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必備】語文説課稿範文集合七篇

【必備】語文説課稿範文集合七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語文説課稿範文集合七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觀摩課資料 一、説教材

【説課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59頁—第61頁。

【教材分析】

《秒的認識》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教材從材料的選擇到呈現方式,都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基礎知識,力求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知道秒的意義,探索分與秒的進率關係,體驗1分、1秒的長短,初步建立時間觀念。“秒”是較小的計量時間的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藉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小學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幾秒有多長。因此,我把學生不斷地、有層次性地體驗作為本節課的主線,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

【學情分析】

我所執教的學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家庭教育相對落後,學生見識較少,思維能力差。為此,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把靜態的文本教材變為動態的學習資源。並且,在上課前我先讓學生收集一分鐘,一秒鐘能做什麼的數學信息,讓學生初步感知到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將與什麼有關係,提前進行預熱。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讓學生在認識時分的基礎上, 認識鐘面上的秒針,瞭解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聯繫實際生活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並有效地促進個性思維的發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積極、愉悦的數學情感,並適時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從各個不同的層面來感受秒。

難點:探索秒針的計時方法,得出1分=60秒的過程以及學生對秒的感知的程度。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教學課件、教學光盤、秒錶

2、學生準備:

課前收集一分鐘,一秒鐘能做什麼的數學信息。

二、説教法與學法

為了有效地衝突重難點,我選擇以下的教法與學法。

1、以人為本地教:我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主要採用了創境激情、觀察探索、合作交流、體驗感悟等方法。

2、注重體驗地學:學生通過看一看、聽一聽、説一説、議一議、做一做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秒,體驗秒。

三、説教學程序設計

根據以上的理念,結合本課的特點,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具體過程如下: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受秒。

放映教學光盤:再現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情景,從學生熟悉的春晚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問:“剛才咱們一起倒數的5、4、3、2、1,用的是什麼時間單位?”引出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揭示課題:秒的認識。

(二)觀察探究,建立秒的概念。

1、探索計量“秒”的工具。

師:這裏有一個鐘錶店(課件出示),你認為哪些鐘錶是可以計量“秒”?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計量“秒”的各種各樣的鐘表。

2、觀察秒針。

出示一個鐘面,讓學生觀察鐘面上有幾根針,哪根針是用來表示秒的?叫什麼針?秒針是什麼樣兒的?同桌互指、互説,然後讓學生上台介紹。

3、認識秒針走動,體會1秒。

A、先讓學生説一説秒針是怎樣計時的?然後再放映課件:(鐘面上秒針一動,同時“嗒”一響。)

B、再放映課件:師生閉上眼睛再次感受一秒。

C、説一説:同學們能在1秒鐘裏做點什麼呢?

D、演一演:同桌的孩子互相做一個1秒鐘裏能做的自己喜歡的動作。

E、説一説:經過剛才的活動,你對1秒有什麼感受? (一秒太短了)

通過學生自己用動作來配音,調動了學生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同時參與活動,全方位地感受1秒,使學生有了具體的感受。

4、1秒的價值。

短短的1秒鐘,“嗒”一下就過去了(轉自數學 吧 ),其實,在1秒鐘裏也能幹許多事呢。接下來播放秒在生活中應用的短片。這與學生前面談到的對一秒的感受是很短的,形成強烈的對比,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秒雖短暫,但卻是相當有價值的。同時,向學生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孩子懂得了要愛惜時間,瞭解交叉學科的知識。

4、認識幾秒。

剛才,咱們知道“嗒”的一聲就是一秒,那麼秒針移動了多少呢?這一次秒針又移動了多長時間?分別用課件演示秒針從12走到1,從1走到4,從7走到1,同學們通過觀察、思考,得出秒針分別走了5秒、15秒、30秒。學生有的可能會用數數的方法説出秒針走的時間,也有的可能會利用舊知的遷移用秒針走

了幾大格幾小格來判斷秒針走了多少秒。這裏尊重了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

5、探究秒與分的關係

A、猜一猜:秒針走一圈,分針會有什麼變化?。

B、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電腦演示的鐘面秒針走動情況。

C、小組討論交流,概括出秒針走一圈經過60個小格,也就是60秒,(板書:60秒。)同時分針走了1小格,也就是1分,(板書:1分)質疑1分和60秒有什麼關係?從而得出1分=60秒。

此處是教學的難點,我把重心又一次放在了體驗上,通過課件上秒針走一圈和分針就走一小格的直觀演示,讓學生能通過觀察,親身體驗分與秒的關係,從而抽象出1分=60秒的結論。

(三)活動體驗。

1.體驗幾秒

①.體驗5秒。(播放課件時,秒針走動伴隨聲音。)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點頭、拍手、數數、眨眼……)隨着秒針的走動,一起感覺5秒的時間。

②.體驗10秒。(課件先播放伴隨聲音的5秒鐘,接下來的5秒鐘是靜音。)引導學生閉上眼睛開始感覺有聲音的5秒,當聲音關掉時,讓學生繼續用自己的方法感覺剩下的5秒,感覺10秒的時間到了就馬上舉手。然後請估得準的學生談談方法。

③體驗15秒。(課件播放時,秒針走動無聲音。)引導學生脱離鐘錶,體驗15秒。教師根據情況,酌情評價。

通過層次性的體驗、估測,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了估測短時間的方法,鍛鍊了對較短時間的估計能力。

2. 感受1分鐘

教師先提出活動的要求,然後用秒錶計時,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進行。

生活動後彙報,生生互評,師也給予評價:孩子們這一分鐘做的事情可真是不少。滲透時間相同,做的數量越多,速度就越快的思想。

動靜結合的一分鐘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1分鐘的長短,體驗1分鐘的價值。教學中還注意評價的多樣化,培養評價別人發言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傾聽的能力。

(四)應用提高。

到現在為止,你已經認識了哪些時間單位?複習時間單位時、分、秒。

1、教科書第63頁第1題,學生仔細讀題,認真思考,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2、排名次

出示課件:誰跑得最快?誰跑得最慢?讓學生看時間排名,並説明理由。滲透同一段路程,用的時間越少,成績就越好。

3、出示課件“明明的一天”,讓學生修改短文中用錯的時間單位。滲透學生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做時間的主人。

通過層次性練習,鞏固所學知識,並靈活應用,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更要服務於生活。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逐步發現所學知識的價值。

(五)課堂總結,談談收穫。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學得高興嗎?讓學生自己回憶歸納本節課所學內容,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知識網絡,培養了學生抽象概括能力。最後課件出示時間諺語,師生共讀。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

四、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秒的認識

秒針走1圈,分針走1小格

60秒 = 1分

生活即數學 珍惜時間

使學生牢固掌握本節課的知識,獲得技能;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建立時間觀念,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

五、説遠程教育資源的分析與利用:我校是農村遠教模式二,在上課之前我觀摩了遠教資源優秀教師的上課錄象及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充分利用教學光盤,對教學光盤進行了取捨,選取“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和“劉翔在雅典奧運會奪冠的場面”教學片斷。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整合設計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案例。

六、説教學反思

數學源於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教學。整節課充分運用了多媒體的作用,把數學與生活緊緊的聯繫在一起。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寬鬆的學習空間,拓寬了知識領域。同時,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了解在科技發達的今天,1秒鐘能做很多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時間的寶貴。

整節課中,始終貫穿的一根主線就是讓學生不斷地,有層次性地體驗,我相信同學們在體驗中,會不知不覺對秒的認識達到一個高潮,真正感受到“秒”的魅力,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語文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説教材

《回憶魯迅先生》是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偉岸人格”的第二篇主讀課文。這是一篇非常情緒化的文章。作者動筆之前對於全篇的佈局似乎漫不經心,全無預設。動筆之後,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噴湧的泉水,飛湍的激流,盡情傾瀉揮灑,形諸筆墨而成為藝術結晶。另一個引人注目之處恰恰是通過女性作者的細心體察,敏鋭捕捉到了魯迅先生的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出魯迅的個性,情趣,魅力,氣質,從細微處顯示了魯迅的偉大思想和人格。蕭紅在《回憶魯迅先生》一文中採用中國曆代懷人散文的傳統手法。擷取凡人瑣事刻畫悼念的對象,收到了刻骨銘心、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2、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和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教材實際,我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與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研讀,感受魯迅先生超羣的智慧,廣闊的胸襟和可親可敬的個性品質;

(2)、學習本文通過捕捉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3)、體會作者在字裏行間中流露出對魯迅先生的懷念之情。

3、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偉人魯迅豐富而細膩的感情世界作為教學重點。

4、教學難點: 語文學習需要沉浸,要給學生思考活動的時空、讓他們在對具體文字段落的

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達各自見解,不斷提升能力,為此我把教學難點

定為學習本文通過捕捉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二、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感悟,運用合作、探究的方是進行學習。

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採用“問題策略”、與“文本對話策略”等多種學習方法,分析理解課文 。多媒體課件及視頻來輔助教學,營造課堂氣氛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視頻以短片為主,既節省文字又生動形象,對學生從直觀角度激發了興趣。

三、説教學過程

在確定了三維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之後,我安排了這樣的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展示學習目標

1、出示魯迅先生的《自題小像》,請同學談談對魯迅先生的印象。(學生可能因為閲讀魯迅的文章大都比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魯迅是深邃的、沉重的、嚴厲的。幻燈片1、幻燈片2)

2、實際上,魯迅先生是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介紹本篇作者——蕭紅。(請同學課前收集蕭紅的生平事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師幻燈片3、幻燈片4及超級鏈接視頻《蕭蕭落紅化春雨》展示)

(設計意圖:學生可能因為閲讀魯迅的文章大都比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魯迅是深邃的、沉重的、嚴厲的。找準話題能使學生更快進入課堂。越是反差大的東西,越是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二)、合作探究,體會文情

讓學生按學習小組進行自主的討論,組內的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然後在班內交流,明確。

問題設置:

1、提問:本文作者選取了哪些生活場景來表描寫魯迅先生?(幻燈片5、6)

2、思考,文中的.魯迅給你的總體印象是怎樣的?

3、如果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倒置,你覺得是否可以?

4、 師生交流有感情朗讀部分細節 ;通過朗讀,更使學生體會,感悟魯迅先生獨特的魅力和個性特徵。

5、思考:通過對本篇課文的學習,你對魯迅有沒有新的認識?請談談你的體會。(幻燈片7、8、9)

板書 回憶魯迅先生

明朗的笑聲 ------- 樂觀開朗 平易近人

走路很輕捷 ------- 一往無前 義無返顧

評判衣裳 ------- 審美觀點 人情練達

對待工作 ------- 認真對待 拼命工作

(設計意圖:使學生僅僅停留在文字層面,而是要讓他們在閲讀、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去感受的魯迅先生睿智的頭腦,開闊的胸襟、樂觀的精神等個性品質。讓學生感受到平凡中的偉大更顯偉大。)

(三)、深入文本體悟有血有肉、平凡中見偉大的真魯迅。

提問:大家通過初步探討課文,都感到魯迅是非常平凡可親的。但這篇文章不僅寫出了魯迅的平凡可親,也通過捕捉魯迅先生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出魯迅的個性,情趣,魅力,氣質,試從文中找出這些細微處加以分析。請同學討論有關句子的含義。(幻燈片10)

1、你不穿我才説的,你穿的時候,一説,你該不穿了。

2、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裏的歡喜。若有人説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的連煙捲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

3、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彷彿不顧一切的走去。

(四)、交流互動,學習文法

對比研究感受通過描寫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而表現的魯迅更為真實偉大。

提問:閲讀唐弢的《瑣憶》,談談這兩篇文章的異同,説説哪篇文章裏的魯迅,你感到更真實?為什麼?(資料唐弢的《瑣憶》)

學生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教師明確:

(1)、文章圍繞魯迅忘我工作等精神風貌和個性特點記述,並非無中心的散漫之作;

(2)、文中採用擷取凡人瑣事刻劃悼念的對象,收到了刻骨銘心、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

(3)、通過女性作者的細心體察,敏鋭捕捉到了魯迅先生中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顯示了魯迅的偉大思想和人格。

(4)、提供局外人所無從瞭解的生活細節,再現一個真實而又富有人情味的偉人。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閲讀,讓學生感到蕭紅通過採擷生活細節而描寫的魯迅更可親可敬,更具有生活的氣息。因此有人説;在林林總總的魯迅回憶錄中,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是一枝獨秀。它不僅是魯迅回憶錄中的珍品,而且可謂是中國現代懷人散文的楷模,是敬獻於魯迅靈前一個永不凋謝的花圈

四、小結作業:

查找有關資料,以《魯迅真君子》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附推薦作品:

許壽裳《魯迅的遊戲文章》,林語堂《悼魯迅》;孫伏園《憶魯迅先生》;施蟄存《關於魯迅的一些回憶》;周作人《關於魯迅》;藤野嚴九郎《謹記周樹人君》;唐弢《瑣憶》

(設計意圖:把閲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充分鍛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通過網絡開拓視野、增加累積。)

語文説課稿 篇3

一、教材簡析

今天我要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三冊第28課《淺水窪裏的小魚》。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故事。本課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看到成百上千條小魚被困在淺水窪裏,儘管沒有人在乎,但是小男孩卻在乎每一條小魚的感受,他一條一條地撿起來,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的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讓孩子們認識到當小動物受傷時,應該伸出援助之手,用愛心來幫助它們;通過思想品質的教育,從而美化孩子們稚嫩的心靈。

全文主要是講小男孩怎樣拯救被困的小魚,這就是文中的主要內容。

二、重點難點

本次説課的是第二課時,其重點和難點是:

第一:由一個撿魚的小動作、小故事中,深化學生對弱者,尤其是對受傷的小動物的愛心幫助。從而引導學生要愛護小動物。

第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

我教的是第二課時,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生字,初讀了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的,要求會寫的8個生字中孩子們已經學習過6個,剩下的2個生字在第二課時中完成,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我在教學中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三、教學過程

1、轉變教與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在教學設計時,努力體現這一理念,在教學2~6自然段時,讓學生自主讀書思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內容或讀書,把課堂上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合作同進步,在解決疑難中大膽創新,從低年級就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及主動探究的能力。併為學生鋪設體驗成功的平台,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加重視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愛學習、會學習。

2、巧用多媒體課件,輔助理解課文內容:

在本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不但創設了情境,也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思維的擴展。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利用淺水窪裏的小魚這個特寫的畫面,使學生感悟小魚的危險處境和小魚盼望獲救、渴望獲救的心情,為理解下文做了孕伏。總之讓學生積極參與,藉助課件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喚醒他們對生命的珍愛,使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有效整合。

3、以讀為主線,體現語文學科特點:

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多種朗讀方式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並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語氣朗讀,在讀中分析文章。這樣既能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又較好地突出語言文字的訓練,葉聖陶老先生説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最為重要的是訓練語感。”而這節課的多種朗讀方式,正是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我採用多種讀書形式,如自由讀、學生個人讀、分角色讀、同桌合作讀,例如,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先由學生自由讀,體會小魚的感受,再讓學生看課件,結合具體情境再次體會小魚的感受,然後帶着感受再讀課文,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的朗讀,落實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閲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行為。在讀中使學生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樹立起保護動物、珍愛生命的意識。

四、結合低年級學生特點,加強識字寫字教學

為了落實低年級要加強識字寫字這一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中,把識字寫字融入到“救小魚”的情境之中,使學過的生字新詞再次復現,幫助學生鞏固記憶。特別是寫字,每節課都讓學生動動筆,寫寫字,在老師的反覆指導下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綜觀本節課,教學活動呈開放性特點,教師教的有效,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但是教學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和疏漏之處,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和改進

語文説課稿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海島戰士熱愛海島、紮根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繼續領會關鍵詞句對錶現人物品質的作用。

教學重點:

是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邊防戰士熱愛海島、紮根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

教學難點:

是瞭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穫與昆蟲的關係。

教學準備:課前閲讀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穫與昆蟲之間的關係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祖國南部的領海上,有許許多多的島嶼,為了保衞祖國,解放軍戰士就駐守在這些遠離大陸、條件艱苦的海島上。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個有關海島戰士的美麗而感人的故事,請看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請大家齊讀課題:彩色的翅膀

二、讀略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

1、請同學們翻開書25頁,先看這篇文章的連接語,請一位同學讀一下,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節課有兩個學習任務,分別是什麼?用線畫下來並寫上序號。

2、誰來説一下這節課的兩個學習任務,分別是什麼?。生邊交流,師邊點擊課件,出示學習任務:1、想想小高為什麼把昆蟲帶往寶石島? 2、交流讀文後的體會。

3、齊讀任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第一個任務

1下面,就讓我們來挑戰第一個任務: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小高為什麼把昆蟲帶往寶石島?要邊讀邊想,(注意聯繫課前閲讀的資料考慮用因為……所以……來回答)。

3、誰來挑戰第一個任務,説一説小高為什麼把昆蟲帶往寶石島?四、精讀課文體會交流關鍵詞句

(一)讀了課文,你們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板書:戰士 愛島

(二)、這些感受你又是從文章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的呢?

下面就請同學們再認真地讀讀課文,走進文章的字裏行間,靜靜地看,細細地品,畫出最能體現戰士愛島的句子,多讀幾次,並在旁邊做上批註,寫上自己的一些感受。

(三)、學生交流:

同學們讀得多認真啊,老師被深深地感動了。下面就讓我們來完成第二個學習任務。抓住關鍵詞語交流一下自己的體會。

1、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邊,懷裏卻緊緊地抱着一隻紙箱子。

(1)哎呀,那個大提包可裝着許多好東西呀,有媽媽為他準備的他最愛吃的黑龍江土特產香脆的松子啊、榛子啊什麼的,這些東西在條件艱苦的海島上那簡直就是人間極品呀!而嚴重暈船的小高卻把大提包扔一邊,懷裏卻抱着那隻裝滿那些又不好吃的又不好用的昆蟲的紙箱子,而且還是緊緊地抱着。小高真愛海島呀!

(2)小高懷裏抱得僅僅是一隻紙箱子嗎?

(3)你看,就這樣抓住這些關鍵的詞語來體會戰士對海島的熱愛之情。

2、他們在巖石下、小路旁,壘出一塊塊“海島田”,把從家鄉帶來的蔬菜種子,連同自己愛島的深情一起播種下去。

(1)找兩個同學交流

(2)哦,戰士們對海島的愛啊,使這片佈滿礁石的海島也有了塊塊良田,使這片不毛之地也煥發了勃勃生機。他們播種下的是種子,更是什麼?改造海島的那份美麗的願望,更是熱愛海島的那一顆顆火熱的心呀!

(3)男孩子們你們來讀一下這句話。

3、他們像撫養嬰兒似的照看着這個小瓜,澆水,施肥,一點也不馬虎。

(1)找兩個同學交流

(2)同學們,你們幫助大人照料過嬰兒嗎?你知道照料那樣嬌嫩的嬰兒有多難嗎?

(3)海島上的戰士們哪,像撫養柔弱的小嬰兒一樣,精心照看着這個小瓜。想一下,在條件惡劣的海島上,都會遇到哪些情況呢?戰士們又是怎麼做的?當島上嚴重乾旱時——,戰士們是怎麼做的?當颳起颱風時,戰士們是怎麼做的?當下起暴雨的時候,戰士們又是怎麼做的?

(4)誰來讀讀這句話?把這種戰士對小瓜的愛讀出來吧。

4、戰士們都笑着,用兩個指頭捏起一小片來,細細地端詳着,輕輕地聞着,慢慢地咬着,不住發出嘖嘖的讚歎聲。

(1)戰士們對海島的這份愛呀,創造了一個奇蹟。在這個荒涼的小島上成熟了第一個西瓜。在嘗瓜會上,你找到哪句讓你感受深刻的句子,你體會到什麼?

(2)同學們平日吃西瓜都是怎麼吃的,而此時:戰士們笑着,用兩個指頭捏着,細細地端詳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嘖嘖的讚歎着:(和學生一起邊説,邊做動作)你從中又體會到了什麼呢?

(3)請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找學生讀,一起讀。

5、我就不相信,這些小精靈會不愛我們祖國的海島,會不願在這裏安居樂業。

(1)剛才我們和戰士們品嚐了一起品嚐了島上第一個西瓜的甘甜,體會到戰士們愛島建島的那份深情。相信在許許多多小高那樣的戰士的努力下,島上會結出更多的西瓜。小高帶的那些小昆蟲帶現在怎麼樣了?讓我們一起讀課文的14—17自然段。男同學讀作者,女同學讀小高,老師讀旁白

(2)從小高的話中,你體會到什麼?能不能用你的讀把小高的這種感情讀出來?

6、我忽然發現窗玻璃上停着一隻蝴蝶,正對着朝陽,扇動着它那對彩色的翅膀。

(1)小高説的沒錯呀,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像我們的戰士一樣,已經在祖國的海島上安居樂業了。從哪兒看出來的,齊讀這句話。

(2)文章結尾用“彩色的翅膀”點題了。這彩色的翅膀啊,不僅代表了在海島安家的那些蝴蝶等小昆蟲,還代表了什麼?想想海島在邊防戰士的建設下,會有彩色的什麼?還代表的戰士們那豐富多彩的、建島愛島的革命生活。

戰士們對海島的愛啊,更是對祖國那深深的愛!

五、練筆 現在的海島

是啊,這是一個多美麗的故事啊,這是一羣多可愛的戰士啊,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夢想,一心改造着祖國的海島,荒蕪的海島開始顯現綠色的生機,寂寞的海島也有了多彩的生命!此時此刻,我親愛的同學們,就讓我們也乘着彩色的翅膀,放飛想象。想一想,經過十幾代海島戰士的努力,現在的海島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新景象呢?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把它們寫下來吧。

六、

正像同學們所説的那樣,現在的海島,美麗、富饒,由原來蠻荒小島成為一座座海上花園。

七、美讀課文

戰士們對海島對祖國的這份愛呀,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動着,就閃現在文章的字裏行間裏啊!同學們,接下來,讓我們再課文,你想讀哪一段,就可以讀哪一段,讀出戰士對祖國海島的愛,讀吧,同學們,把你的感受都讀出來,好嗎?

語文説課稿 篇5

説教材: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着作者的心絃;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一、學習目標

a.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2個偏旁“亠、攵”。

b.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並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的意思,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c.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説個同學們聽,培養觀察與説話的能力。

d.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二、教學重難點

識字、朗讀、背誦古詩和寫字

三、教具準備

遠程教育資源、生字卡片

四、課時劃分:一課時或兩個課時

説教法學法: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但樂於接受新鮮事物,思維活躍,基於這一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方法。

1、正確引導,激發學生良好的興趣

有人説:“興趣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造出人間奇蹟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而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初是對學習過程和外部活動感興趣,對學習內容卻興趣不濃,因此,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然而,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非是生來就有的。在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些課文在時間上跨度大,而一年級學生的生活閲歷淺,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即使在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後,感情仍很淡漠,運用了遠程教育資源教學能夠使聲畫並存,生動直觀地將教學信息再現於學生的感官。通過聽覺、視覺的協作作用,打開學生的思路,由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利用遠程教育為載體,創設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活動

在遠程教育的資源中,如互動探索和課外拓展都是一種很好的教育資源。由於是農村小學,條件不好,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手頭上可供使用的教育資源都遠遠不能滿足當今時代發展對教育的需要,教學設備也跟不上,現在有了遠程教育資源就拉近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距離。對於小學語文來説,僅靠一本教課書是不可能讓學生學好語文的,只有利用現代媒體做幫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發揮他們的潛能。

説教學過程:

為了使學生能在視、聽、説、思等幾個環節中經歷學習的過程,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過程如下。

1、觀察交流、激發興趣、情景導入

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體會靜夜,我設計了這一環節。在上新課前一晚,佈置學生去觀察夜晚的天空,然後上課時把自己觀察到夜空的內容和感受,説給同學聽,大家互相交流下。交流後引入新課:靜夜思。

課題引入後,給學生解釋下課題,讓學生思考一下,詩人是在什麼時候思念,又思念些什麼?提問後,把遠程教育碟片切到《靜夜思》這課,讓學生欣賞課文。

2、初讀古詩,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我設計這一環節,是想讓學生通過自己朗讀課文,去發現這課的生字,並在這環節中,要求學生利用拼音幫助自己讀準每個字,尤其是一些後鼻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欣賞完課文後,把整首古詩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把字的音讀準,並在讀的過程中,把不認識的生字圈出來。指名朗讀,評議,注意讀準後鼻音,如:靜,牀,光,望,鄉,明,霜,上等。

老師出示生字卡片,帶領學生認讀生字的字音。請音讀的準的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讀後,給學生一、兩分鐘的時間讀記生字。然後再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記字的方法,如:“夜”——亠,認識“亠”。“故”——“古”“攵”,認識“攵”。

“牀”——“廣”“木”,認識“廣”等等。

交流後,為了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把遠程教育資源切換到識字的畫面,把生字逐個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複習生字。先讓學生自己讀和組詞,讀後讓其他學生來評價,看他念的對不對,再在生字前顯示出正確的拼讀音節,全班一起念一遍,讀的不準的地方一定要及時發現,及時個別學生的讀音。如:先在屏幕上出現“靜” 字,先讓學生拼讀,再顯示“靜”的讀音“jing”和詞組“寂靜”,“夜”——“ye”和“夜晚,黑夜”等,以供學生學習。

3、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會感情

為了讓學生能跨越這道悠遠的時間長河,去體會這首古詩,所以我設計了這個環節。在生字複習後,讓學生自讀古詩,互相交流,都讀懂了哪些詞句?讓學生説説自己在什麼時候見過“霜”,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示“舉頭”、“低頭”的意思等。學生表演後,在自由練習朗誦,練習背誦。在背誦是可以採用不同的形式進行,如:學生個別背,全班背和分組背等。在背誦時,如有不記得的地方,可以引背前兩個字,再讓學生接的背,完成整首古詩的背誦。還是不會背的同學,要求他們回家後要多朗誦,記住課文。

4、趣味練習,書寫生字

設計這一環節是為了學生能掌握並正確書寫本課所要求會寫的4個簡單的漢字的筆畫順序。把這課的遠程教育資源切到寫字畫面,先讓學生仔細的觀察田字格中的字,認清“目,耳,頭,米”這四個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書寫要注意漢字的高度,不要超出田字格。先讓學生看一邊生字的書寫筆畫順序,再把自己的右手舉高,跟着遠程教育資源在空中書寫,練個一、兩邊後,讓學生拿出本子書寫生字,在書寫時要告訴學生注意“耳”是上橫短,下橫長的,寫“頭”和“米”字是要注意最後的兩筆是“丿”和“乀”或“丶”,這兩筆是相呼應的,要把“丶”寫得上尖下圓。學生在書寫是要隨時提醒他們要注意坐姿與執筆的姿勢要正確。

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霧凇》一文,作者以優美形象、正確精煉的語言,刻畫了吉林霧凇千姿百態、獨特壯美,科學簡便地形容了霧凇形成的緣故原由和顛末,字裏行間流露作者對霧凇、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憑據新課標理念,聯合我班學生的現實環境,我訂定了以下教學目的:

二、教學目的

1.知識目的:

學會本課9生字,明白由生字構成的詞語,能聯合詳細語境明白詞語。明白氛圍中的水汽遇冷會結成霜花這個科學知識。

2.本領目的:

通過寓目電視錄象,閲讀課文,能分析歸納綜合出霧凇形成的條件及顛末,造就和進步學生的視察分析本領,造就學生的閲讀歸納綜合本領。接洽課文內容進步學生的想象本領。

3.情緒目的:

通過語言筆墨感悟吉林霧凇的獨特優美,引發學生喜好霧凇、熱愛大自然的頭腦情感。有情感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我把教學重點放在目標1、2兩點,通過觀看錄象,閲讀課文感悟吉林霧凇的奇特美麗,瞭解霧凇形成的原因和經過。體會課文中的思想感情則是教學難點,特別是能準確理解課文最後兩句詩的含義。我將藉助多媒體使學生直觀的感知霧凇的壯觀。引導學生賞讀文中如同詩一樣美妙的句子,讓學生感悟霧凇的奇特美,指導學生反覆誦讀,細細咀嚼,讀出滋味來。

下面是我設計的三個教學環節:

一、緊扣心理,吸引學生,調動師生情感。

《霧凇》我分兩個課時去教學。第一課時主要是整體感知,學習課文生字詞,引導學生了解霧凇的美和多。到第二課時,我複習引入:吉林霧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讓我們美美地背誦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這時學生學了一節課,剛剛觀賞到霧凇的奇特和美麗,心裏肯定早已迫不急待,我就抓住他們這一心理與學生交流:看着這樣的霧凇奇觀,你不由產生怎樣的問題呢?我的目的就是要創造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把師生的感情逐步地拉近,學生很自然地説出:霧凇是怎樣形成的呢?吉林為什麼能形成這麼美的霧凇呢?整節課中我就圍繞着這一中心問題展開教學。

二、合作探究,品詞品句,情感體驗,突破重難點。

接着,我就順着學生意願:好,下面我們就來認真學習課文第二段,快速默讀第二段,思考:哪句話概括寫出了霧凇的形成?導入本節的教學。學生找出寫霧凇形成的句子,引導説出霧凇形成必須的兩個條件:過於飽和的水氣、遇冷凝結。我又趁熱打鐵:那麼吉林的霧凇又是怎樣一步步形成的呢?是不是也具備這兩個條件呢?

學生思考,小組討論後交流。“從江面上瀰漫着霧氣”可以看出有飽和的水氣。那過於飽和的水氣,你又是從哪看出來的呢?我利用視頻和朗讀讓學生理解,夜幕降臨時,松花江上的霧氣真是又大又濃,確實有過於飽和的水氣。然後學生繼續交流,“到了晚上只有零下30攝氏度”滿足了霧凇形成的又一個條件。

我進一步追問:滿足了這兩個條件,那在夜晚霧凇又是怎樣凝結而成的呢?我又引導學生抓住“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以及“最初、逐漸、最後”讓學生反覆誦讀感受,霧凇形成的過程緩慢的,也是美麗而奇特的。

整個過程引導學生去反覆地品讀。以讀為本,以讀生情,以情促讀,體會詞語含義。這樣霧凇的形成過程就烙印在了學生的腦中。在處理最後一句的朗讀中,我又採用了多元解讀的方法,考慮到作者看了這麼久,終於看到了銀鬆雪柳的世界,心情是多樣的,是喜悦,是驚喜,是讚美,我就讓學生大膽地通過朗讀把自己此時的心情讀出來。

在這裏,我不停留在僅關心教學的結果,更關注教學的過程,不僅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更讓學生探索學習方法,我又通過板書讓學生知道作者是用先概括再具體的方法來寫霧凇的形成的。

三、情感昇華,延伸深化。

學生學到這裏,肯定有點感覺“累”了,我又及時調控,再次把他們思想的火花點燃:你們想觀賞一下這美麗的霧凇嗎?(學生肯定歡呼雀躍)好,我們再次走進吉林,此時此刻,學生靜靜地享受着:多動聽的音樂,多美的景啊!簡直讓人陶醉。

觀賞完後,我又説:“這麼多的銀鬆雪柳,你最喜歡哪一幅呢?能用上幾句話美美地在自己的小組裏介紹一下嗎?”教師適時指導,全班交流,讓學生再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在這,我的設計再次體現了“循序漸進”“我手寫我心”的教學理念。

此時,學生的情緒已到達熱潮,我點撥:看到這麼美的景緻,松花江邊的人們又會怎樣驚歎呢?這樣自然引出“忽如一夜東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最後,老師總結:吉林霧凇以這一獨具魅力的風姿與長江三峽、雲南石林、桂林山川一起享有中國四大自然異景的雋譽,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萬的遊客,讓我們把對霧凇的稱讚和喜好之情融入到最後一段的朗讀中去吧。”讓學生的瞭解與情緒得到進一步的提拔。

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本文是新課程標準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章。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課文通過一詳一略的兩件具體的事例,在事例中抓住了對人物語言的細節描寫,敍述了兩度當選為美國總統的林肯,雖然出身貧寒,但面對態度傲慢,自恃上流社會的所謂“優越的人”的嘲諷,憑自己的智慧與寬容,捍衞了尊嚴,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愛戴。

全文共6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當林肯成為美國總統時,那些上流社會的人,都有點尷尬,想要羞辱林肯。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寫林肯面對參議員的嘲笑,以他出類拔萃的才華,贏得了大家的尊重。第六自然段寫林肯堅定地反對國家分裂,領導人民維護了國家統一。

在這一課中,作者寫得最多的是人物的語言。要想品讀林肯,那麼就勢必抓住這幾處對人物語言的刻畫。讓學生在閲讀過程中,通過文本去感悟人物形象。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林肯的三段演講,從中感受林肯的優秀品質。

2、通過對課文關鍵詞句的理解,引導學生具有寬容大度、不卑不亢、謙遜的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説教學重難點:

《鞋匠的兒子》這一課的重點我把它落實在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寬容是一種力量,體會林肯具有平民思想、博大胸懷、聰明智慧、寬容真實的優秀品質上。

難點在於能有感情朗讀對話,理解林肯三番話的含義,體會林肯仁愛、寬容的人格魅力及從容自信的應對能力。

四、説教法學法:

説教法:在教學中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講辭進行研讀感悟是重點,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層的內涵是關鍵,看似平淡普通的語句,卻藴含着深刻的哲理,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那樸實的話語,只有從中讀出人物的內心,才能讀出人物的神來,真正讀出人物的魅力所在。因此在教授時,層層推進,讓學生抓住林肯的語言,逐句進行探討。比如:三個“永遠”,多次提及父親與修鞋等。讓學生對林肯有了實質性的瞭解,體會他深深地愛着父親,深深地愛着人民,深深地愛着國家,不僅是鞋匠的兒子,還是美國人民的兒子,把林肯的平民思想與人格魅力完美統一起來。

説學法:主要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以讀促情、以思為重的方法理解我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從而體會林肯這一人物形象。

五、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上一節課,我們初步認識了一位偉人,(出示頭像)他就是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林肯是——(齊讀課題:鞋匠的兒子)

2、文章是如何評價林肯的?

(板書:最有作為的總統之一)

3、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瀏覽全文,找出哪兩件事能夠體現他是最有作為的總統之一。

二)精讀感悟

A、第一次演講

1、請同學們找出第一次林肯演講的內容。

出示:

我非常感謝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他雖然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麼好。

就我所知,我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

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

2、林肯面對羞辱時,他是如何做的?

出示:我非常感謝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他雖然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麼好。

(點紅:非常感激)

3、對於羞辱,他把它當成是一種忠告,請問忠告是什麼意思?可見這是一個怎樣的林肯?

(板書:寬容大度)

指導朗讀,讀出林肯的寬容大度。

4、師:我發現你讀“永遠”時特別有感情,能告訴我為什麼嗎?

(點紅:永遠)

第一個“永遠”體現林肯的真誠,第二個“永遠”體現

林肯的自豪,第三個“永遠”體現林肯的謙遜以及對父親的尊重。

指導朗讀,齊讀。

5、把三個“永遠”去掉,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6、過渡:在一片靜默聲中,林肯又説這樣一段話,出示:

就我所知,我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

從中你讀出了什麼?

預設a:“幫你改正”,我讀出了林肯的樂於助人,不卑不亢(板書:不卑不亢)。

預設b:“雖然……但”,我讀出了林肯的勤勞。

預設c:“藝術”,我讀出了林肯對父親的尊敬。

指導朗讀,齊讀。

7、然後,他對所有的參議院説了什麼?

出示:我非常感謝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他雖然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麼好。

師:依據學習第一、二兩段演講的方法,通過朗讀,説體會,品析人物,請同學們試着自己學學第三段話。

預設a:“任何人都一樣”,平等待人(板書:平等待人)

預設b:“儘可能地幫忙”,為人真誠,樂於助人

預設c:“偉大”,對父親的尊重和懷念

預設d:“無人能比”,對父親的崇敬

師:父親無人能比的僅僅是他的手藝嗎?

(還有父親的人格,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的兢兢業業、勤勤懇懇)

師結:正因為林肯的這些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動了他們,震撼着他們,使得他們由一開始的羞辱、嘲笑變為讚歎的掌聲。接下來我們來學習林肯的第二次演講。

B、第二次演講

1、瞭解歷史背景,出示相關資料。

2、這正如林肯在一次演講中強調的那樣,出示:

“一個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這個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結束分裂,它應該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

3、師提問:

(1)“裂開的房子”指的是什麼?

(2)“房子塌下去”指的是什麼?

(3)“完整的整體”指的是什麼?

4、這位總統又是如何做的?

5、從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林肯?

仁愛(板書:仁愛)

6、最後誰能來評價一下這位鞋匠的兒子?

是呀,正因為林肯有着這些優秀的人格魅力(板書:人格魅力),難怪文章會這樣評價他(引讀)——林肯是美國曆史上最有作為的總統之一。

7、文章共寫了兩次演講,第一次詳寫,第二次略寫,這種手法叫做詳略得當(板書:詳略得當)

三)作業佈置

六、説板書設計

21、鞋匠的兒子

最有作為的總統之一

人格魅力

寬容大度

不卑不亢仁愛

平等待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2z80n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