境,在這種氛圍中,再去學習古典文學,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學習新課(約30分鐘)

在新課學習中我將本課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詩經》和楚辭。

聽完歌曲《詩經·采薇》後,老師引導學生分析《詩經》的詩的主要特點。最後讓學生歸納指出《詩經》地位和價值。

(設計意圖:由《采薇》分析出《詩經》的特點,符合史學的基本理論——論從史出。並且學生在高一語文課已經學習了《詩經》的選篇。這樣的設計可以讓普通班的學生更加容易的融入到課堂中來。)

接着採用實踐探究法,從端午節這一民俗入手並欣賞《離騷》中的名句向學生介紹屈原和《離騷》這一知識點。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可以換取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

第二部分“漢賦和唐詩”

我將重點放在唐代詩歌上。

我將通過,“唐詩接龍”的比賽活動,因為學生在語文課中學過的唐詩非常之多,“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此拋出探究問題——唐代詩歌繁榮的原因。從而探究中國古代一定社會的文化現象與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民族關係、對外關係及文化政策之間的關係,由此幫助學生理清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步驟。

(設計意圖:黃仁宇的“大歷史觀”指出,評判歷史應該從技術和策略角度來分析。引導學生從角度分析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這樣的討論法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第三部分“宋詞和元曲”

這部分的學習我將重點放在宋詞上,採取舉辦宋詞朗誦會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學生的朗誦中,感受宋詞的藝術魅力。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朗誦中,感受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風格。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氛圍。)

第四部分“明清小説”

老師簡單介紹我國小説的產生後,通過舉行明清小説故事會,引導學生去了解這些小説的內容。

(設計意圖:從小説內容分析小説產生的歷史背景符合陳寅恪“文史互證”的歷史觀。突出重點,加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三)小結、鞏固新課(約5分鐘)

我先總結我國古代文學形式的主要發展脈絡,再要求學生將本課內容概括為“我國古代輝煌燦爛的文學成就一覽表” 。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五、教學反思

① 這節課的設計本着“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積極創設活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② 本堂課有兩處高潮。第一次高潮是活動——唐詩接龍,這一活動設計符合學生表現欲強的特點,調動學生學習參與性,課堂氣氛熱烈。第二次高潮是活動——宋詞朗誦會。

③ 本堂課存在着不足之處:學生的參與性沒有預設中那麼高,部分預設過於理想化。

以上就是我的説課設計,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的第三篇課文。本文講波蘭音樂家肖邦懷着亡國之恨流亡異國他鄉,在國外他不忘國恥,投入到音樂創作之中,在他彌留之際,他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表達了對祖國的眷戀和熱愛。

文章不是無情物。情能感人。本課以愛國之情為紅線貫穿全文,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讀準

“邦”“詠”“腔”“淵”“燭”“黎”等字;理解悲憤欲絕、與世長辭、彌留之際等詞;結合課文第4題理解疑難句子的意思。2.技能目標:初步學會用情感貫穿全文的寫作方法。3.情感目標:體會肖邦對祖國的熱愛,瞭解肖邦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運用自己的音樂進行不懈鬥爭的精神。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數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課文如何用愛國之情貫穿的呢?一是不得不離開祖國的悲憤之情;二是離別祖國的眷戀之情;三是日夜思念祖國的赤子之情。所以我把體會肖邦對祖國的熱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先從肖邦和祖國的命運入手,一下子切入肖邦與祖國這一主題範圍,然後具體描寫肖邦的老師和同學郊外送別肖邦的場面,把這個送別過程中涉及肖邦和祖國深情難捨的情節作了細緻入微的描寫。接着寫肖邦在國外的行動,也是選擇肖邦關心祖國命運的素材,直至寫肖邦彌留之際的遺言無不關乎對祖國的依戀。有始有終,一以貫之,正是在這一系列關於對祖國的態度的事情中,我們認識了肖邦音樂才華之外的另一面,體會到他深沉的愛國情懷。

二、説教法

教為學服務,這是當前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一篇講讀課文,在其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所以我採用了“讀——學——議”的教學模式,所謂“讀”就是自由讀,帶着自己的體會有感情的讀;“學”就是自學,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學;“議”就是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通過讀課文提出問題,並儘可能自己解決疑問,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動腦、動口、動手,獲得新知。

三、説學法

因為教為學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讓學生運用讀讀、劃劃、議議等學習方法。這樣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自學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課文按照肖邦所處環境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部分,第1、2自然段講的事情發生在波蘭,而第3~第6自然段內容發生的地點則在異國他鄉。第一部分又可以從兩個層次去理解——第一層是第1自然段,講波蘭被歐洲列強瓜分,肖邦不得不離開祖國;

第二層是第2自然段,寫肖邦的老師、同學在華沙城外送別肖邦。第二部分也可以從兩個層次去理解——第一層是第3、4自然段,講肖邦日夜思念祖國,忘我地投入到音樂創作之中;第二層是第5、6自然段,寫肖邦在異國他鄉去世,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文章以肖邦愛國為感情線索,以肖邦和祖國的關係展開敍述。由此,我們可以用小標題的形式把握文章的思路——祖國淪陷--告別祖國--思念祖國--難捨祖國所以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流程:(略)

説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雲房子》是蘇教版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它用清新、活潑、生動的文字和擬人化的手法,描寫了雨後天空的美麗景色:有云的時候,雲朵千姿百態,逗人喜愛;有風的時候,雲朵散去,天空一碧如洗,更加潔淨美麗。本文淺顯易懂,沒有什麼太難的地方,重點在於讓學生感受雲的不同形態,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

二、説教法

我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採用“美中讀,讀中悟”的閲讀方式指導學生朗讀,抓住孩子們喜歡聽童話故事這一特點,調動孩子們的求知慾和表現欲。教學中充分給學生較多的讀書時間,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採用“讀、想、議、説”等步驟,結合新課標指出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以讀為本,以讀帶講,力求語文味更濃,並在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下學習,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我想讓學生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一”的變調和“兒”化音的讀法。

4、瞭解雨後天空的變化和小鳥的活動情況,感受天空的美麗和小鳥的可愛。

5、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觀察,愛想像的好習慣。

四、教學流程

根據以上的目標,我是這樣設計本課的:

採用謎語導入的方式,讓學生知道雲,一起學習與雲有關的童話故事。與學生一起板書課題,(《新課標》指出低年級教學要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對於剛入二年級不久的孩子來説,要打好筆畫、筆順的基礎,在寫正確,端正,整潔的同時,提高寫字質量,注意字的間架結構及佔格方式。然後指導讀好課題,突出一個“雲”。在課題的書中為了讓學生記住“房”我採用了一個兒歌:“扁扁户字頭,下面一個方字,方字橫稍長,撇在最後才漂亮”。告訴學生學完本課我們將會認識到更多的各種各樣的雲房子,以此為新授做好鋪墊。

一、創設情景,美中讀,讀中悟

我以第一段為過渡語,出示課件,師:它們會説什麼呢?學生任意説,指導讀好小鳥的話,讀出高興,驚奇的語氣。

師:在小鳥們齊心協力下,不一會雲房子造好了。

課件出示幾幢雲房子,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形容一下,所看到的雲房子是什麼樣子。

學生們説出了很多。(例:各種各樣 多 美等)

相機板書

師:讓我們一起看看書中是怎麼描繪的吧?

學習第二段的內容。本段也是本課的重點段,重點是讓學生了解雲的不同形態的變化,指導讀好課文。

我先讓學生自由的讀本段,初步感受它的美。

指導讀好“傻傻地”“美美地”“高”“寬”“一點點小的”讓學生朗讀感悟,你喜歡哪種雲房子為什麼?你能把傻的可愛的語氣讀出來嗎?你能把美化作聲音讀出來嗎?你能用讀書聲讓大家聽出樓房的高嗎?用不同的方式或方法指導讀好這段話,不求整齊劃一,只求學生的個性閲讀。然後,我與學生互動,配上優美的音樂,與學生一起邊做動作邊讀,讓學生的表現力不光體現在讀書的語氣上,也可以用動作來增加。

下一個環節我趁熱打鐵,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如果你是小鳥,讓你來當設計師你會造什麼樣的雲房子,先讓學生一個一個地讀,最後引出這樣一個句式“ 我的雲房子真( )啊!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二、發揮想像,追求完美。

我是這樣過渡的:同學們真是能工巧匠,造出了這麼的雲房子,小鳥看到這麼多的雲房子,它們的心情會怎麼樣呢?課件出示3、4段,想像它們會説什麼,指導把開心的語氣讀出來。

三、感受大自然,享受美

這一環節,我採用以第5段為過渡語,藉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想像沒有云房子的天空是什麼樣子的?讓學生自己想着説,然後出示最後一段,有云房子的天空是美麗的,沒有云房子的天空依然很迷人,抓住“笑眯眯”“水汪汪”指導讀好最後一段,雨後給人一種雨過天晴後的清新和明淨。只要學生能把最後一段認為美的地方讀出就可以了。

四、拓展。

課文的最生,還安排了一個拓展練習,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 或渠道瞭解與雲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課後反思:

通過本堂課我覺得我的教學流程還是很流暢的,也抓住了重點段,注意學生的養成教育,注重學生個性化閲讀,《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由於我選擇的本課內容偏後,篇幅較長,而學生又是剛入二年級才幾天的學生,有以下點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值得我好好反思。

1、指導學生朗讀不夠到位,蜻蜓點水,太淺顯,例如“哇!這麼多白雲,我們來造雲房子!”,驚奇的語氣就沒有指導學生讀好。

2、雖然學生讀的方式很多種,但讀的還是不夠充分,缺少方法的指導,我想來是想營造一種“我想讀,我來説”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始終保持一種讀的熱情,説的渴望,但都沒有達到我的設想。

3、評價語言不夠豐富。

4、時間安排不夠科學,如果能把剩下三分鐘用在第二段的指導朗讀中的話,效果會更好些。

5、為什麼不能讓每一個學生被我的教學所吸引,應該以什麼樣的語言來感染人,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感受課堂上的語言機智是我所欠缺的,今後我需要繼續努力,精心鑽研教材,教法,多讀,多看,多説,多練,多寫,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新的創新。

標籤: 説課稿 集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k4dqy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