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總8篇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總8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説課稿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總8篇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買文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購物》的第一課時。本節課突出讓學生在活動中瞭解、認識人民幣,解決實際問題。本節是本單元的第一節課,由於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已經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教材中創設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境——買文具,讓學生在購物活動中初步認識人民幣,理解人民幣的功能。通過“買文具”、“認一認”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並對小面額人民幣上的數字、圖案等有初步的瞭解,然後進一步讓學生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關係。最後通過“填一填”來了解人民幣之間的兑換,以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並重點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2.通過購物等活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理解人民幣的功能。

3.培養合理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教學設想

通過“買文具”這一真實、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理解人民幣的功能。然後通過看、拿、想、説、換、比等手段,加深學生對小面額人民幣的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斷創設情境,讓學生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關係,並且真正體會1元錢的幣值,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合理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將數學課與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人民幣、多媒體。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買過東西嗎?今天,老師想帶你們去商店看一看,你們願意嗎?(出示商店情境圖)這個商店是賣什麼的?(自由發言,引導學生説完整的話,準確運用數量詞)在商店裏你都看到了什麼?(自由説)這麼多的文具你想買什麼呢?(讓一名學生説)那你用什麼買呀?(人民幣)你認識錢嗎?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咱們中國通用的錢——人民幣(實物人民幣)。

【藉助文具商店這一情境,引出本節的主題——人民幣,並揭示人民幣的功能。】

二、小組合作,獲取知識。

1.師:現在,你們想仔細去看一看嗎?下面請每個小組拿出信封內的人民幣,大家輪流看一看、摸一摸,你能發現什麼呢?觀察時小朋友們要互相謙讓,有禮貌。

2.師:你都發現了什麼,誰願意説給同學們聽一聽?(主要引導學生從人民幣的數字、面額、字樣和各種圖案説一説。)

3.個別發言,出示教材第68頁“認一認”。

【這一步主要是讓學生認識人民幣,通過讓學生親自去看、摸,使學生對人民幣有初步的瞭解,同時,凸現學生的個性思維及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購物活動。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人民幣,現在我們就一起去買東西,看你會不會買?(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購物活動。)

1.小組合作:組長來當售貨員,其他同學用課前準備好的人民幣(課本後的彩圖)購買自己想買的文具。

2.師:同學們的收穫都不小,你能從你買的文具中選一種介紹一下你是怎麼買的嗎?(指名説一次購物過程。)

3.師:小朋友們,你們看,我這裏有1張1元錢,我也想去買一些文具,你們願意幫我去買嗎?下面就請同學們用1元錢去買文具,你能買些什麼呢?(小組繼續購物。)

4.反饋,並板書:

1元

2角 找回8角

1角 找回9角

買文具 教師説課,標籤:一年級數學説課稿,小學數學説課稿,

……

運用課件演示元和角之間的關係,以及角和分之間的關係,並板書:

1元=10角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1元=10角,也知道1元錢能買哪些文具,你能獨立完成第69頁這些題嗎?(學生獨立試做。)

5.師:大家都完成了,現在誰願意把你的展示給大家看一看。(實物投影反饋。)

6.師:在你的生活中,1元錢還可以買哪些物品呢?(同桌交流。)

【通過購物讓學生初步理解人民幣的功能,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關係,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解決簡單問題。

1.請學生來當售貨員,老師拿一張5元的人民幣去買一支鋼筆,售貨員沒有零錢找給老師,由此創設一個需要兑換人民幣的情境,然後讓售貨員自己去想辦法。

【讓學生體會到兑換的必要性。】

2.師:你在平時的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嗎?你現在想不想讓同學們幫你去解決呢?你可以找一位好朋友去兑換。

3.師:哪一對好朋友想把你們的收穫告訴大家。(全班交流,並板書,用實物粘貼。)

5元 能換5張1元

2元 能換2張1元

5角 能換5張1角

……

4.獨立完成教材第69頁“填一填”第1題。

5.師:誰想把你做的展示給全班同學看。(實物投影反饋。)

【通過情境讓學生體會到人民幣之間可以兑換,也讓他們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此類問題應如何解決,加強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

五、練一練。(卡片)

2元=( )角 30角=( )元

4元=( )角 50角=( )元

3角+6角=( )角 2元+2元+1元=( )元

六、説一説。

師:人民幣是我們平時生活中離不開的,在勤儉節約方面,愛護人民幣方面,你是怎麼做的?説給你身邊的小朋友聽。

七、實踐作業。

訪問或調查並記錄:你對人民幣還知道些什麼?

【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

評析

本節課學生是在購物情境中完成的,學生對情境非常感興趣,本節課的任務也完成了,但是學生對人民幣的感知還不夠,在學生獨立觀察人民幣後,讓學生説一説時,教師的指導還不到位,學生説不出來的一些方面,教師應引導學生説出來,比如人民幣上的數字是什麼意思,人民幣上的圖案都有什麼,等等。接下來的購物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而且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認識了人民幣及元、角、分之間的相互關係,理解了人民幣的功能,還培養了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方式,將數學教學變成了數學活動的教學。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冀教版小學新課程《數學》一年級上冊中的"6以內的合成"。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和學法分析、教學過程、課堂小結四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小學一年級上冊第28—29頁

本節課圍繞的4、5、6的組成設計了三個操作活動。活動一,4的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2個藍色花片和2個紅色花片,合起來有幾個花片的問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目的使學生在操作中理解合起來的含義,體驗合的方法,並通過擺出的花片學習2和2組成4。活動二,5的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兩種顏色的花片,使它們合起來是5個的活動要求。這個活動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會有不同的做法。在學生操作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5的組成式。並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歸納出1和4,2和3這兩個組成式。活動三:6的組成。在學生學會了5的組式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和總結歸納出6的組成式。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交流、歸納4—6各數的組成式的過程。

2、理解和體會合的方法,學會6以內數的組成,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逐步發展合作學習的意識,願意表達自己個性化的做法,初步形成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對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合與分的方法,掌握2—6的組成。

教學難點:理解分與合的方法,瞭解6以內數的組成。

二、學情分析

(一)注重直觀演示、操作,探索簡單的規律,發掘學生的潛能。

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直接經驗是思維表象形成的基礎,學生學習所需要的直接經驗主要來源於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學具的演示、觀察、動手操作等教學實踐。因此,教學中我藉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藉助實物:圓片為教具,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在眼看、手動、腦想、口説中溝通多種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識,體會分與合的思想。

(二)精心創設情境、遊戲,激發興趣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愛活動,學習興趣是支持、推動他們投入學習的巨大內動力。因此,我努力創設多種情境,鼓勵學生手、口、腦並用,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問題,又通過不同形式的遊戲活動,藉助多媒體課件,強烈刺激學生的感官,學生保持熱情、高漲的情緒,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變"苦學"為"樂學"。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三、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

1、説出10以內數的順序。

2、猜數:一個數比3大比10小,它可能是幾?

3、用我們學過的數字説一句話。

二、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談話:同學們,剛才這幾位同學説的好嗎?我們給他們鼓鼓掌!(學生熱烈鼓掌)

同學們在鼓掌時是怎麼拍手的,誰來示範一下?

誰來示範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大家也照樣子慢慢地做幾次拍手動作,好嗎?(集體模仿)

2、現在誰來説一説我們鼓掌時是怎麼拍手的嗎?

生:把分開的兩個手合在一起

説得真好!看來只有把分開的兩手合在一起才能拍響。(板書課題:合)。

在數學王國裏呀,也經常用到合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數的合成。

[説明:通過鼓掌,使學生理解合與分的意義。

三、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一)學生動手操作合的過程,學習4的合成。

拿出2個藍色圓片和2個紅色圓片,合起來有幾個圓片?

(1)放手讓學生活動,教師適當引導。

(2)全班反饋,交流擺的結果。

使學生知道兩種顏色的圓片擺的先後不一樣,結果相同。

教師講解:2合2合起來是4,並寫出表達式。

結合學生的表達,板書22

(3)把兩種顏色的圓片分出來。

(4)下面同桌合作,每人拿出一種顏色的圓片,使他們合起來是4個。

(5)交流拿的方法,總結讓學生知道,無論哪的是哪種顏色的圓片他們的順序如何,都是1和3合起來是4個。誰還可以説出幾和幾合成4?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同學們們真了不起,自己學會了4的幾種不同合成。

3、比較兩種分法

提問:觀察這兩種分法,同學們們有什麼發現?(分成的2個數交換了位置)教師小結:當我們找到一種分法後,可以交換兩個數的位置,即可得到另一種分法。

(二)探索5、6的合成。

1、師:同學們們很聰明,一會兒就將4的合成學會了。下面拿出兩種不同顏色的圓片,使他們合起來是5。

(1)學生自主操作。(通過擺兩種顏色的圓片,探究5的合成)

(2)讓4人合作交流得出的結論。

(3)小組長歸納彙報探索結果。

老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板書:

(4)去掉圓片的顏色,使學生歸納幾和幾合成5。

(5)選擇好的方法記5的組成。

2、拿出兩種顏色的圓片,使他們合起來是6個。(方法如5的合成)

[説明:在探究新知階段,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交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與探索精神。注重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讓學生的思考力逐步生長。通過擺圓片、“手勢法”的練習,學生能有序的記憶。]

四、遊戲活動,運用鞏固

1、“輕鬆入門”:看圖填空。

(1)學生自己完成填空。(2)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並説出2、3的合成。

(1)先擺一擺,再看一看2可以分成幾和幾?3可以分成幾和幾?(2)完成書上練習。

(3)請學生説出2和3的分與合。

2、“快樂學習”:填一填

3、“小試牛刀”:看圖畫一畫

4、數學遊戲:教師説遊戲規則,同桌之間經行。

小學生的學習大多以無意識注意和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好奇、好勝,注意的穩定性和持久性較差,因此在這一環節,以遊戲鞏固,可以再次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五、課堂小結,深化認識

1、這節課你學習了什麼內容?(完整揭示課題:6以內數的合成)

2、回家把6以內各數的合成説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師:今天同學們玩得高興又學到了知識,老師也為你們感到高興,老師還有一個小小的要求,請你們把今天學的和做的遊戲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玩一玩,好不好!這節課就上到這裏,小朋友再見!

(簡單的課堂小結,讓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再次得到滿足;教師對課後的要求,巧妙地將學習活動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書本延伸到生活。)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第一課時前後。

在小學階段,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空間觀念的數學知識。這個單元選取的內容都是學生身邊的、常見的、感興趣的事物,非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與生活體驗。教學時主要讓學生在具體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有關體驗,結合對物體前後的位置與順序已有的簡單生活經驗,認識前後。因此,在教學中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素材的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

2、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對實際情境的觀察中,認識物體前後的相對位置與順序,初步培養空間觀念。

能力目標:能用語言表達實際情境中物體間的前後關係。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探索精神,樹立學數學、用數學、愛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前後位置關係,正確確定前後。

教學難點:理解前後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讓學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識是最深刻、最牢固的。我本着玩中學,學中玩的理念與直觀教學原則,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本節課中,我主要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運用多媒體介入,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森林運動會這一場景,彷彿身臨其境,便於學生充分地感知物體的前後位置關係。

同時,《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而,我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讓他們採取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觀察、描述、想象、合作交流中體驗前後的含義,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探索的樂趣。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一)教學內容:

本課時的教學核心內容是學會10的加減法,在分蘋果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10的加減法及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二)教學知識目標:

1.學會10的加減法.

2.通過遊戲學會湊10法.

(三)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四).教學重點:

10的加減法

(五).教學難點:

體會10的加減法及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二.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展示課件1)

二.新授

1.導入.(出示情景圖,展示課件2)

今天老師請你們幫個忙,把這堆蘋果分成兩堆,每堆有幾個 你有幾種分法 (讓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學習,每個人用10根小棒試着分一分)

2. 建立模型,體會10的加減法.

(1)全班交流,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9個一堆,1個一堆,可以列式:9+1=10,1+9=10

8個一堆,2個一堆,可以列式:8+2=10,2+8=10

7個一堆,3個一堆,可以列式:7+3=10,3+7=10

...

最後總結出幾加幾得10的所有算式,讓學生自己吧算式整理排列好,並問:哪種排列方法好 並説出理由.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6+4=10

7+3=10 8+2=10 9+1=10

讓學生看算式,找一找從中發現了什麼規律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1)使學生初步感知:在總量10不變的前提下,一部分量依次增加,另一部分量就依次減少

(2)出示表格,問這個表格怎麼填(只要表格中上下兩個數相加等於10就行)

通過填空體會10減幾得幾的減法.

10減1得9,10減2得幾 10減3得幾 ......

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從而總結出10減幾得幾的規律.

10-9=1 10-2=8 10-3=7

10-4=6 10-5=5 10-6=4

10-7=3 10-8=2 10-9=1

(3)數學遊戲——數字划拳遊戲(同位同學相互做,比如説:一個同學出2根手指,讓對方同學出8組成10)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一練第1,2,3,4題.(展示課件4)

練一練

哪兩盤合起來是10個

連一連.

練一練

10-3=

5+4=

10-5=

2+8=

8-2=

10-7=

10-4=

10-6=

3+7=

4+6=

9-3=

0+10=

四.説教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集圖象.聲音.文字於一體,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形象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新的知識.我在教學中就利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情景圖的展示,作業的設計就充分利用了這點.

2. 情景展示與實物演示法

創設生動形象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在生動活潑的情景中學習新的知識,另外通過數小棒這些真實的實物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既加深了他們的記憶,也在遊戲中學習了新的知識.

五.説學法

1.自主學習

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同時,要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學習 習慣,讓他們獨立思考,獨自發現規律,不能由老師全權代替.

2.合作互動學習

合作互動學習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特別是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合作互動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易於合作.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及學情

1.教材分析:“找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數學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節課是《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探索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

2.學情分析:學生對於規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礎。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學生對於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説還是比較容易的。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已經或多或少接觸到了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把它作為專項知識進行學習和研究,還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範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也就是説《找規律》內容是孩子初次正式接觸,怎樣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探索、領悟、創造規律,將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而又因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煥散但其又很活潑,思維很靈活。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個性、心理特點揚長避短地進行教學,是我教學設

計的重點。

3.教材處理:基於學情的分析,我將教材進行了嘗試性的處理,以教材中的主題圖作為本節課的第一個層次的練習,而將學生動手創造規律、展示規律、表達規律作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將教學的難度提高,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訓練學生的探究能力。

根據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4.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探索、領悟、創造的規律,並能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説一説、畫一畫、擺一擺等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學會從多角度發現規律、創造規律。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之美,體驗數學之樂趣。

5.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找探究規律的活動中,自主探究並發現規律。

6.教學難點:能用合理、清晰的語言闡述自己所發現的規律,學會用“重複的一組”來表達規律,並會創造規律。

二、教法與學法

1.教法:

(1)本節課從關注“教”轉向關注“學”,從而進一步轉向關注“人”的發展。為了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層次,並在與同伴交流中獲得進步。在本節課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參與數學活動,

在動態的過程中體驗規律、感悟規律、應用規律,同時獲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節課首先要讓學生能夠從事物中發現簡單的規律,然後能準確清楚的表述規律,最終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2)創設多元情景、發展多元智能。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發展潛能。我創設多元情景,如讀規律、演規律,聽規律,畫規律,欣賞規律等活動,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2.學法:《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我設計了找規律圈一圈、創造規律擺一擺等操作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圈、擺、畫,親身感知、體驗事物的排列規律,逐步發展其動手、觀察及推理能力。

(2)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3)對比歸納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學會歸納總結,同時錘鍊學生表述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2.動手操作,探究規律

3.激趣練習,應用規律

4.聯繫生活,欣賞規律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冊第六單元《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認識圖形》。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與學法、説教學過程和説板書設計這四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想。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對本教才進行簡單的分析,課程標準把空間與圖形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初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認識圖行》是本冊教材《認識圖形》的起始課,是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來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立體圖形,體現從平面到立體的設計思路。認識這幾種圖形不僅是今後學習他們的、周長、面積體積、三視圖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説教學目標

依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的認知能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體,體會“面在體上”

2、能力目標:在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實踐、創新能力,建立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的情感。

4、評價目標: 用評價來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讓學生學會評價他人,評價自己,建立自信。

3、説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另外,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很容易將長方體體和正方體混淆,所以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定為:分析各類圖形的特點,進行分類

二、説教法、學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難點,完成上述四維目標呢?新課程標準指出:教無定法,

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對於入學不久的一年級學生,它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且好動,愛説。針對這種情況,我綜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採用情景教學法,嘗試教學法,活動教學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經歷探索,獲得知識。

學法: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我還會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使學生不僅學會,還要會學,在本課教學中,我融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為一體,安排學生在摸一摸,説一説,做一做,塗一塗這一系列活動中動眼、動手、動口、動腦中來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徵。

三、説教學過程

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徵,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為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通過多媒體展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和三稜柱,並提出問題一:這裏有大家熟悉的朋友嗎,是誰呢?我想通過這個問題幫助學生回憶起已學過的知識,這裏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學生應該能説出他們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學生不認識三稜柱,這裏我要簡要的介紹一下,為後面認識三角形做準備 。提出問題二:今天我們來這裏要認識幾位新朋友,在交朋友之前你想要知道什麼?學生可能會説我想知道他的名字,還想知道它長得怎麼樣,住哪裏等等,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

(二)組織活動,探究新知。這個環節是本課的中心環節,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根據這一理念我設置了四個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學習中體驗,時間控制在18分鐘左右。

活動一:認識新朋友,我創設這樣的一個問題情境:新朋友都在這幅圖中,請大家找一找然後再分分類,看這裏有幾種圖形(多媒體展示分類結果)問題一:你想和這些圖形做朋友嗎?學生會異口同聲的説:想!我就説,那我們來個比賽,看哪隊交的朋友最多:綠隊,藍隊,黃隊,橙隊。提出問題二:你們知道這些圖形的名字嗎?這裏我讓學生進行嘗試,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邊出示圖形,邊板書圖形名稱。小結:知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都叫做平面圖形。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

活動二:瞭解新朋友,提出問題一:這些新朋友的家在什麼地方,我們到哪去找它們呢?這個問題,孩子們非常想知道答案,有利於激發他們探究的慾望。

在找家的活動中,我採用啟發式教學法:首先手拿一個長方體,用手摸着它的一個面問:這個面是什麼形狀?接着我通過問題二引導學生從桌面的物體中找出長方形,可能有學生從長方體上找出,也有可能從三稜柱中找到長方形,甚至會有學生找到幾個長方形,對這樣的同學我會進行這樣的評價,比如:你真棒,你觀察的真仔細,同時將小圖形獎給他們小組,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經過老師的引導找出長方形後,提出拓展性的問題三:你能從桌面的物體上找出其他圖形嗎?這個問題我會採取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討論的形式進行。我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採取先輔後方的策略,在這裏我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希望他們能夠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來親身體驗從體上找面,面在體上從而突出本課的重點。從模型中找出這幾種圖形後,提出問題四:請把你剛才找到的幾個面摸給同桌看看,並説説摸得時候你有什麼感覺。學生可能説,摸起來,平平的、滑滑的等等,這裏我想通過摸一摸的活動讓學生體驗這幾個面都是平的。然後引導學生觀察,課件演示:面在體上滑下,加深學生對面在體上的理解,因為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認識了平面圖形,但是對體和麪的關係理解的不透徹。我想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更直觀更生動的揭示體和麪的關係,幫助學生建立起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活動三:給新朋友畫像,提出問題一:小組討論,看誰能想個好方法,把你喜歡的新朋友從立體圖形中請出來?我希望通過這個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還具有操作行的問題來發展學生的創新能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過交流,學生可能想到畫的方法,印的方法,折的方法等等,如果學生只説到畫的方法,我就會引導他還有別的方法嗎?這裏我會給機會學生來説,説操作過程,並且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獎勵評價好的小組。接着,學生活動,提出要求:請選擇一種合適的方法得到這些新朋友。學生活動:描一描,印一印,折一折。我想讓學生通過做數學來讓他們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活動四:找朋友,提出問題:生活中,你在哪裏還見過這些圖形呢?這個問題我讓學生自由發言,學生可能説到門的形狀,窗的形狀,在必要的時候我還會進行引導,比如我們黑板面的形狀,紅領巾的形狀等等,接着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圖片,讓學生先觀察,然後再來説一説。我想通過找圖形,讓學生體驗到這些圖形在生活中有着廣範的應用。為了體現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創設一個小朋友上學路上的情景:並提問,這些交通標誌牌的表面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呢?把學生引入到現實情景中,實現數學經驗生活化,並且我

想通過對這些標誌牌的認識來增進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我還進行交通安全的教育。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這裏我設置了不同層次的4道練習題

第1題:連一連

我想通過該這道題目來加深學生對這四種圖形的認識,區別形和體

第2題:猜一猜

我想通過這道題目進一步體會面在體上

第3題:塗一塗

通過動手加深學生對這四種圖形的認識

第4題:數一數

這裏我會引導學生數紅色的三角形有4個,綠色的三角形也有4個,所以共有8個三角形,黃色正方形一個,綠色一個,紅色一個,共有3個正方形

(四)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我想借助這個環節及時反饋本課的教學效果,引導學生説出這四種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提出問題,這些都是今天認識的新朋友,你打算怎樣把它介紹你的爸爸、媽媽呢?

在教學結束前,我會對小組評價進行總結,評選出優勝組,給予鼓勵,表揚。、

四、板書設計

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課的板書設計的很簡潔,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這節課的教材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40頁的內容。《比多少》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之後進行教學的,這節課將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數的比較打下基礎。也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及生活中的廣泛用鋪路。

二、教法學法。

數學應該是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本課設計不斷創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生活的數學,從操作中發現,從發現中體驗,讓做數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為課堂發展的原動力,體現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教學理念。基於以上的知識,並結合本教材的特點,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感知100以內的多少,會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概括力。

3、德育目標:使學生感受數學無處不在。

4、情感目標:激活學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主觀需要,使學生愛學,樂學,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以上目標在數學活動中滲透,形成德育、智育、知識與能力的結合,本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並能用它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三、教學過程。

分四層次:導入、新課、練習、總結。

1、導入部分:

猜班級人數:我班級的人數比40多、比45少,誰能猜一猜。

我班有多少人?通過猜數,集中學生注意力,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2、新課部分:

現在科學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的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針對這樣的認識以及本課的知識特點,本環節我通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實踐等方法探索新知,具體設計如下:

課件出示魚缸圖(花金魚15條、黑金魚10條)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個詞來描述二者之間的.數量的多少關係。

再出示紅金魚48條的魚缸圖,學生再次依照前面的方法嘗試着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來描述三者間數量的多少關係,在描述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概括力。

3、練習部分:

基於一年級學生課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易疲勞的特點,我特將此環節設計為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鞏固新知,同時也使學生能力主動參與,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4、總結部分:

總結課上所學內容,並將課上所學知識用於生活,也要在生活尋找數學知識,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在主動探索求知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創新意思,鍛鍊動手操作,應用知識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是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中的內容。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的不進位加法,知道口算時“要個位上的數與個位上的數相加”,同時也較熟練掌握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之後教學的這些都為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奠定了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

二、説學生

一年級下期的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並且會用多種方法計算10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本班孩子在學習中對自己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數學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能積極參與操作、觀察等數學活動,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説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進行正確計算。

2、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化的算法。

3、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意識,激發數學興趣,發展數學思維。

四、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難點:理解進位原理,提高計算能力。

五、説教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是組織發現活動,關注活動中的學生,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

情景教學法、操作實驗法、發現法成為了我本節課採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六、説學法

一年級的孩子在數學學習中,他們更喜歡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操作,豐富多彩的遊戲來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加學習活動的熱情,孩子們在本節課中通過操作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

七、説教學過程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這一論述告訴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勵因素,讓孩子明確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並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以此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願望和動機。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情景圖

課本中例1的情景圖呈現的是帶孩子們遊玩的情景,接着帶孩子摘蘋果,我認為這樣處理的好處是讓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複習舊知。接着讓學生説出243,你是怎樣算出來的?然後讓學生觀察遊樂場兩位小朋友為大家準備礦泉水這個圖,讓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嘗試計算,詢問孩子:249到底是不是等於33,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相信大家學過之後,就能很快算出249等於多少。然後板書課題,引出了新知。這樣的設計既為今天的學習作了鋪墊,又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一年級的孩子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而這一數學知識的抽象概括性與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之間的矛盾,而教學手段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孩子們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在操作實踐,觀察分析的活動中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

小朋友們,你們想去遊樂場嗎?(想)那就跟我來吧。你們看,這是遊樂場。這裏有魔天輪,這裏有蹺蹺板樂園,還有划船樂園呢。咦,一羣小朋友在樹下幹什麼?我們去看看吧。原來樹上掛了又大又紅的蘋果。你們想摘嗎?(想)那好吧。先來摘這個蘋果。(挑學生口算,摘蘋果)師:對不對呢?(對)全班來,好真棒!(對了)

誰能告訴老師243,你是怎麼算的呢?(先算43=7,7再加20等於27)對不對?(對)真好!在遊樂場裏,有兩位小朋友正在為大家準備礦泉水。

箱子裏有24瓶礦泉水,又買來了9瓶,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瓶礦泉水)非常好!誰會列算式?(249=33)你們

説等於幾?(33)到底249是不是等於33,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相信大家學過之後就能很快地算出249等於多少?你們有信心嗎?(有)

(二)操作實踐探索算法

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3個教學活動來突破本課的重難點

1、擺小棒

左邊擺上24根小棒,右邊擺上9根小棒,你能用小棒算出得數嗎?

孩子遇到了249個位相加滿十這個新問題,該怎麼處理?接着同桌交流擺小棒的方法。

然後請孩子説説自己的擺法,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可能會出現這樣一些擺小棒的方法

(1)先把4根和9根合起來是13根,從13根裏拿出10根捆成一捆,20根和13根合起來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204

13

(2)從9根裏抽出6根放在4根那裏,捆成一捆,20加10,再加3就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63

30

(3)把24分成23和1,1和9湊成十

展示算法

249=33

231

10

(孩子們通過擺小棒自主探究解決了遇到的新問題,建構了數學知識的意義,接着又讓他們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共享學習成功的喜悦,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形象直觀了.)

這一環節為孩子們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機會,並且充分的發揮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及時快捷的優勢。讓課堂成為展示思維過程的平台,成為學生積累財富、資源共享的“加油站”

我儘可能地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讓孩子在知識的建構中,理解並形成數學的思考,這種數學化的思想才是教學的根本目的。

2、總結

好,下面同學們把小棒收進袋子裏,動作快一些。同學們,24加9,剛才大家想了幾種算法?(3種)

教師歸納第一種算法。我們看第二種算法是把幾湊成十(真棒,把24湊成十)第三種算法是把幾湊成十?(9)在這3種算法裏,你覺得哪一種算得很快?(第3種,因為……)(我喜歡第1種)有沒有人喜歡第2種?(我喜歡第二種)

在這3種算法裏,有先算出整十,也有先湊成整十的,為什麼都有整十?(因為用整十加起來好計算)

3、聯繫實際,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決一些問題。

(1)出示課件:遊樂場有一些蘑菇,左邊有35朵蘑菇,右邊有7朵蘑菇。你們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嗎?誰會列算式?(357=42)對不對?(對)真棒!誰能

告訴我你是怎麼算的?(我是把35分成30和5)很好,還有其它的算法嗎?(――)還有嗎?(——)哦,非常好。掌聲表揚。

(2)出示課件:下面我們去蹺蹺板樂園。有18人在蹺蹺板樂園裏玩,又來了8人,一共有多少人?誰會列式?(188=26)對嗎?表揚一下。

(3)出示課件:下面我們去划船樂園。划船樂園裏有手划船9條,天鵝船56條,一共有幾條船?誰會列式?(569=65)誰能告訴我,你是怎麼算的?

(4)好,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的知識在書上的62頁,大家打開書看一看例2。好,請拿出筆,認真地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題。做好的同學請坐正!做好了嗎?(做好了)我們對一下答案。(對)全班同學鼓掌,祝賀自己。真好!

(5)好,小朋友們趕快合上書,遊樂場裏還有更好玩的地方等着大家,你們想去嗎?(想)

看,這是水陸島,你們想到島上玩嗎?(想)水陸島上可好玩啦!你們必須選好路線,算對口算,才能安全地到達島上。否則,就會掉進河裏,撞到大鯊魚,準備好嗎?我們從1號開始,全班一齊讀(428=50)正確!接下去你會選擇幾號?(2號)我們一齊讀(446=50)二號卡片為什麼沒有變成綠色?(因為後面沒路了)可見我們上當了。好,趕快回來走3號呀。接下去走幾號呀?(4號、5號)接下去走幾號呢?(走6號、7號、8號)真好!10號草地填或-,你們猜應該填什麼?(加號)564=60,60大於57,祝賀大家!我們勇敢地闖到了水陸島。我們上島玩去了。

通過以上的練習,讓孩子明白兩位數與一位數相加的算理,並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再通過計算練習來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

三)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哪些知識?(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什麼叫進位?找一個學生説。

請大家仔細觀察243、249一個等於二十九,一個為什麼等於三十幾呢?(因為4加9等於13,超過10,以要進位。)對,4加9等於13,超過十,應該向哪裏進位?(向十位進位)243=27,43=7,4加3不滿十,所以不向十位進一。4加9已經滿十了,所以要向十位進一。

四、自主嘗試,發散思維

荷蘭著名的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説:“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和創造出來,老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孩子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

今天我們學習了進位加法,在生活中有沒有用處呢?

老師有20個蘋果,要分給大家吃。其中男生有15人,女生有6人,夠不夠分?(不夠)為什麼?

現在是春天,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同學們看,老師準備帶大家去春遊,其中大車要坐28人,中巴車要坐19人,小車要坐3人。那大車和小車一共要做多少人呢?(283=31,是31人)那中巴車和小車一共要做多少人呢?(193=22,是22人)

(這樣的教學鞏固了今天所學知識,提高孩子計算興趣,形成課堂高潮)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沒有把計算方法簡單教給孩子,而是在生動的情景中讓每個孩子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加以建構,親身探索了算法的過程,理解了進位原理,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激發了孩子的學習熱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e4yng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