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選】數學説課稿模板錦集10篇

【精選】數學説課稿模板錦集10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説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數學説課稿模板錦集10篇

數學説課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説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四邊形是在學習了平行線和三角形之後編排的,是平行線和三角形知識的應用和深化。同時又是為了後面學習矩形、菱形、正方形、圓,甚至高中立體幾何打基礎的,起着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

平行四邊形在生產生活實踐中應用也很廣泛,學習他可以把理論和實際聯繫起來,更好地為實現科技現代化服務。

在前一章《三角形》的學習中,學生對幾何"證明"開始入門,通過本章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的推理論證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

為此,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2. 教學目標:

(1) 雙基目標: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和性質,理解平行線間距離,並會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問題。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猜想、歸納知識的自學能力和培養學生聯想、類比、轉化、推導、論證、演繹、抽象知識的數學思維品質。

(3) 非智力目標(思想目標):滲透從具體到抽象,特殊到一般,未知到已知的數學思想以及事物之間互相轉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性質以及性質的應用。

4.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性質的靈活應用。

二、 教法(説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按教學論中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教師的任務是制定目標,組織教學活動,控制教學活動的進程,並隨機應變、排除障礙,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能力,本節課採用"五點"教學法。具體如下:

1. 以"問題"為學生學習?"起點";

2. 以"範式"為學生學習的"焦點";

3.以"變式"為學生學習的"重點";

4.以"創新"為學生學習的"難點";

5.以"評價"為學生學習的"疑點";

三、 學法(説學法)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相互促進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科學的方法,真正做到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針對本課內容和以上教法,採用的學法如下:

四、 教學程序(説過程)。

1. 設問激趣,導入新課(起點):

首先複習四邊形的概念、明確四邊形的性質,然後用特殊化方法設計一問題:若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則該四邊形是什麼樣的四邊形?這樣導入新課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去探索數學發展的規律,達到用問題創設數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並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敢於探索和猜想。

2. 誘導思維,以誘達思(焦點):

其次通過設問、質疑,進一步引導學生區分平行四邊形與一般四邊形,進而猜想出平行四邊形的特殊性質。同時教師整理出一種推導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範式,再讓學生聯想範式,演繹其他推導模式,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去 觀察、猜想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在教師的範式的有誘導下,達到演繹數學論證過程的能力。

3. 變式問題,突出"重點":

通過具體問題的觀察、猜想、演繹出一些不同於一般四邊形的性質,進一步由學生歸納總結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通過投影不同層次的典型習題給不同層次的學生練習,讓學生自己去掌握"重點"。

4. 引導創新,化解"難點":

設計"無圖形"和"無結論"問題,引導學生讀題、審題、畫圖、觀分析、猜想、歸納,然後把問題中所有可能的結論推導出來,通過這種開放式問題的解決,既達到突出"重點",又化解"難點"的目的。

5. 反饋補缺,消除"疑點":

在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過程中,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時,教師做適當的評價和提示,以彌補學習不足之處,從而達到消除"難點"的目的。

6. 總觀全課,找到收穫:

教師對此課學生的表現作一小結、評價,特別是對"兩頭"的學生予以表揚,告訴學生本節是本章及以後學習的基礎,要求他們在以後學習中會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去解決實際問題。

7.板書設計:

4.3平行四邊形性質及應用

1、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2、平行四邊形表示方法:

3、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1)從邊看;

(2)從角看;

(3)從對角線看;

4、平行線間的距離

數學説課稿 篇2

“認識鐘錶”是冀教版教科書數學第一冊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本節課是第一課時,要求學生認識整時和半時。認識整時雖是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但學生對本節課所要掌握的知識並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學生已潛移默化的感知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通過教學,使學習成為學生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昇華,同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培養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併為以後繼續教學時、分、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教材以聰聰的星期天為情景,呈現了聰聰在不同時刻都在幹什麼,以7點、9點、12點半、3點半、5點半為例,從而讓學生認識整時和半時,課後還設計了3道練習,貼近生活,富於童趣。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 經歷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初步認識鐘錶的過程。

2、 知道鐘錶在生活中的作用,會看整時、半時。

3、 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學習有計劃的、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重點:正確讀寫鐘面上的數

難點:正確迅速説出或撥出鐘面上的數

二、説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置了許多新穎有趣的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了數學學習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三、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4)體驗成功

(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鐘錶店去看看,你們願意嗎?”

(課件展示各種各樣的鐘表面)你們喜歡它們嗎?為什麼?

學生回答後,教師揭示課題:是啊,鐘錶不僅外形漂亮,還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鐘錶的知識。(板書課題:認識鐘錶)

你都知道關於鐘錶的那些知識?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讓學生説説自己所瞭解的鐘表的作用並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起牀時間,從而讓教師瞭解了學生收集時間信息的情況,學生更明確了時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營造了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氣氛。

(2)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

觀察: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小鬧鐘,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

交流: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己的發現。

彙報:學生彙報觀察及討論結果,教師板書:時針 分針 12個數

討論:時針和分針的區別。

(在彙報觀察結果的時候學生通常會説到秒針,當學生説到秒針的時候應肯定學生觀察得很仔細,同時教師説明秒針走一圈才一分鐘,我們在看時間的時候通常只看時針和分針就可以了,有關秒針的知識我們以後再學習。)

2.教學整時

(1)出示2時的鐘面,讓學生説説表示的是什麼時刻?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説出後教師引導:2點,還可以説成2時。

(2)再出示4時,讓學生再説説是什麼時刻,並同桌互相説説自己是怎麼知道的。

(3)出示8時,讓學生説説是什麼時刻,同時談談這個時刻我們一般該幹什麼呢?

(4)出示2、4、8時,引導學生小組討論看整時刻的方法,並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方介紹給大家。

總結:分針指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5)讓學生在自己的小鬧鐘上撥出3時,6時等時刻,並展示給大家看。

3、教學半時

出示半時的鐘面,讓學生討論交流這是什麼時刻。自己動手撥一撥。

4.出示情景圖:聰聰的一天

(1)師談話:想不到小朋友們的動手能力這麼強,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的觀察能力怎麼樣?請大家看屏幕上的這張圖,你能馬上説出鐘錶顯示的時刻是幾時嗎?聰聰都在幹什麼?

(2)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會有兩個同樣的時間“9時”? 並説説自已在這兩個時刻的時候分別在做什麼?從而向學生滲透一天有24小時和學會用上午下午。

(3)讓學生撥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時刻,並説説在這個時刻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喜歡這個時刻?

數學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概率是高中數學的新增內容,它自成體系,是數學中一個較獨立的學科分支,與以往所學的數學知識有很大的區別,但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而且對思維能力有較高要求,在高考中佔有重要地位。

本節內容在本章節的地位:《條件概率》(第一課時)是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選修2—3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鞏固古典概型概率的計算方法,另一方面,為研究相互獨立事件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教學重點是條件概率的定義、計算公式的推導及條件概率的計算;難點是條件概率的判斷與計算;教學關鍵是數學建模。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掌握條件概率的定義及計算方法

思想方法目標——歸納、類比的方法和建模思想

能力培養目標——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根據這兩年高考改卷的反饋信息,考生在概率題的書面表達上丟分的情況是很普遍的,因此本節課還想達到:

表達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書面表達的嚴謹和簡潔

個性品質目標——培養學生克服“心欲通而不能,口欲講而不會”的困難,提高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法

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為了體現以生為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體現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採用引導發現法、分析討論法的教學方法,通過提問、啟發、設問、歸納、講練結合、適時點撥的方法,讓學生的思維活動在老師的引導下層層展開,讓學生大膽參與課堂教學,使他們“聽”有所“思”,“練”有所“獲”,使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融為一體。

四、學法

以建構主義為指導,採用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同時結合師生共同討論、歸納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為課堂設計了:

①創設情景——引入概念

②類比推導——得出公式

③討論研究——歸納方法

④即時訓練——鞏固方法

⑤總結反思——提高認識

⑥作業佈置——評價反饋

六個層次的學法,它們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五、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引入概念

首先引入兩個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實例1】3張獎券中只有1張能中獎,現分別由3名同學無放回地抽取,最後一名同學抽到中獎獎券的概率是多少?若第一個同學沒有抽到中獎獎券,則最後一名同學抽到中獎獎券的概率是多少?

【實例2】有5道快速搶答題,其中3道理科題,2道文科題,從中無放回地抽取兩次,每次抽取1道題,兩次都抽到理科題的概率是多少?若第一次抽到理科題,則第二次抽到理科題的概率是多少?

每個實例有兩個問題組成,後一個問題多一個限制條件,教師引導學生對比兩個實例中前後問題的區別和聯繫,概括出條件概率的定義。

由於判斷事件的類型對選擇概率公式起着決定性影響,因此在引入定義後讓學生再做一組判斷題練習以鞏固對定義的理解。

【練習】判斷下列是否屬於條件概率

⒈、在管理系中選1個人排頭舉旗,恰好選中一個的是三年級男生的概率

⒉、有10把鑰匙,其中只有1把能將門打開,隨機抽出1把試開,若試過的不再用,則第2次能將門打開的概率

⒊、某小組12人分得1張球票,依次抽籤,已知前4個人未摸到,則第5個人模到球票的概率

⒋、兩台車牀加工同樣的零件,第一台的次品率未0.03,第二台的次品率為0.02,兩台車牀加工的零件放在一起,隨機取出一個零件是發現是次品,則它是第二台機牀加工的概率是多少?

⒌、箱子裏裝有10件產品,其中只有一件是次品,在9件合格品中,有6件是一等品,3件二等品,現從中任取3件,若取得的都是合格,則僅有1件是一等品的概率

通過以上練習使學生能準確區分條件概率與一般概率。

數學説課稿 篇4

教學內容

算出普及率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百分數這一單元最後安排的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這是在學生學習了百分數的意義和應用的基礎上以及學生掌握了分數、百分數應用題這樣的背景下進行學習實踐的。教材通過讓學生調查本班擁有電話、電腦的家庭數佔全班家庭數的百分率,再通過計算出的百分率推算本地區電話和電腦的普及率。

教材特點

教材對學生如何活動作了明確的安排。第一步分組登記本組同學裝了電話或購買了電腦的家庭;第二步各組整理收集的數據,並報全班彙總;第三步分別計算本班擁有電話和電腦的家庭數各佔本班家庭總數的百分之幾;第四步分組討論:比較電腦、電話的普及率哪一個高,推算本地區電話、電腦的普及率,談心得體會。

最後,教材還引導學生開展其他的有意義的調查活動,使學生主動接觸社會,深入生活,用數學知識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認識學習數學的用途,增強數學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

使學生運用所學的分數、百分數的知識解決實際的百分數問題,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體會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通過計算、比較等活動促進計算、分析能力的提高。

過程與方法方面:

讓學生經歷統計過程,體會選取樣本進行調查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再利用樣本的.統計資料分析整體狀況的統計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通過調查統計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後我國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增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在調查實踐中培養與人交流、溝通,互動、互助的學習品質;結合相關數據,讓學生了解到蘇州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蘇州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幅度,激發孩子們熱愛家鄉之情、建設家鄉之志。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理解活動要求;設計製作表格;調查彙總數據。

活動難點:

設計表格;根據本班同學家庭情況推算本地區電話、電腦普及率。

設計理念

1、在教材處理上,合理選取和創生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富有時代性,現實性,挑戰性和科學性。使其更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更貼近孩子們數學素質的發展,更貼近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2、教學模式上,努力營造輕鬆、快樂、有效的課堂生態。使課堂成為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園地,體驗成功的園地。

教學方法

放手活動,突出實踐,老師協助,促進思考。

教學過程

1、天地對話引入課題:

觀看視頻錄像,哪位同學知道他們?能介紹一下你所瞭解的情況嗎?

數學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工程問題》這部分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三單元分數、小數應用題的最後一部分內容。它是學生在學習了整數工程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類應用題是用分數來解答有關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之間相互關係的問題。它的解題思路與整數工程問題基本相同,只是題中沒有給出具體的工作總量,解題時要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用單位時間內完成工作總量的幾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由於計算的不是具體的數量,學生往往感到抽象、不易理解。

二、教學目標

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 使學生認識工程問題的結構特點, 掌握它的數量關係、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並能正確解答工程問題的基本題。

基本技能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遷移類推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課堂教學中引用家鄉的湯山公園、杭州灣大橋建設等大量圖片,滲透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

教學重點: 工程問題的結構特點、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用“單位1”表示工作總量,用單位時間完成工作總量的幾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

三、説教法。

由於工程問題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我將“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思維為主線”的原則貫穿教學始終,採用嘗試、發現相結合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發現自學法:這種方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和能力。在引導學生探討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循序漸進,幫助學生找到正在探討的問題和已經知道的問題之間的聯繫,引導學生髮現新問題,鼓勵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養成主動發現新問題的習慣。這節課前我讓學生做了三道整數工程問題的應用題,使學生髮現整數工程問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發現“為什麼這三道題的工作總量分別是120畝、20畝、1畝而用的工作時間相同呢?”進而引入分數工程問題,把前三道題的工作總量去掉,還能不能解答?讓學生嘗試練習,進一步發現和掌握分數工程問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方法。這樣循序漸進,既緩減了教學的坡度和難度,又使學生能理解掌握分數工程問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便抽象思維為具體形象思維。

2、聯繫生活教學:在本課中圍繞一條主線;即湯山公園綠化展開教學,湯山 公園為學生所熟知,在教學中通過對公園綠化的不同陳述,展示了不同工作情景下關於綠化的工程問題,通過學生的練習,讓學生感悟了公園的美景,。在聯繫中明白 把一項工作、修路、運貨等全部的工作量看作單位“1”,也逐步把握了工程問題的特點,及其數量關係。

四、説學法。

在教學中,把着眼點放在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上,使他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使學生能主動獲取知識。本節課注重培養了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説教學程序。

這節課按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這樣幾個程序進行:

1、複習鋪墊:複習與新課內容緊密聯繫的舊知,為新課的學習做好必要的、充分的準備。

2、課前讓學生做了整數工程問題的應用題,引導學生髮現工程問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然後引入分數工程問題,讓學生嘗試練習,發現規律,進一步類推出分數工程問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變抽象為具體。

3、練習鞏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有基本練習、變式練習、深化練習。

4、全課總結:對本節內容進行簡明扼要的總結,使學生對本節內容有一個整體認識,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5、佈置作業。

數學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分析

買電器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加與減一”中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教師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出發點,正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擬定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把以買電器這一情景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幫助學生積累,積極參加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數的加減口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 結合具體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初步培養學生探索,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整百整十數的加減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對”相同數位的數相加減”這一算理的理解。

二、説教學環節

1、 複習。

安排了口算與數的組成,目的在於為下面的教學計算整十,整百數的加減做準備。

2、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創設淘氣為家裏添置家用電器,學生一起去家電商場這一情境,使學生得到生活經驗。瞭解電視、電冰箱、洗衣機、電風扇的價錢,讓他們根據老師的提示猜電器的價格,這便複習萬以內的數同時又為了學生提出問題,提供了所需數據,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知。並在整節課裏,貫穿情境教學,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知和理解數學知。探究計算方法時,先是讓學生自己説説怎樣計算,這樣學生就經歷了獨立思考的過程。才能去有效的合作,幾個問題都是讓學生先經過獨立思考再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數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鞏固了計算方法。

3、實踐應用,體驗成功。

在這一環節當中,採用多種形式變化練習,調動學生枯燥的練習興趣。所以我設計了採用了先是幫淘氣選回家的路線,再幫助“>”、“<”“=”找家,後面還安排了“速算小博士比賽”和數學遊戲的情境進行練習。拋棄了“題型意識”,注意了方法指導。今天這節課所設計的一系列情境,讓學生自主的去挖根刨底,體現了開放性,讓學生的思維“飛”起來。通過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體現了發展性。

4、作業佈置了:遊戲-----打靶,爭做神槍手。主要是想讓學生鞏固加深本節課所學,同時增強了學生提高口算能力的意識。

三、説設計意圖

1、課堂是流動的生命,而教材是靜態的教材上的知識點,我們無法改變,但作為知識點的載體——教材,我們有時若不進行改變就很難達到優質的效果,挖掘教材的內在聯繫,把教材提供的簡單內容充實了材料,引導學生生動的活動。

2、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經歷體驗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是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活動過程,數學的知識,思想與方法必須在現實的數學探究活動中理解。發展學生的認知過程,情感昇華,學法領悟,思維發展,都不能由老師包辦代替。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3、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提供觀察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感到數學的趣味,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總之,數學源於生活,並在高一層次上服務於生活。因此,我們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並學會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重要的 是 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本單元是扇形統計圖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編排的。是在學生學習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通過熟悉的事例讓學生體會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知道扇形統計圖可以直觀地反映部分數量與總量的百分中,能從扇形統計圖中讀出必要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

經歷扇形統計圖的認識過程,體驗對比觀察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觀察的能力,加強學生思想教育。

3、説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體會數據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並能從中發現信息。

教學難點:能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得有用信息,並做出合理推斷。

二、説學法教法:

新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3、通過獨立思考,開展同桌及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這節課主要是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扇形統計圖的必要性,並根據扇形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問題並解答簡單的問題。

所以,在教學方法上我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創造性使用教材,讓學生感受身邊的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線索。本節課的教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境,誘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數學教學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在引入新課時,我通過讓學生感受冬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了,有的同學已經感冒了。那麼在冬天我們如何增強體質,抵禦嚴寒,預防感冒呢?同學們自然就會想到參加體育鍛煉,教師隨之就問,你們知道我們班參加各項體育項目的人數分別是多少嗎?學生感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統計一下。這樣學生在生活中有了統計的意識,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的慾望。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得重要方式。《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弗賴登塔爾説過:學生學習是知識的“再創造”過程。教師設計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研究知識,“創造”知識。引導學生對條形統計圖知識整理,從條形統計圖中很容易看出哪些數學信息,感受條形統計圖的作用。轉變老師的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當學生提出喜歡乒乓球項目的人數佔全班總人數的百分比,在條形統計圖中不能很容易的看出,而這種百分比在生產生活中又會經常用到,這時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一種新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由此而產生。面對新知學生在相互交流討論中,體驗扇形統計圖的價值,感受到扇形統計圖的優越性。

三、教學流程分析:

(一)激趣引入,創設情境

多媒體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資料,讓學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

(二)新舊知識對比,探究學習

多媒體展示同學們最喜歡的明星統計圖,引導學生讀圖思考、小組交流。在此基礎上,出示教師收集的扇形統計圖資料,引導學生讀圖交流,並歸納概括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三)練習提高

學生在歸納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後,出示教科書第107頁做一做及108頁習題2,使學生會利用扇形統計圖處理解決問題,以同桌互問互答得方式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作業佈置讓學生收集自己家中的收支情況,力爭使學生不僅在學數學,也在用數學。體會數學帶給我們的人文性。

數學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展開的,為下面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的教學作鋪墊,有着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同時,方程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對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素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學情分析

1、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生年少好動,有強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因此,我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

2、學生知識結構:學生已經完成了整數、小數的認識及其四則運算的學習,積累了較多的數量關係的知識,是在學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學習方程知識的。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編寫意圖、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知識結構,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關係。

能力目標:通過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 、“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觀察、分析、探求的學習激情,強化學生參與意識及主體作用。

四、重難點分析

方程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因此,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理解方程的含義。

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正處在感性認識的階段,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還存在着很大困難,所以將理解等式與方程的關係確定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1、學法

葉聖陶先生説過:“教是為了不教”,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因此,在學法中,讓學生通過“感知交流→觀察比較→得出概念→分析概念的探究過程去發現新知,從而達到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的目的。

2、教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自己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因此,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我採用以小組合作觀察探究為主,多媒體為輔的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觀察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過程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在與學習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使自身的認知結構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展。在該理論的指導下,我將按創設情境→觀察探究→知識運用三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我首先提供了天平平衡的情境圖,通過“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的活動,引出“50+50=100”的等式,激活學生已經積累的關於等式的感性經驗。這樣,以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徵。

2.觀察探究——形成概念。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採用以下幾個步驟突出這個重點。

【感知交流】我提供了四幅天平圖,讓學生充分感知和交流,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通過展示圖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觀察比較】接着,我提出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進一步的觀察和比較,認識到列出的式子中,兩個式子是等式,還有兩個式子不是等式。而這裏的等式與前面的等式不同,它們都含有未知數。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充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

【得出概念】通過引導學生主動發現方程的特點,並用自己的語言充分地表達,從而得出方程的概念,即 “像X+15=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概括能力。

【分析概念】這部分是教學的難點,為突破這個難點,在得到方程概念的基礎上,我及時組織學生討論“等式和方程有什麼關係”,幫助學生感受等式與方程的聯繫與區別,體會方程就是一種特殊的等式。這樣做有助於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

3.知識運用。

“試一試”通過列方程表示現實情境中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體會方程的思想,併為進一步學習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作一些準備。

“練一練”安排了3道題。第一題採用學生搶答的方式,通過判斷題中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引導學生體會等式與方程之間的邏輯聯繫,加深對方程含義的理解。第二題通過讓學生寫出一些方程在小組裏交流,引導學生將已有的對方程的認識用外顯的形式表達出來,促進學生自主地建構方程的模型,內化方程的概念。第三題採用全班交流的方式,根據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係列方程,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熟悉列方程的思維特點,又有利於學生對方程含義的理解。

4.引導小結

本課的小結采用學生小結的模式,這是讓學生學會自己梳理已經學習過的知識,然後我再對學生的小結進行總結。

5.佈置作業

為了使所有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我佈置了必做題:要求學生每個人寫一篇數學日記,即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同時又為學有餘力的學生留有自由發展的空間,我佈置了探究題。

數學説課稿 篇9

這題的第一個問題學生很容易上當,把它當成用規律進行計算。這題的設計要讓學生知道認真審題的重要性。

3.請你參加:

12名學生在操場上做遊戲,大家圍成一個正方形,每邊人數相等。四個頂點都有人,每邊各有幾名學生?

這題知道了正方形四邊上的總人數,求每邊有幾個學生,是例題的逆向思考的題目,所以要在學生充分掌握規律的基礎上完成。學生計算後請12名學生在教室裏圍一圍。

4.請你設計:

學校為了慶祝元旦,改變校園環境,想全校範圍內徵集校園花壇設計方案。有以下三種,請每組同學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圖形,算一算如果每邊放三盆花,一共可以擺放多少盆花?

設計意圖:整個練習從現實生活中出發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遊戲中,在具體情境中充分動口、動手、動腦,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和科學探究精神。

數學説課稿 篇10

教材分析:

圖形的平移、軸對稱、旋轉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它不僅是進行各種設計的必要手段,也是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具體問題以及進行數學交流的重要工具,所以在新課程標準中增加了對圖形變換的要求,主要是讓學生感受並認識對稱、平移和旋轉等圖形的變換,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圖形,發展空間觀念。

學生分析:

雖然六年級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都比三、四年級時有所增強,但他們對圖形的認識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圖形的變換也能產生濃厚的興趣。平移旋轉的內容以學過很久了,難免有遺忘的現象。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的變換,發展空間觀念。

2、藉助方格紙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紙上變換各種圖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説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

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於是這一節課的教學,教師主要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素材,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動一動、做一做、講一講等活動,自主觀察,解決問題。本節課主要採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利用學具進行充分操作與實驗,讓他們在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三角尺、直尺、彩筆、圓規、每人準備一張方格紙,4張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紙)、一副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已初步認識了平移和旋轉,下面請同學們用一個三角形在方格紙上邊擺邊説,説説什麼是平移、什麼是旋轉。(學生在自己的方格紙上操作交流,然後請幾位學生展示。)

師:同學們我們在分析圖形的變換時,不僅要説出它的平移或旋轉情況,還要説清楚是怎樣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變換過程。

師:同學們的交流很好,下面請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合作,用兩個三角形自己設計一個圖形,然後進行變換,並説一説它的變換過程。(學生進行自己的設計與操作,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做得很好。下面請幾個同學上來演示他們設計的圖形,並説一説它是怎樣變換圖形的。如果是經過旋轉組成的圖案,每旋轉一次,都應説一説是什麼圖形繞者哪一點旋轉的?

二、嘗試練習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觀察下圖,邊觀察邊思考,並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方格紙和三角形,分別給四個三角形標上A、B、C、D,自己擺一擺,移一移,轉一轉,進行圖形的變換,然後按照下面老師提出的四個問題,與同桌同學進行交流。

(1)四個三角形A、B、C、D如何變換得到“風車”圖形?

(2)“風車”圖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長方形?

(3)長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個三角形如何變換回到最初的圖形?

學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圖形變換的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師:剛才同學們做得很認真,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讓同學們説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確,老師應給予肯定。

對於圖形每一步的變換,都應要求學生説一説是如何平移或旋轉的,這樣可以進一步鞏固平移或旋轉的概念,也便於學生形成正確的思考方法。

本活動的開展主要是讓學生進行操作,通過他們的操作來體驗圖形變換的過程。在圖形的變化中,同樣得到圖形的變換,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會引出不同的操作過程。因此,無論是變換到(1)、(2),還是變換到(3)、(4),都有各種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先試一試,然後再進行交流。

圖形的變換是對平移和旋轉知識的綜合運用練習,也是今後學生開展圖形設計的重要基礎,通過學生大量的操作活動,對提高學生空間的想象能力有較大的幫助。

三、拓展練習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了哪些知識?(圖形的變換)。剛才你們都用了哪些學具來擺圖形呢?(三角形)。剛才同學們只用了2個或4個三角形來擺圖形,變換出來的圖形不多而且較簡單。你們想不想變換出更多更美的圖形呢?(想)。下面,先請你們觀察老師變換的這個圖形。(師出示圖)

師:請同學們動手擺一擺,再説一説左圖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轉得到右圖的。

學生操作並回答變換過程。

師:下面請拿出你們喜歡的七巧板, 4人小組合作,在方格紙上擺一擺,變一變,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變換的圖形最多最美。記住,哪個同學變換好一個圖形,就與組裏的同學説一説,你是怎樣變換圖形的。(學生分4人小組合作,在方格紙上用七巧板變換圖形,教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下課的時間到了,有許多同學沒來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圖形變換出來,沒關係,回去後,我們還可以繼續擺,繼續變,繼續與同學們一起交流。

七巧板的變換是多樣的,圖中所展示的僅是其中的一種。在開展這一活動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七巧板中的部分圖形進行變換。在學生比較熟練的情況下,再操作一些比較複雜圖形的變換。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説一説這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感想?

2、教師激勵學生,提出希望。

課堂時間有限,學生不可能把每種變換都探索出來並在課堂上展示,有的學生對可能還處在興趣盎然中,有的學生喜歡玩七巧板,讓學生在課後玩一玩七巧板正好彌補課內時間的不足,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鑽研數學的興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e4kqp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