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歷史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有關歷史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説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歷史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歷史説課稿 篇1

▲説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貞觀之治》是人教版初級中學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的第二節內容。《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這一單元講述了隋唐時期我國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況。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階段。因此,是我國封建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這時候的中國,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國文化對世界特別是亞洲產生了深遠影響。世界學者們公認的“中華文化圈”的總體格局就是這時候形成。所以,學習這一時期的歷史,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熱情。具體到本課,本課介紹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則天統治時期唐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和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統治,使唐朝出現了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達的景象,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啟盛唐新氣象,應該説,學好《貞觀之治》是學好這一單元和整個唐朝歷史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課的知識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能力 ①通過學習,瞭解唐朝的建立,貞觀之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基本史實。

②掌握“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和歷史故事,加深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的認識,培養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採用多媒體展示影視圖片,引導學生自主獲得歷史題材的文學藝術作品與真實歷史之間的關係。

通過分組討論“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 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通過學習,明白“成由勤儉,敗由奢” 的道理。認識虛心接受他人正確意見的好處。

(2) 從唐朝的強盛中,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為今天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發讀書的決心。

本課的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做出恰當的評價。對於初中學生,他們評價一個人物,往往會帶有感情色彩,從“好”或“壞”出發,而不能客觀地分析,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

▲説教法

歷史知識的掌握離不開教師的教授,所以講授法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新課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多種教學方式,因此,本節課 要採用分組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多媒體展示法,材料分析法 。

説學情學法

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慾強, 所以要引導學生觀看圖片、分析資料, 自主獲取信息 。 知識積累較少 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 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 的故事導入。該故事緊扣本課內容,可以實現有效導入,同時因為故事本身趣味性特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附故事:魏徵逝世後,他的家人託人給唐太宗送去一個魏徵未寫完的奏章。上面寫道:“天下的事情有好事壞事。人,有好人壞人,任用好人,則國家安泰,任用了壞人國家就要大亂;朝中大臣之間有愛有憎。往往對他愛的人,只看見長處,對他憎的人卻只能看見短處,這是不正確的。應當是:能看見所愛的人的短處,看到所憎人的長處。如果這樣,就能去掉真正的壞人,任用好人,天下就興旺了。”唐太宗看了這段話以後,非常感動,他對大臣們説:“今後,我難免會遇到這樣的事,你們把魏徵的語言寫在笏上,看到我有錯時,隨時給我提出來,幫助我改正。”

然後通過設計過渡語:唐太宗為什麼能虛心聽取臣下的意見?他統治的時候,唐朝是一種怎樣的局面呢?現在我們來學習本課內容。來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二、教學新課:

(一)、唐朝的建立(略講)

1、通過設計問題:① 隋朝是怎樣滅亡的? ② 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嗎?指導學生閲讀課文第一目的內容,找出答案。讓學生掌握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時間和都城,(教師板書概括)

2、讓學生髮問,師解疑釋難。

(二) 多媒體展示唐太宗畫像,簡介唐太宗其人, 然後 (一) 唐太宗 李世民,隋亡教訓記在心, 輕徭簿賦重生產, 君臣廉潔又勤政, “房謀杜斷”重賢能,虛心納諫用魏徵,政治清明國強盛, “貞觀之治”真繁榮。 (二) 唐朝有個武則天, 後宮之中掌大權, 晚年稱帝國號周, 唯一女皇她為先, 弘揚“貞觀”有政績, 引出“盛世”到開元。

▲説板書設計:一、隋亡唐興

1.隋煬帝的暴政 2.李淵建唐代隋(618年) 3.李世民登基(626年)

二、“貞觀之治”

(一)“貞觀之治”的局面形成

(二)“貞觀之治”的原因:

以隋為鑑,以民為本2輕徭薄賦,發展生產3.勤於政事,善於納諫 4.精兵簡政,吏治清明 5.不拘一格,唯才是舉。

歷史説課稿 篇2

説課內容:《中國歷史》第二冊第一單元第3課開元盛世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3課的教學內容。 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階段,唐玄宗開元年間的空前繁盛更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頂峯,在隋唐史乃至中國古代史教學中處於重要地位,是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為使學生對“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和盛世全貌有一個相對全面的認識,在隋唐史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調整:《開元盛世》一課主要內容包括“開元之治”,盛世經濟的繁榮,上承“貞觀之治”,下啟盛唐民族、對外交往和科技文化。

2、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開元時期政治、經濟的發展情況,包括“開元之治”、農業的新發展、手工業技術的提高以及商業的繁榮等主要史實。

2、能力與方法:通過課前讓學生分組蒐集資料, 進行信息加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的能力;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圖片、史料展示輔助教學,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對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玄宗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經濟生產水平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而且居於當時世界先進地位,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對這一時期精美的絲織品和陶瓷工藝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3.本課重點及處理: “盛世經濟的繁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經濟繁榮方面,盛唐經濟的發展主要反映在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上。利用課本導讀框中杜甫詩《憶惜》,讓學生朗讀後,依據詩句內容分析開元盛世的社會情景,利用課本內容指導學生閲讀教材內容,從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歸納盛唐經濟繁榮的具體表現,並利用圖片資料直觀感受。

4.本課難點及突破:對曲轅犁、筒車的結構、原理和先進性的理解:曲轅犁、筒車是唐朝先進的農具,但是它們的結構原理和先進性,學生不易理解,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而且,現在的學生對於農具的瞭解又極少,因此農業工具的改進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根據學生對直觀形象事物容易接受的特點,我分別展示出:曲轅犁和直轅犁對比簡圖、筒車與翻車示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這兩種農具的先進性,從而突破難點。

二、説學生:

我所講的這節課面對的是初一學生,他們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喜歡動手去做,動口去表達對事物的認識,但仍處於感性認識階段。而我所講的內容偏重經濟方面,理性強,學生理解難度大。為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為學生創設直觀的思維情境,鼓勵啟發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從而完成知識的“認知—理解—內化”。

三、説教法

結合實際情況,本課教學我準備採用講述法,提問法、導讀法、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在聽覺和視覺兩方面同時帶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通過啟發式教學,使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傳授知識、思想教育和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

四、説學法

學生學習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針對本課特點,我認為應當採用閲讀法,歸納法、比較法等多種學習方法。一方面要教給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方法和培養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一方面要教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在教學中,實現教法和學法的有機結合和高度統一。

五、據以上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圍繞開元年間政治、經濟兩個中心,設計若干問題進行如下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二課《貞觀之治》的有關內容,你對上一節內容中哪一個歷史人物最感興趣,為什麼?這樣可通過複習上一節內容,引發學生興趣,既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課堂角色,與老師產生共鳴,一起進入學習本課內容的氛圍中。

(導入)用杜甫詩《憶昔》創設情境,學生通過想象對開元時期的特點有所瞭解,引導學生帶着兩個問題:“開元盛世”是怎樣取得的?社會繁盛到何等景象?導入新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pmke4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