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説課稿模板合集5篇

有關説課稿模板合集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説課稿模板合集5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地位、作用:

《垃圾的回收利用》是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環境和我們”教學單元第四課內容。本單元的課程編排是建立在前幾冊已經學習的“資料”“空氣和我們的生活”以和“生物與環境”等環境教育內容的基礎上,引領同學從地球整體的環境問題入手展開調查研究,本課《垃圾的回收利用》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一個重點,教材的編寫意圖是通過最貼近同學生活實際的垃圾問題入手展開調查、收集、分類等體驗活動,以此為突破口來引發同學對整個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的考慮,培養同學的環保意識和資源意識。讓同學認清解決垃圾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後面《考察家鄉的環境》和《我們的環保行動》打下基礎,使《課標》中關於環境教育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實。

本課探究活動主要分為兩個局部。

第一局部:研討垃圾回收利用的好處

要求同學按小組收集資料,向大家介紹回收利用某種資料帶來的好處,然後我再把一些數據資料展示給同學,讓同學在閲讀中感受回收資料帶來的好處,同時認識回收標誌,同學在認識回收資料的好處後,再讓同學分組體驗垃圾資料的回收分類過程。提高同學對垃圾回收意義的認識。

第二局部:研討建立一個資源回收中心。

同學在體驗分類回收過程中,知道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可回收的垃圾資料不外乎有玻璃、金屬、紙張和塑料等這幾大類,要建立班級回收中心,首先讓同學明白作好哪些準備,然後引導同學從回收箱的設計、放置位置、誰來管理等問題展開討論,最後達成共識,形成一個完整的回收中心方案。鼓勵同學課後去實施這套方案。然後再引導同學研討回收的資源如何處置等問題。在同學心目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解決垃圾問題的方案。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結合六年級同學實際,遵循課標精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一個垃圾的回收分類過程,認識可回收利用的資料,瞭解一些常見的可回收資料的分類方法。認識回收標誌,

2、能力目標:經歷各種途徑查閲、收集資料,瞭解垃圾回收利用的好處,培養收集、處置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好處,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資源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同學學會垃圾的分類方法,制定建一座回收中心的方案。

教學難點:

討論制定建一座回收中心的方案。

教學準備:

同學:帶一些平時會扔掉、但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調查物品回收利用的好處

老師:有回收標誌的不同品種的塑料瓶,回收垃圾的有關圖片和課件。

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導入課題―瞭解回收好處發生回收動機-討論回收方法體驗回收過程-借鑑回收體驗組建回收中心-通過方案討論發現利用價值-總結拓展。

三、同學情況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同學,經過三年半的科學學習,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他們活潑開朗,喜歡質疑。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師生關係融洽。但在語言表述方面有點欠強,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合理的引導,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四、説教法、學法:

1、教法:科學教學力爭在教給同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同學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能力,才幹使他們受益無窮。因此,結合同學實際和教學內容,我採用科學教學中最常用的探究式教學法,組織同學經歷“解決垃圾問題”的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並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適當創設一些教學情境,交叉一些講解、示範、點撥、啟發、評價等手段,力求通過學習、體驗垃圾的回收分類過程,從而獲得一整套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同學的科學素養,激發同學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2、學法:與教法相適應,充沛發揮同學的主體作用,讓同學分組實驗,小組合作交流集思廣益,思維互補,充沛體現“以同學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理念。

五、教學戰略與過程:

為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把教學內容分為6個層面遞進展開:1、情景導入,引出課題。2、研討回收好處,激發回收動機。3、研討回收方法,體驗回收過程。4、借鑑回收體驗組建回收中心。5、討論回收資料的處置,瞭解資料加工再利用流程。6總結、拓展談體會。

1、情景導入,引出課題:

好的開頭是勝利的一半,恰當的導入能激發同學的興趣,為新課教學發明最佳的學習氛圍。教學一開始,我先創設第一個情景,示兩張城市街道圖(一張衞生城市,一張垃圾城市)。讓同學從中選擇一座城市來生活,同學選擇了衞生城市,並説明理由。接着設疑:這座城市的垃圾都到哪去了呢?引出垃圾問題,同學猜測,引發探究慾望。接着創設第二個情景,帶領同學到垃圾填埋場去看看,同學到了垃圾填埋場後發現,這座衞生城市的垃圾不但沒有填埋,而且是露天堆放的。引發怎麼解決這些垃圾問題的考慮。引出本課的探究主題《垃圾的回收利用》進入第二個教學環節。

2、研討回收好處,激發回收動機:

接着引導同學觀察這堆垃圾裏有些什麼資料?回收這些資料有多大的價值?讓同學舉例説明,然後我就出示一些數據資料,讓同學從閲讀這些資料中瞭解了到回收這些資料會發生這麼大的經濟價值。因而發生回收這些資料的慾望。同學有了回收慾望,但不知從何着手,引發問題考慮:“怎麼回收”由此進入第三個教學環節。

3、研討回收方法,體驗回收過程:

投影出示“怎麼回收”同學經過一番考慮後,得出各種不同的回收方法。然後指導同學彙報方法,這時我巧妙利用同學思維的多樣性進行比較,讓同學在對比中發現自身的缺乏,從而找出一種比較科學的分類回收方法。同學找到科學的分類方法後必定想體驗一下這種方法可信度。接下來我就佈置了一個實物分類回收的體驗活動。然後組織同學進行小組分類競賽,並上台彙報分類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合理的引導和展示同學的思維過程。最後歸納總結出生活中可回收資料不外乎有玻璃、金屬、紙張和塑料等這幾大類。有了這樣一個體驗以後,同學基本上掌握了垃圾資料的回收方法。接下來就要把這種方法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引出下一個教學環節。

4、建立班級回收中心: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同學回憶一下班上每天都會發生哪些垃圾,要回收這些垃圾資料我們應該做好哪些準備?然後再讓各小組討論如何組建這個回收中心。並投影出示在討論中關注的幾個問題。同學討論完成後,上台彙報設計的方案。讓全班同學作評判,最後達成共識,形成一個完整的回收中心方案。褒揚設計好的小組。鼓勵同學課後去實施這套方案。有了完整的方案以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提出問題:回收這些資料以後如何處置?引出下一個教學環節。

5、回收資料的加工再利用:

這一教學環節我是以問題的形式導入的,回收了你如何處置,多數同學只知道拿到垃圾收購站去賣,換成錢。為了達到真正的教育目的,這個問題要作適當的引導,讓同學知道處置這些垃圾具有更深遠的意義。然後接着問:收購站又把這些資料運到哪去呢?同學考慮,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有的同學提到廢物加工廠加工。這時再創設一個情景:我們到加工廠去看看,然後出示廢物加工廠加工流程圖片,讓同學瞭解這些資料加工再利用的過程。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從回收----到利用的過程。接下來進行拓展:這些資料除了送到工廠加工再利用,你還有別的用途嗎?出示廢舊資料製作的各種玩具。要求同學回去後自制一個玩具。

6總結:

最後進行課堂總結,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六、教學評價:

科學課程目標的重點在於培養同學的學習態度和能力發展,所以評價時,我更多的關注同學參與的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於這一評價理念,本課我採用了教師評價與同學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小組的評價與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等,在“討論回收方法、體驗回收過程”和“制定回收中心方案”這兩個環節中我採取教師評價與同學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在記錄表展示和談體會中我採取了口頭褒揚、自評、組評、展示等評價方式。讓同學在評價中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他人。

七、教學板書:

垃圾的回收利用

分類

紙玻璃塑料金屬……

收購站自制玩具

説課稿 篇2

一、導入新課

1、教材分析:

《我喜愛的書》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本課屬於“設計應用”類型課。把書封設計的學習與裝飾學生自己喜愛的書結合,通過設計自己喜愛書籍的封面,掌握書籍封面設計的基本技巧,培養其設計意識。編者沒有沿襲傳統的以具象圖形為主的設計形式,而是強化了藉助文字圖形這個相對抽象的設計元素進行書籍封面設計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組合、變化、構成為主的設計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變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組合圖形等方面來考慮設計,試圖把文字作為一種獨立的視覺圖形進行設計處理,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封面設計的一般性規律及表現要領。這種設計元素的單純化、抽象化處理,可以促使學生更易於接受與掌握封面設計的規律性知識。在學習封面設計的同時,本課側重於提高學生字體設計的能力。

2、教學目標:

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藉助文字圖形這個相對抽象的設計元素進行書籍封面設計的思路,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封面設計的規律性知識。提高學生對書籍封面設計學習的興趣,加深對封面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出發,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夠在調查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提高對書籍封面設計重要性的認識。

(2)能力目標:

能夠初步掌握書籍封面版式設計的要求與方法。

(3)發展目標:

能夠把文字圖形作為一種獨立的設計元素,設計自己喜愛書籍的封面。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本課側重於提高學生字體設計的能力。

(2)難點

如何構思立意,運用文字的主次、疏密、虛實關係,以及考慮文字的大小、顏色、位置等因素去進行封面設計

攻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一是運用手工繪畫表現;二是運用多媒體手段對封面多層次的展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同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二、説教法、學法及教學手段

1、説教法

教是為了學服務的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了使本課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實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我採用一下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情景對於學生的學習有着感染、暗示、激勵等作用,創設一個好的教學情景,在教學中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佈置學生收集有關書籍的相關資料,展示不同風格的書籍設計,拉近了學生與課堂的距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觀察比較法

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不同風格書籍設計進行比較,緊扣教學重點,以問題的形式展現,讓學生在比較、討論、探究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3)、範例教學法

根據心裏學原理再造想像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紀錄等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的形象的過程。因此,我真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展示教學相關資料。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精彩感性書籍設計圖片和範例欣賞啟發學生靈感,豐富和完善學生構思與創作。

(4)、直觀演示練習法

直觀演示書籍設計步驟,激發學生想象力,引導學生自主或合作完成書籍設計作品。

三、説學法

本課重點是引導學生利用文字元素進行封面設計,這裏需要強調的是:文字在此不再只是作為一種進行識別與交流的語言符號而存在,更多被看成一種可以進行造型變化與設計的抽象圖形。但在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先不必考慮文字的圖形設計處理,而是強調文字的主次、疏密、虛實關係,以及考慮文字的大小、顏色、位置等因素的整體設計。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後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

四、説教學過程:

生:市場調查——交流討論——字體設計——封面設計——系列書封設計

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彙總歸納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首先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談談課前到市場調查,到書店觀摩各具特色的書籍封面的情況,建議學生把喜愛的書籍封面記錄下來,以學生作市場調查的圖片導入,在交流不同表現形式的書封設計資料的同時,用多媒體展示封面設計的相關圖例,使學生討論時根據類別有所對照。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樹立學習信心,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悦的享受,為學好本課搭好基架。

2、分析講解課文範畫,感知課文

通過教材供的書籍封面的展開圖片,使學生了解到完整的書籍封面設計是封面、書脊、封底的統一設計,在設計時要認真綜合考慮。文字的主次、疏密、虛實關係,以及文字的其他各種設計處理都直接關係到整個設計的效果,分析時,加以強調。重點關注兩個部分,其一是採用對稱或均衡的佈局形式設計書籍封面,其二是利用非均衡的佈局形式設計具有個性的書籍封面,並提示可設計系列書封,對設計製作時運用的材料、手法給予一定提示使學生獲得更多信息,用作學生練習時參考。

3、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優秀封面作品,讓學生了解藝術家們採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來設計、表達封面主題的。然後分組採用不同方法用簡單的`文字圖嘗試形設計自已喜愛的書籍封面版式,提示可以把文字都看成幾何方塊,注意大小、位置、形狀、色彩的變化。這時教師在教室裏巡迴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最後每組自評後將一張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進行展示點評。這種讓學生觀察、發現的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4、展示與評價

學生介紹分組對比原有書籍的設計,介紹本組最佳設計作品的特點,教師積極引導同學之間探討各組設計作品的特點與不足所在。

五、説板書設計: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作畫過程與板書相結合,將範畫、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

説課稿 篇3

《我的戰友邱少雲》是六年級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也是一篇自讀課文。這篇課文記敍了在朝鮮戰爭中,我志願軍戰士邱少雲從隱蔽潛伏到在烈火中壯烈犧牲的經過,讚頌了邱少云為了戰友的安全,為了戰鬥的勝利,自覺嚴格遵守紀律的英勇獻身的偉大精神和鋼鐵般的堅強意志。本文是落實瞭解人物內心活動這一重點訓練項目的一篇課文。對於學生來説,本課是一篇比較容易讀懂的獨立閲讀課文,因此,在進行本課的教學時,本着充分放手的原則,給學生以學習的自主權,讓學生自己去學習。

一、説教材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介紹了邱少雲在烈火中的表現和我的心理變化。根據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

(1)理解課文,學習邱少雲自覺嚴格遵守紀律的高尚品質。

(2)學習通過人物的表現及周圍的環境瞭解人物的內心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

⑴引導學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認真讀,認真體會,感受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字裏行間飽含作者的真情實感。

⑵聯繫實際談自己讀文中所受啟發和感染。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邱少雲自覺嚴格遵守紀律的高尚品質。

4、本節課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全文、體會作者的心理活動和心理描寫。通過“紋絲不動”這個詞來感受邱少雲自覺遵守紀律的偉大精神。

二、説教法

因為本課是自讀課文,所以我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共同討論自己不懂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學法、

1、指導學生通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理解能力。

2、引導學生設疑,解疑,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1)、導入課題

我們都讀過《再見了,親人》這篇文章,都感受到了那動人的一幕。但是與那些回國戰士不同的是,邱少雲卻永遠留在了那片異國的土地上。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邱少雲戰友寫的《我的戰友邱少雲》走近半個世紀前那個硝煙瀰漫的戰場,走近年輕而偉大的戰士邱少雲。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閲讀提示,想想它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文中找出幾個問題的答案。

3、學生彙報。

(3)整體認識與感悟,有感情朗讀

1、再讀課文,體會:一團烈火把邱少雲包住了,我作為他的戰友心情是怎樣的?指導有感情朗讀。

2、“為了整個班……沒發出一聲呻吟”這段話中用了一個比喻句,是什麼?把什麼比作了什麼?

3、“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熄滅。”“從發起衝鋒到戰鬥結束才20分鐘。”體會兩個“才”字的不同意思。

4、“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僅僅是忘不了那一天的嗎?

(4)、總結全文

(5)拓展思維,抒發情感:

a、在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後,引導學生:假如你也是潛伏部隊中的一員,你也親眼目睹了這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一幕,你會寫一句:怎樣的碑文來紀念、來歌頌這位年輕而偉大戰士?讓學生通過寫碑文的形式,將自己的感情流露於筆端,真實地抒發對這位偉大的戰士的崇敬、愛戴之情。

b、如果你是“我”,站在邱少雲犧牲的地方你會想些什麼?説些什麼?做些什麼?請以《我站在邱少雲犧牲的地方》為題續寫。

本課通過巧妙設疑,多種教法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想象力,我認為這是本節課比較成功的一面。最後希望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在《學習》書中的主題:有用的植物中有一個“長鬍子的洋葱”這一知識點,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對於測量的理解大不相同,這就藴含着許多教育機會和教育價值,經過考慮,我決定用這個點作為載體來嘗試設計一次有關測量的數活動。我認為測量的核心是測量工具與測量方法的有機統一,在測量過程中,幼兒能獲得很多知識經驗,如用同一工具測量不同的物體,用不同工具測量特定的物體。

二、説教學目標

1、瞭解測量在生活中的用途,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並學習記錄。

2、嘗試用尺和替代物玩量一量的遊戲,對測量活動產生興趣。

我為什麼要以這兩個作為我的教學目標呢?原因有二:第一,測量是在生活中能為人們工作生活帶來方便、提供便捷的一種方法,大班幼兒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到測量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我的第一條目標就是這樣定位的。第二,大班幼兒處於幼小銜接的過渡期,他們在不久的將來就要學習用尺來進行精確的測量,而我想借助今天的活動來激發他們對測量的興趣,為今後的學習埋下伏筆。

三、説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生活中的測量。

經驗來源於生活,幼兒在生活中能接觸到一些測量,可是,對於這樣的測量他們並不理解,也沒有仔細觀察過,用生活化的圖片和照片來作為本次活動的導入環節,能更好的促動幼兒之間的互動和經驗的碰撞。

第二個環節:自由測量——玩尺

前期幼兒沒有很多關於測量的經驗,我只是在區角活動中提供了一些替代物和工具來進行測量。可能通過這些個別化學習活動中,有的孩子有了一些經驗,可卻是不完整的、片面的。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我製作了一個fLAsH課件,用尺子提問與自我介紹來學習用尺測量的方法。

第三個環節:第一次測量(用尺測量不同長度的吸管)

緊接着,就是自由測量了。建立在第二個環節的基礎上,我在這裏用了不同顏色的吸管來測量,目的有二:1、發現同種長度的物體測量出來的結果一樣;2、不同長度的物體,數字越大長度越長,數字越小長度越小。在這個環節,同時鞏固了正確使用直尺的方法。

第四個環節:第二次測量——學着用尺和替代物測量。

其實,生活中的測量到處都有,用尺測量只是一種媒介和方法,可能,最實用的還是利用替代物來測量,比如:媽媽給孩子買衣服、買鞋子會用手來當替代物等。因此,本環節的目的就是讓幼兒通過藉助替代物和尺來進行測量。並且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提高幼兒之間的協商與合作能力。

第五個環節:延伸

也是《學習》中提到的“長鬍子的洋葱”,在自然角用水培的方法培育洋葱,讓幼兒嘗試用替代物和尺來量一量洋葱的長鬍子。讓測量變成他們生活中的一種方法,積累測量的經驗並會運用到生活中去。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一)教材內容與地位

川教版七年級上冊共5個學習主題,講述遠古至南北朝時期的歷史。本課所在的第三學習主題“統一國家的建立” 講述秦朝和漢朝的歷史。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統一國家的建立時期,從此,統一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故本學習主題在教材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

《張騫通西域》作為本學習主題5課中的第4課,上承“漢武帝的文治武功”、下啟“絲綢之路的開闢”,展現了統一國家初步發展的歷史畫卷:從政治上講,擴大了漢朝的疆域和統一,也有利於地區的開發;從民族關係上看,是我國多民族國家形成和民族融合的因素,也為後邊教材的北方民族內遷及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現埋下伏筆;在對外關係方面,通過西域,東西方經濟、文化等進行了廣泛地交流,古老中國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區域,我們吸收着外來文明的精華,同時向世界展示了華夏文明的燦爛輝煌。偉大史學家司馬遷把他的兩次出使稱為“鑿空”。從這個意義上説,“張騫通西域”在本學習主題中佔有重要地位。而西域位於祖國西北,有着獨特的風土人情和資源,加深了歷史和和地理學科的聯繫。

(二)學情分析

1、初一學生思維活躍、有強烈的自我發展意識和展示自我的需要,對感性的事物比較容易理解,也初步具備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從而為學生樂於仔細“研究”本課知識、分組蒐集與本課人物、事件有關的歷史資料(文字、劇照、圖片等)、擬寫漢武帝招募人員自願赴大月氏的詔書、結合書上《張騫出使西域壁畫》設計一段漢武帝與張騫的對話、編排表演歷史短劇、爭做“小導遊”等活動奠定了基礎,為開展活動性的課堂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所以本課以學生的參與、動手、動腦為主。

2、學生個體具有差異性,但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所以在本課的活動中及課後作業設計上都注意了層次性和學生自主性。

(三)設計理念

1、教師不應拘泥於課本,應該從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出發,通過改革課堂教學的手段和方式,把最生動的歷史知識呈現給每一個學生;

2、歷史是一門人文性學科,學生應在感知歷史中感悟歷史;

3、歷史原於生活,歷史教學應把學生引入到現實生活 基於上述理念,我將以活動課形式呈現本課教學內容。

(四)教學目標及其重難點:

1、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依據教學設計理念和“課標”要求,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確定三維目標:

(1)識記和理解:記住西域的地理範圍,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護設置的意義

(2)能力和方法:通過引導學生運用課內外的歷史資料,想象歷史情景,評價歷史人物,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地圖能力、歷史想象能力和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能力;初步掌握史地結合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認識並感悟張騫敢於冒險、勇於開拓、鍥而不捨、忠於國家的優秀品質,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認識新疆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尊重各地區、各民族習俗,自覺維護國家統一

2、教學重難點及確定依據

(1)重點:西域的地理範圍(狹義);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根據新課標的“知識與能力”目標要求和“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意義,確定二者為教學重點;

(2)難點:西域的地理範圍;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

初一學生剛開始學習地理,識讀地圖能力較差,且“西域”是古地名,讓學生記住其地理範圍有一定的難度;再讓他們理解抽象的隱含知識更不容易,所以確定其為難點。

二、教法選擇及依據

1、問題探究法: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情景教學法,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動機; 3、根據“論從史出”的學科特點選擇了史料分析法;

4、依據歷史教學的直觀性原則、初中學生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三、學法選擇及依據

根據新課標的目標要求、教學內容與初一學生特點選擇了:

1、表演法 2、識圖法、講述法 3、辯論 4、問題探究法等 在教學中,教法學法相輔相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結合,生生、師生交流互動,達到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歷史的目的。

四、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這堂名為“重走張騫通西域路”的活動課的總體設計思路是: 收集歷史資料 — 感受歷史場景 — 探究歷史人物 — 關注現實生活 — 鞏固小結 —課後作業

(一)收集歷史資料——課前師生積極準備

1、確定主題、根據興趣學生分成4組;各組同學根據需要收集與本課有關的網絡文字圖片影像資料,在此基礎上,各組同學分別準備: 第1組同學通過對教材文字、圖片內容的預習和理解,課外相關資料的收集處理及經歷想象後,分工擬寫漢武帝招募出使西域人才的詔書、設計張騫臨行前與漢武帝告別的對話、編排歷史短劇; 第2組同學把張騫首次出使西域路線分為4段:長安——玉門關、玉門關——大月氏、大月氏——陽關、陽關——長安,學生扮演的“導遊”1、2、3、4分別準備解説詞、進行練習;“導遊”5對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況做了簡潔敍述的準備; 第3組同學分成正反雙方,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張騫出使的背景、目的、經歷、結果、影響等方面選擇材料進行辯論準備; 第4組同學收集圖片、文字材料,準備“歷史的思考”這一環節的活動。

2、教師鼓勵並教給學生收集資料的方法:上網、書刊、影視等,指導各組學生的活動,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等;

(二)感受歷史場景、探究歷史人物、關注現實生活——課堂活動成果展示 1、圖片導入:教師扮演主持人,媒體展示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壁畫,告訴學生此壁畫反映的是中國古代史上一重大歷史事件,對中國歷史發展有着巨大影響。激發學生學習慾望,導入“重走張騫通西域路”主題活動

2、活動展示:

(1)第1組同學表演歷史短劇《第323窟壁畫》 劇情簡介:

大殿上(教室前半部分),“漢武帝”正在批閲奏摺,“信使”飛報:匈奴南侵,又將威脅長安!“漢武帝”氣惱、焦慮,思考對策;一“大臣”獻策:聽説漢王朝西邊的西域地區有個大月氏,與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可派使者出使,以聯合抗擊匈奴。旁白介紹“神祕”的西域和大月氏的有關情況後,“漢武帝”採納建議,決心抗擊匈奴。

“漢武帝”擔心:西域與西漢相距遙遠,路途艱險,朝臣與百姓都心存畏懼,誰願意去呢?“大臣2”獻計道:“陛下可下昭招募。”於是,“漢武帝”頒佈昭書,招募出使人才;“張騫”主動請纓,向“武帝”推薦自己;“武帝”決定派張騫出使。

長安城外,“漢武帝”和隨從送別張騫一行?? 目的及依據:“皇帝的決心”、“神祕的西域”、“下詔招募”、“張騫應徵”、“長安送別”5個歷史片段呈現出張騫首次出使西域的背景、目的及西域的地理範圍與人民的生活狀況,初步感受到張騫迎困難而上、報效祖國的優秀品質。模擬“歷史情景”,突破了傳統歷史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有利於學生感悟歷史及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良好習慣和運用課本資料的能力及語言表達和表現等能力,營造了積極的學習氛圍。

(主持人設問“張騫一行百多人的征程,是否一切順利”過渡到)

(2)第2組同學扮演導遊介紹《漫漫西行路》 “導遊”1介紹張騫從長安到玉門關的所見所聞,並點明玉門關名稱的由來;“導遊”2播放電視劇《漢武大帝》片段,表現“張騫”一行被匈奴所扣,十多年間,張騫矢志不渝,終於抓住機會,擺脱匈奴控制,到達大月氏,拜見大月氏首領,表明來意等情節。“導遊”3介紹張騫等人在大月氏由於自身情況不能聯合出兵後,沿南線返回陽關的路途上的經歷,並聯系唐朝詩人王維的相關詩句;“導遊4”簡介張騫等人從陽關返回長安、受到漢武帝接見的情景;“導遊5”簡介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況。

目的及依據:描述起張騫等人的兩次出使沿途上的風土人情、資源、自然條件、遭遇等,由此,同學們對“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背景、任務、始返時間、主要經歷、活動結果等了解得比較清楚,落實了教學重點。這體現了教學源於教材而又高於教材。有利於學生把課本和課外收集到的資料的處理運用能力的培養,也有利於培養表達能力、合作意識。

(主持人出示“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情況比較表”、學生填寫、主持人強調後過渡到)

(3)第3組同學圍繞“再説張騫”主題展開辯論 出示辯題“嚴格來説,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都未能完成任務。你認為他是成功還是失敗?”第三組同學,根據準備、出示材料,進行鍼鋒相對辯論。

目的及依據:在辯論中學生從經濟、政治、精神影響方面理解了“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及“西域都護設置的條件、職責和意義”,通過學生對歷史人物的瞭解,又促進其對歷史事蹟的瞭解,突破了重點與難點,培養學生客觀公正的分析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昇華情感

(主持人再引導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中關注由歷史的認識轉化為對現實的思考,從而過渡到)

(4)第4組同學圖文對照引發同學們“歷史的思考” 展示圖片、文字資料,讓學生了解到西域物產對內地及我們今天生活的影響,引出兩個思考:“1家鄉特色水果的發展” 、“2西北地區的環境保護”。組織同學討論,獻計獻策。

目的及依據:這有利於學生憑藉生活經驗去主動探索、又有利於學生感受到現實是歷史的延續和發展,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注意了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與關注現實及環保意識的培養。

3、教師歸納總結、引導學生評價

目的是全面是瞭解學生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關注過程與結果、促進學生可持續性發展。

4、課後活動:(任選一題)

(1)重走張騫出使西域路繪製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

(要求:圖的尺幅大小、圖例、路線、必標地--長安、葱嶺、大月氏人生活地)

(2)小作文(二選一): 我眼中的張騫

淺議張騫通西域對我們今天生活的影響

標籤: 説課稿 模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gkd3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