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求圓柱的表面積説課稿

求圓柱的表面積説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求圓柱的表面積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求圓柱的表面積説課稿

一、 教材與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掌握圓柱基本的特徵,進而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教材是在學生掌握長方形面積、圓的周長和麪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安排的,因而要以上述知識為基礎,運用轉化、遷移的方法理解和掌握圓柱體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且能運用這一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另外學好這部分內容,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後學習其它幾何形體打下堅實的基礎。本課教材分圓柱表面積的含義,計算方法和表面積的實際應用三部分內容。

2、學情分析:

為了使教學設計更貼近學情,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我在課前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經驗進行了調研,這是課前調研的內容和統計的結果:從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圓柱體是有一定認識的,70%的學生知道圓柱體的表面積指的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學生會求圓柱表面積,而且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過奧數的。由此可知,學生對圓柱的表面積瞭解的比較少,存在着一定的困難。

二、教學目標

因此,依據教材和學情,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探究活動中,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識合理靈活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向學生滲透事物間的相互聯繫和相互轉化的觀點。

三、教學重點:能應用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難點:探究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五、教具準備:每組一套學具(包括能組成圓柱體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多個圓及其他圖形)

六、教學主要環節:

為有效的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在本節課中,我共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激趣導入,初步感受

(二)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三)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四)回顧整理,總結收穫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初步感受

平面圖形的面積學生已經會求了,而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麼樣才能求出這個“曲面”的面積就成了圓柱表面積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於是讓圓柱的側面“由曲變直”,使新知識在一定的條件下統一起來就成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課前,我發給每組學生一份材料袋,並對他們説:“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親手製作一個圓柱體?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四人合作,製作一個圓柱。柱體部分的接縫可用膠條粘好,上下兩個底直接搭在柱體上下就可以了,不用粘上。在製作的過程中思考一個問題:你們是如何選擇材料的?你有什麼新的發現?

這樣一來,把學生理解上的難點“由曲變直”,轉化為“由直變曲”,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由直變曲”會容易的多。通過他們自己製作圓柱,直觀瞭解曲面和平面之間的關係,有利於突破教學難點。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帶着興趣,開始嘗試,興趣有了,自主探究的慾望自然也就強烈了。

第二環節:動手操作,探求新知:這是本節課的核心,也是重、難點所在,我主要通過4個層次來完成,使學生在小組探究的活動中,歸納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第一層次:小組探究,自主發現

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很容易想到用長方形或正方形捲起來做成圓柱的側面,然後選擇合適的圓作為兩個底,但對於學生能否想到利用平行四邊形做側面,學生的認識可能仍不清晰。因此,在小組探究時,我會到小組中巡視瞭解學生製作情況,及時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啟發引導,在這樣的小組活動中,學生不僅對圓柱體有了更加準確的認識,也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觀察、概括的能力。

第二層次:小組彙報,總結歸納

在小組探究的基礎上,分組彙報討論結果,共分三種情況

分別選擇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作為圓柱體的側面把它捲成圓筒,再選正好能和圓筒對上的同樣大小的兩個圓。

在學生彙報完後,我讓學生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上下兩個底面的圓必須是大小相等的兩個圓?不相等行不行?

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從感官上加深對錶面積的認識,為總結圓柱表面積公式打下基礎。

然後,我直接提出問題:你會求它的側面積嗎?你是怎麼推導出來的?這裏還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很有可能無從下手去思考,我及時點撥學生引導他們發現長方形的長和寬與用它捲成的圓柱形紙筒的底面周長和高的關係。這樣抓住新舊知識內在聯繫,安排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後及時動腦思考,不僅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也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通過老師的點撥,學生能夠找到這兩者的內在關係,學生彙報時,由課件配合,讓學生從視覺上進一步感受到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是圓柱的高。如果展開是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高是圓柱的高;如果展開的是正方形,正方形的一個邊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另一個邊長就是圓柱的高。從而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就是底面周長×高。這一教學過程學生親自參與知識的獲取中,真正理解了公式的由來,感受到重新創造數學的樂趣,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研究完圓柱側面積的推導後,我又讓學生來摸摸這個圓柱的表面,然後小結:我們摸過的所有這些面的面積和就是這個圓柱體的表面積。這裏讓學生摸的過程就是學生對錶面積的認識過程,由於前面已經做了足夠的鋪墊,在學生理解了側面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我讓學生獨立想辦法求出圓柱體的表面積。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我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在本環節中,在學生的眼、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感知活動中,探究的精神得到了張揚,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了實在的體現與培養。教學的重點、難點在學生的親歷探究實踐中得到了突破。

第三層次:及時鞏固,內化知識

在教學重難點基本突破後,讓學生根據材料中給出的信息,計算本組製作的圓柱體的表面積,然後全班交流,因為學生利用的材料不同,因此涉及到的信息比較全面,側面展開圖有長方形,有正方形,還有平行四邊形。這樣就使學生鞏固了對圓柱體表面積的理解。

第四層次:嘗試應用,解決問題

由於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應用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生活中不僅有不缺面的圓柱體,而且還有隻有側面的圓柱體和只有一個底面的圓柱體。能夠準確的判斷所求圓柱的表面積共幾個面對於學生來説是個難點。因此我利用學生手中的圓柱體進行了一系列的拓展練習,首先我拿出一個學生做好的圓柱,把其中一個底拿走,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求這個圓柱的表面積?為什麼?通過觀察,學生很容易發現這個圓柱體的表面積就用側面積加一個底面積就可以了。接着再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物體跟這個圓柱類似?(如水桶、圓柱體的筆筒)在這裏我安排的一道求水桶表面積的練習。

這樣一來,使學生在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自主解決了只有一個底面的圓柱體類型的實際問題。

然後用同樣的方法,解決只有側面的圓柱體這一類型的實際問題。同樣還是拿出一個學生做好的圓柱,把其中兩個底都拿走,問學生求這個圓柱的。表面積怎麼求?生活中哪些物體跟這個圓柱類似?(煙囱,鋼管內、外部的表面積)我也安排了一道求煙囱表面積的練習。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經歷了自主觀察並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為了便於學生更好的區分他們,於是我引導學生按照圓柱體的面給圓柱體分分類:第一類是不缺面的圓柱體、第二類是缺一個底面的圓柱體、第三類是缺兩個底面的圓柱體。為了更好區分,更好記憶,我又引導學生分別給它們起個名字:不缺面的就叫它全面圓柱體,缺一個底面的最典型物體就是水桶,我們就叫他水桶圓柱體,缺兩面的最典型物體是煙囱,我們就叫他煙囱圓柱體。最後引導學生歸納出這三種圓柱體的表面積的求法:

在這一系列的總結、概括、歸納中,學生完善了認識,全面瞭解了各類圓柱體的區別及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的能力。

第三環節: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根據以上內容,我準備在實踐練習中安排四個層次的內容。

1.一組已知底面半徑、直徑、周長和高求側面積、表面積的對比習題,加深學生對圓柱表面積的理解,提高求表面積的技能。

2.一道求煙囱圓柱體表面積的習題。學生進行練習後,追問:為什麼只求側面積就可以了。

3.求一個用塑料薄膜覆蓋的蔬菜大棚表面積的習題,追問:為什麼求完全面圓柱體表面積後還要除以2。使學生養成靈活計算圓柱的表面積的習慣,培養實際應用的能力。

4最後安排的是一個拓展題,求帽子的表面積。這個表面積是由一個水桶型的圓柱體和一個環形的表面積組成的。把圓柱體表面積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環形面積及組合圖形的知識揉和在一起,培養了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總結收穫

在一節課即將結束時,我引導學生回顧整個學習的過程,學習時運用的數學思想,使學生在一節課的學習中不僅有知識上的積累,還能在學習方法上有所收穫,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和價值。

以上就是我對這一部分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謝謝各位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483zx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