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必備】説課稿9篇

【必備】説課稿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必備】説課稿9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説教材的地位

《社戲》是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就體裁而言,它屬於小説。就內容而言,它是以“社戲”這一江南水鄉文化活動為線索,表現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經歷。課文通過“我”和少年夥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經歷,表現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體現了語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關係。因此教學本文除教會學生使用語文工具外,還有就是培育學生對課外生活的關注。

2、説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關於課堂教學要“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和方法的綜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學目標擬定為:

知識目標: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故事情節。

能力目標:學生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文中景物描寫對錶現主題的作用;體會小説通過刻畫人物形象表達主題的作用。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追憶及作者眷戀故鄉的情感。

3、重點難點:

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作者採用寫意的筆法,從色彩、氣味和音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又是如何借景抒情的。本文最後一段對豆對戲的讚美,似乎與文章前面的內容矛盾,因此,對文章的最後一段的正確理解是教學的難點。

二、説教法和學法

教法:1、導讀法、問答法。2、質疑法、精講法。3、賞析法和點撥法。

學法: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提高能力。

《社戲》這篇課文寫的是少年兒童的故事,裏面涉及到的人物和故事情節,與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相仿,因此會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麼在學習上,為了顯示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可以採取自主學習的方法。但是學生的閲讀興趣可能會只集中在故事情節上,而對優美的景物描寫、細膩的人物刻畫不會很在意。也由於作品年代久遠,學生對寫作背景不熟悉,所以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原則上應該精講、少講,放手讓學生去讀,去討論,去領悟。有些問題需要在老師的點撥下,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小組討論,分別説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過集體的智慧,解決疑難問題,從而顯示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用具: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佈置學生結合課後練習預習課文。

 三、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激發興趣

同學們,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跳躍的音符,説不盡道不完,是我們最值得珍藏和回憶的美好時光。但隨着我們一天天的長大,童年生活會離我們逐漸遠去,在這裏老師很想知道你們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童年時你最喜歡做什麼?喜歡去哪裏?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魯迅的一篇小説《社戲》,看看文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怎樣的童年生活畫面。

(設計意圖説明:由提問導入,揭示課題。通過提問學生,讓學生身臨其境,回憶童年生活,引發學生課堂對話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檢查預習情況,出示幻燈片。

1、讀下列詞語,辨別字音、字形、字義。

歸省 行輩 不憚 絮叨 怠慢 攛掇 鳧水 潺潺 歌吹 藴藻 家眷 皎潔 漂渺 糾葛 旺相 模樣 欺侮

(設計意圖説明:掃清閲讀障礙,重在讓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達到漢字的辨形、辨音、辨義的目的,培養學生養成的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2、這篇課文的體裁是什麼?

(設計意圖説明:通過這個問題,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3、課文的作者是誰?選自他哪部集子?我們學過他的什麼作品?

(設計意圖説明:通過這個問題的回答,來複習舊知識,達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4、哪位同學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主要寫了什麼事件?圍繞這一中心事件,作者寫了哪些相關的事情?

(設計意圖説明:這一環節主要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信息的能力。)

5、根據小説的情節,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設計意圖説明: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從分析情節入手來把握人物形象,也是小説閲讀的一般規律。探究的問題則是引導學生全面把握文章的佈局謀篇。)

(三)朗讀課文 整體感知(導讀法 問答法)出示幻燈片

(1)快速讀課文,找出自己感興趣的情節,並大聲朗讀,説出自己讀後的感受。

(設計意圖説明:藉助多媒體教學課件,採用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手法。這一環節既是因為《語文新課標》中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也是試圖培養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裏把握課文內容,又能通過適當的朗讀品位、體驗,培養語感。)

(2)女生讀課文1—3段,思考:

平橋村是一個偏僻的小村莊,住户不到三十家,但課文卻説是“我”的樂土,為什麼?這與看戲有關係嗎?

(設計意圖説明:這幾個問題均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信息的能力。)

(3)男生讀課文4—6段,思考

平橋村是“我”的樂土,但也有不樂的時候,作者抓住什麼事,用了哪些詞句來寫自己不樂的心情,

(設計意圖説明:體會課文用詞的準確、鮮明、生動的特點。)

(4)課文描寫的人物有哪些?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設計意圖説明:小説就是通過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形象的把握影響到對小説主題的理解。因此,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善於扣住人物個性化的東西。)

(四)研讀課文 合作探究 品味賞析(討論法 賞析法 點撥法)出示幻燈片

(1)課文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仔細研讀11—13段“夏夜行船”和22—23段“月夜歸航”的片斷,討論分析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調動什麼感官展開描寫的?

(設計意圖説明:《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説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的段落情節,並談談讀後的感受。)

(2)找一個學生朗讀寫景段落,思考討論:

這些景物描寫前後有什麼不同,反映了人物什麼樣的心情,對錶現主題有什麼作用?

(設計意圖説明:教師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髮散思維,並表示自己的意見,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解決問題,對於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給予表揚。)

(3)思考討論:如何看待“偷”豆的事件,這與我們平常意義上的“偷”性質一樣嗎?為什麼?

(設計意圖説明:《語文新課標》中強調“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4)小説結尾説:“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這似乎與前面的敍述相矛盾,應當怎樣理解?

(設計意圖説明:《語文新課標》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這篇課文的特點,要讓學生盡情的發揮個人的感受,教師只要適時應用點撥引導法在朗讀方法或回答問題時稍作指導,對於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給予表揚,對於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質疑問難 學生將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與同學們交流。

(設計意圖説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六)小結:你能用一兩句話,表述自己通過本文的學習得到的收穫或感受嗎?

(設計意圖説明:這是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在強調教學目標的同時,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

(七)拓展延伸 遷移練習 (出示幻燈片)

學習描寫景物片斷〈秋天來了〉,要求能抓住景物特點,調動多種感官,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多方面的反映秋天這一季節特點,做到融情於景,情景交融。

(設計意圖説明:《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克服以課本為中心學習的傾向,實現教材內外的溝通和課堂內外的溝通。鞏固課堂教學內容,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習慣,訓練學生寫作的能力。)

板書:

平橋村我的“樂土”;

看戲前 看戲前的波折;

夏夜行船。

看戲中 船頭看戲

午夜歸航

看戲後

偷豆吃豆

(設計意圖説明:板書的功能是教師可以簡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學內容)

尋找新世界,發現新內容!

説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積累古漢語知識。

⑵體會駢句的表達效果。

⑶在理解的基礎上,賞析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

瞭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張,理清論證思路,誦讀中體會其流暢雄辯的論證風格,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思考、辯論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助學生體會孟子民本思想及憂患意識的進步意義,讓學生懂得“人和”、“憂患”的實質及重要性,從而培養他們的個人道德修養。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

2、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及結構。

3、積累古漢語基礎知識。

【教學難點】

瞭解、學習孟子文章雄辯的語言風格。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課前預習:

⑴瞭解孟子和《孟子》;

⑵查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2、教師準備相關課件。

(預習檢查題及學習要點板書)

3、課文的朗讀磁帶。

【教學方法】

朗讀法,學生自主探究討論與老師講解相結合。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教學內容】

檢查預習,掃清文字障礙,積累古漢語基礎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誰能告訴我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讀書習慣是什麼嗎?(生:好讀書,不求甚解。)可是我們這些做學生的能用這種習慣來學文言文嗎?(生:不能)對,陶淵明他是大文學家,文學基礎好,理解能力強,而且他本人又不想考科舉,所以他讀書只需汲取文章中的思想精華就行了。而我們就不行了,我

們是學生,既需要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又必須參加文化考試,所以積累漢語基礎知識,特別是古漢語基礎知識,更是必要的。為了幫助大家學好《〈孟子〉二章》,課前,我佈置了預習,這節課,我們就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

二、出示課件,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1、學生分小組口頭交流自己的預習情況。(瞭解孟子和《孟子》,交流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

2、聽課文朗讀磁帶,瞭解句讀,並給下列黑體字注音。(課件)

3、抽生讀文,教師做朗讀點撥,如“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説/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等。

4、看課件,討論完成以下作業:

⑴解釋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親戚畔之()

②曾益其所不能()

③困於心衡於利()

④發家拂士()

⑵結合語境解釋加線的詞:

①三裏之城()城()非不高也

②七裏之()郭多助之()至委而去之()

③是()天時不如地利也斯是()陋室

④舜發()於畎畝之中發()於聲

⑤行拂()亂其所為入則無法家拂()士

⑥管夷吾舉於士()法家拂士()

⑦環而()攻之而()不勝發於聲,而()後喻

⑧國恆亡()亡()羊補牢今亡()亦死

⑶填空:

①孟子,名,是繼孔子之後學派的又一位大師,被推尊為“”。他在政治上主張行“”,其“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千百年來都很受人民的歡迎。

②《孟子》是記錄孟子的書,是儒家經典之一。

三、小結

學生在預習中的得失(據實而論),引導學生看課下注釋,分小組去試着翻譯課文,要求學生邊譯文邊思考:

1、兩篇文章各寫的是什麼內容?

2、文章的結構和思路各有什麼不同?

【教學反思】

教師課後完成。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與學情分析

1.説教材內容分析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它位於新課標實驗教材人教版第四單元第41頁的內容和練習八第5、6題。這部分內容安排在本章的最後進行教學,體現了認數和計算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特點,結合計算和認數在本課時安排了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既是100以內數的初

步概念(舊知)的應用及鞏固,又有新內容的教學。教材還通過藉助例題圖,激活學生在現有基礎上形成的看圖形式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解決問題列式計算。

2.説學情分析

在制定本課時教學目標前,我覺得很有必要剖析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目前學生已掌握了

100以內數的組成、讀寫及大小比較等,具備了進行簡單計算的基礎知識,同時也有了20

以內加減法的計算基礎,所以本課時的知識應該不是很難理解。因此我制訂了這樣的教學

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結合數的認識,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減法的計算。

2.鞏固數的組成概念,滲透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滲透加法交換律。

3.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算理,並能運用多種計算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算理,為什麼要制定以上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我個人認為這樣確定教學要求,符合本課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使新舊知識緊密

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相互參透,共同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具學具:

計數器,小棒,掛圖,課件。

二、説教法、學法分析

本節課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圖,採用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獲得豐富的表象,為學生提供形象思維的材料,以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我主要採用創設媽媽領着小明到商場買酸奶的情境、然後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方法,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讓同桌兩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計算方法,然後再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讓學生充分體會算法多樣化,在進行計算時,我在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注意引導學生説出算理,使計算有理有據,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教材安排這些計算以加深對數的

認識的意圖。幫助學生掌握整十數加、減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和算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也初步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

三、説教學課程

(一)舊知複習,新授鋪墊

師生進行“數的組成”的練習。

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5個十和8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46裏面有幾個十,幾個一?

28裏面有幾個十,幾個一?

【設計意圖:通過“數的組成”這部分的複習,為下面學習“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作必要的鋪墊。】

(二)通過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教師創設情境,利用課件進行動畫演示:

(旁白)小明可喜歡喝酸奶了!由於這些天小明的表現特別好,媽媽就答應帶小明到商場

去買酸奶。(課件顯示媽媽領着小明到商場的情境。)

售貨員阿姨先拿給媽媽30瓶(課件顯示30瓶酸奶在左邊),又拿給小明2瓶(課件顯示

2瓶酸奶在右邊),問: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展示將學生帶入生動的生活情境中,激發學習興趣,這樣的問題設計主要是為了不束縛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培養他們經常思考、提問的意識。】

2、解決30+2。

教師表揚學生愛動腦筋,選擇一個問題問:媽媽一共買了多少瓶酸奶?應該怎樣計算?

學生口頭列式,教師板書:30+2=32

請學生説説是怎樣想的,為什麼用加法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看大屏幕上的圖列式,讓學生理解為什麼要進行加法計算,將30

和2合起來,計算30+2的結果,是依據百以內數的組成:3個十和2個一組成32。】

3、解決32-2。

教師問:現在我們知道媽媽給小明買了32瓶酸奶,小明喝了2瓶後,還剩多少瓶?請學生列出算式,學生口答,教師板書:32-2=30。你能告訴大家是怎樣計算的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進行減法計算,再依據減法的含義,從32裏去掉2,計算32-2的結果,可以依據數的組成知識,32裏面有3個十和2個一,去掉2個一還剩3

個十,就是30;還可以這樣想: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3個十和2個一加在一起是32,從

32中減去2個一,就剩下3個十,即30。】

4、解決2+30。

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在4人小組中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由學生髮表意見,進行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義來計算,也可能是交換30和2的位置來算,讓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不僅可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特別是不愛發言的學生,同時還體現了算法可以多樣化,讓學生通過交流,起到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作用。】

(三)運用實踐操作,鞏固練習

1、擺一擺,算一算,並説説自己是怎樣算的。

(1)教師在實物展示台上擺小棒,請學生仔細觀察後,擺出相應的算式,再列式計算,並由學生説説是怎樣算的。

①先擺5捆,再擺6根。②先擺3捆又5根,再拿走5根。

(2)根據教師的描述先擺小棒,然後根據操作列出相應的算式。

①先擺8根,再擺2捆。②先擺4捆加4根,再拿走4捆。【設計意圖:如此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具操作,加深對所學加減法計算過程的理解,也是培養學生利用學具幫助學習的意識,更是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數學遊戲,誰先吃到玉米?

創設情境:熊媽媽帶着她的熊寶寶來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媽媽架起烤爐,烤起寶寶們最愛吃的玉米。熊寶寶聞到陣陣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來了,真想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媽媽卻要求寶寶們開動腦筋,誰能找出結果和玉米前的數學相同的算式,誰就能先吃到玉米。

【設計意圖:通過有趣的故事,把學生帶入遊戲情意之中,利用遊戲進行口算練習可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全班學生都參與到愉快的活動中。通過這個練習,可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知識掌握的程度。】

(1)教師和3名學生進行示範:先將12張寫有算式的卡片排列於黑板上,教師扮演熊媽媽(做裁判),其餘三名學生每人每次任選一張,算好後將結果告訴老師,如正確,教師則發給一張畫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選四次,先拿到4張卡片的為優勝者。

(2)學生分組進行遊戲,教師加入到活動能力較弱的小組中參與活動。遊戲結束後,對每組算得又對又快的學生給予表揚、鼓勵。

(四)反饋練習

1、口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教材第43頁的第5題,限時2分鐘。學生做題,教師計時,做後集體訂正,並指名説説自己是怎樣做75-5,90+8這兩道題的。

【設計意圖:通過計時計算,可提高學生的自信度,通過説計算過程,加強對新知的鞏固。

2、教材第43頁的第6題。在這裏將首先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表現出課本上兩人對話的場

景(有老師3名,學生40名,45瓶礦泉水夠嗎?)使學生看後發表自己的意見,如果自己在此時遇到這樣的問題會怎麼辦,並説説自己是怎樣想的,會用算式表達的同學,可以列出算式來。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現代化設備為學生的思維創設情境,使學生的思維儘可能地與現實生活相聯繫,以生活實際中的問題來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並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為了讓學生有不同的發展,可讓程度較好的學生把自己的思維過程抽象成數學算式。】

3、按順序填數:教材第43頁的第7題。首先讓學生觀察每一組所給的數之間有什麼關係,

找到規律後再填數,讓學生説説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即題目中每組數之間的規律。

【設計意圖:在這樣的觀察與思考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初步的邏輯判斷推理能力。】

四、説板書設計:

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30+2=32

32-2=30

2+30=32

設計目的: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從總數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減法計算。

並掌握計算的方法,突出本課的重點。

資源分析

遠程教育資源的接收和應用,改善農村中小學教育設備落後,教學資源匱乏的現狀,實現教育優質資源共享。遠程教育資源中豐富的圖片和課件資源為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依據。

本節課所用的圖片都是在中央電化教育館教學資源庫搜索下載,課件也是衞星接收的遠程教育資源,結合自己上課的內容加工整合成一個完整的課件。

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在這節課的作用:

1、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教學,精心製作課件,圖、文、聲並茂,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再現動態的生活畫面,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創設出各種實在而又鮮活的生活場景,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合作、探究。

2、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教學,實現由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過渡,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媒體演示,給予學生感性認識,使學生掌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有助於學生對知識正確的理解。

3、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教學,充分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我相信遠程教育資源有效整合,在教學條件比較落後的農村小學也一樣可以上出精彩的數學課。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認識新自我》第三課《珍愛生命》的第一框。

本框題主要內容為“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和“生命需要相互關愛”兩部分。這些內容既是本單元的邏輯起點,也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邏輯起點。

2、教學目標

根據《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關於“培養學生愛護自然、鑑賞自然、保護自然的能力”的要求,結合七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初步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引導學生關注其他生命,培養生態倫理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命,形成正確的生命觀。

能力目標:掌握初步的比較、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人際交往能力。

知識目標:瞭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懂得各種生命息息相關,需要相互尊重、相互關愛。

3、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體驗生命的可貴之處是重點。

(2)引導學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關愛的重要性是本課的難點。

二、説學情

七年級學生對生命及大自然生物並不陌生,一方面,他們意識到生命的存在,另一方面,他們比較缺乏對生命領域的探索和思考。例如,有關世界萬物之間的密切聯繫、有關生命對自然、對他人、對社會有什麼意義等,認識尚淺。加上由於學生過分的“自我”關注,淡化了對周圍事物、他人、社會的關注,對其他生命的漠視。所以我們必須要通過生動活潑、有針對性的教學,調動學生參與、體驗、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對所學形成科學的方法論、認識論,從而達到知、情、義、行的統一。同時,七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感性思維能力較強,而理性抽象思維的能力較弱,所以我主要採取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在參與活動中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

三.説教法

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認為:“正確的教學應能激起學生的求學的慾望,對學習感興趣並感到愉快”。根據七年級學生年紀小、認知能力差等特徵以及以上學情,我使用了觀察法、直觀教學法導入新課,並融入音樂等多種教學手段,使思想品德課構建出一種理想的教學環境。情境氣氛調動了學生注意力,角色參與激發了學生興趣,師生互動使大家都得到了提高。

四、説學法

建構主義哲學認為:學習不僅是知識由外而內的簡單的遷移,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但是我所教的學生是七年級學生,他們的自學能力較差,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所以,課前我會要求他們準備好有關動物、植物等生命體的實物或圖片以備展示,收集人與動物感人的事蹟,在班裏與同學共同分享。做到人人都動手、動口、動腦,通過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做到所學知識真正內化。

五.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聽錄音談感受,學生談完感受後,教師再進一步對大自然進行描述,從而引出要學習的內容──《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學生對自然的嚮往,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新課過程:

1.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

(1)觸摸生命:讓學生把課前準備的動植物實體向大家展示,並介紹它們的成長曆程特性,展示生命的價值。從而點出“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在活動的過程中我會適當的補充或讓知道的同學作補充,並對説得好的同學加以肯定,給予鼓勵)。最後由我做小結。

設計意圖:新課程理念認為: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本環節讓學生與其它生命體零距離接觸,通過課堂和課外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在交流、展示中受到觸動,感受到生命的意義與豐富,初步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之情.

(2)感悟生命:我把事先準備的兩幅圖展示,一幅是各種生命自由生活、充滿活力的圖片;另一幅是沒有生命、乾涸貧瘠的土地。

提問:你們喜歡那幅圖?為什麼?談談你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探索生命的價值,感受到生命給世界帶來的活力與美好,並點明主題:生命如此精彩,生命值得我們尊重和關愛。

2.生命需要相互關愛

(1)看誰嘴快:看誰知道得最多:已經消失的或正在消失的珍惜動植、物?(如渡渡鳥、藍馬羚、大海雀、麋鹿、華南虎、揚子鱷、大熊貓等)

思考:這些動植物為何遠離我們?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知道生命之間為什麼要相互關愛之前必先讓學生了解其他生命究竟有哪些?它們的處境如何?

(2)圖説環境:讓學生觀看《北京下土了》圖片

思考:造成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危害?你認為人類如何與大自然相處?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破壞自然帶來的後果是必將受到自然的報復,從而增強環保意識,落實環保行動。

(3)心靈碰撞:談談自己在生活中看到或經歷過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讀過的感人故事等。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內心的感動,感悟到人與其他生命應該和諧相處(出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圖片)。

教師小結:每種生命都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各種生命息息相關,需要相互尊重、相互關愛。如果隨意踐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

(4)出謀劃策:如何保護日益遭受破壞的大自然?請你設計一條標語,提高人們的警惕。

設計意圖:讓學生為環保出謀獻策,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積極主動參與保護環境的行動。

(5)自我選擇:你希望參加的或經常參加的活動有哪些?A.愛護校園裏的花草樹木;B.植樹活動;C.學校開展的“保護地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漫畫評比;D.拒食野生動物:E.為救護瀕危動物捐款;F.“愛我母親河”環保行動;

提問: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在如何對待周圍生命方面你還有哪些仍要改進?

設計意圖:一是要檢查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二是要讓學生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哪些做得較好,哪些仍要改進,進一步提高環保意識。

(6)音樂欣賞:《天堂》

設計意圖:體驗人與自然要和諧共處的思想.昇華學生內心的情感,引起思想上的共鳴,要珍愛生命,自覺在行動上保護珍稀動物,保護大自然。

(三)板書設計: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1、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

2、生命需要相互關愛

設計意圖:重點知識的系統再現,增強學生的直觀印象。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迷人的青海湖》是語文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遊記,作者按瀏覽順序,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青海湖神奇而美麗的風光,表達了作者對青海湖的讚美之情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説教法

《迷人的青海湖》是一篇略讀課文,對於本課的生字詞讓學生在預習時掌握,內容也比較淺顯易懂,不需花大多時間教學,所以教學時我是讓學生去自讀自悟,以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教師只是適當給予點撥。並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通過朗讀去細細口味、欣賞,從中感受青海湖的美,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學目標

1、本課要求會認6個生字,會寫7個字,能通過查字典、工具書等理解詞語並自主積累詞語。

2、這篇課文文質兼美,描寫細膩生動,語言質樸優美,所以要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的美。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青海湖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四、説教學重點與難點

這篇課文是寫景的遊記,所以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讀悟情,通過去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青海湖的美,並激發學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本課的難點是學習作者細緻的觀察,生動的描寫。

五、説教學準備

在教學準備上,我製作了一個CAI,裏有生字詞語、重點句子以及很多有關青海湖風光的圖片,並且與課文內容相符合。這樣刺激學生的視覺,激發學生的興趣,能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感受青海湖的美。

六、説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通過前面學過的兩篇寫景課文《黃果樹聽瀑》與古詩《江南春》,再聯繫到我們家鄉風景如畫的東江湖,最後引入課題。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都想趕緊了解青海湖為什麼迷人。

(二)簡介青海湖

我先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有關青海湖的資料進行彙報,待學生説完教師再作適當補充(出示補充內容),這樣意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蒐集資料的能力。教師的補充也起到一個歸納總結的作用。用展示出來更詳細、具體,也使學生對青海湖進一步加深印象。

(三)檢查自學情況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我先佈置了讓學生預習本課的生字詞。 上課時我用出示本課一些要認、要寫的字讓學生認讀並組詞,以此來檢查學生預習是否認真、是否掌握。再加上本課成語特別多,於是則先讓學生分組認讀,再抽查一些成語的意思,看看學生是否理解了,並自主積累這些成語。認讀完生字詞,我指名一人一段朗讀課文,這樣有利於比較全面瞭解學生們預習課文的朗讀情況。學生讀完後及時進行簡明的評價。

(四)細讀課文、理解課文

這一部分是教學的重點。要讓學生理解課文,就必須多讀課文,因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並讓學生把課文表示地點、方位的詞語畫出來,同時再想想課文寫了青海湖哪些地方的景色?青海湖的名稱是怎樣來的?因為默讀可讓學生邊讀邊思考並作筆記,對於後兩個問題,則用出示,既醒目又讓學生隨時看着問題去想,當然這樣的問題是可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的。待學生討論完後進行彙報,教師則作出相應的板書設計,這樣讓學生對整篇的脈絡一看板書就清楚了。隨之則播放,讓學生欣賞到這地美景,感受青海湖的迷人,圖文結合更能激發學生對青海湖的嚮往。

為了進一步讓學生理解課文,我設計了“課文哪些地方最能體現青海湖的迷人”與“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先讓學生自由説,然後抓住重點語句,並通過出示“雨過天睛,每一扇車窗都成了油畫的畫框。綿延幾十公里的高山牧場上,牛羊悠然自得地吃草,連汽車的喇叭聲也驚動不了他們,星羅棋佈的氈房,似一朵朵碩大無比的蘑菇。天高雲淡,遠處,天和地連成一片…… ”讓學生朗讀領悟到作者細緻生動地描寫,並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邊讀邊想象,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也適時出現與之相關的圖片。另一處重點語句為“青海湖煙波浩渺,上接藍天,下連碧野,宛如一面晶瑩的大明鏡鑲嵌在天地之間。沿湖廣闊的平原,金黃色的油菜花一片連着一片,與碧綠的麥類、豆科作物交織在一起,滿眼金碧輝煌,美不勝收”。先讓學生看大屏幕齊讀,再播放這一處所描繪出的青海湖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作者對青海湖的喜愛讚美之情,然後通過教師深情的範讀讓學生進一步去體會作者的情感,最後再進行男女生分組朗讀,以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的教學目標。

(五)情感的昇華

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觀看裏青海湖的迷人風光,情感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昇華,因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面對青海湖的美景,你最想説些什麼來表達你的情感。”讓學生自由説,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待學生説完後,則通過課文最後一段話“啊,迷人的青海湖,祝福你!”用祝福讚美的語氣全班齊讀,因為在表達了自己對青海湖的感受之後,我相信學生們此時再去朗讀最後一段,感情一定會迸發出來。

七、課堂總結

先由教師作一個總結:“青海湖,一部大自然的傑作,我們都被它迷住了,讓我們帶着喜愛、讚美之情再次齊讀課文吧!”最後以朗讀全文結束,再次體現了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讀貫穿整堂課的教學。

説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本單元的課文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共有兩篇講讀課文,三篇閲讀課文。

《安塞腰鼓》以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盪的句式,瑰麗奇偉的想象,急促暴烈的節奏,用一個個宛如鼓槌的漢字,在那天地之間,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之上,為我們鼓盪起一場驚心動魄、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彷彿洶湧的黃河奪路而出,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揚的活力。

新課標在實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求學生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本文充分展示了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宣泄與活力,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上的影響是深遠的。同時,本文在寫作上,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氣勢恢弘,有陽剛之美,是學生學習、感悟的好素材。

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有一定的自主閲讀感悟能力,但有些感悟層次尚淺,需要教師進一步引導、點撥、培養,特別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不是很緊密的文章,學習起來更是有一定難度。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朗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2、能力目標:立足課文,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形式美與內在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標:開放課堂,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的陽剛之美薰陶感染學生。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來表現我們中華民族的陽剛之美的。

教學流程:

一、動畫導入,激發興趣

1、欣賞安塞腰鼓的表演,説説看後的感覺或者讓你想起了些什麼?

2、簡介安塞腰鼓

3、簡介作家劉成章及其作品

二、初涉文本,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説説這是怎樣的安塞腰鼓。用“——的安塞腰鼓”對其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是課文中的內容,讓學生自主研讀,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2、四人小組分工朗讀,右上角的學生擔任組長,邊讀邊尋找文章的美點。讀完後在組內用“我覺得這篇課文很美,美在——”的句式敍述出來,再推選同學準備全班交流。這個環節中學生可以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學習。比如,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從四個方面來描繪安塞腰鼓的,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最喜歡的來學習,一切以學生為主。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主要是採用"朗讀"策略,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解決文章的重、難點。側重實現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

1、指導學生採取"替換式品讀",目的是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所謂替換式品讀,就是將文章中的典型的句子形式變為別的形式再讀,比較、品味其中的美。)

如將文中的排比句改寫成內容相同,但形式一般的句子,要求學生反覆朗讀、體味。

2、指導學生採取"評點式品讀",目的是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藴美,情味美。學生可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要求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可從字、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點,體會作者對語言的錘鍊。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給予評價,並引導學生學會認真傾聽,對同學的回答進行一定的點評。

四、拓展延伸,內化語言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讀讀背背

2、欣賞舞蹈《千手觀音》,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試着用上排比、反覆等修辭。

五、總結昇華,佈置作業

1、學生總結:説説自己的收穫

2、教師總結,提出要求,佈置作業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我努力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品味語言,開展研究性閲讀,以較好地體現新課標的精神,實踐新課標的理念。

1、突顯主體地位,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的任務是引導、點撥、扶助,儘量為學生的有效學習創造條件。比如,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我們南方的學生來説,大都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對課文的理解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需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的內驅力和積極性。

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發現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成功,並及時給予鼓勵和欣賞,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與喜悦,能更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如朗讀課文,學生感情不到位時,可以鼓勵説:“你讀得很認真,如果能把自己內心的感受也讀出來,肯定能更好,不信,你再試試!”當需要學生齊讀時,又可以鼓勵:“老師始終相信,集體的力量大於個人,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感受其神奇的魅力。”我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的成功而快樂,為他們的困惑而出謀劃策,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有了安全寬鬆的學習氛圍,學習效率也就事半功倍了。

2、化煩為簡,構建簡明的教學主線

課堂上的時間是一個此消彼長的定量,煩瑣的提問應答,宂長的情節分析,會失落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學時,應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設計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變“煩瑣”為:“簡易”,讓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去讀去練,有更廣闊的空間去思去想,有更大的學習能動性和自主性。《安塞腰鼓》一文,我設計了兩個中心問題:(1)作者向我們描繪了怎樣的安塞腰鼓?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目的是讓學生初讀課文時,緊扣課文語言,説説對安塞腰鼓的初步感受。(2)你覺得這篇課文美嗎?美在哪兒?目的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感受課文。這兩個問題串成一條比較簡明的教學主線,從而支起整個教學框架,給學生以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還課堂的主動權於學生。

3、板塊化軟性設計,體現教學彈性

板塊是指在一篇課文中比較集中而又相對獨立的大部件。軟性設計是指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並不一定是按事先的教學設計而一成不變的執行的,而是充分考慮到師生生命活動的多樣性,教學過程的多變性,根據課堂的實際進展,及時反饋、調整教學設計,進行教學過程的現場生成。

《安塞腰鼓》的第二部分(主體部分)分別是從“宏偉的場面、雄壯的鼓聲、擊鼓的後生、奇麗的舞姿”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這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好一個安塞腰鼓”。每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理解能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板塊研讀,而且選擇同一板塊的學生可以一起學習研討,取長補短,形成自己的感悟。交流時,也不一定要按照課文的先後順序依次交流。學生對哪個板塊最感興趣、感悟最深,就先交流哪個,一切以學生為主,體現教學設計的彈性。

4、以讀為本,讀悟結合,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語文是有聲的藝術,不只是死寂的字符。學語文就要朗讀,對於文章中的情趣,也只有通過反覆朗讀才能體味。朗讀是理解、感悟、積累語言的前提。《安塞腰鼓》是一篇氣勢恢弘的散文詩,對這樣的文章,首要的就是要指導學生朗讀,從誦讀中體會它的氣勢,實現整體感悟。對一些精美的語句,可採取“替換式品讀”、“評點式品讀”,從而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意藴美、情味美。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排比與反覆,每一句“好一個安塞腰鼓”的出現都有新的感覺、新的內涵、新的情景,這些需要在一次次的朗讀中產生共鳴,得到提升,從而達到“情動於中而形於外”的境界。

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本着體現教學的重點、難點,清晰、美觀、提綱挈領的反映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説課稿 篇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諾曼底”號遇難記》。

一 教材分析

《諾曼底號遇難記》選自法國作家雨果的著名小説,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九冊“危急時刻”這個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品語言生動、情節感人,通過“諾曼底”號輪船遇險過程中哈爾威船長只會救援工作最後以身殉職的故事,表現船長臨危不懼、沉着果敢、捨己救人、忠於職守的崇高品質和偉大人格。全文猶如一曲生命的讚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在危急時刻,不要驚慌失措,要沉着機智地應對。

二學情分析

對於十一、二歲的孩子來説,對於小説體裁還不太熟悉,但對小説的課文很感興趣,理解故事的情節不成問題,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長“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偉大情操呢?為此,我們根據學生具有對船長品質的情感認同,但苦於沒有危急時刻的生活體驗而難以真正理解船長的行為的特點,選擇時機適量運用多媒體手段來適應學生特點,以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個情景中,從而帶來能力與心理品質的和諧,保證語文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積累好詞佳句。

能力目標:在自讀質疑、自讀感悟、合作交流、悟中積累的過程中培養閲讀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品質,體會他的偉大人格。

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人物內心,感悟大作家的語言魅力,感受人物高

大形象,從而感動於哈爾威船長的捨己救人、忠於職守的崇高品質。

難點:1、學生不瞭解海上航船規則及船長的職責,導致對課文理解有困難。

2、學生沒有沉船危急時分的體驗與感受,體會起來比較困難。

五 教法學法

教法

依據本教材編排本單元的意圖是讓學生能夠認識到: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在危急時刻,不要驚慌失措,要沉着機智地應對,同時還能感受到人物在危急時刻所表現出來的人格魅力。教這篇小説要淡化小説的體裁教學,抓住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潛在的英雄主義情結,讓它進入學生的大腦,滲透到學生生命的深處。不斷地在讀中悟,在悟中品讀。在這個過程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學法

語文學習離不開閲讀、思考、討論、訓練,學生通過反覆朗讀,質疑、討論等活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感悟形象,領悟內涵。

六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議促學的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説、讀、練的教學思想,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複習課文導入新課

回憶並敍述第一課時內容,學生初步自讀課文,緊扣教師提出的問題:找出描寫場面混亂的段落?將課文的重點迅速轉移到場面描寫的部分。(思考,勾畫)

2 體會場面的混亂為理解哈爾威船長高大的形象做鋪墊

A初讀描寫場面的段落,學生談感受。再觀看輪船遇難的電影視頻,通過多媒體的運用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災難來臨的恐怖和混亂。在此基礎上,學生身臨其境再談感受,以悟促讀。(朗讀、領悟)

B 在學生感知場面的基礎上,找出哈爾威船長是如何做的?反覆朗讀船長的吆喝生。採用齊讀、個別讀、悟中讀、讀中悟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哈爾威船長的鎮定自若與勇敢。(勾畫、朗讀、領悟)

C 重點質疑:船上明明是61個人?為什麼船長説只有60個人?是不是真的把自己忘了?教師引讀15自然段,通過在對本段中的重點詞句的理解來體會“不可開交”。

D 通過讓學生設想“這樣亂下去會怎麼樣?”過渡到船長與機械師以及大副的對話。(這段對話為全文的重中之重,要帶領學生重點體會)通過初讀、體會、學生分角色讀、師生合作讀穿插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來體會這段對話的簡短有力。同時,在讀的基礎上重點理解船長的兩道命令的含義,體會船長臨危不懼、忠於職守的崇高品質和偉大人格。

E昇華過渡感受作者雨果筆下“偉大的靈魂”。

3教師配樂朗誦最後一自然段,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下去體會哈爾威船長偉大的靈魂。

4 課堂練筆

配樂默讀最後一自然段,把自想對哈爾威船長説的話寫在書上。

5 總結

作者雨果歌頌了船長,歌頌了他堅守崗位盡職盡責、捨己為人的精神。稱讚他是偉大的靈魂。同時也歌頌了這一代船長對航海事業的熱愛。他們寧願與輪船一起沉沒也不願意離開他們摯愛的事業,離開終身相伴的航船!

板書 “諾曼底”號遇難記

哈爾威船長

遇難 救援

不可開交 井然有序

偉大的靈魂

説課稿 篇8

《走,我們植樹去》是義務教育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一首詩歌,它以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展現了植樹造林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和給人類帶來的好處,號召人們積極投入到綠化祖國的活動中去。

根據我以往的教學經驗,我班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很容易理解。但要讓學生憑藉簡潔的語言文字來體會植樹造林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和給人類帶來的好處,是有一定困難的。

根據教材特點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自學本課6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3、理解詩歌內容,瞭解植樹的重要,體會少先隊員們要用實際行動綠化祖國的決心,教育學生從小要增強環保意識。其中目標3是重點更是難點。

課文中全詩可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點題。先表明在什麼季節,以什麼樣的心情去植樹,然後發出“走我們一起去植樹”的號召,點明題旨。第2至5自然段,寫植樹的意義和價值,指出植樹的重要性。第6自然段,呼應開頭。表明植樹造林的決心。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寫了植樹造林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和給人類帶來的好處,這是課文的重點。由於學生沒有植樹的生活經驗,對課文中植樹造林給給人類帶來的好處難理解和體會,這也是課文的難點所在。為了較好的實踐新課標的理念,抓住課文的重點,突破難點。課前請學生親近大自然,去郊區體會樹木的給大家帶來的清新。在為學生創設平等對話的教學氛圍的同時,倡導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探求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我力爭在兩課時完成教學。

第一課時,我準備採用三個層面的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首先,揭示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質疑,然後引領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接着,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個別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我着重對“音符、荒灘、溝渠”進行正音,詩歌的語言很簡潔,句子很短,根據我以往的經驗,課文中沒有特別難讀的句子。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選擇各自喜歡的內容,美讀課文,讓學生通過選擇性閲讀,再次加深對課文了解。最後,我將預留幾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渠、栽、版、乖”,我引導學生通過老師的範寫、學生的描仿,正確、規範地書寫。最後,讓學生當堂練字,教師巡視指導。抄寫詞語。

下面,就第二課時着重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 以“趣”導路,營造氛圍

趣味是中年級學生學習的動力,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感興趣來學習課文,我精心設計了導入語“這節課,我們繼續跟隨少先隊員去植樹。”創設課文的情境,產生了學習本文的興趣。情感也被調動起來。再通過教師的語言描述,帶領學生“穿越時空”走進文本。

二、 以“讀“鋪路,感悟語言

本文共有6個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主要體會我們少先隊員決心去植樹,心情很高興。先請學生自讀一、二自然段,自行感悟到少先隊員心情很高興、決心很大。接着問“從哪兒看出少先隊員去植樹的決心很大?”(“走”單音詞後面的停頓,“我們一起去植樹”後面的感歎號)“哪些詞句説明少先隊員的心情很高興?” (和煦的春風、輕快的腳步、歡聲笑語)再引導想象少先隊員在路上行走和植樹時歡樂的情景。指導用歡快的語氣讀有關句子。

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寫了植樹造林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和給人類帶來的好處,這是課文的重點。現根據學生的實際經驗,讓學生説説植樹有哪些好處?然後請學生朗讀課文三、四、五自然段。根據回答問題,板書:“綠色工廠 增添新綠 綠色希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詞句,指導朗讀。講解光合作用幫助學生理解“綠色工廠”,指導讀好“給我們送來清新的空氣,讓每個人都健康、幸福”。聯繫上下文理解“億萬棵樹連起來,就染綠了祖國的版圖”一句,説説“綠色的希望”指什麼。想象祖國處處是“參天的大樹”後的景象除了“蓋房,架橋,造船,鋪路”外樹木還有哪些用處?指導讀好第3、4、5節。

課後,我設想給學生預留一些和聽、説、讀、寫有關的選擇性作業。通過這些語文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

説課稿 篇9

教材分析

1.文本解讀 本課為情境識字,它藉助一棵大樹為背景,展現出家庭中8户人物和人物之間關係 的情境,讓學生認識每個家庭人物的同時學習相關的字詞。大樹的根部並列呈現兩户人家,分別是奶奶、爺爺,姥爺、姥姥;大樹的枝葉上 呈現的是叔叔、嬸嬸、姑姑、姑父、大爺、大娘、爸爸、媽媽、姨母、姨父、舅舅、舅母;樹梢上呈現的是姐姐、我、妹妹、兄弟。三行是按輩分由大到小排列 的。每一個家庭開一扇窗户,這些是以“我和爸爸、媽媽”這一家為中心,且一二行左邊是爸爸家裏的親人,右邊是媽媽家裏的親人。整個圖畫形象地展現了自 己與這些親人間的關係,易於學習相關的字和詞語。

2.本課目的在於利用這一情境學習生字和詞語。這些生動鮮明的圖畫,孩子們喜聞樂見,利於激發學習興趣。在觀察圖畫的同時,瞭解我家的親屬,知道這些 親人的稱呼,從中感知親情,知道親屬之間要互敬互愛。學習時要看懂情境圖意,培養讀圖能力。情境圖畫的分佈有助於教師抓住規律引 導孩子走進每個家庭去認識每個親屬,認讀每個親屬的稱呼,學習其中的生字,完成識字教學任務,有的親屬還有第二個稱呼、第三個稱呼等。教學時, 可聯繫生活實際或藉助照片,説説實際的家庭狀況,真切地認識和體驗。還要充分利用漢字的構字規律去識字。如“嬸、姑、娘、姨、姥”這些字都是“女字旁 ”,因為她們都是女的,進而體會形聲字的形旁表義的特點。

本節課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目標:1.認識13個生字,讀準字音,瞭解字意。2. 初步瞭解親屬的稱呼,並能讀準這些稱呼。3、 體會親情。其中運用已經學過的識字方法進行識字是教學重點,瞭解有關親屬的稱呼,多種方法識字教學難點。

識字和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語文的教學重點。《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低年級要注重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旨在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願意識字,喜歡識字,逐步形成識字能力,為自主識字,大量閲讀打好基礎。因為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他們記憶力強,但易記也易忘,再加上新教材的識字量大,學生識記起來確實有困難。如果採用集中識記字形會增加難度,也不科學。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在認讀親屬名稱時分散識字。所以本節課我探索的主題是:在具體的情境中快樂識字。具體流程為:

一談話導入,情境體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不懈動力。良好的興趣一旦被啟動,學生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教學開始一首膾炙人口的家族歌創設談話情境從而引出課題,認識“親屬”兩個字字。

二、創設情境,快樂識字

創設情境學習親屬名稱,這樣通過具體的情境使學生自主感悟到不同親屬的稱呼,並且輕鬆識字。同學們,提到親屬、親人,我馬上會想到過年時大家團圓時的情景,親人們聚在一起貼對聯,放鞭炮,吃年夜飯。其樂融融。明明家過年也來了許多親人,大家想看看嗎?(師生看圖) 兒童對生字的認識要經歷由模糊到清晰的階段,也就是他們首先記住了字的大概輪廓,然後通過反覆的認識逐漸強化記憶。感知是識字教學的起始環節,在感知中讀準字音,瞭解字形,記憶生字。安排了以下教學活動:

1.師範讀,要求學生注意老師讀時個別字的讀音。

2生邊看圖邊藉助拼音讀詞語。

3 模仿課前家族歌的對答方式,師出示有親屬稱呼的詞卡,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對答,相機帖字卡,認讀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

4請同學們看黑板字卡師指卡片,生齊讀生字。

5師指字卡:姑、姨、姥、媽,你發現了什麼?“女”字旁的字和什麼有關,説幾個帶有“女”字旁的字。學生總結其他字的識記方法。

6. 請同桌之間,互讀卡片,進一步認讀鞏固生字。

7、開火車考察學生認字情況,若發現學生沒有熟練掌握的生字,進行進一步的認讀,引導學生交流這些難字的識記方法。

本節課除了認識生字外,瞭解親屬的稱呼,並能讀準這些稱呼。教學中我採用邊看圖邊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圖,方法,將識字任務貫穿於課文的學習中,始終結合具體語境來學習生字。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多次看到生字,再結合已有經驗,通過“加一加”“部首加字法”“比較識字法”“形聲字規律”等方法來記憶生字。在多樣化的識字方法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完成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三總結學習方法,進行親情教育。

數學課上 有總結歸納、提升經驗 的環節,我想語文課也應該有這一環節,這一環節應該説是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應缺少的。不僅要對本節課習得知識進行系統歸納,還要對學習過程、方法、經驗進行梳理。學生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新學到的知識、方法才能納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情感得到進一步昇華。

説效果

這節課下來,我感覺自己還存在着很多不足,其中我對情景識字學習有了新的想法,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材中有許多知識,由於受時空的限制,需要動態處理的內容在教材中只能用靜止的方式呈現,即是有些知識雖然配有圖示,但圖示也是半抽象的靜止狀態,因此,只靠教材本身的圖文和教師的抽象語言描述,學生 不僅會感到難學,而且也覺得缺乏趣味。所以根據教材的需要,把這些靜止的知識變成動態的教學過程,學生在學習中就會感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完法,貴在得法。以新穎、奇特的教法設計進行教學,能有效地集中學生學習的 注意力,使學生在新奇的刺激下萌發快樂思維的情趣,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在平日多關注學生的説與聽的能力,設計難易適度的合作問題設計,學生的學習一定會更加精彩,這也是我今後課堂教學中的努力方向。

教學內容:《我家的親屬》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情境中認識13個生字。

2.在情境中瞭解親屬,知道他們的稱呼,從中感悟親情,珍視親情。

教學重難點:

1. 運用已經學過的識字方法進行識字。

2. 瞭解有關親屬的稱呼。

教學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情境體驗。

1、孩子們誰能説説你們家裏有哪些人?

生1:我家裏有爸爸媽媽還有我。

生2:我家裏有爸爸媽媽、有我、還有爺爺奶奶。

2、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温暖和睦的家庭,在家裏大家互相關心,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孩子更是格外的呵護。其實除了家裏人之外,還有很多人都在關懷着愛護着你們,知道是誰嗎?一首好聽的歌會告訴我們的。(錄音機播放家族歌)

師:歌曲中都有哪些人?這些人都是我們的什麼人?(親人)對,親人也是我們的親屬。

2、貼題目,識記“親、屬”,書寫“親”字。

二、創設情境,快樂識字

同學們,提到親屬、親人,我馬上會想到過年時大家團圓時的情景,親人們聚在一起貼對聯,放鞭炮,吃年夜飯。其樂融融。明明家過年也來了許多親人,大家想看看嗎?(師生看圖)

1.師範讀,要求學生注意老師讀時個別字的讀音。

2生邊看圖邊藉助拼音讀詞語。

3 模仿課前家族歌的對答方式,師出示有親屬稱呼的詞卡,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對答,相機帖字卡,認讀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

4請同學們看黑板字卡師指卡片,生齊讀生字。

5師指字卡:姑、姨、姥、媽,你發現了什麼?“女”字旁的字和什麼有關,説幾個帶有“女”字旁的字。學生總結其他字的識記方法。

6. 請同桌之間,互讀卡片,進一步認讀鞏固生字。

7、開火車考察學生認字情況,若發現學生沒有熟練掌握的生字,進行進一步的認讀,引導學生交流這些難字的識記方法。

三、總結學習方法,進行親情教育。

同學們,我們是幸福的,從一出生起就被親情被愛包圍着,記住這些親屬,記住他們對自己的百般好、千般疼,從今天起,也學着關愛身邊的親屬吧!下課!

板書設計:

我家的親屬

爺爺.姥姥.外婆.

伯父.大娘.姑姑.叔叔.嬸嬸.姨母.舅舅

.兄弟

標籤: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3gnkz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