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交際禮儀文書 >稿件 >

圓柱體的表面積評課稿

圓柱體的表面積評課稿

《圓柱的表面積》這個內容又是《圓柱和圓錐》這個單元中的一個知識點,它是學生在學習了《面的旋轉》瞭解了點、線、面、體之間的關係和認識了圓柱和圓錐及其基本特徵後安排的一個具有探索性的內容,讓學生通過想象、操作等探索活動運用遷移規律把圓柱體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一新知識轉化到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即圓的面積和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以下是圓柱體的表面積評課稿,歡迎閲讀。

圓柱體的表面積評課稿 篇1

楊老師的這堂課總的來説準備充分,如教師的教具,學生的學具,以及各種不同類型的練習;教師語言精練,教態自然大方,難點突破,重點突出,練習有坡度。具體如下:

一、優點

1、合理的利用教材

圓柱體的表面積這部分教學內容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表面積在實際計算中的應用。羅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將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作為教學難點來突破,將表面積的計算作為重點來教學。教學設計和安排既源於教材,又不同於教材。整堂課容量較大,但學生學的輕鬆,教學效果也比較明顯。

2、教師的主導與學生主體的統一

新課前的複習,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由長、正方體的表面積到圓柱體的表面積。通過圓柱體模型的演示,引導學生複習圓柱體的特徵,進而理解圓柱體的表面積的意義。

在教學側面積的計算時,先讓學生思考該怎樣計算,再讓學生動手探究。在實踐中,學生很清楚地看到圓柱體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求圓柱體的側面積實際上就是求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在學生會求側面積的基礎上,再加上兩個圓面積,從而總結出求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立體轉平面,形變量不變的辨證關係,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二、不足

圓柱體的物體在生活中很普遍,如學生的透明膠帶,礦泉水瓶蓋等,讓學生動手測量這些物體的有關數據,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的興趣會更高寫,也讓數學迴歸到生活。

練習中,出現三個不同直徑的圓,而出示的圖片卻是三個圓同樣大,直觀效果不明顯。

圓柱體的表面積評課稿 篇2

圓柱體的表面積是學生學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種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在學生從認識直線圖形到曲線圖形的過程中,不僅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而且也給學生探索學習,圓柱體的表面積是學生學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種平面圖形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在學生從認識直線圖形到線圖形的過程中,不僅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而且也給學生探索學習的方法注入了新的內容,並使得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圖形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説是一個抽象的知識,只有結合生活,練習生活,讓學生親眼去看一看,親手去做

一做,親自去想一想,才能使之成為具體的、可接受的知識。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為三個層次。教學層次非常清晰。

第一層次:鞏固上節所學《圓柱體的認識》的有關知識。學生通過觀察實物,掌握圓柱體的底面、側面和高,能正確地説出圓柱體的特徵。

第二層次:推導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計算公式。首先讓學生討論圓柱側面展開的這個長方形與圓柱之間的關係。通過實物觀察和實驗,使學生了解到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這個圓柱的高,從而用已學過的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很自然地推導

出求圓柱體的側面積公式。在會求側面積這個基礎上再加上兩個圓面積,引導學生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從而總結出求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立體轉平面、形變量不變的辨證關係,培養學生們的觀察、分析能力。

第三層次:針對本節所學知識設計了一些基本應用題。安排有:求圓柱的側面積,求圓柱的表面積。是對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公式的鞏固。

楊老師極其注重數學知識生活化。一方面,注重從生活現象中提取數學知識,引入數學學習;另一方面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知識後,及時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可以説數學的迴歸。比如練習中帽子、通風管表面積的計算等,我想如果給足時間,數學知識的迴歸在這些課上有更多的體現和應用。在六年級的課堂上,楊老師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是很明顯的。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主, 讓學生敢想、敢説,從而主動的去獲取知識。

同時,注重操作活動在圖形學習中的地位。操作是學生認識圖形、探究圖形特徵的重要途徑,正是操作活動,學生的探索學習才能得到順利展開,也正是操作活動, 學生對有關數學知識的體驗更加真切和深刻。最後,楊老師注重學生的思維表述。如果説操作活動能更強調知識的深刻性,那麼語言表述也就是“説”,就是對知識的梳理,知識的羅列,知識的系統化整理和知識的重組。整堂課也有值得探討的`地方。語言的銜接稍有跳躍。課堂的連接語是課堂駕馭能力的表現,也反映了教師設計課堂,生成課堂之間的一種應變。同時,這也與教師對於教學設計過程的熟悉程度有關。

圓柱體的表面積評課稿 篇3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圓柱體的表面積》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第二單元的學習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長方形以及圓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今後進一步學習立體幾何知識及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打下基礎。是一節數學探討課,與生活密切聯繫。

(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感知,認識圓柱體,理解圓柱體的表面積概念,初步形成空間觀念。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掌握圓柱體的表面積計算。

情感目標:通過探究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

(三)重點、難點重點:圓柱體表面積的概念。難點: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

(四)教學具準備: 圓柱體實物

二、教法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聯繫現實生活,使學生從中獲得學習數學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小組合作精神。因此,在本節課中,我認為運用活動教學形式,採取“引導-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因此,按小學認知規律從“具體感知-形成表象-進行抽象”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等系列活動認識形式,採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

三、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由面到體

1、新課導入:同學們,請大家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你還記得怎麼樣計算它們的面積嗎?(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2、實物出示茶葉筒、易拉罐等立體圖形,從而得出立體圖形概念。

3、板書揭題:圓柱體的表面積,從研究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形成發展中的一次飛躍。因此,在引入前,首先讓學生對以前平面圖形知識進行系統性回顧。然後,再出示立體圖形實物,在學生頭腦上建立立體圖形表象,並得出立體圖形概念,從而點明本節課學習內容和目標,激發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自主探究

本節課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三個層次:

(1)“面”的特徵。

(2)“面”的形狀。

(3)“面積”的計算。不靠傳統説教式和灌輸式就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因此,教學上我以學生的主體參與為基本原則,6人一組,採用“引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給每個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讓每個學生的思維和認識都“活”起來。鑑於上述,我首先引導學生認識的圓柱體表面積,然後將剩餘學習任務制訂成表格,派發給每個小組,以比賽的形式,參照實物,鼓勵學生在數一數、摸一摸、剪一剪、比一比、議一議的學習活動中,得到圓柱體各部分的理解和認識

引導學生認識圓柱體各個“面”的形狀和麪積計算。(小組合作完成)

(1)摸一摸,數一數;圓柱體它有幾個面?(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可按方位給每個面標上名稱。如:上面、下面和側面。)

(2)看一看,議一議;圓柱體每個面是什麼形狀?

(3)剪一剪,比一比;剪開後的每個面的面積應如何計算?有哪些面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

(4)指一指,説一説;從不同位置展開圓柱體的側面,不斷變換,引導學生認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jiliyi/gaojian/2nwm2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