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必備】語文説課稿4篇

【必備】語文説課稿4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説課稿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語文説課稿4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師説》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的自讀篇目,該文集中反映了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韓愈對從師與學習的認識的論述。該單元所選課文都是古代的議論性散文。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在於讓學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礎的文言語法知識,學習如何清晰有力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本文安排在單元的第四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是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嘗試主動學習文言文,掌握文言學習方法的關鍵。

根據新課標倡導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的要求和高一的學生對於文言文的知識還在積累階段的,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和一定量的誦讀的實際情況。

我擬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瞭解韓愈關於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

2.學習借鑑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本課出現的文言知識。

新課標指出,應該“通過閲讀與思考,領悟其豐富的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因此,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是本文的教學重點。由於本文是論説文,韓愈對比論證的手法是其文的一大特色,值得學生在習作中借鑑。因此,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採用誦讀法和分析法進行教學。誦讀法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如節奏、語調、語氣等,這就需要揣摩文意。因此,範讀、多讀尤為重要。分析法在於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對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探究,從而使學生了解文中所載的道,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關於學法,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古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課文思路的任務交給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背誦課文,使記誦和理解結合在一起,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記憶規律,也減輕學生課下的負擔。

本課計劃安排兩課時。今天我重點講第二課時的安排。

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主要有:

首先,導入課文,我計劃從學生們學習過的有關“説”這種文體的知識導入,介紹寫作背景。其次,誦讀課文。通過單個學生讀課文、教師的糾正範讀、全體學生共同誦讀三個步驟,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使文言文語感的訓練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落到實處。另外,使學生整體上對文章有所瞭解,明確課文論述的中心。第三,讓學生主動疏通課文詞句,指出應該注意的文言知識點,教師給與總結與點撥,這是給學生主動權,讓他們學會收集整合資料,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第四,分析課文的第一段,明確課文的中心。第五,再次誦讀課文,加深記憶和理解。最後佈置作業,要求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我作如下安排:

首先,檢查課文的背誦情況。藉以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其次,進入課文的分析。本課從分析討論課文的第二段開始。這一段中,對比論證使的手法是教學的關鍵。我設問[提問]從師的風尚不再流傳,是因為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為了批評“恥學於師”的人,作者從幾方面進行了對比論證?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閲讀課文,鍛鍊搜尋有效信息和歸納的能力。要求學生將幾方面的對比關係一一列出,並用課文原文回答作者通過每一組對比得出的結論。從而在誦讀與找尋中明確對比論證的使用效果,並鼓勵學生在習作中使用。分析後要求當堂成誦。第三段,作者用了舉例的手法論證“聖人無常師”。在設計中,我設問[提問]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闡述了什麼觀點?用文中原句回答。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明確所舉例子背後所藴含的道理,明確學習應該勤學好問、不恥下問。分析後,要求學生當堂成誦。最後一段是作者闡述寫作原因的段落。不做重點分析,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風氣和韓愈寫作的原因即可。背誦最後一段。

再次,全文講解完要求學生再次背誦全文。加強誦讀訓練的力度,培養語感。同時提出一個思考題讓學生討論,[討論]前面學過的《勸學》和今天學習的《師説》都市和學習有關的論説文,説明古人很注重學習的問題。那麼今天我們的課堂上“學者”與“師”應該是一種什麼關係呢?大家討論一下。設這個問題,一是讓學生將所學道理運用到實際的思考中,二是促進師生間相互學習關係的發展。

最後總結全文,佈置作業背誦全文。就課堂討論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小文章,闡述自己的觀點。

語文説課稿 篇2

尊敬的評委,親愛的小語界同仁:

大家好!

我執教的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9課《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文章是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先生寫的一篇科技類説明文,文章僅用了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

科學常識性説明文,設計不好就容易成為資料展示廳或者科學常識課,失去了語文的本真,缺少語文的味道。因此,我覺得本課的設計應該始終圍繞理解、品味、運用語言來進行,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凸現語文學科特點;在引領學生理解、品味、運用語言的同時,讓學生體驗20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體會説明文的特點。

學生只有在課前佔有大量的相關資料,才能更有效地參與課堂學習,才能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主動建構新的認知,產生新的體驗。20世紀有許多偉大的科技發明和創造,課前我佈置學生蒐集、閲讀了有關20世紀重大科技發明的文字和圖片資料,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深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又能培養學生的課前參與能力,體現在生活中學習的大語文觀。

學問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開課我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這樣既可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又能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思路。

課文第三、四段結合具體的實例用簡短、生動的語言介紹了科學技術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説明了人類20世紀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就。這兩段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是學生習得語言、學習表達方法的好材料。

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採用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自主學習的時空。但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藉助自學提示和彙報時的相機指導,教給方法、明確任務,這樣既避免了學生自學時的盲目低效,又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

語文課就應該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游泳中學會游泳”。因此,我設計了兩組語言訓練,讓學生把課前蒐集的內容採用文中的表達方式敍述出來,使學生課前蒐集的資料不再是單純的資料展示,而成為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成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加深體驗、揣摩表達方法的載體。

第三自然段末作者引用了一句詩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説明了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之大、範圍之廣。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沒有按部就班地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而是將其調整到第四段之後。這樣,在學生自學完第三、第四自然段、看完視頻資料並進行了説話訓練的基礎上進行,使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水到渠成,輕鬆順暢,體驗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人教版教材之所以便教利學,教材裏的泡泡發揮了重要作用,本課第二自然段後泡泡裏的“‘發現’和‘發明’有什麼區別”這一問題非常值得關注。我先讓學生結合已有經驗説説二者的區別後就暫且放下,到第四段時又引導學生在具體語境中找出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這樣學生通過説説、讀讀、找找,主動參與學習,真切、輕鬆地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

這篇課文最後一段是對全文的概括和總結,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但考慮到第一課時的教學容量,我把它安排在第二課時進行,把展望未來和交流小練筆結合在一起。在學生自我體驗的基礎上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熱情,相信會有好的效果。

(臨場經驗不足,學情把握不足,沒有更機敏的調控課堂出現的點,比如: )還年輕,教學之路還會很長,相信通過此次大賽的礪練,今後我會紮實走好每一步,懇請各位評委和同仁提出寶貴意見,我會努力!!

語文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本文是文情並茂的山水小品,文辭清麗簡潔,內容意趣盎然,作者通過對西湖春天的自然風光、動人景象的傳神描繪,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滿心喜愛和深切感受。作者筆下的西湖如同青春靚麗、婀娜多姿的少女,富有鮮活的生命力和靈性。鑑賞本文如果沒有個體生活體驗的融入,沒有聯想和想象參與,將是蒼白無效的。因此,教學中首先要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驅遣豐富的想象。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或者口頭言語,調動起學生的情趣,使學生‘投身處地”地體驗描寫的對象,以增強鑑賞的效果。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本文獨特的寫景特點,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

2、培養誦讀能力,審美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疏通文字,理解句意,掌握虛實結合的寫法。

難點: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審美情趣,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解決辦法:通過整體感知,師生共同研討解決重點、難點。

四、説教法

本文是文言文中游記散文的精品,而藝術的妙處及魅力是靠自身的感知和品味的,所以學習本文應以自讀為主,在註釋的幫助下,反覆誦讀,如再有疑點,教師要及時點撥,在點撥的同時,還應以讀為主,在熟讀的基礎上,爭取背誦,整體感知本文的藝術技巧所在。在課堂上要以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和閲讀文言文的能力為宗旨。

五、説學法

1、反覆誦讀,精美語句最好背誦。

2、按照作者的思路去發現文章寫了哪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3、體會作者感情與獨到的生活體驗。

4、交流有關西湖的詩文。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杭州西湖,是我國優美的名勝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筆墨來讚美它。大家想一想宋朝著名詩詞作者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雨後》中談到西湖的兩句詩是什麼?對,“欲把西湖比西子,濃粧淡抹總相宜。”今天,我們學習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寫的《西湖遊記二則》,看看作者是怎樣獨具慧眼,描繪西湖勝景的。

二、整體感知

1、聽錄音範讀課文,掌握以下重點詞語。

棹、嵐、勒、突兀、相次、歌吹、豔冶、染翠、設色、夕舂、受用、目酣神醉、山容水意、花態柳情。

2、反覆朗讀課文,疏通文字,把握文意。

3、《西湖一》直抒靈性,寫出了西湖迷人的景色及自己的心境。《西湖二》作者以清麗明快之筆,描繪出西湖由白堤斷橋至蘇堤六橋一帶春日盛景,並顯示出作者獨特的審美情趣。

三、分析欣賞《西湖一》,品味其重點詞、句。

(1)重點詞語理解:

突兀:高聳的樣子。棹zhào:划船。娥:這裏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頰jiá:面頰。這裏説桃花豔麗如少女的顏面。”

(2)分析課文,品味語句。

①中哪句話寫出了作者急欲見西湖的渴望心情?(討論後回答)為什麼?

答:“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因為作者初至杭州,最為心往神馳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這種感情蓄積已久,其發必速,故遊記開篇不容許多筆墨交待,一落筆就直抒性靈:保叔塔為西湖北側門户,塔身挺秀,卓立山巔,未近西湖而先入眼簾,本也是一處勝景,但作者僅以“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一筆帶過,是因為他心不在焉,“已心飛湖上也”。整個杭州山水風物此時惟“湖上”才是作者鍾情之所在。“心飛”的誇飾把他急欲見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無遺。

②為何插入一閒筆“午刻入昭慶”?(思考後回答)

答:這是欲揚先抑,造成頓挫之致,然後才續“心飛湖上”之意。

③當作者終於親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時,運用了什麼修辭寫出了它的嫵媚與迷人?

答:作者連用了四個比喻、一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温風如酒,波紋如綾。”遠處孤山葱綠,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紅,恰似少女的面頰;湖上和風,如同酒香一樣醉人;湖中波紋,似白綾一樣起伏。

④以上描寫西湖風景是實寫還是虛寫?

答:僅四句話,但由於選取了西湖典型風物,足以見西湖秀媚的風姿。此為實寫。

⑤作者見到此景後,內心感受如何?是實寫還是虛寫?起到怎樣的作用?(分組討論後回答)

答:“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這是虛寫西湖,藉以反襯西湖之美。

⑥同學們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態?

作者雖雲“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實際上他卻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這種感覺與聯想雖然模糊,但境界空靈,意藴豐富,頗堪品味。它既啟發人聯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象作者如曹植“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的痴情醉態。作者的感情由此進入極高的審美境界。由此可見,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靈的,是極其嫵媚迷人的。這樣比擬就顯示出山水風物的精神、情趣,亦體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愛戀之情,與“吏情物態,日巧一日;方網機阱,日深一日”(《與何湘潭》)的官場相比,就更覺自然界的清純可愛。作者對其初遊西湖之日,如同與心愛的女人第一次約會一樣珍視,因此鄭重其事地記下具體日期:“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遊記中則不再註明日期。

⑦本文寫在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什麼?

答:西湖在作者筆下重在寫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風情,一種引人酣醉的整體魅力,以及作者的內心體驗,而不精雕細刻其山水面目細節。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四、總結、擴展

總結:這節課我們分析了西湖美景及作者的內心感受,品味了重要詞語和句子,從而提高了我們鑑賞古文的能力。

擴展:據你的理解,互相交流你的欣賞點。

五、佈置作業

課下蒐集寫西湖美景的詩文,寫在你的札記本上。

六、板書設計

西湖遊記

山色— 目酣神遊

西湖---------- 花光— 飛心湖上 一語不得

温風—

波紋—

七、設計理念

袁宏道的散文不僅語言質樸,而且清雋美妙,頗具靈性,往往給人以耳目以新的感覺。學習本文,對培養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能力及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審美情趣,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語文説課稿 篇4

沂水春風説課稿《論語》是經典的儒家文化論著,據説半部論語,可安天下,這個學期,我又一次帶着崇仰的心情與學生一起感受大師風采,聆聽聖人教誨。今天我説課的課題就是來自於《論語選讀》的《沂水春風》。這裏有一羣鮮活的學生,有一場經典的對話,有一個永恆的話題。下面就為大家展示一下我對這一課的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論語選讀》是繼必修模塊之後,文化論著系列選修課的一種,安排在高二上學期。本課程的核心目標是培養正確解讀和批判繼承文化的能力。全書共十五課,大體分為政治、修身、學習與教育、哲學四個方面,每個方面又有不同專題。但具體到每則材料的話,則並不排除可以從其他角度進行解讀。《沂水春風》雖然是課本中第十三課(學習與教育),但主要描述的是孔子與其弟子討論志向的情景,是全書中集中闡述志向的文章,也是唯一一篇結構首尾完整,形象較為鮮明的文章,不同於其它語錄那般篇幅短小。在上過《為政以德》和《克己復禮》之後,學生對孔子的政治理想已經有所瞭解,所以我將《沂水春風》提上來先上,使得學生能進一步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目標和終極理想。

二、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新課標中對《論語選讀》的具體學習要求是正確理解課文,探究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個人精神品格,體會並把握閲讀文化論著的基本方法,進一步培養文言語感,提高文言閲讀能力。據此,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常用的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積累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等文言特殊句式;通過朗讀,培養語感,背誦文中重點章句。

2、過程與方法:通過梳理課文內容,瞭解四子的志向,理解孔子的評價;通過小組討論與比較閲讀,探究孔子與點的原因。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孔子的教學風格及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理想;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雖然《論語選讀》的每一篇都有註釋和全文翻譯,但針對我們學生的實際文言文閲讀水平和歷史文化積澱,我還是將以往文言文中的字詞教學作為了重點之一,要求學生掌握居、如、方、作、撰、傷、與等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並積累文中的特殊句式。而探究孔子與點的原因,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理想,則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和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語文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也提到《論語選讀》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學習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閲讀過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論著中的疑點和難點,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並樂於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所以,我嘗試運用自主預習、課堂誦讀、小組探究、比較閲讀等教學方法,力求引導學生從三子之志入手,明確他們的共同點,然後描繪沂水春風圖,概括曾皙的志向,並從孔子的點評中,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理想。希望學生能本着探究的精神,從文字中發現文本的深層涵義,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層層深入地將課堂的和諧、三子的神態、曾點的灑脱、孔子的感歎發掘出來。

我授課的班級一個是文科班,一個是理科班,文言基礎相對薄弱,成績都很一般,但學習態度都尚可,根據這個現狀,我在《論語》教學過程中加強了學法的指導,力求教法與學法統一,尤其強調課前預習。明確規定上課前必須自學全文,整理生字新詞與重點文言現象到手冊上,以提高文本熟悉程度。課堂教學中,通過反覆誦讀感悟,提高把握文本的能力,積極鼓勵學生自讀、自疑、自解,體會沂水春風的意境,在閲讀過程中,繼續鞏固文言基礎知識,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自主探究,教師及時點撥、啟發、評價,把問題引向深處,突破重難點。

四、教學過程

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我選擇的是一句耳熟能詳的孔子名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予以導入,由此激發學生興趣,並形成明確指向各言其志,順利進入文本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位弟子關於志的討論。

2、整體感知(初讀文本,理清思路)。

用朗讀課文和填寫空格的形式完成對文本的熟悉,並且同時注意藉助註釋和工具書來排除閲讀障礙,梳理文言字詞與文言特殊現象。預習到位的話,學生很容易理清問志,述志,評志這條思路,然後為下面的探究環節做鋪墊。

3、深入研讀(再讀文本,瞭解志向)。

要求學生用課文原句完成表格,比較三子之志與曾點之志,進而關注曾點的志向。主要學習方法是從文本中尋找信息,對於學生來説,這個環節可以通過閲讀自主完成,難度不大。但是文中有一些狀語後置、賓語前置等特殊句式必須要給學生講清楚,並且積累起來。

同時注意指導學生朗讀,子路的直率與勇武要用較高的語調較快的語速讀出來,而冉有和公西華的回答則要讀出謙遜的味道,進而關注曾皙,用輕鬆緩慢的語氣讀出歡快愉悦的心情,想象並概括沂水春風圖,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這一環節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評價他人的看法,在互動中進步,在切磋中成長。

4、探究學習(三探)。

這是課堂的重點環節,計劃用時15—20分鐘。基於學生的文史知識現狀,在探究過程中,適當引入他人的評論,啟發學生髮散性思維,聯繫前面所學過的三篇課文,幫助學生理解孔子與點的原因。課堂組織形式是小組探討,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調控,確定討論問題,確定討論時間,確定討論形式,防止學生渾水摸魚,尤其是理科班,一到討論階段就會失去控制,導致很多問題浮於形式而沒有深入追究其內涵。

這探討過程分為三步,第一步,藉助前面完成的表格以及學過的課文,學生應該能夠理解這三子的志向足食、足兵、民信之與儒家的入世思想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是一致的。

其中較難較難突破的是第二步,孔子與點説明了什麼,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心。可以抓住學生存疑心理,適當引入課外相關材料啟發學生思考,也可提示學生回顧前面所學課文,在師生互動中,共同達成教學目標,明白曾皙所描繪的沂水春風圖正好體現了孔子禮樂治國的理想境界。(預設:春秋亂世背景,孔子治國之道,孔子政治理想,沂水春風圖)引入材料:楊樹達《論語疏證》,《朱子語類》而第三步則是培養學生關注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期望學生能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通過展示周國平《孔子的灑脱》,于丹《論語心得》等現代名家的解讀,幫助學生感受論語精神對現代人的積極作用。

5、鏈接:《知其不可而為之》。

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希望學生能將前後知識融會貫通,在深入理解本文的基礎上,結合個人原有知識儲備,對文本進行解讀,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完成知識的遷移和整合。這也是近年來高考考察《論語》的基本方向,在掌握語言文字的基礎上,能深入理解其文化內涵。通過比較閲讀,使學生體會荷蓧丈人身處亂世,獨善其身的人生選擇和孔子積極入世,匡扶社稷的人生理想。

6、作業:背誦曾點的志向。

迴歸文言文教學的本真,積累文言文化常識,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積極意義,併為我所用。

五、教學反思

整堂課的設計緊緊圍繞新課標要求,注重運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疑點和難點,注重師生互動,鼓勵學生與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比較貼合本校學生的認知水平,關注學生個體成長與個性發展,教學過程清晰

流暢,表格設計簡潔明瞭,注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注重學生自主學習,但基於學生的文史知識儲備,課外拓展還做得不夠主要還只是立足於文本,課外資料引入太少,很有可能使得學生在分析概括時拘泥於文本,而無法根據歷史背景和時代特點將自己的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這是本次教學設計中忽略的地方,今後需改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82xpkw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