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什麼是面積説課稿

什麼是面積説課稿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什麼是面積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什麼是面積説課稿

一、説教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正方形的特徵以及它們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學生掌握好這部分內容,能為他們進一步學習長、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是整個小學數學幾何知識的基礎內容。對物體表面大小的認識,學生在生活中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和體會。因此教材在編排上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先安排圖色比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引入課題;接着進一步比較人民幣、數學課本與練習本等實物面積的大小,並説説生活中其它物體表面的面積大小,讓學生獲得初步的面積概念。再讓學生用不同方法比較一個正方形與一個長方形圖形的面積,通過比較,既使學生進一步豐富對面積概念的理解,又使學生體會到計量面積最基本的方法,為後繼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基於以上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合具體實物和活動,理解面積的含義,會比較面積的大小。

能力目標:經歷觀察、比較、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合作探究,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

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關鍵:結合教材提供的實例,通過教具演示和學具操作,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二、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基於以上認識,結合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課一開始,創設“塗色”情境,以比賽形式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使他們產生探索新知的需求。

(2)直觀教學法:充分利用實物、學具、教具、課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愉快學習新知。

(3)認知衝突教學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低中年級操作隨意性大,對學生的操作必須適當指導啟發,另外根據認知衝突論,教學中我不斷設置矛盾衝突,激活學生思維,鼓勵學生主動探究。

(4)合作探究學習法:學習中加強小組合作,充分調動學生手、口、眼等多種感官參與探究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教學準備:長、正方形卡片(各一張)、剪刀、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20個)、方格紙。

三、説教學流程

這一塊內容分以下四個環節進行:

(一)創設情境,導入面積。新課伊始,屏幕出示中國地圖:這是一副中國地圖,我們偉大的祖國曆史悠久、文化燦爛,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為此而感到驕傲、自豪。我趁勢引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接着,提出問題:“我國國土面積是多少呢?”學生搶答:“是960萬平方千米”,從而自然的導入了新課。(板書:“什麼是面積”)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創設情境,讓學生加強對祖國的瞭解,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提出“面積”一詞,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內容。)

(二)探究面積含義,比較面積大小。這一環節我分四步來完成。

第一步:比賽激趣,激活學生思維。由於三年級學生年齡的特點,他們容易從情境中引發學習的興趣。因此,我由塗色比賽引入。首先我問學生:“同學們喜歡比賽嗎?”“都參加過什麼樣的比賽?”然後告訴學生:“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場比賽,想看嗎?”接着出示情境圖,通過開展猜一猜、説一説、比一比、做公正小裁判等一系列活動,抓住了學生的思維特點,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教師引導得出這種方法叫“觀察法”(板書:觀察法)

(這一步的設計主要是激活學生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實踐體驗,初步感知物體表面的面積。我先讓學生通過用手摸《數學》書的封面、練習本的表面、不同面值的人民幣,黑板的表面、課桌桌面等等物體的表面,並比較它們的大小,讓學生明白物體不僅有表面,而且表面有大小。(板書:物體的表面)接着,引導學生説出:“物體表面的大小實際上就是物體的面積。”

(這一步的設計,主要是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識入手,把抽象的.概念轉變成直觀的形象,通過眼看、手摸、口述等多種感官參與感受物體表面的面積,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第三步:操作演示,理解面積的含義。先讓學生畫出幾個平面圖形,然後通過塗色讓學生明白,平面圖形也有大有小。這時我提出問題:“如果去掉平面圖形的一條邊,它還有面積嗎?”學生説:“沒有。”這時,引導學生説出:“只有封閉圖形才有面積。”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學生説是(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是它的”——學生繼續説是(面積);“那麼,究竟什麼是面積呢?”經過我環環相扣地引導和提問後,學生通過想、議、説很容易地概括出了面積的含義:物體的表面和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面積的含義)

(這一步的設計,主要是在學生理解物體表面面積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畫、塗、比進一步理解封閉圖形的面積,最後概括出面積的含義,從而抓住了本課的重點。)

第四步:合作交流,比較面積的大小。我通過課件出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拋出這樣一個問題:“能用觀察法比較出面積的大小嗎?”結果學生各執一詞,不能確定面積的大小。根據學生的信息反饋,我鼓勵他們大膽創新、合作交流:“現在,請小組合作,探究出更好的方法來!”學生四人一組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操作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結果出現了用剪拼法、擺格法、數格法等多種方法比較面積大小的精彩場面。(板書:剪拼法、擺格法、數格法)。

提問:你覺得哪種方法更好些呢?

教師小結: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選用不同的方法來比較面積的大小。不過,在平時的學習中老師會採用數格子的方法多一些,因為數格法比較方便、快捷。

出示課件:海豚和烏龜的後面各有一個圖形的面積,咱們能用數格的方法來比較面積的大小嗎?同樣一個正方形,可以是4格,也可以是16格。這樣就產生了矛盾,我順勢告訴學生:“比較面積大小時,必須採用統一的面積單位。”這樣,為下節課《面積單位》的教學埋下伏筆。從而達到學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

(這一步的設計,通過合作探究,不僅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還培養了學生敢於向困難挑戰的勇氣,變“學”數學為“做”數學。學生既學會了知識,又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從而輕鬆的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三)分層練習,發展技能。這一節課主要設有兩方面的練習:

第一方面:基礎練習,讓學生運用數格法説出每一種顏色的圖形分別有幾格組成,以此來反饋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情況。

第二方面:綜合練習,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3個面積都是7格的圖形。這樣,既防止了學生的思維定勢,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目的是讓學生明白:

1、面積相同的圖形,形狀不一定相同。

2、用數格法比較圖形面積大小時,要有序地數,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先數滿格,再數半格,兩個半格拼成一格。

(這一練習的設計,主要體現層次性、實用性、生活性,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四)回顧概括、總結提高。下課前,我以談話形式結束本課教學:“快要下課了,請你用一句最想説的話談一談你的收穫!”學生看着板書暢所欲言談收穫。

(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對所學內容的一個總結,又能讓學生產生後繼學習和探究的慾望)

四、説生成問題的預設與處理

1、從物體的表面引入面積教學時,如果有學生説比較物體各個面的大小,此時,我特別強調:“這一節課我們先來研究物體表面的面積。如:課本封面的面積、黑板表面的面積、課桌桌面的面積大小……

2、讓學生説自己喜歡的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時,我要向數格法引導,為下節課《面積單位》的教學做好鋪墊。

葉聖陶先生説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本節課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儘量從實際生活出發,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學生的信息反饋及小組間的合作交流,以學生的思維為主線,把重點放在瞭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上。

標籤: 面積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e2edr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