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蘇教版《奶奶的白髮》-説課稿

蘇教版《奶奶的白髮》-説課稿

一、教材簡析: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課本第二冊的第11課《奶奶的白髮》。

蘇教版《奶奶的白髮》-説課稿

課文主要通過一個小孫子天真的語言和神態以及奶奶的慈祥和疼愛孫子的感情,表現出濃濃的祖孫之情。課文主要通過“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這句含義深刻的話,讓人體會到奶奶為子孫操勞一輩子的辛苦,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它篇幅雖短,但意趣橫生,意藴深長,是一篇人文意義很強的課文。

二、設計理念和目標:

1、以讀悟情,讓學生在解疑中認識到老一輩為後輩人付出的辛勞,懂得孝敬長輩,不讓他們多操心。

2、通過想象、描述、表演、討論等多種形式,使課堂成為自主、合作、探究讀書和心靈交匯的課堂, 讓學生產生朗讀的激情,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學會9個生字及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並認識“心”字底和“八”字底。

三、設計特色:

在趣味盎然的朗讀中激發學生的真情;

在想、述、演、議中內化語言的深情。

四、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分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為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學習部分生字,第二課時為學文,第三課時為複習鞏固課文內容,學完剩下的生字,今天,我具體説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這個過程,我打算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一) 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1、 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課前,我請學生蒐集一些和奶奶有關的故事、歌曲,講一講,唱一唱,充分利用課外資源活躍氣氛,增添趣味,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部精神去做事。

2、 直觀展現,啟動情感。

上課伊始,我就出示奶奶的圖片,讓學生跟奶奶熱情地打個招呼,並簡要講述“課文中也有一位非常喜歡奶奶的小朋友。他説呀,他奶奶給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頭白髮。” 揭示課題是《奶奶的白髮》顯得順理成章,此時通過讓學生跟奶奶親熱地打招呼,能勾起學生對奶奶的熟悉感、親切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題目就讀得猶如在呼喊自己的奶奶。

(二)走進文本,體驗情感。

1、 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課文。

這種方式是低年級學生理解課文的一種方式,在學生自由讀第一節後,先結合圖片説一説,問:奶奶的白髮白得怎麼樣?通過直觀圖片,能得知奶奶的頭髮很白很白,接着讓學生從第一小節中找到一個詞語就表示這個意思,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出“雪白雪白”,讀好詞語就不在話下了,繼而讓學生看看自己的頭髮是什麼顏色的?讀好“黑黑”一詞,接着比較:為什麼是雪白的,我的頭髮是黑黑的,你覺得怎麼樣?用換詞的方法理解 “好奇”一詞,激活學生情感體驗,實現情感遷移,幫助孩子用已知來認識未知,在體驗的基礎上讀出孩子好奇的語氣,還可以演一演,將讀、演融為一體。最後問“你知道奶奶雪白的頭髮的頭髮是哪兒來的?”這一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2、聯繫生活解讀文本。

出示奶奶的話“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這一句是本課理解的一個難點,我設下疑問,“奶奶怎麼會説她的這一頭白髮一半是爸爸給的,一半是他給的呢?”以此喚起學生深入思考,引起共鳴和關注。引導學生看看圖,充分利用插圖,文中的插圖是老奶奶在陪孫子讀書,旁邊還放着剪刀和布料,説説平時奶奶都是怎樣關心自己,為自己操心的。以此來理解是奶奶為了自己操了不少心,頭髮都白了。理解了後半句話後,再來説説奶奶還要為爸爸操哪些心,在回憶生活小事中明白奶奶為兩代人操心,自己的頭髮卻一天天變白了。就詞解詞,就句解句,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説,是非常困難的,把課堂與生活聯繫起來,加深了學生的體驗,在例舉談論中思考、感悟。緊接着抓住“奶奶笑着説”體會奶奶雖然為了我們操碎了心,可是她一點兒也沒有抱怨,讀出奶奶慈祥的樣子。這樣既降低了理解的難度,又關注了學生的.道德發展。

3、引導想象,體會情感。

想象可以激活孩子的思維,可以豐富孩子內心的情感,可以此幫助孩子動情地朗讀。我引導學生想象:聽了奶奶的話,我知道奶奶為我們全家操了多少心啊,奶奶也在一天一天的老去。此時,你的心情怎樣?理解“我低下頭,沒有吭聲”的原因。接着引導學生再次想象:他看着自己烏黑漂亮的頭髮時,他會想些什麼呢?從另一個方面讓學生理解小孫子也非常關愛自己的奶奶,學生就能讀出孩子美好的願望“希望奶奶重新擁有一頭黑髮”。此時,學生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礎,能體會到奶奶對他的疼愛,從而把這種回報奶奶的情感融入課文的朗讀之中,讀好“奶奶,要是我不再讓你操心,這白髮還會變黑嗎?”我第三次引導學生想象:你能讓奶奶的頭髮變黑嗎?那隻能讓奶奶少操心一些。你準備怎麼讓奶奶少操心呢?再次從課堂走向生活,結合學校正在開展的“四個一”活動,把學生的這份感恩之心延伸到其他長輩的身上,也應該讓父母、老師少操心。

4、讀演結合,內化語言。

通過分角色朗讀,表演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輕鬆完成在課堂上背誦重點段落的任務。小學生正處在學習語言的初步階段,光積累不行,還要學轉化、學表達。為此,我運用多種途徑給予學生切實的幫助,讀演結合,多感官參與,幫助學生感受、積累語言,創設機會讓學生運用語言、表現語言,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輕輕鬆鬆、快快樂樂地完成背誦積累的任務。

(三)走出文本,昇華情感。

新課標強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合,因此,讓學生在不斷朗讀和演讀中體會課文意境的基礎上,我還設置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想想在學了這篇課文之後,準備回家為奶奶做些什麼,併到講台前表演給大家看看,我自己也參加表演,做一回“奶奶”,當學生説出一句句真摯的童語,流露出對奶奶的關愛之情,而作為“奶奶”的我也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在這樣一個情境中,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體會孝順老人是我們做子孫應該做的,從而將陶冶人情和社會交往的工具性完美的結合。我想這樣一個環節遠比向學生講述一百遍、一千遍“要孝順老人”效果要來得更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2xpgy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