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一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編九篇

有關一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編九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説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一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編九篇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一、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體驗數學

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樂學、愛學。

本課按運動會的開幕→比賽→發獎→回家四個環節,用主持人“機靈狗”串成活動情景,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出“看開幕表演發現圖形”、“看比賽提問題和解決問題”、“比賽結束製作獎盃”、“運動員回家估算乘車問題”等四大環節,讓學生自始自終置身於運動會情境中,積極而又自然的參與每個環節的學習,真正的感受生活,體驗數學。

二、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會團隊合作與競爭

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學習既能為學生提供參與交流的學習空間與平台,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本課的教學,我安排了兩次合作學習,第一次是“生生互評”,讓學生在解決了運動場上的數學問題的基礎上合作交流,並互相評價;第二次是“利用圖形制作獎盃”,根據各種圖形,團隊先設計構思出獎盃,然後分工貼獎盃。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學生參與面大,考慮問題策略多樣化,合作學習促進了學生更加生動活潑的參與學習。

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現生活“數學化”

數學來源於現實,紮根於現實。本課教學的四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滲透着生活問題數學化。如運動會是學生親身經歷過的,用它來作為知識的切入點,學生就會感到數學知識就在他們身邊;如“乘車問題”,生活中經常遇到,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一問題,他不僅會覺得有趣,而且會有成功感。這些都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四、充分尊重學生,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

在引導學生觀看小動物的比賽時,通過情境的再次創設學生爭先恐後提出一系列的數學問題,解決問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自主選擇獨立解決,在彙報交流時採用師生共同參與的評價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又充分挖掘了每個學生的潛能。

本節課藉助了多媒體的聲、色、光、動畫等視聽媒體優勢創設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培養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欣賞美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45頁實踐活動“擺一擺想一想”

教材説明:

教材設計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操作,進一步鞏固數位及位值的概念,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100以內數的特點及排列規律。活動通過讓學生把某一數量的圓片分別擺在數位表的十位和個位上,得到不同的數,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還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每一組數的特點,探索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能力。整個活動不僅能夠使學生在操作實踐中發展形象思維能力,還能通過找規律發展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學生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鞏固數位及位值的概念。

2、通過探索100以內數的特點及排列規律,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100以內數的認識。

3、學生通過探索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歸納能力,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探索100以內數的特點及排列規律的過程,體驗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式的學習方法及探索事物規律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探索100以內數的特點及規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奧妙,富有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鞏固數位及位值

2、探索100以內數的特點及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

1、探索100以內數的特點及規律。

2、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二、説教法和學法

學生獨立試擺圓片,與小組交流,給學生創設一個獨立操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的空間,學生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自由地去擺,反覆地思考、交流,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尤其在擺較多圓片操作無序的過程中,讓學生小組合作,目的是通過合作相互補充、完善,探索出擺圓片的方法和規律,使操作走向有序,有利於發展學生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説學生

學生已能夠正確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知道個位和十位的意義,並能熟練説出100以內數的組成;能夠正確、熟練讀寫100因內的數,掌握了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在此基礎上,學生藉助自制數位表,通過擺圓片的實際操作,進一步鞏固數位及位值的概念,從而探索100以內數的特點及排列規律,進一步加深對100以內數的認識。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學生按老師的要求撥珠、讀數,並自由説一説每個數位上的珠子代表多少。通過撥一撥、説一説的活動,讓學生回顧數位及位值的概念,利用數位的有關知識揭示課題,為本節課活動做好鋪墊。

(二)探究體驗,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設計了兩個內容:“擺一擺”和“想一想”。

“擺一擺”中放手讓學生獨立試擺圓片,與小組交流,給學生創設一個獨立操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的空間,學生能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裏自由地去擺,反覆地思考、交流,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想一想”這一環節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用圓片擺數的方法,想出8個、9個圓片可以表示的數,目的是通過形象的擺數,抽象出説數,這樣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及歸納能力。

(三)實踐應用

通過“擺”“説”“想”的活動,鞏固學生對數位及位值的概念,從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並通過遊戲活動,增強數學知識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趣,讓學生在愉快情境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搭積木(十幾加幾的不進位加法和十幾減幾的不退位減法)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搭積木》一課是北師大版《數學》第一冊《加減法(二)》中的第二課時。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0以內數的認識、10以內數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是學生學習20以內加減法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要學會2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這些知識都是學習其他計算知識的基礎,對以後的學習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①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系列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明確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熟練地進行計算。②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計算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合作意識。③情感與態度目標: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3.重點:學會2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4.難點:明確計算方法,瞭解計算算理。

5.教學準備:積木(教師用)、計數器(每個學生一個)

二、説學情

學生基已經可以比較準確地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十加幾的加法,知道11~20各數的組成,還認識了數位中的個位和十位,對數位有了初步的瞭解。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但入學只有三個月的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他們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學設計中藉助課件輔助教學,藉助教具積木創設情境,借助學具小棒和計數器讓學生動手操作並學着解決數學問題。

三、説教法、學法

教法:自主探究與範例教學相結合。

學法:發現法

四、説教學過

(一)複習

1.利用卡片進行口算練習,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看圖列式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3.通過填空讓學生複習11~20的數的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學課本70頁“説一説”。

(1)導入新課,引導學生探究13+2的計算方法

教師搭積木演示,學生利用計數器動手操作

(2)引導學生探究18-2的教師方法

教師搭積木演示,學生利用計數器動手操作

(3)教師小結優化算法。

2.反饋練習

課本第70頁“試一試”和“説一説”。(學生在書上和草稿本上完成)

(三)課堂總結

(四)課堂作業 (學生在書上完成)

課後反思:

本節課是十幾加幾的不進位加法和十幾減幾的不退位減法。通過搭積木的情景讓學生仔細觀察,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玩中也能學數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由於學生沒有準備積木,我讓學生利用計數器撥一撥、想一想、説一説等活動,引導學生從數的組成的角度理解計算的方法,通過計算進一步理解數的組成。為了照顧幾個接受能力較慢的學生,課堂進度稍慢,沒能滿足接受能力較快的學生。所以,自我感覺課堂效過良好,但是課堂效率不高,學生鞏固練習的時間不充足。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教學分析:

這一課是學習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是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的進位加,以及10以內加減法基礎上進行學習的,為今後學生學習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做好鋪墊。使學生通過本課學習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嘗試,從而對數學的本質產生新的領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計算十幾減9、減8的減法,並能簡單應用。

過程與方法: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探索十幾減9、減8的退位減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培養善於思考、傾聽的學習習慣,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教學重點:

1、 學會正確計算十幾減9、十幾減8的退位減法。

2、 理解多樣化的計算方法中的一種或幾種。

教學難點:

感知計算方法的多樣性。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共分為以下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網絡)

第二環節:探索算法,解決問題。(多媒體)

第三環節:拓展活動,綜合訓練。(多媒體、網絡)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我創設情境:“小朋友都喜歡做遊戲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玩一個打靶飛鏢的遊戲。”根據學生打出飛鏢的數量提出數學問題“這節課我們就先來解決15-9= 這一問題。”由此導入新課在這裏我改變教學情景,把教材提供的主題圖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店買鉛筆的情景,設計成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打靶飛鏢遊戲,把遊戲搬到課堂上,讓孩子親身參與,真切地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最終這一情景設計的改變在教學反實踐中達到了課堂氣氛更為熱烈突出的教學效果。

第二環節:探索算法,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探索十幾減9、減8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1、獨立思考15-9的算法: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後一環節小組交流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2、小組交流:這一環節根據藉助網絡的教學探討讓小組合作具體化,組內交流不流於形式,完成教學目標培養善於思考、傾聽的學習習慣,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因此我在讓學生把準備好的算法依次説給組裏的小朋友聽的時候,提出了具體要求,交流時注意:(1)説的小朋友儘量説清楚,讓每個人都聽懂你説的意思(2)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説過的方法就不要重複等

3、全班彙報:引導學生在聽與説、議與思的互動過程中,尋找合理,簡便的算法來培養優化的意識,利用多媒體展示本課的四種重點方法,在對於是非辨別能力較弱的一年級學生給他一個思考的空間但做出正確的引導,即體現教師主導又讓學生主體作用得以發揮,最終形成學生對“20以內退位減法”的深刻理解。

4、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嘗試練習15-8=?

第三環節:拓展活動,綜合訓練。

這一環節,是以一個小兔把蘿蔔的故事貫穿始終通過“小兔背蘿蔔” “送小兔回家” 一系列的故事發生髮展過程中進行(17-9)的基本應用訓練、拓展思維訓練等。

既充分發揮了孩子們的創造力,想象力,又讓他們在充滿生機與樂趣的氛圍中,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學習的樂趣。

教學媒體設計思路:

多媒體整合點:利用多媒體創設符合學生認知心理的情境,一環接一環的故事,好像一集集的動畫片吸引着學生.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及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輕鬆理解新知。

網絡整合點:我請了幾位教學資深的領導、老師來幫助我審核這堂課,但由於地域、以及平時班主任工作的繁忙我們真的很難有時間聚在一起討論,這確實讓我感到棘手,後來我利用了我們和平區教師博客進行交流研討,在這裏我發表了我的教學設計,很快得到了更多老師的回覆點評,這樣棘手的問題幾乎不成問題,而且也讓更多的老師參與進來,後來我經過三次試教,多次網上研討,多方面改進,終於今天承載着眾多老師的智慧走到了全國大賽。

有效地進行了信息技術與常態教學的整合:本課我選擇的不是網絡運用自如,很有網絡發揮空間的特殊課例,而是一堂普普通通再常態不過的計算教學課,而它所體現的整合作用卻讓我受益匪淺,使我對新課標的理念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有了全新的認識,極大地提高了我的教學視野。

在此感謝組委會給我這樣一個機會。謝謝各位評委老師。我的説課就到這裏。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分與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練習8-10各數的分與合的過程。第2題用“猜”的形式鞏固對10的分與合的理解;第3題綜合了8-10各數分與合的內容,讓學生在遊戲中進一步熟悉8-10各數的分與合。第4題讓學生應用對8-10各數分與合的理解填空;第5題通過富有情趣的練習形式,啟發學生靈活應用數的分與合的知識合理作出選擇。第6題是通過填一填,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有條理思考的重要性。第7題是寫數練習。這一部分內容為以後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礎,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紮實的基礎。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有趣的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鞏固運用學過的知識。

2、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3、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在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過程中,形成“分”與“合”的思想

本節課的難點:形成“分”與“合”的思想,為以後的加與減的學習打基礎。

二、説教法:

1、情景教學法練習課是很枯燥的課型,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本課我設計了一個螞蟻旅行的故事貫穿整個練習,讓每一個練習都聯繫起來,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不會讓學生感覺枯燥,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發現法:在分一分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發現出有次序有條理的分法,自己發現出分與合的聯繫。從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識的方法。

三、説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觀察比較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習練習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觀察法:在出現實物或是畫面時讓學生用完整的語方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觀察目的確,比如怎麼樣才能又快又好的將各種可能的分法全部分到?先要觀察再思考,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2、實踐操作法: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練習的時候,通過學生動手擺一擺。找一找,親身感知,鞏固數的分與合,從而小結出數組成的規律與方法。培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一) 情境引入:

因為學生對分與合的知識已經接觸很多,所以先設計每個學生完成一個分與合的練習。這樣有競賽的情況下,抓住孩子愛玩的特點,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將分與合的題貼到黑板上,學生就利用這些教具進行有序的分解。再小組利用學具進行活動,完成課本第一題,組織交流,要求學生有條理地進行表達,並提醒學生從分與合這兩個角度分別説一説。

(三) 玩猜一猜的遊戲:師先示範,在紙上寫上10的分解,讓學生來猜;然後小組進行活動。先由一人在紙上寫好一種分法,再讓其他同學猜。這樣既可鞏固有關數的分與合知識,又可以增強學生的練習興趣。

(四) 第三題,我將它改成放風箏的遊戲。説説8-10各數的分與合。在教師示範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出題。

(五) 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個號碼,第五題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找朋友。練習時,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慮。全體學生都動起來,讓學生有興趣去參與教師所設計的活動。

(六) 因為事先正好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所以第6題讓每個組的學生都來種一棵小樹。提示學生有次序地填寫。從下往上,左邊的數由大到小,右邊的數由小到大。再讓學生按順序説説各數的不同分法,幫助學生熟練掌握。

(七) 寫字練習穿插在課堂中,讓學生在動中能靜一靜。

(八) 小結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對於本課的教學,我將從以下三方面談談我的設想。我將本次説課分為“設計理念、設計思路、教學程序”三部分。

第一部分: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對於本課的教學,我將從以下三方面談談我的設想。

1、創造利於學生成長的課程環境,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經歷數學化的過程,讓學習數學、探索知識成為學生的需要。

2、提供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不斷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

3、鼓勵算法多樣化,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應有的尊重。因此,在現實情境中,有意識地採用“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嚐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第二部分:設計思路

1、教材特點

“小兔請客”的教學內容是100以內的整十數加減法,是本冊教材計算教學的起始,也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它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和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小兔請客”的童話故事,創設加減法的具體情境,從中引出問題:①一共有多少個果子?②草地上還剩下多少個果子?然後讓學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最後鼓勵學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讓學生嘗試解答。通過交流,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同時結合算式引導學生認識加減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本單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根據《標準》的理念,在教學中,把計算教學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學生分析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有意注意時間短,他們只對數學學習的過程和外部活動感興趣,他們更樂於在動口、動手、動腦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中學習。那麼,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演示,豐富多彩的遊戲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

3、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並掌握整十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並能正確計算。

(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意識。

4、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教材、以及學生的認識規律,我確定的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熟練地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第三部分:教學程序

依據這節課的教材知識結構,為優化教學過程,實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課堂教學要求,這節課的程序安排如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以談話的形式自由交流,並正確靈活地運用情境教學,使學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學生感興趣的連環畫,創設了“小兔請客”情境。進行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這樣的教學安排,是依據“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方式這個理念設計的。作為教師要深入每一個學習小組,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流,讓每一位學生學會相互傾聽、相互質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懂得尊重別人,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知道如何吸取和採納別人的建議。

然後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

在學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很容易由加法類推到減法,由此培養學生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

最後學習加、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運用兒童化的語言,再次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認識鐘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建立時間觀念”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説,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牀、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 認知目標:

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説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二、説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根據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的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他們的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説一説、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2)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3)課間休息。(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5)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小丸子給他們帶來謎語,讓學生猜出鬧鐘,激發學生的興趣。接着出示各種造型的鐘面,並提問“小朋友你們也想設計出這麼漂亮的鐘表嗎?”多方位地調動學生的情感,營造了學生積極向上,勇於挑戰、敢於創新的氛圍。接着,教師繼續激勵學生,要想設計更漂亮的、美觀的鐘表,先要學會認識鐘錶。(板書課題)。

(二)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認識鐘面

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小鬧鐘,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然後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彙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並且強調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接下來我通過演示撥鬧鐘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在鐘面上的走動方向,通過觀察學生髮現時針和分針是按照從數字1到12這樣順時針方向走的。再讓學生沿着這個方向撥一撥鬧鐘,進一步鞏固知識。

2、 教學整時的認,讀,寫

我創設了一個小朋友起牀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試認整時。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用課件出示3個表示不同時刻的鐘面,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撥鐘面,先老師説時間學生撥,然後讓學生作主説時間老師來撥,為了突破只有當分針指向12才是整時這一難點,在這裏我故意將分針偏離12,讓學生判斷老師撥的是不是他們所説的整時。最後我讓同桌之間互相撥,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掌握了認時整時的方法。

3、 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法——電子表示法

教師出示有許多鐘錶的課件,讓學生髮現了一個不同的鐘表——電子錶。接着出示鐘錶和電子錶表示的時刻,讓學生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然後教師再提問:電子錶是怎樣表示時間的?像電子錶這樣表示時刻的方法你還在哪裏見過?你能試用這種方法表示3時嗎?

學生試着用電子表示法寫時間。教師小結出用電子錶表示時間的方法,為了鞏固知識,我緊接着出示8時、10時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寫出來。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8

一、説課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64

頁到65頁《10的認識》。

二、我對教材的理解1、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8、9的認識基本相同,教材先是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並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由於我們採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及多位數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概念的學習,讓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4)培養學生愛科學、愛祖國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掌握10的組成

教學難點:讓學生能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

4、教具、學具準備

Flash課件,為每兩個學生準備一張記錄紙和十個卡片蘋果。

三、教法設想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往住還要藉助於形象直觀的實物圖象或實踐操作的體驗活動作為認識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教學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運用直觀教學法,操作發現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準確把握概念內涵。

四、學法滲透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生學習數

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課的教學活動,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五、説教學程序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引入

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裏設計了一個小朋友都喜歡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課堂,故事主要是説“在數字王國裏,9以為自己是最大的數,常常欺負比它小的數,後來1和0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對付9……”課件演示到這,我就讓學生來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麼辦法來對付9?這麼一問,學生的思維就像被激活了一樣,同學們都紛紛説出了自己的想法,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興致盎然,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積極性高。同時,學生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繫的,是可以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塊兒就變成“10”,然後就板書課題:10的認識。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數一數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學習新知的有效平台,在這一環節中,我就設計了孩子們喜愛的魔術表演情境,讓學生邊看魔術表演邊複習1?——9的數數過程,並體會“9添上1就變成10”的過程。還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認真觀察,讓學生説説畫面中還有什麼東西的數量也可以用“10”來觀察,如“畫面上有10朵花、10顆星星……”最後讓學生用“10”來説一句話,這樣設計,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數字娃娃找家”

在這一環節中,我就把教學直尺圖這一枯燥的內容改為小朋友非常喜愛的“數字娃娃找家”。這裏先是課件演示“0——10”各數字娃娃在玩耍的情況,到了回家時,其它數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數字娃“5、6、9、10”不會回家,還在走來走去。然後,我就請小朋友幫這些數字娃找到自己的家,數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後,我就讓小朋友説10以內數的順序,如:5相鄰的前面一個數是誰?這一教學形式新穎,富有趣味性,深受學生的喜愛,同時也有助於學習目標的落實。

為了鞏固學生10以內數的順序,我還創設了神舟六號發射現場倒計時的情境,學生們熱情高漲,為了這個偉大的時刻而自豪,為了能夠與宇航員一起倒計時而喝彩。整節課的氣氛到了高潮時刻,學生們紛紛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日後的學習態度,這不正是同時和他們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科學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嗎?

3、比較10和9的大小。

我就利用課件出示點子圖的,着重強調9添上1就是10,讓學生比較10與9的大小時,我要求學生説出為什麼要填大於號、為什麼要填小於號?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維。

4、教學10的組成和分解。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這一教學過程我努力挖掘數學的“應用性”。學習“10的組成”是本課的難點,尤其是讓學生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的抽象思維過程。因此,我就設計了“分蘋果”這一手腦並用的活動來衝破難點。活動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小朋友,現在是蘋果成熟的季節了,果園裏的叔叔想請全班同學來幫忙摘蘋果,但蘋果摘下來以後,要把它們放到這2個筐子裏,同學們想想,如果讓你來放的話,可以怎麼放?”學生以同桌2人為一組,自己進行分工:一個負責寫記錄表,一個負責分蘋果,然後,讓學生看着這些分法,説説自己的發現並彙報展示,學生説出了10的組成的記憶方法是:看到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最後把10的組成進行板書,學生看着板書很快就發現到:左右兩邊的數合起來都是“10”,而且左邊的數越小,右邊的數就越大,這樣安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提升了本節課學習的思維性,達到了知識的內化。為了鞏固學生們對10的組成的學習,我分別設計了猜糖遊戲和對口令遊戲。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體。

5、10的書寫

在教學10的書寫時,我先讓學生觀察10和我們前面學過的數有什麼不同?讓學生比較得出10是由兩個數組成的,而且左邊的1和右邊的0與我們以前學過的“1”和“0”寫法一樣,然後教師範寫數字“10”,最後讓學生練寫。這樣設計是遵循了兒童的認識規律,因為寫數是一年級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之一,教師的示範十分重要。尤其是10是由1和0兩個數字符號組成的,跟前面寫的0——9有不同之處。

(三)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就讓學生完成了書本第65頁“做一做”和第67頁的練習。

(四)課堂總結

通過老師的提問:今天你認識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學得最高興的是哪一部分的內容?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收穫,既能引導學生理順知識,又體現了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延伸。

(五)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突出重點、難點、又便於學生觀察,提高教學效率。

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9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實踐活動——“數學樂園”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的一種數學實踐活動情境,其內容都是一些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活動材料和“起立遊戲”、“送信遊戲”等。學生在活動中可以進一步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學生分析

學生認識了0~10並掌握了10以內的加減法後,已具備瞭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但由於日常教學中,班上的人數較多,活動空間有限,組織起來也較困難。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便全班同學都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主動、有序、愉快地參與到各個活動中來,是本節課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設計理念

未來的社會既需要學生具有獲取知識的能力,也需要學生具有應用知識的能力,而知識也只有在能夠應用時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識。為此,我在現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班上的實際情況,設計了幾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組成及計算,區分它們的基數、序數含義。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有條理地進行思考的能力。

3.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實踐活動課。

1.課件展示——“數學樂園”全景圖。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老師想和你們一塊兒去“數學樂園”做遊戲,你們想不想參加?

2.師板書課題:數學樂園

3.用獎“數字之星”的方法激勵學生多發言、多動腦。

二、活動(一):走迷宮遊戲。

1.複習對0~10各數的認識。

(1)説數字:學生説出通過這段時間學習認識的數字0~10,教師貼出相應的數字卡片,每張卡片上有一個娃娃頭。

(2)用數字:引導學生用黑板上的一個或幾個“數字娃娃”説一句話。

(3)找數字:啟發學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字娃娃”,體會數字的重要性,並邀請“數字娃娃”一塊兒做遊戲。

(4)排數字:啟發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給“數字娃娃”排隊,點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排,其他學生分別在自己桌面上排數字卡片。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的擺法。

2.故事引入“走迷宮”活動。

(出示小黑板)教師以一個《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導入:

一天,小白兔出去玩,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這怎麼辦呀?它給媽媽打電話:“媽媽,我迷路了,怎麼辦才好呀?”媽媽聽了點了點頭説:“孩子,你長大了,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去做,只要你按1、2、3、4……的順序走到9就一定能回家的。”於是聰明的小白兔按**的話去做,終於回家了。同學們,你們知道小白兔可能是怎樣走的嗎?

3.學生獨立走迷宮——幫助小白兔找家。

讓四個學生分別在四塊小黑板上用不同色的粉筆畫不同路線,其他學生在課本上畫出小白兔回家的路線。

4.比比誰想得多,進行評價獎勵。

5.找規律:教師引導學生找其中的規律,如,“從1走到2有幾種方法?”“從左邊的2走到3有幾種走法?”引導學生有條理地進行思考,並作為課後的作業,鼓勵學生合作完成。

三、活動(二):對口令遊戲。

1.(放快節奏鼓點音樂)師生對口令,如師説“我出3”,生答“我出5”,複習數的組成。

2.同桌互對口令,複習數的組成。

四、活動(三):送信遊戲。

學生按四人小組的位置坐好,每人從抽屜裏拿出一個反面寫有一個數字的信封,然後請學生把桌面上的得數與信封上數字相同的算術卡片放進信封。

請其中一組學生上台演示完成,之後評價,找對的學生表揚自己。

五、活動(四):起立遊戲。

1.報數:請兩豎行學生從前往後,從後往前報數。

2.數數排第幾:讓每位同學通過數數和思考,對自己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個正確的定位。

3.起立拍手遊戲:教師點到從前(後)數第幾位學生,該豎行該生就起立拍一下手,之後讓學生練習從左數、從右數,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前後左右等空間的方向,並注意讓學生區分幾個和第幾個這兩個易混的概念。

六、活動(五):投擲遊戲。

佈置好遊戲場地,教師點幾位學生按規則向簍裏投球,共10個球,看能投進幾個。同時請一位學生當評判員,用圓片貼在黑板上表示投進球的數量,之後請其他學生當“小記者”,報道幾位學生的投球成績並進行比較。其間還讓學生説説有幾個球沒投進,並説出自己的算法。

七、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一塊兒到“數學樂園”去逛了逛,你們開不開心?其實只要你們留心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知識,你們想不想學習更多的數學本領呢?老師相信,只要你們努力,就一定會成為生活中的“小小數學家”。

課後總結

新課程,新教材,構建的是一個開放、充滿生機的課堂體系,對此,在執教本課後,我有更深的體會。

一、寓教於樂,玩中學,學中樂。

“一、二、三……”教室裏傳來異口同聲的數數聲。只見一位學生站在講台前正朝着離他有一段距離的小筐裏投球,講台下面幾十雙眼睛都齊刷刷地望着他,眼神裏透着幾許焦急、幾許驚喜,大家都隨着投球學生的表現或喜或憂,有的恨不得親自上台去一試身手。乍看去還真想不到這是數學課堂裏的一幕情景呢!

遊戲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遊戲當中,通過數一數投進了幾個球,比一比誰投進的球多、誰投進的球少,兩人相差多少,算算沒投進球的個數等環節,在彼此思維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中,很自然地複習鞏固了前面所學的知識。就這樣,學生在一種愉悦的課堂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汲取了數學養分,親身經歷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再一次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激發他們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二、小組合作學習,便於人人蔘與。

在鞏固10以內加減法這一環節中,我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開展了一個“送信”遊戲。那麼多封“信”,要找到得數與自己信封上數字相同的“信”放進信封,就必須快速地算出每封“信”的得數,有趣的

形式把學生們都吸引了過來,學生們比平時計算枯燥單調的口算題時的熱情高漲得多,尤其是幾個學生為了同一封“信”發生爭執時,個個都像“小老師”一樣運用所學的知識説服對方,整個課堂頓時“熱”了起來,真正達到了人人蔘與,個個樂於參與的目的。

誰説數學課堂就該是“一人講全班聽”的嚴肅場景?如若將理性的數學知識融入到學生們易於接受、樂於接受的教學形式,又何愁學生不愛學、不動腦筋呢?讓我們“蹲”下來,寓教於樂,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為他們創設出種種輕鬆、快樂的學習情境,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8dpxn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