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的説課稿錦集八篇

實用的説課稿錦集八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説課稿錦集八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這是一篇能體現電腦神奇的文章,所寫的內容極為有趣。文章的敍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園機器人各種特性的介紹,是隨果園生產需要的變化一步步體現出來的。這樣的敍述一方面使得果園機器人特點的介紹有層次,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生產需求是科技的發展動力。瞭解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激發學生對機器人世界和科技的興趣,繼續培養獨立閲讀的能力。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瞭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情況,引發對機器人世界的興趣。

3、激發學生對科技的興趣。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內容和特點,本課的重難點定為:

重點:瞭解果園機器人神奇有趣的設計,引發對機器人世界的興趣,激發學生對科技的興趣。

重點的確定,教學和學法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説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以及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體現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引導法、點撥法、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力求在教學中達成三維目標。

2、學法指導,形成思路

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點詞句,品讀賞析,豐富和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3、理念的指導,精心設計

抓住語文本色,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是閲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課文內容生動、有趣,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教學中力求達到在賞析語言中引發對機器人世界的興趣,在對科技的興趣中習得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遵循閲讀教學規律,重視學生的體驗。閲讀時學生個性化行為,是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加深理解和體會,有所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力求通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維目標,促進學生髮展,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有趣的小動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課件播放動畫)

2好看嗎?誰來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評:嗯,你看得可真仔細!

這機器人可真能幹!)

3、那你們知道是誰指揮這些機器人工作的嗎?

(生猜測:a“人類”是的,聰明的人類發明了許多機器人,那是誰指揮它們工作的呢?b“遙控器”遙控器是我們控制機器人的一種裝置c“電腦”你真聰明,據老師瞭解這些機器人都是由電腦指揮工作的)

今天我們再去認識一些在果園裏的機器人。(板書課題)

3、一起讀一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生質疑課題:果園機器人是什麼樣的?果園機器人能幹什麼?······)

二、藉助閲讀提示明確閲讀任務

1、看來我們班的同學個個都好學好問。古人説“書讀百遍,

其義自見。”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去學習課文。

2、請同學們打開書本,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在讀這類課文之前,不妨先來看看閲讀提示。(課件出示)

3、誰來讀讀第一句?(一生讀)這一句告訴我們什麼?(生:······)是呀,電腦不僅能讓我們跨上信息高速路,還能指揮機器人工作呢,真神奇!

4、,誰接下去讀讀第二句?(再請一生讀)

這句又告訴我們什麼呢?(生:讀課文時要想想課文寫的機器人是怎樣的,哪些地方有趣?)

5、好,那接下來就讓我們帶着這兩個問題自己去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些句子告訴我們果園機器人是怎樣的,還有哪些句子讓你覺得很有趣,邊讀邊把這些句子用橫線劃出來。有想法的地方還可以在旁邊寫上批註。

三、交流機器人的本領

1、同學們,你們找到了嗎?讓我們來交流一下,果園機器人有哪些本領?

2、生讀找到的句子:它們能把成熟的果子從樹上摘下來,整齊地裝進紙箱,然後運到指定的地方。

3、其他同學也找到這個句子了嗎?

來,讓我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次。

4、這句話告訴我們果園機器人有哪些本領?(生:摘果子,把果子裝進紙箱,運果子)

説的真好,那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能把機器人的這三種本領分別用一個字概括出來?(生:摘、裝、運)(板書三個字)嗯,概括得非常好,真是聰明的孩子!請同學們也在書本上把這三個字圈出來。

5、是呀,這些機器人不僅會摘果子,還會裝果子、運果子,可真能幹啊!來,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突出機器人的本領來。

(齊讀)

6、這機器人有這麼多本領,真能幹。那在這句話中,除了這三個字還有哪些詞也能看出機器人很能幹呢?

7、①找到“成熟”為什麼從成熟也能看出機器人很能幹呢?(生:因為機器人不是亂摘,它知道摘成熟的果子)

是呀,機器人可不會摘錯,它只會把成熟的果子摘下來!

②還有嗎?

找到“整齊”為什麼這個詞也能看出機器人很能幹?(因為機器人把果子裝得很整齊,比我們人裝得還好)

哇,裝得這麼整整齊齊,比我們人還裝得好呢,真是太能幹了!請你來讀一讀

③還有沒有?

找到“指定”運到指定的地方什麼意思?(就是果農規定它們運到哪,它們就會運到哪)

這些機器人可真是又乖巧又能幹啊!

8、剛才同學們找得很好,找到這麼多地方都能看出機器人很能幹。同樣請同學們在這些詞語下面做上喜歡的讀書符號

9、找得好,是不是也能讀好呢?誰能用朗讀體現出機器人的能幹!(指名生讀——齊讀)

(評價:哎,這個機器人裝果子裝得可真整齊啊!

嗯,這個機器人可真能幹,專摘成熟的果子呢!

可真是個能幹的機器人!

聽你的朗讀,讓我感覺這能幹的機器人彷彿就在我眼前呢。)

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

四,交流機器人有趣的地方

1、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讓你覺得很有趣呢?

①如果沒有電,它們是要“罷工”的。

什麼是罷工?(停止工作)

那這裏為什麼要説罷工,而不直接説它們停止工作呢?(把它們當作人來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讀起來覺得這機器人很可愛)

是啊,這樣寫讓人覺得這機器人像人一樣很可愛很有趣,讓我們來把這句話讀一讀。

②還有讓你覺得有趣的地方嗎?

因為電池的電很快就會用完的,沒電了,機器人就會“餓倒”。讓果農們在大片密密的果樹林裏一個個地去找“餓倒”了的機器人,那可太麻煩了。

為什麼覺得這個地方有趣?(寫機器人餓倒很有意思)

讀讀這句話,你彷彿看到機器人“餓倒”是一副怎樣的場景?(我彷彿看到密密的果樹林裏躺着一個個餓倒的機器人,好像在向果農抗議)

是啊,這樣寫讓我們好像看到這些機器人像一羣飢腸轆轆的工人,餓得一點力氣也沒了,躺在果林裏向果農們抗議呢!多麼生動有趣啊,誰想來讀一讀。(指名讀——請女孩子讀)

③還有覺得有趣的地方嗎?

它們只要“吃”掉在地上的水果就可以幹活。這種機器人的肚子裏,如果裝了特殊的電池,就可以把吃進去的水果變成糖,再把糖變成電。

這部分又是哪裏讓你覺得有趣?説説原因。(吃掉在地上的水果覺得有趣。因為······)其他同學覺得怎麼樣?(很有趣)

這回我請男孩子來讀一讀這部分。讓我們看看這些像人一樣會吃果子的機器人是多麼的有趣。(男生讀)

太有趣啦,真的就像一個個小人似的。

五、遇問題,解問題

1、過渡:同學們,剛才聽你們講了那麼多,我發現這些聰明能幹的機器人可真是非常有趣啊!可是一開始人們怎麼會想到發明這些機器人的呢?

2、是的,科技就是這樣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那麼在這篇課文中,果農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麼解決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

3、彙報,理清問題

誰來按順序説説果農們遇到了哪些困難?

問題一:秋天水果豐收了,果農們實在忙不過來

問題二:機器人工作需要電,可是機器人不能拖着長長的電線工作

問題三:如果用電池,電很快就會用完

4、解決問題一(引讀第一自然段)

①是啊,秋天到了,果農們是又高興又發愁,高興的是水果又豐收了,(誰能高興地讀一讀,來表現一下果農的高興?指幾名生讀,評價:是啊,水果都豐收了,果農們多高興吶!/這果農臉上都洋溢着笑容呢/果農是眉開眼笑啊!/真是喜上眉梢呀!)

②那讓果農發愁的是需要做的事太多了。要把果子從樹上摘下來,要把它們運到很遠的地方去,實在是忙不過來啊。(那麼你想想此時發愁的果農可能是怎樣的呢?可能會有哪些表現?——生:皺着眉頭/唉聲歎氣/焦躁不安,坐立不安等——那就請你這樣來讀一讀這句話評價:唉,真是焦急啊!/果農是眉頭緊鎖,不知如何是好啊!/這果農真是太忙了呀!)

③唉,難怪文中説果農們是又高興又發愁啊!來,讓我們一起再把這段話連起來讀一次!

④果農們實在是太忙了,所以他們想到了什麼辦法?(讓機器人來幫忙)

5、解決問題二

是的,聰明能幹的機器人可幫了果農們的大忙,它們可是果農的好幫手。可是這機器人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你知道它有個什麼缺陷嗎?(沒電了就會罷工)是啊,我們知道機器人工作需要能量,它的能量來源就是什麼?(電)説到電,我們生活中很多家電都用到電,它們都需要靠一條長長的電線來與電源接通,那麼如果讓果園機器人身後也拖着這麼一根長長的尾巴行不行?為什麼?

(a因為果園很大,所以需要很長的電線。

b每個機器人都拖着電線的話,走來走去會把電線繞在果樹上,還會互相影響)

看來用電線確實不行,那此時果農們又想到用什麼辦法來為機器人供電呢?(裝電池)

6、解決問題三

①這回裝上電池應該可以了吧(不行)還有什麼問題?(因為電池的電很快就會用完)

②電池很快用完又會有哪些麻煩?

(a需要經常給它們換新電池,這不僅浪費也很麻煩,因為在果園幫忙的機器人很多,要經常給那麼多機器人換電池,太浪費時間b果林這麼大,怎麼找?要花太多的時間了。c果農本來就忙得不得了,還要去找這些幫手,給它們換新電池,那他們就是幫倒忙了。d我們不知道機器人什麼時候會沒電······)

③看來真的是很麻煩啊!那怎麼辦呢?可把果農急壞了

(讓機器人自己充電.)是的,科學家們也是這麼想的。那麼科學家準備怎樣實現讓機器人自己充電呢?(機器人只要“吃”掉在地上的水果就可以幹活。)

④自己撿掉在地上的水果吃就能充電,真是太有意思了,難道這些可愛的機器人她們的肚子裏有什麼神奇的裝置?(這種機器人的肚子裏,如果裝了特殊的電池,就可以把吃進去的水果變成糖,再把糖變成電。)

⑤為什麼説是特殊的電池?(不是普通的電池,這種電池它能把吃進去的水果變成糖,再把糖變成電。)

⑥吃進去的水果竟然能變成電,你覺得這機器人怎麼樣?(太神了!太有趣了!)請你來讀一讀這句話(回答的同學)——是啊,真是太神奇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

(6)在這收穫的季節,這種機器人只要撿掉在地上的水果“吃”,就能不停地工作,這真是太好了,現在果農們終於可以放心地讓他們去摘果子了。瞧,果園裏到處有機器人在採摘果子,如果此時有機器人報告樹上的果子不夠吃了,主人就會告訴它從樹上摘些果子吃吧。

7、同學們,現在果農們怎麼樣了?(只要坐在辦公室裏指揮它們就行了)

同學們,課文讀到這,你想説什麼呢?(果園機器人真是能幹/真有趣/科學家真聰明······)

六、拓展練筆

1、是啊,隨着科技的發展,如今像果園機器人這樣能幹的機器人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了,它們有的能潛入深海尋找寶藏,有的能進入身體查病治病······你還知道機器人能幹什麼嗎?(生······)

3、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想假如你是科學家,你想發明一個什麼樣的機器人,它們長什麼樣?會有哪些獨特的本領呢?先腦子裏構思一下,再把你的想法寫下來或畫下來。

4、寫好交流

5、小結:相信隨着科技的發展,這些聰明能幹的機器人都會來到我們的身邊,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方便,為我們人類帶來幸福的生活。

板書設計

果園機器人

聰明能幹

“罷工”“餓倒”

自己充電

(造福於民)

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玻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隨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各種功能獨特的新型玻璃層出不窮,這篇課文緊緊扣住一個“新”字,分別介紹了夾絲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它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目標

1、瞭解並掌握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瞭解課文中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

教學重·難點

領悟課文的表達方式,學習並運用。

一、用故事導入

1、講完故事後隨機板書課題,同時提醒學生“新、型、玻”三個字中“新”字的第十一筆豎撇要寫得較長一點,“型”字第四筆豎要寫得短,“玻”字的第六筆豎撇要寫得稍長一點。

2、理解“新型”這個詞的意思。

二、初讀啟示

1、 全文一共六個自然段,前五個自然段分別寫了什麼?

2、 學生自讀課文並做上記號。

3、 學生交流、彙報。

三、讀悟、解疑

1、在此基礎上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在讀中找出描寫這五種新型玻璃的修辭手法和説明方法。

2、讓學生談談自己為什麼喜歡這些句子,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讓他們明白寫説明文時不僅關鍵的詞彙不能丟掉,而且還可以採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説明事物。

四、以讀促寫

為了達到讀寫整合的目的,教學中在學生弄明白了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的情況下,我不是讓學生簡單地説出來,而是設計成“自述”的形式讓學生寫下來,這樣一方面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並鞏固課文內容;另一方面利用課文提供的材料進行作文訓練。採用這種形式不但能激發學生的想象與聯想,而且也增強了習作的趣味性。

五、學生互評,教師點評

習作完成後讓學生當眾朗讀,其他學生認真傾聽,隨後進行互評,教師再作適當的點評。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而且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啟發,當眾面批費時少受益面大,又能培養學生説話的有序性。

説課稿 篇3

“説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説課稿】則是為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説“怎樣教”,説課稿則重點説清“為什麼要這樣教”。

【説教材分析】

富有童話色彩的兒歌《做早操》是“讀兒歌識字學拼音”類型的課文,它以一年級孩子非常喜歡的小動物為主人公,其中花鹿姐姐儼然是一位小老師,小狗、小貓、小兔和小雞有些調皮好動,而兒歌的內容——做早操又是孩子們再熟悉不過的學校生活一景。這些有利因素為整首兒歌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兒歌的語言詼諧、活潑,讀來朗朗上口、生動有趣。這不僅是識字的材料,也是學習拼音的語言材料,要與本課複習“ɑo、ou、iu”的四聲讀音,以及聲母與這些複韻母組成音節的拼讀任務相結合。

【説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我班的孩子們初步養成了良好的聽、説、讀、寫等學習習慣,掌握了不少識字方法,朗讀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基本掌握了正確的拼讀方法,能夠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根據一年級學生模仿力、求知慾、表現欲強卻難以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理解能力較弱的特點,在教學中應該採取多樣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主的狀態下學習。

【説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因此,根據本單元教學目標,結合本課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早、令、排、公、隊”5個生字。學習筆畫“橫撇彎鈎”,能在老師指導下,正確描寫“隊、早、令”。

2、正確朗讀兒歌,不加字、不漏字,不唱讀,不頓讀。

3、通過音節拼讀、兒歌拓展,複習複韻母ɑo、ou、iu。

4、初步感受小動物們做操時的快樂,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

【説教學過程】

一、拼音練習巧設計

拼音教學是本單元的主要任務,也是較為枯燥的學習內容,如果一味進行拼讀,學生很容易感到疲憊,而厭倦拼音。為此,我克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積極挖掘教材本身所藴含的快樂因素,把歡樂引進課堂。比如,我將“看圖拼拼説説”練習與兒歌內容相結合。要做操了,可小動物們就是不聽口令,它們在幹什麼呢?此時,讓滿腹疑惑的學生們看圖拼拼説説,自己探尋原因,那麼拼音已不再是老師佈置的乏味的拼音練習,而是學生自主探究的途徑。又如,“韻母排隊”、“音節排隊”“句子排隊”的遊戲,把簡單的音節擬人化了,把枯燥的音節拼讀練習童趣化了,降低學習的難度,吸引學生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在遊戲中快樂地學習。

二、朗讀訓練多指導

朗讀是學習語文最常用的實踐形式,低年級閲讀教學就應注重反覆讀文,但讀的目的要明確,要體現層次性。教學中,我將各種形式的朗讀貫穿始終,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激發學生朗讀興趣,讓學生每讀一次都有所收穫。朗讀兒歌時,我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説説誰喊口令,誰排隊做早操,再學生自由朗讀,不加字不漏字,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特別是有拼音的字要多拼多讀。在字音讀準的基礎上,淡化分析,通過“移情法”,讓學生感受花鹿姐姐的心情,讀出着急的小老師的語氣,熟讀成誦。

三、識字教學要注重

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是本冊教材的主要目標,低年級學生的識字不應是機械的識字,而應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要將字詞句一體化。鑑於學生對識字方法有了一定的積累,本課識字活動側重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老師則有針對性的加以點撥指導,通過各種方法及時鞏固。比如在學習生字“令、公、拍、隊”時,我就讓學生4人小組合作學習,發揮集體智慧,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識記。我想,此時的課堂才真正做到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四、拓展延伸多元化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語文課堂教學應強調學生的`體驗、參與和實踐,利用各種機會,通過各種途徑為學生創設參與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間鞏固語言,理解語言,從而學會運用語言。比如當學生的回答不夠完整的時候,老師就要用豐富的語言去規範、充實,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又如鼓勵學生用編兒歌的方式學習生字,在流動的節奏中鞏固識記。再如,在課末進行兒歌拓展,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

説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為大家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圓錐的體積》。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選擇、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圓錐的體積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圓柱體積計算及應用和認識了圓錐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後一課時的內容。圓錐是人們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形體。教學好這部分內容,有利於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能運用體積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

(2)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空間觀念,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經歷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2、教學重點:掌握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能運用體積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以及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教學難點:理解圓柱體積、圓錐體積在等底等高的條件下,體積之間的倍數關係。

4、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圓錐和圓柱若干套,沙、實驗報告單;帶有刻度的直尺,繩子等。

二、説教法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教是為了用不着教。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和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主要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1、複習引入法。通過複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和推導過程幫助學生温故知新,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繫。

2、情景教學法。通過讓學生猜測圓柱體積與圓錐體積的關係,誘發學生對猜測進行驗證的情景,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

3、啟發分析法。通過對三次實驗結果的分析、比較,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啟迪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

並將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於教材的全過程。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教學的新穎性,從而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求知的學習狀態中展示個性,體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三、説學法

教與學密不可分,教是為了更好的學。教法是學法的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鑑於這樣的認識,在強調教法的同時,更要注重學法的指導。本節課在學習過程中,我主要指導學生學會以下學習方法:

1、轉化遷移的方法。通過複習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使學生學會發現、撲捉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促進認知水平的形成和新知的內化。

2、比較分析的方法。通過對三次實驗結果的比較、分析,拓展學生的視野,防止知識混淆,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合作探究的方法。通過在分組做實驗中同學之間的交互作用,樹立團體意識,促進共同提高。

四、説程序

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新課程理念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的基礎上,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分為以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發問題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問:

1、我們學過了哪些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它們的計算公式各是什麼?

2、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是怎樣推導出來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錐的體積。(板書:圓錐的體積)

3、你認為哪一種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與圓錐有關?為什麼?

4、猜測一下圓柱體積與圓錐體積有什麼關係?(板書:v圓柱=3v圓錐?猜測)

(本環節通過創設圓錐體積與誰的體積關係更密切的情景,自然而然導入新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為新課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5、怎樣驗證自己的猜測?(板書:驗證)

(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倡導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是當前小學數學改革的理念。理解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是本節課的重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動手操作來發現圓錐的體積。

1、出示實驗記錄單

實驗次數

選擇一個圓柱和圓錐比較,我們發現

實驗結果:它們體積之間的關係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師引導學生看懂實驗單,按照實驗記錄單做實驗,師巡視指導。

3、讓學生介紹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去掉?)

4、問:做了3次實驗,結果為什麼不一樣?

5、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和圓錐體積有什麼關係?(板書:v圓錐=v圓柱=sh)

6、在這個公式中,s、h分別代表什麼?Sh得到什麼?為什麼要乘?

7、求圓錐的體積要知道什麼條件?

師小結:通過猜測、實驗驗證得出v圓錐=sh

(這樣設計,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與同伴的交流、比較中不斷完善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遷移應用,分層提高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力求體現知識的縱橫聯繫,我設計以下幾組練習題,請看:

1、嘗試解答

出示3組數據,讓學生任選一組進行解答。

底面半徑4釐米,高6釐米

底面直徑4釐米,高5釐米

底面周長25。12釐米,高4釐米

解答完後,叫一名同學板書。

問:為什麼都選底面半徑和高?

小結:求圓錐的體積,先求出圓錐的底面積,再根據公式求出圓錐的體積。

2、例1:(課件出示教材情景圖)在打穀場上,有一個近似於圓錐的小麥堆,底面半徑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計算出小麥堆的體積嗎?

(生獨立列式計算全班交流)

3、判斷

(1)圓錐體積等於圓柱體積的。

(2)圓柱體積大於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

(3)圓錐的高是圓柱的3倍,圓錐體積等於圓柱體積。

4、填空

(1)一個圓柱的體積是6立方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

(2)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底面半徑和高都相等,圓錐的體積是18立方米,圓柱的體積是()。

(這個環節的設計,第1、2兩題主要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能運用體積公式計算圓錐的體積以及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第3、4兩題是突破本節課的難點,理解圓柱體積、圓錐體積在等底等高的條件下,體積之間的倍數關係。這些習題的設計,起到鞏固提高的作用。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

(四)總結評價,激勵發展

課堂總結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上了這些課,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2、你還有什麼新的想法?還有什麼問題?

(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新學的知識,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整理知識的能力,還能使學生體驗到探索成功的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説板書設計

圓錐的體積

等底等高v圓柱=3v圓錐猜測

驗證

v圓錐=v圓柱/3=sh/3

板書設計力求體現知識性和簡潔性,使學生一目瞭然,又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以上僅僅是我對這節課的整體設想和教學預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十分重視課堂資源的生成情況,不斷進行課中反思,及時調控教學過程,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説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的第一課時,內容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在本節課中,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經過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瞭解“滿十進一”的計算規律,這對於以後學生學習筆算加法非常重要。對豎式的寫法,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指導。

教學目標:

1.學會計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2.學會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知道“滿十進一”的運算規律。

3.通過自主探索、交流,培養綜合學習能力。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教學過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採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新課。

師:同學們,生活中到處都能碰到和數學有關的問題。今天,我們一起去書店買課外書,看看在那裏會碰到什麼數學問

【利用“買書”這一情境導入新課,可以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實際這一原則。利用學生身邊的事情或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創設學習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主題圖。

第一步,讓學生看圖並説説從圖上知道了什麼。

第二步,讓學生根據圖上的條件提數學問題。

第三步,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汪汪樂園》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

【這一環節體現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和可以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

2.探討算法。

(1)學生獨立思考算法,試算28+4=()。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個性,思考同一個問題所需要的時間也不同。對同一個問題,有的學生可能已經有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很快就能得出結論,而有的學生則需要較長時間的思考。所以,教師提出問題後,一定要給學生留足獨立思考的時間,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樣在後來的分組交流或全班交流時,他們才會勇於表現自己,樂於表現自己,積極地參與課堂的學習活動。】

(2)分4人小組交流算法,要求組長統計算法。在全班評選想出算法最多的小組。

【進行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3)全班學生交流算法。

算法一:數小棒,先擺28根,再擺4根,然後把4根小棒一根一根地加到28根上,一邊加,一邊數,數出最後的結果。

算法二:先算28+2=30

再算30+2=32

算法三:先算8+4=12

再算20+12=32

算法四:列豎式。

學生已經學會了列豎式計算兩位數不進位加法,有的學生已經有了列豎式計算進位加法的知識儲備,所以當學生提出可以列豎式計算時,教師就先讓學生試着列豎式計算,自己講解計算方法,然後再強調“滿十進一”的計算法則。

(4)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分組進行交流,並説明自己選這種算法的原因。

【通過學生比較,選算法,分組交流,使他們明白選擇算法是為了計算更快速、更準確,增強學生的優化計算方法的意識。】

三、練習“試一試”。

1.“你想買哪兩本書,需要多少錢?”

先請學生獨立做題,然後全班交流計算方法和計算結果。

【讓學生帶着自己的主觀意願去做題,學生的興趣會更濃,全班交流時也會很積極地參與發言。】

2.“有30元錢,可以買哪些書?”

學生獨立思考、做題;分4人小組交流,組長統計計算方法,評選出每個小組中想出方法最多的“智多星”;全班交流計算方法。

四、自由練習。

師:你今年多少歲?算一算再過16年你多少歲?

你媽媽今年多少歲?再過8年多少歲?

你爸爸今年多少歲?再過7年多少歲?

(1)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2)分4人小組交流計算結果。

【以學生及其父母的年齡為材料進行練習,學生興趣濃厚,積極地參與練習與討論。】

五、小結。

師:同學們也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數學問題,試着去解決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可以存入“問題銀行”以後再解決【再次説明數學來源於實際生活,數學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道理。】

六、學生自評。

要學生説一説自己這節課表現得怎麼樣?如果好,好在哪裏?如果不好,以後打算怎麼做?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沒有本領。寓言諷刺了仗勢欺人者的奸詐狡猾。課文配有一幅插圖,形象地描繪出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説教法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應以讀為準,以讀代講,在反覆誦讀中體驗課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課採用誦讀法和講解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教學媒體為輔助,讓學生在生動、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讀、感悟課文。

四、説學法

本篇課文的學習主體是小學低年級兒童,他們在語文知識和能力水平方面還不是很高,還不能獨立由語言文字來切實感悟文章深意。因此,學生要融入一定的課文情境,合作交流,反覆誦讀,這樣才能體悟文章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五、説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積累豐富的詞語。

3、培養學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誦讀法和講解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寓意, 受到不能做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的教育。

六、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寓意,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2. 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教學難點:揭示寓意。

七、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讓學生利用學過的課文和生動的實物掛圖連接導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之後,你感受到故事中狐狸和老虎怎麼樣呢?這是老師佈置的課前預習,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2、複習生字詞。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並減輕學生往下讀課文的難度。

(三)品讀課文,感受體味。

1、每次讀課文都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讓學生動腦思考,並動動手畫,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2、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分角色朗讀他們比較感興趣,因為他們能在朗讀中表現自我,再説分角色朗讀又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適當的教師範讀指導,給了學生朗讀上的示範和指導,讓學生有樣可依

3、設置選詞填空這個練習加深學生對神氣活現、搖頭擺尾、東張西望、半信半疑這些詞語的理解和運用。

(四)揭示題意,明白寓意。

讓學生理解了題目的意思,也理解了“假”是“藉着”的意思,明白寓意,突破了教學難點。

(五)總結複述,拓展昇華:

通過學生説,老師歸納總結,滲透思想教育,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來複述課文,這是教學的重點,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講故事”比用“複述課文”更適合他們的心裏需求。佈置這個作業,講故事是學生展現自我的一個很好的機會,這樣做還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鍊。

八、説板書設計:

下面是我根據課文的教學內容和這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的板書:

7、寓言兩則

狐 假 虎 威 .

這個板書充分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突出了重難點,對比鮮明,充分體現了狐狸的狡猾,仗勢欺人及老虎不動腦筋任由狐狸利用的憨樣,是學生複述課文的枴杖。

搖 藉着 跟 神氣活現 半信半疑 搖頭擺尾 東張西望 嚇跑 (百獸) 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説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你們好。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108頁的數學廣角例1,也就是重疊問題。我先説説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

一、説教材

1. 數學廣角是新課程增設的內容,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其實它是屬於小學奧數的一個教學內容,但是現在要拿來面對班學生進行教學,無疑在內容上要進行簡化,在教學上要進行細化,不然的話就不能達到教學目標。這節課的重疊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 集合的知識體系集合是比較系統、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中最基本的思想。從學生一開始學習數學,其實就已經在運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對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但還沒有抽象成集合的思想。而以後學習的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如,把一堆圖形分類,需要一定的標準,這種分類思想就是集合理論的基礎,所以集合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但這些都只是單獨的一個集合圈。本節課教材例1藉助學生熟悉的題材,滲透了集合的有關思想,並利用直觀圖的方式求出兩個小組的總人數。教學要使學生理解用直觀圖(集合圈)表示“重疊現象”的方法,瞭解到直觀圖各部分的意義,特別是重疊部分(交集)的意義,掌握根據直觀圖列式計算總數(兩個集合的並集)的方法。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學習這部分內容,思維力度較強,有一定的挑戰性。

2、 説教學目標

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三年級學生認知水平,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重疊問題,並能用數學語言表述。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感知集合圖的產生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和能力,滲透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情感、態度 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初步養成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學習習慣。

3、説重點與難點

這節課的重點、難點都是: 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重疊問題,並能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

二、 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 三年級學生 來説, 思維正處於由形象思維 向 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能進行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模仿性強,是非觀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現性向創造性的想象過渡;意志還很薄弱,自覺性、主動性、持久性都較差。 針對這種情況,我注重學生對重疊問題的理解,聯繫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我用:

提問誘導法。

直接觀察法

操作發現法

來組織學生開展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獲得,在獲得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 、學法

新課標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引導者,我們要讓學生有目的地主動建構知識。因此我更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為:

動手操作法

觀察發現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讓他們在猜一猜,説一説,貼一貼,畫一畫,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動來理解重疊的含義,並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下面我説説我的教學程序

一)【第一個環節】腦筋急轉彎,激趣導入

我先出示一道腦筋急轉彎題:兩位媽媽和兩位女兒一同去看電影,可是她們只買了3張票,便順利地進了電影院,這是為什麼?這裏誰的身份最特殊?為什麼?估計思維比較靈活的幾個學生能夠回答出來。而其他學生在這幾位學生的解釋下也能比較容易地理解身份特殊的媽媽既是媽媽,又是女兒的重疊身份。這樣,通過腦筋急轉彎為後面學生理解重疊打下基礎,也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還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二) 【第二個環節】探究新知。【這個環節分為三個步驟來進行 】

(一)、認知衝突,直觀感悟

1、觀察表格、收集數據

我用課件出示一張參加語文、數學課外小組情況表,讓學生觀察

再問學生從這張表格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哪些數學信息?我估計學生很快就能説出來報語文的有8人,報數學的有9人,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8人,9人。對學生進行肯定的評價以後,我指着板書又問那你們説報語文小組的和報數學小組的的一共有多少人呢?我估計一部分學生會説17人,8+9=17.而另外一部分學生會説不是17人,這時,我請這些學生説説自己的理由,為什麼説不是17人。學生會説有些人是兩個名字的,不能算兩次。我首先對這名學生給予讚賞:你觀察得真仔細!再引導學生進入下一點

2、發現問題

我引導其他學生觀察有幾個學生是兩個名字的以後,問學生兩個名字是什麼意思?學生會説説明他既報了語文組,又報了數學組。對回答的學生,我會及時表揚:你這句話説得真好。 既……又……

數學最重要的是思考,沒有思考的課堂是無效的。在這個環節中,我設置不斷深入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讓學生在解答出現分歧時, 激發探究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動探索創造條件。

(二)引出集合圖,加深理解

集合是系統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對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三年級學生來説,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是不現實的。這需要老師幫學生搭好思考的舞台。因此,我本着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先畫好了兩個不同顏色的集合圈,分別表示報語文小組和數學小組,讓學生通過以下幾個環節從生活實際中親身感知集合的思想,並使他們親身體驗集合圖的產生過程。

1、 貼一貼,請一個小組的學生上台把我事先準備好的寫好姓名的小紙貼到對應的圈裏面。

2、議一議,畫一畫,小組之間商量一下遇到兩種都報的同學,應該把名字放到哪裏?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一畫。

在學生畫的時候,我在課堂巡視,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指導。

3、小組彙報兩樣都報的同學應該在哪兒,得出結論。

通過前面的活動,我想學生這時會移動兩個圈,把它們交叉在一起,把兩樣都報的同學放在交叉處。這時,我讓全體學生一起表揚上台演示的小組,讓學生體驗生生互評的快樂。

4、我在黑板上指着學生擺好的集合圖問一問:藍圈表示什麼?(報語文小組的)黃圈表示什麼?(報數學小組的)中間交叉的部分呢?(既報數學小組,又報語文小組的)左邊表示什麼? 更明確地應該怎麼説?(只報語文小組的。)右邊表示什麼? 更明確地應該怎麼説?(只報數學小組的。)

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嚴謹性是數學學科的基本特徵之一。數學的教學,最重要的不是數學知識的教學,而是數學思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所以,從小就給學生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而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學生數學思維的嚴謹性的培養。因此,通過五個問題,引導學生整理思路,明晰集合圖各部分的含義。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樣。從而提高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圈出只報語文小組的,只報數學小組的,既報語文小組,又報數學小組的。這樣,既美觀又直觀,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充分理解集合圖各部分的含義。

(三)、思維碰撞,掌握算法

1、根據黑板上的板書,讓學生算出總人數。

有了前面的基礎,我估計學生可以很快列出算式8+9-3。這時,我請學生反饋自己的算式,並讓他説一説是怎麼想的?重點説一説為什麼要減去3。説話其實是整理自己思路的一個過程,我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麼想的,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明晰為什麼要這麼算。

2、歸納揭題

我告訴學生,今天我們研究的就是數學廣角中的一個重疊問題,同時板書 數學廣角 重疊問題 。我們可以通過畫一畫這樣的重疊圈,幫助理解。它又有另一個名字,韋恩圖,是100多年前英國名叫韋恩的邏輯家想到,後來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了。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讓你的名字流傳千古。

三、鞏固練習

新課標要求學生要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要學習有用的數學,因此,我設計了四個生活中的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鞏固練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

(1)書本110頁第一題,我根據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上演示答案。重點讓學生説一説天鵝為什麼要放中間?

(2)一羣小朋友在操場排隊做操,小明排的位置從前往後數排第4,從後往前數也排4,這對一共有幾個同學?

(3)書本110頁第2題

(4)三年級有20個同學參加興趣小組,其中參加數學小組的有15人,參加語文小組的有13人。既參加數學小組又參加語文小組的有幾人?只參加數學小組的有幾人?只參加語文小組的有幾人?

這四個練習,從易到難,逐步遞進,我相信,學生通過這幾個題的聯繫,可以很好地將本節課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

四、歸納總結

我提問學生今天我們遇到的數學問題都有什麼共同特徵?都通過了什麼方法幫助我們解決的?引導學生回顧整節課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的概括。

這就是我這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

五、説説板書設計

我整節課的板書就是這樣(用手指黑板)。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把本節課比較抽象的內容有簡潔的文字和圖解表述出來,讓學生能夠更直觀的瞭解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人美版)第三冊。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本課的目的是通過觀察、分析北京的橋,瞭解橋的結構、藝術特點以及用途,從而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創作欲,並用繪畫的形式創作北京的橋,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

學生分析:橋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並不陌生。但是對於橋的歷史、用途、結構並不瞭解。為此,我給他們佈置了一個課前作業:蒐集各種有關橋的知識,目的是讓學生自主的探究、瞭解橋的知識,起到一個先入為主的作用。另外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線描能力,所以本課安排學生用線描的方式表現橋。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仔細品味我國建築的歷史文化和藝術成就,瞭解北京地區古代橋的歷史及現代橋的作用,以及橋的基本結構和外形特點;欣賞橋的造型美。

技能目標:通過查找資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並啟發學生用多種繪畫形式來表現北京的橋,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表現過程,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培養學生愛家鄉、愛北京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自豪感。

三、教學重點:

認識瞭解有關北京的橋的知識、作用以及外形藝術特色;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形式創作北京的橋。

四、教學難點:

橋的不同結構表現方法以及畫面組織;感受橋的造型美。

五、教學方法:

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學習過程中我採用猜謎語、做遊戲和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美術的興趣,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課堂並從中得到鍛鍊,從認識橋的歷史—橋的作用—橋的結構—橋的表現方法,我採用了“循序漸進”、“情境性教學方法”、“演示法”等進行教學。

六、教學程序:

下面我以教學程序為框架,以教學思想為先導,以教學內容為主體説説這節課的教學環節和主要教學方法:

一導入部分:

謎語:駝背公公,力大無窮,愛馱什麼?車水馬龍。(謎底:橋)出示板書課題——北京的橋。

目的:我充分利用二年級學生愛玩的心理特徵,我課前準備了一個關於橋的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趣味性。通過謎語中對橋的語言描述,使學生對橋的形狀有了簡單的瞭解。

二講授新課部分:

我設計了六個環節,六個環節都緊密相連。

(一)第一個環節:做遊戲

1.首先我們一起玩有關橋的知識的搶答遊戲。

2.出示搶答問題:

(1)中國最古老的橋建於那一年?誰知道我國第一座橋建在什麼地方?

生:公元35年,建在長江。

(2)我國古代石拱橋的傑出代表是舉世聞名的什麼橋?

生: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

(3)我國還有很多十分漂亮,在世界上比較出名的橋,你們知道嗎?(出示南京長江大橋的幻燈片)

生:中國人自行設計、製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橋南京長江大橋。

目的:課前我佈置讓學生了解、學習有關橋的資料還有知識,課上以搶答遊戲的形式,反饋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併為之後的師生互動打好了基礎。讓學生從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同時幫助學生初步瞭解橋的歷史和特徵,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為下一步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第二個環節:結合圖片講解關於橋的歷史(展示課件)

我國的最早的橋樑大多是木橋,如:獨木橋。

直到人們發明了磚和鐵器,橋的外形和製作材料也多了起來,從而增添了石柱、石樑、石橋面等新構件,使石拱橋應運而生。

提問:根據你們收集的材料,誰來説一説都有哪些不同材料的橋?(學生回答後出示答案)

學生舉手回答:石橋、磚橋、竹橋、藤橋、鹽橋、冰橋……

隨着科學的不斷髮展,人們設計建造了許多外觀新穎、起到不同作用的橋。

提問:那你們所知道的現在的橋都有哪些呢?(根據回答展示圖片)

學生回答:鐵橋、鋼橋、立交橋、公園裏的橋、過街天橋

目的:通過對橋歷史的講解,解決了學生缺乏對橋文化的瞭解。在這個過程中我針對古代橋和現代的橋分別進行了提問,第一個問題是讓學生結合自己所找的資料,利用回答問題的過程,把知識相互補充,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第二個問題則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並對我國建築的歷史文化有了一定的認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古代勞動人民和現代的科學技術充滿了崇敬。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第三個環節:橋的作用(展示課件)

設置問題請小組討論:北京的橋很多,它們最早的用途是什麼?在現在還有什麼其它的用途?

生:在過去橋是過河的。現代橋的作用不僅僅用於便利人的過河,還可以實現四通八達、人車分流,並可以節省土地的作用。美觀、實用的橋給我們居住的城市帶來了美。

目的:發散學生的思維,為設計橋作鋪墊。

(四)第四個環節:介紹北京橋:

1.教師:那有一首關於橋的歌曲,你們聽説過麼?知道這首歌的名字麼?

學生回答:聽説過,叫《北京的橋》。

教師播放《北京的橋》的歌曲片斷。

學生欣賞歌曲。

2.北京古代的橋:

(1)金水橋:天安門前的金水橋,通體的漢白玉,連接成五坐並列的石橋。

(2)沁芳庭橋:處在大觀園中軸線上,白石為欄。

(3)頤和園裏十七孔橋:猶如一道彩虹,凌空飛架在昆明湖上。

(4)北京蘆溝橋:盧溝橋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始建於金朝,全長267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柱頭上均雕有大小石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5)頤和園玉帶橋:都是大型石拱橋。玉帶橋全部用玉石琢成,配有精製白石欄板,顯得格外富麗堂皇。盧溝橋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始建於金朝,全長267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柱頭上均雕有大小石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3.北京現代的橋:玉蜓橋、天寧寺立交橋、復興門立交橋、三元橋、過街天橋。

目的:利用聽《北京的橋》這首歌曲過渡到介紹橋,我使用了“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環境,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在介紹北京的橋的過程中,我是按照從古至今的順序介紹的,這樣使學生逐步體會到橋的變化。古代的橋我選擇的都是外形美觀、各具特色的古橋,金水橋的選擇,抓住了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之一。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有了崇拜之感並增加了民族自豪感。現代橋樑首先介紹玉蜓橋是因為我校李玉蜓橋比較近,學生對玉蜓橋的印象非常深刻,對玉蜓橋的造型也比較瞭解,所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能夠拉近橋與學生之間的聯繫,使學生有親切感。過街天橋的選擇是為了加重橋的現代感,過街天橋的介紹突出了他的特殊的功用,從而向學生滲透交通安全意識的重要性。我選擇的橋基本上都是大家所熟悉或見過的,因此學生如果對那些橋有了解我就讓學生來介紹這些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第五個環節:橋的結構特徵

1.小組討論橋的結構:每組分別拿出材料袋裏面的古代橋和現代橋的圖片,分組進行討論。

學生:拿出圖片,進行觀察,分組討論分析橋的結構,進行總結,並彙報結果

2.教師根據學生髮表的結果,播放課件,出示答案:橋身、橋墩、橋欄、橋洞、橋面裝飾物。

3.橋的形式多樣,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它們的共同之處?也就是説它們有什麼相同點?不同之處?(師出示課件,進行對比)

學生討論結果:相同點:橋的結構基本相同。不同點:橋樑的橋墩粗細的變化、護欄的變化、橋燈的變化、橋的裝飾的變化。

4.教師展示圖片,提問:説一説古代的橋與現代的橋有什麼不同之處?

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5.鞏固學習:通過拼圖的形式鞏固學生對橋結構的認識。

學生到黑板上面按照橋的結構把拼圖拼正確並且完整,如果遇到困難相互幫忙。

目的:我把橋結構的分析作為本課講解得重點,只有清楚瞭解橋的基本結構,才能更好的設計橋、創作橋,並能更好的體現橋的功用性。這個環節我選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觀察、分析橋的圖片,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從中發現橋的結構,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彙報討論結果的時候間接鍛鍊了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掌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事先製作了一些橋的結構的拼圖,請學生到黑板上按照橋的基本結構親自動手拼一拼,並且講一講各部分得結構和名稱,這時候就可以針對橋的各部分的作用進行滲透,加強學生對橋結構的理解。

(六)第六個環節:橋的繪畫

1.教師請學生充當小橋樑設計師,想一想怎樣用什麼樣的方法表現這些橋。

學生:假設自己是橋樑設計師,開始構思。

2.範畫:老師根據學生地拼圖,用線描的形式示範作畫過程。

學生:觀看教師演示,學習線描表示方法。

3.欣賞書中學生作品。

學生:欣賞學生作品,拓展思路。

目的:讓學生充當小設計師的角色,能使學生有自豪感,樹立信心,使學生能夠認真思考將要用什麼方法進行繪畫。我運用“示範法”起到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的作用,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拓展學生的設計思維,鞏固橋的知識。學生在教師直觀的示範過程中明白將要採用的作畫步驟。有一些孩子在畫畫時容易出現畫面內容不夠豐富、構圖不夠飽滿、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弱的現象。在這個環節中,我就可以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指導。

通過欣賞學生作品,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感受豐富多彩的學生作品,體驗美術作品的美。

三佈置作業部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難度不同的作業要求,認知能力一般的孩子完成作業(1),能力較高的孩子可以完成作業(2)。

1.

(1)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一座你熟悉的或喜歡的北京橋。

(2)自己設計一座北京未來的橋。

目的:通過創作,提高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目的:能夠及時瞭解學生的情況,並給與學生適當的幫助。

四評價總結部分:

1.學生畫好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相互欣賞。

2.師生評價作品。

目的:通過作業展評的方式,引導學生自我評價,養成學習─評價─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通過評價,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師生、生生間的共同評價,發現作品的優秀之處和存在問題,有利於形成正確的認知能力。

五知識拓展部分:

2.教師引申人們“心中的橋”:

(1)電話——溝通的橋:出門在外,想和家人、朋友聯繫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打電話。電話彷彿是在地球上的千家萬户之間架起了一座座溝通的橋樑。

(2)家長——成長的橋:爸爸媽媽用他們的愛連成橋讓我們茁壯成長。

(3)捐資助學——希望的橋:有些小朋友因為沒有條件,不能上學。如果我們可以出一份力。就像是架起了一座希望的橋,讓他們也能得到教育。

目的:知識拓展我選擇了看不見的橋,這些橋比較特殊,是人們心中的橋。這樣選擇是想讓學生了解人與人之間也會有許多看不見的橋,這些橋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讓生活變得根美好。

標籤: 説課稿 八篇 錦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7ovxk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