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説課稿初中模板錦集5篇

有關説課稿初中模板錦集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初中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説課稿初中模板錦集5篇

説課稿初中 篇1

一.説教材分析

《趙州橋》是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説明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課文開頭先交代趙州橋的所在地,設計人及建橋時間,然後重點介紹趙州橋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最後講作者由衷的讚美。全文層次清晰、重點突出,通過對趙州橋設計特點的説明,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二.説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瞭解趙州橋的建造的特點。

②技能目標:學習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③情感目標:瞭解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説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趙州橋雄偉、堅固、 美觀的建築特點,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2)、教學難點:

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四、説教法、學法

A.教法

1、 “以讀代講”法

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這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本篇課文寫趙州橋“美觀”部分,語言生動優美,教學這一部分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2、 “直觀教學”法

通過圖片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啟發孩子思考,突破教學難點。

B.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採用“問——讀——説——畫——議——説”的學習方法,在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五、説教學程序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見過哪些橋呢?那些橋是用什麼材料建造的?出示圖片。

為什麼課本不説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不介紹精鋼做的橋、木頭做的橋,而偏偏介紹一座石頭橋呢?

2.以讀促悟,説説收穫。

教學開始,我引導孩子們大膽發言,説説自己想知道關於趙州橋的知識。然後帶着自己的問題走進課文。通過讀,從課文中知道趙州橋在哪,有多久的歷史,什麼時候建造的和是誰建造的等等。

3.集體探究,解決“這是一座怎樣的橋”。

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我大膽放手,讓孩子們在初步感知課文後用課文中的詞來説説這是一座怎樣的橋。通過學生的反饋板書關鍵詞:世界聞明、雄偉、堅固、美觀等等.再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這些詞的相關句子讀一讀畫一畫説一説。重點圍繞趙州橋的設計展開深入的學習。

4.小組合作,共同探究

1、體會趙州橋的雄偉。

2、理解趙州橋的設計特點

(1)運用簡筆畫的方法,直觀地表現趙州橋的設計特點。

(2)理解趙州橋設計的優點

(3)初步認識過渡句。

5、總結全文,昇華感情。用課文中的最後一段話來讚美趙州橋

六、板書設計:

長:五十多米

雄偉

寬:九米多

沒有橋墩

趙州橋 堅固 一個大橋洞洞 古代勞動人民

四個小橋洞 的智慧和才幹

美觀 精美的圖案(有的……有的……還有的……)

此板書力求突出本文的重點和難點。

説課稿初中 篇2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初中英語第三冊第50課,Lesson 50 Standing Room Only,本課為口語閲讀課,整個説課我將分三部分進行講述,即教材分析、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程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50課以詳實準確的數據圍繞本單元的中心話題----當代人類最關注的人口問題,對學生進行了深刻的人口教育,不僅在本單元佔據主導地位也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良好素材。根據新課標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尤其對學生口語及閲讀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以及我校要突出英語優勢打造楓葉品牌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設計為一堂口語閲讀課。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和依據

為了不僅要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還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熟練掌握數詞的表達法。

2、能力目標:

a.有效提高閲讀速度和理解材料的準確度

b.能自如表達本課重點話題人口增長問題。

c.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並展開豐富地想象力流暢地表達其他相關內容。

3、情感目標:

通過一些有力地事實、數據和圖片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人口問題的嚴重性,使他們意識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愛護我們的家園人人有責!

(三)重點和難點

1、重點:根據新課程標準對閲讀能力的要求,我確定本課重點為提高學生快速閲讀的水平。我採用英語趣味i教學法,採取圖片導入、方法解析和逐步檢驗的方法使其掌握快速閲讀的技巧。

2、難點:口語水平的提高。我班的學生都來自公立學校,長期以來,傳統的外語教學注重書本知識的講授,忽視交際能力的培養使許多學生不敢開口、羞於在人前表達因而口語薄弱。我通過創設引人入勝的情境和師生共同討論、記者採訪專家等新穎方式,以及不斷鼓勵的方法突破難點。

二、教學環節的設計

學生具有無限的潛力,需要教師適時、適當地引導。本節課中我尤其側重訓練學生通過合作探索來獲取知識的過程,並注重改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通過設計有效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始終處於主動尋求知識去學習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我充分放手讓學生髮揮其主體地位使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本節課我講解的時間不超過五分鐘。

國家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了要由過去只注重知識的傳授結果向注重知識發展及知識的傳授過程而轉換。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讓他們查找相關的資料,學生在預習中就接觸了大量的信息,他們必須具有相應的選擇能力和重組知識,構建知識網絡的能力,這恰恰正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三、.教學程序

1、課前對話:

師生問候之後,讓學生兩人一組圍繞數字進行自由對話。每天3-5分鐘口語練習時為了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新課標指出口語是在人與人交流時即興脱口而出的,會話雙方都必須對聽到的語言快速做出反應,才能使談話繼續。同時由於口語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合作學習的成效對口語水平的提高至關重要。這些都要求為學生的口語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提供良好的訓練。

兩人一組是為了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機會去説,而數字的表達法是本單元的知識要點,我可以提示學生討論一些世界之最,如珠穆朗瑪峯的高度、亞馬遜河的長度、馬裏亞納海溝的深度、南極冰川的後度、中國人口的總數、伊拉克戰爭的時間等等,這些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達到了對數字表達法的鞏固。

2、導入與指導:

給學生展示這樣兩幅圖片:

一個平衡的槓桿上,一些人在左,我們的地球在右;第二張圖上左邊新增的人使槓桿不再平衡。之後問學生:看了這兩幅圖,你會想到什麼?又是什麼引發了這個問題?學生會表達一些自己的見解,這時不論他們的見解是否正確都要給與鼓勵和表揚,然後問學生:是否知道每一天每小時每分鐘每秒鐘全世界會新增加多少人口?學生會很有探究答案的慾望,這時很自然地讓學生打開書去閲讀50課的文章STANGDING ROOM ONLY 並找出我給出的這張表格的答案。由於本課是以大量數據為主反映人口問題的,因此如果學生能順利完成此表,那麼全文的重點內容就迎刃而解了。而且我認為採用圖片導入法遠比直接讓學生翻書閲讀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獲取知識。

3、拓展與鞏固

通過講解我指導學生快速閲讀的方法,如猜詞悟意法、略讀掃讀法、找中心句和關鍵詞等方法,之後要檢驗一下學生是否掌握此方法,於是我問學生世界人口的持續增長會引發那些嚴重問題呢?在學生髮表一些個人看法後為,我再給學生一篇文章進行快速閲讀,這也是本節課的課堂檢測,我會當堂進行面批面改。然後對於這篇關於人口急速增長帶來的一些後果的文章,我讓學生來進行講解,這樣可以瞭解學生的閲讀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4.合作與發展

接下來我會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一組關於由於人口太多而導致資源匱乏、污染嚴重、食品短缺、空間擁擠等的圖片,看着這些圖片問學生:你們對哪一方面感觸最深?你還想到了其他那些方面?想不想了解其他同學的想法?又想不想知道在座老師們的看法?以這種方式充分把學生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後將其分成6個小組,先組內討論發表個人見解然後鼓勵他們去採訪在場聽課的英語老師。這樣設計的目的是

(1)先讓學生自行討論可以避免受教師的想法所侷限沒有自己的見解。

(2)採訪老師既可以讓學生能夠用英語去實際交流,達到學以致用。有可以讓學生從英語教師那裏獲得更多信息和掌握更多的英語表達方式(事實上,有些表達如果讓他們完全國獨立進行是有些難度的),有由於這樣的學習方式平時機會不多,因此會讓學生感到很新鮮很有趣味性,在與老師交流時也會讓學生產生成就感。

(3)我認為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尤為重要,學生通過這一環節既能夠有自主學習的機會有鍛鍊了與他人的合作,並在探索中有其個性思維發散的空間。

5、交流與分享

讓學生推選各組代表組成專家團坐在教室前,選一名同學以記者的身份採訪“專家們”,使其把個小組的討論結果與大家交流共享,其小組成員可以作為後援團補充些觀點,這樣既可以使口語較好的同學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讓口語較弱的學生也有參與的機會並能向他人學習。最後按事實豐富、語言準確、表述清晰程度評出最權威專家和最積極後援團,通過這種方式可讓學生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

6、最後一個環節是作業,當學生慷慨激昂地探討完這些現狀後,我會問他們,面對這種現狀,我們能做些什麼呢?以此為題寫一篇作文。我佈置這項作業的依據是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指出:寫作需有明確的動機和積極的態度,寫作的題目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是他們具有寫作的願望這樣他們才能了與寫作才能重返自己的思維能力,而不是為了應付教師而做的作業。

本節課教學效果的預測

100%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教學,90%的學生能流利的表達自己的思想,並通過課下的反饋瞭解學生對本課的掌握情況。

説課稿初中 篇3

一、説教材

本單元説明文以建築園林、名勝古蹟為主題。學習重點是掌握説明文的基本知識: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理清説明順序,瞭解常用的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是一篇比較典範的説明文,課文按照遊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並詳略得當的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及其佈局和功用。也是這一單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間順序進行説明的文章。學習這篇課文,既可以從中獲得對故宮的一般性瞭解,又可以增強我們對祖國的傳統建築藝術產生自豪感。文中使用的説明順序和文章的結構對我們學習、寫作説明文都具有指導性。所以這篇課文的學習掌握,對於學習本單元其它課文都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

但是,初中學生空間概念不很強,而且有許多學生沒有見過故宮。“僅憑老師一張嘴,任你天花亂墜”的講析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所以,只有憑藉直觀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然後才能達到目的。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從而突破空間想象困難,明確説明文的空間順序。對於初二的學生來説,它的歷史地位已沒有必要詳細講解,至於它的建築風格我們又沒有專業的知識,所以在理清説明文的順序後,重點分析文章的5到8段。因為作者在取捨時,也是抓住了太和殿的重要性,對它進行了詳細的説明和描寫。

根據對教材以及學生情況的分析我設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祖國傳統的建築藝術,瞭解故宮博物院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

2、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

能力目標:

1、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説明覆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2、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的説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説明文。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發揚民族創造精神。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1)能夠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以及找準作者的立足點;

(2)文章總體結構:總—分—總。

難點:(1)學會按照空間順序來説明覆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2)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的説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説明文。

總之,學習完這篇課文,學生首先應該驚歎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創造精神,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其次讓學生理解説明文中的空間順序,為學生寫作説明文打好基礎;第三是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二、説教法:從實際出發,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相結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合,性情陶冶與知識拓展相結合以及以學生為本位的原則確定本課的教法。

1。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興趣。

2。討論法和點撥法相結合。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閲讀,提醒學生注意方位詞的運用。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理清課文本的説明順序。理解本文有詳有略的寫作特色。

3、圖示法。利用故宮博物院的平面圖配合相關景物圖象,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遊覽路線。

4、延伸拓展法。標新立異,轉換立足點口頭介紹故宮,內化課文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對空間順序這種説明方法的應用。讓學生當導遊,從總體上把握全篇説明順序、建築結構及佈局,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三、説學法:本節課主要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自主學習主要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掌握文章按空間順序寫作的特點;合作學習主要是學生分組理解課文5——8段,體會課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探究學習設計了説話訓練:按照空間順序介紹我們的學校,要求重點突出,總説分説結合。

1。創設情景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有關故宮博物院的圖片,讓學生對故宮博物院先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2。誦讀訓練法:聽錄音並輕聲跟讀,使這篇課文就像一部風光片一樣呈現在了學生面前,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3。設疑法及合作探究法:展示故宮博物院的平面圖,讓學生自己當導遊,向同學們介紹故宮博物院,從而讓學生熟悉本文的寫作思路及空間寫作順序。

4、拓展練習法:按照空間順序介紹我校並寫作,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5、賞析法:配樂再次欣賞圖片,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擴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發揚民族創造精神。

四、説程序

(一)、課堂結構:導入、討論,教師點撥,課堂練習佈置作文。

(二)、簡要過程:

1、導入:教師讓學生做導遊,介紹本地的北迴歸線公園,從而導入課文。

2、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有關故宮博物院的圖片,讓學生對故宮博物院先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3、聽錄音並輕聲跟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下面設疑及探究鋪墊。

4、速讀課文,合作探究作者行蹤,並根據小組代表回答板書:天安門——端門——午門——漢白玉石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順貞門——神武門——景山

5、小組深入合作:看作者到各處後重點介紹的內容及特徵是什麼?然後根據作者的行蹤及介紹的內容和特徵進行導遊比賽活動,教師根據學生的比賽作總結並板書:

6、根據板書,師生總結:

(1)結構:總—分—總。

(2)順序:由“前—後”“外—內”“南—北”的空間順序。

(3)詳略:詳寫太和殿,略寫其它。

7、拓展:按照空間順序介紹熟悉的景點或我校構建特點並寫作。

8、配樂再次欣賞圖片,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擴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發揚民族創造精神。

説課稿初中 篇4

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液體的壓強》,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説説這節課。

一、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編排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之後,它既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識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系統性。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同一電路中電學三個基本量之間的關係,初步掌握運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電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瞭解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個變量關係的實驗方法,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打下基礎。

1.本課時在初中物理課程系統中的地位:歐姆定律作為一個重要的物理規律,反映了電流、電壓、電阻這三個重要的電學量之間的關係,是電學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金鑰匙。歐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初中《物理》中重點內容之一。

2.本課時的特點:十分重視探究方法教育,重視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體驗方法、學習方法,瞭解得出歐姆定律的過程。教學內容的編排是根據提出的問題,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和對實驗數據分析、處理得到定律以及數學表達式。

二、學情分析:

1.學生行為特點:

(1)好動、注意力易分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

(2)好奇心強,喜歡動手動腦。

2.學生認知情況:

(1)對電流、電壓、電阻三者的概念已瞭解,但對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仍缺乏理性認識。

(2)學生解答計算題能力有待提高。

課時安排: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學情,把本節內容分兩個課時進行。第一課時,學習歐姆定律並運用歐姆定律解答計算題。第二課時,用歐姆定律分析電阻串聯、並聯後總電阻的大小。我所説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三、教學目標

依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認知目標: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能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能力目標:學習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歐姆定律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學會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的使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嚴謹細緻、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思想。通過聯繫歐姆定律的發現史,在教學中滲透鍥而不捨科學精神的教育。

四、重點、難點分析

新課標中要求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有對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斷的意識。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本節課的重點為實驗的設計及數據的處理和分析,並應用所歸納簡得出的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而難點就是實驗的設計及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教法、學法

教法:在對教材的深入研究,細緻分析,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針對物理的教學特點,本人選瞭如下教法:(1)、分析法;(2)、講授法;(3)啟發式教學法;

學法:在上述教學法的正確實施下,結合本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採用瞭如下方法:自學法、概括歸納法、分析討論法、練習法等。

教學準備:

教師:自制多媒體課件,試電筆。

學生:課前查閲歐姆的相關信息,瞭解歐姆的生平,成就,及對科學的堅持不懈的'態度。課前在家長或教師的指導下觀察並使用試電筆。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設疑,啟發探究慾望。

複習:

1、電流是怎樣形成的?是什麼原因使電荷作定向移動的?

2、導體的電阻對流有什麼作用?

猜想:

1、既然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那麼導線中的電流與兩端的電壓有何關係呢?

2、既然電阻對電流起阻礙作用,那麼導體中的電流與它本身的電阻有何關係呢?

設疑:

學生對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猜想,那麼這三個量究竟有什樣的數量關係呢?點出本節課題“歐姆定律”。

這樣通過簡單回顧、分析,使學生很快回憶起三個量的有關概念,通過猜想使學生對這三個量關係的研究產生了興趣,激發了求知慾望,並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節課。

1. 展開探究活動,深入研究實踐 :

1、預備知識:向學生介紹“控制變量法”,即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是通過保持其中一個量不變,看電流與另一個量之間的關係,在研究電流與電壓關係時,保持電阻不變,通過改變電壓,觀察電流是如何變化的。在研究電流與電阻關係時,保持電壓不變,通過改變電阻,觀察電流是如何變化的。

2、同桌同學討論:根據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利用我們學過的儀器,設計一個實驗。通過討論使學生對實驗方法有了進一步理解,而且,使學生了解科學實驗的設計過程:①明確研究目的。②確定研究的方法。③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在對學生討論作簡單的分析和評價的基礎上,教師投影實驗電路圖,介紹有關儀器,特別強調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

3、實驗:教材是通過演示實驗,來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關係,從而得出歐姆定律。雖然,這樣安排教師的主導作用能發揮得比較好,但演示實驗可見度不大,學生動手參與率不高,學生主體作用不能很好發揮。另一方面,學生已初步學會了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具備做此實驗的基本技能。因此,本節課我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在實驗中進一步體驗“控制變量法”,同時也使學生通過實驗,對歐姆定律有了感性認識。

4、各小組根據實驗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得出初步結論。

具體做法是:

1、各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對實驗數據進行數學處理,理解數學上“成正比關係”、“成反比關係”的意思。

2、各小組彙報實驗結果,最後分析得到二個結論:在電阻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進一步引導得到歐姆定律及其表達式。4、説明:在歐姆定律中的兩處用到“這段導體”,這兩個這段導體卻是指同一導體而言,即電流、電壓、電阻對應同一導體,而且具有同時性。

這樣做能真正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間的關係,提高了學生實驗能力和運用數學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和反饋,知識遷移訓練

1、例題:一個電燈泡工作時的燈絲電阻是484Ω,如果電燈兩端的電壓是220V,求燈絲中通過的電流大小。

分析:本題已知的兩個量,電阻、電壓都是針對同一導體電燈燈絲而言的,可直接應用歐姆定律的數學表達式計算,但在解題時,一定要注意解題的規範性,強調電流、電壓、電阻“同一段導體”,“同時性”等。

2、小結:突出歐姆定律的內容,強調“同一導體”

(四)作業設計

1、課後練習

編制兩類練習題目:一類是直接應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達到鞏固歐姆定律內容和表達式;另一類是瞭解在研究歐姆定律實驗中滑動變阻器作用,進一步體驗“控制變量法”。

2、作業

(1)、作業本作業鞏固性練習。

(2)、討論題:怎樣用學過的知識和儀器,來測定一未知的電阻值,請説出實驗方案。

六、板書設計:

一.歐姆定律

1.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二、歐姆定律應用

説課稿初中 篇5

説教材

1.教材內容

本節選自浙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三節。本節課主要通過幾個簡單的引例來説明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數來表示,這些數是1,0和大於0小於1的數,由此給出概率的定義,導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本節設置的幾個例題目的主要是鞏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

2.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在學生通過具體情境瞭解必然事件、不確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並在具體情境中瞭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意義,會用例舉法(包括列表、畫樹狀圖)統計在簡單問題情境中可能發生的事件的種類的基礎上,對其中的可能性事件的進一步學習和提高。有關概率的概念,本教科書將在八年級下冊學習“頻數和頻率”的基礎上,主要安排在九年級上冊學習,因此學習本節課主要是為以後的進一步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説目標

1.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的內容和大綱要求,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概率的意義。

(2)瞭解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

(1)會辨別等可能事件。

(2)會用例舉法(包括類表、畫樹狀圖)計算簡單事件發生的概率。

(3)進一步認識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結,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及進一步探索的樂趣,進一步加強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思。

2.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概率的意義及其表示。

難點:等可能性事件發生的條件比較複雜的情況下計算概率。

説教法

1.教法分析

基於本節課的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將採取發現與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循序漸進”原則,精心編排、設計題目,由簡到難,層層遞進,達到面向全體的目的。

2.學法指導

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是學習數學的主旨。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教學情境,導出概率公式,教學中通過大量的實際例子,讓學生知道什麼是等可能性,怎樣認識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教學手段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擴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引例小花、小君和小芳三個朋友準備一起出去玩,她們要玩跳大繩,兩人搖繩一人跳。小花願意先搖繩,但小君和小芳都想先跳,於是她們決定用抽籤的辦法來決定:做4個紙團,其中只有一個紙團裏寫有“跳”字,由小君從中任取一個紙團,抽出有“跳”字的紙團,就決定由小君先跳,這個辦法公平嗎?如果不公平,怎樣改正才會使之公平?

2.師生互動,探討新知

從引例中得到,在客觀條件下使小君、小芳兩人抽到“跳”的可能性大小相等(也稱機會均等),那樣才是公平的。而事實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指明可能性大小的情況,我在教學中舉了一些描述實際生活中有關可能性大小的幾個例子:

(1)小明百分之百可以在一分時間內打字50個以上.即小明在一分時間內打字50個以上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

(2)小華不可能在7秒內跑完100米.即小華在7秒內跑完100米的可能性是0.

(3)通過隨機搖獎,要把一份獎品獎給10個人中的一個.每人得獎的可能性是十分之一.

接着請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獨立舉一些類似的例子。

最後教師歸納出概率的定義。在教學中給出概率的定義後,我還要求學生回答引例中3個事件發生的概率。

接着教師給出一個求事件發生的概率公式:P(A)=事件A發生的可能的結果總數/所有可能的結果總數。着重強調學生容易疏忽的適用條件: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結果的可能性都相等。還可請一些學生再舉一些實例來説明這些辨別各種可能性是否相等。

3.講解例題,綜合運用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心理特點,在弄清等可能性的含義後,我設計了以下一個實際問題,幫助學生加深對概率公式的理解。

多媒體顯示:任意拋擲一枚均勻的骰子,當骰子停止運動後,朝上一面的數是偶數的概率是多少?是正數的概率是多少?是負數的概率是多少?

教學中,教師着重講清解法的思路和方法步驟:

(1)先分析判斷是否使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

(2)統計所有可能的結果數和所求概率事件所包含的結果數。

(3)把它們代入公式求出概率。

1.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練習(1)從你所在小組任意挑選一名同學參加詩朗誦活動,正好挑中你的可能性是多少?

(2)轉盤上塗有紅、藍、綠、黃四種顏色,每種顏色的面積相同。自由轉動一次轉盤,指針落在紅色區域的概率是多少?指針落在紅色或綠色區域的概率是多少?

練習2(搶答題)

(1)一個布袋內有8個紅球和2個黑球,它們除顏色外都相同.求下列事件發生的概率:

①從中摸出一個球,是白球

②從中摸出一個球,不是白球;

③從中摸出一個球,是紅球;

④從中摸出一個球,是黑球

(2)20瓶飲料中有2瓶已個過了保質期。從20瓶飲料中任取1瓶,取到已過期的飲料的概率是多少?

(3)一次問題搶答的遊戲中,每個問題有4個選項,其中只有1個是正確的。搶答者隨意説出一個選項,這個選項恰好是正確答案的概率是多少?

2.變式練習,拓展應用

多媒體顯示:一個紅、黃兩色各佔一半的轉盤,讓轉盤自由轉動2次,指針2次都落在紅色區域的概率是多少?一次落在紅色區域,另一次落在黃色區域的概率是多少?

6.反思總結,佈置作業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所學知識,反思有什麼樣的收穫,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讓參與反思的學生更多,在交流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然後佈置作業,有助於學生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jrz9x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