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音樂説課稿合集六篇

關於音樂説課稿合集六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音樂説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音樂説課稿合集六篇

音樂説課稿 篇1

一 説理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並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高中音樂課程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有機的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根據《大綱》要求欣賞民歌的學習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民歌,從而加深同學們對祖國各民族的瞭解和熱愛,並擴大音樂的視野,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試圖讓音樂鑑賞課不單一枯燥的同時要給學生足夠的音樂表現和發展的空間。

二 説教材

1説教材

本堂課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一單元《學會聆聽》之第一節音樂與人生。通過這一單元讓學生認識到音樂與生活的關係,明白音樂來源於生活,同時又為我們的生活服務。啟發學生關注:從生命的誕生開始,直至生命的終結,音樂見證着人生每一個神聖的儀式,伴隨着人生每一段豐富的經歷;人們可以通過音樂來表達人類各種美好的情感,通過不同作品的欣賞感悟:“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音樂,同時能感悟:“音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樂。”

2 內容選擇。

本節課的學習既是學生學習音樂鑑賞的出發點,也是他們最終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的歸宿點,因此我結合人們的生活和音樂欣賞來讓學生理解音樂與人生的關係,這一單元內容比較多因此我分為兩個課時來完成,這次課主要是第一課時內容,通過聆聽《琵琶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來認識音樂要素及音樂語言形成要素的相關知識~~以及體會音樂與人生的關係。

三 説學情

我授課的對象是高中一年級學生,我想這個時期的學生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組合,一開始就發自內心地喜歡聽教材內容的人不多。對音樂的構成要素估計也瞭解很少,因此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來了解什麼是音樂及其形成音樂的一些基本知識。

四 説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通過聆聽《草原小姐妹》,體會音樂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的表現作用。

2 能力目標

瞭解和掌握音樂的基本要素的基本內容及音樂形成要素的相關知識。

3 情感目標

通過聆聽《草原小姐妹》,感受其音樂情緒。 五 説重難點

1 教學重點:聆聽音樂,體會音樂要素在音樂作品中的表現,感受音樂與人生的關係。 2 教學難點:初步瞭解和掌握音樂的基本要素和音樂語言。

六 説教法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包括了:導入,音樂欣賞與探討表演,拓展與延伸等方面的內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輕鬆愉快的學習,所以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我應儘可能突現學生的主體性,所以根據課本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活動式的師生互動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

音樂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本節課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級上冊的課程內容,內容以建築為教學題材,通過欣賞、製作教學活動,目的在於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以及基本的美術素養。

根據初中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特點,依據新課程改革美術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以及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A、知識目標:欣賞一些經典建築的形式美;瞭解紙質手工製作的一些基本方法;瞭解美術中常用的一些藝術語言等

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一定的感知能力、審美能力和評述能力,並通過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來進行學習與交流,培養學生一定的創新意識、思維想象和動手能力。

C、情感目標:通過師生的交流互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感化學生的心靈,增強學生自信心,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團結協作。

D、德育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一定的愛國主義情操,懂得尊重先民的藝術成果與勞動成果,理解文化藝術、弘揚人文精神,逐步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

依據新課程改革美術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我將教學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A、教學重點:建築藝術形式美。

B、教學難點:建築與音樂的關係。

二、説學法:

我校是一個農村完中學校,學生一般的時間都會花在他所謂的主科身上,但愛玩是小孩的天性,所以本節“造型·表現”課主要採用感受美——瞭解製作方法——實踐製作——分享成功喜悦等環節,發展學生的評述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等,讓學生在玩中學。讓學生在一種寬鬆的情景下學習,自發地產生探知慾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三、説教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探究學習、啟發式與談話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為有效地實現教學方法,我主要採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之所以採用這幾種教學方法的原因,是因為我想通過這幾種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學會參與學習的能力,實現“先學後教”的理念。

四、説教學過程:

導入:播放經典建築圖片,配合適當的音樂,營造課堂氣氛。

第(一)個環節——欣賞與評述:

請同學簡單評述所收集到的建築圖片,主要是讓學生在沒有上課之前先去了解一些有關建築方面的知識。有時一些知識不一定要全部集中在課堂上講,而且我們課堂上所講的內容也不一定講得很全面,讓學生多接觸一些知識很有必要,此中可以培養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提高。

通過老師的開門見山(歌德——凝固的音樂)可以揭開課題神祕的面紗,讓學生了解本課學習的主要方向。

通過兩個提問,“你們在建築上看到了哪些節奏?”、“你們是如何欣賞建築藝術的?”,層層引導進入課題的重難點,通過這樣的'師生對話,形成一定的師生互動,以期提高課堂的氣氛。

第(二)個環節——製作方法:

讓學生了解利用紙質盒子或飲料罐通過重新設計製作出建築物的方法。對這個環節的處理上,主要通過提問與討論綿形式出現,不直接給出答案,因為這樣的紙質手工製作,學生已有一些原有知識,現在提問只不過是讓學生回憶或再現其製作的方法而已。

第(三、四)個環節——藝術語言、教師示範: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學,或通過小組討論後解答問題,從中老師進行提示與總結。

·為了體現作品的藝術性,我們在製作地時候應考慮哪些藝術語言?可以舉例説明嗎?

·誰能從老師製作的這座房子,談談它採用了哪些藝術語言?

·有誰聽到了音樂?

·有誰看出我用了哪些製作方法?

一系列問題的提出都是在引導學生將前面的知識得以回顧。通過一定的示範,可以使老師所要傳達的信息表達得理明瞭一些。

第(五)個環節——學生嘗試:

請同學將收集到的盒子,罐子進行一定的製作,讓它變成一座建築物。

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操作,將所學知識得以消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

第(六)個環節——作品評價:

展示學生的作業,讓學生談談創作理念、成功之處或不足。

第(七)個環節——課堂延伸:

教師將作業粘貼在板上,加上樹、花、草……,讓它變成一個小區或學校。

同學們回家也可以把本組的作業進行一定規劃、製作出一個小區或一個學校的效果作品。

第(八)個環節——課外延伸:

將各組的作品進行一次評比,並進行展覽。

音樂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 教材分析:

《唱臉譜》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梨園擷英》中的學唱歌曲。它是一首以臉譜為歌唱題材的歌曲,全曲以生動的筆調描繪了京劇中各種人物角色臉譜的特點,旋律樸實,親切,具有濃郁的京劇韻味,是羣眾喜愛的“戲歌”。全曲由兩個段落構成,(引子+A段+間奏+B段)。引子一開始就給人以“源於京劇、勝於京劇”的親切感、新鮮感和時代感;A段為降B宮調式,由四個樂句組成,歌唱的旋律音調較接近於京劇西皮旦腔的音調,但又吸收了京韻大鼓的創腔方法,使之更加貼近於語言音調;B段轉入降E宮調式,四小節的間奏取材於京劇西皮過門,歌唱旋律更接近於京劇西皮淨腔的音調 ,較多運用了淨的行腔特點,使其顯得樸實、明快、豪爽。

2、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 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學唱〈〈唱臉譜〉〉,瞭解京劇花臉唱腔和唱法的特點,力求唱出風格特點,並且要能背唱。

(2)、結合〈〈唱臉譜〉〉的演唱,使學生了解有關戲曲行當,臉譜的知識。

(3)、通過學唱《唱臉譜》,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並背唱這首歌曲。

難點:

(1)、理解京劇唱腔的風格和京劇花臉唱法的特點與內涵。

(2)、在演唱中唱出風格特點。

(3)、學會用等音關係來進行轉調演唱。

二、説教法

1、興趣導入法

戲曲音樂是華夏文化的瑰寶,各地不同的地方劇種多彩多姿,而生活在日異更新的現代社會裏的學生,對戲曲更是知之甚少。新課標中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因此,我利用學生的求知慾,選取了一些戲曲片斷(海南瓊劇、京劇等)播放及戲曲行當圖片、臉

譜來吸引學生的注意,結合生動的語言描述,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授法

由於《唱臉譜》是一首學唱歌曲“戲歌”,而我們的學生雖然掌握了一些音樂技能,但是他們獨立理解音樂、感知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還不夠,所以我在運用電子琴、錄音機等教具教學的基礎上,還配合講,解、提示歌曲中較難把握的節奏、轉調、旋律音調等,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學唱歌曲,在教學中,我還運用了創設情境、欣賞、遊戲、創新實踐、拓展教學等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並學得快樂,最終讓學生能理解民族音樂,喜歡民族音樂。

三、説學情學法

我所教的這個班學習風氣好,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很濃,而且經過一年多的學習也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理解作品的能力,但表現音樂的能力還有欠缺。所以我在選擇學法的指導時,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音樂能力,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組織了“欣賞”“實踐”“創新”等活動,讓學生在動靜結合,師生互動的氛圍中去感受歌曲的音樂風格,瞭解戲曲。

四、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興趣引入

播放戲曲片斷,出示戲曲行當圖片、臉譜等,引導學生思考:我國有多少個劇種?你都知道

那些?能不能哼唱一下?

(目的:營造藝術氛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討論交流,激發他們的興趣)

然後我再概括,介紹戲曲行當、臉譜的有關知識。

2、教授新課

(1)、初聽歌曲、體驗感受

播放〈〈唱臉譜〉〉,提示學生:這首歌曲跟剛所聽到的哪個劇種有關係?唱腔跟哪個行當

相似?(京劇、旦腔、淨腔)鼓勵學生跟音樂輕哼歌曲。

(目的:讓學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到學唱的過程時就自然往京劇風格上靠)

(2) 、朗讀歌詞,感知節奏

我先示範邊拍節奏邊朗讀歌詞,然後引導學生邊拍節奏邊朗讀

(目的:引導學生用自然、明快的聲音朗讀並感知歌曲節奏,到學唱的時候也照這個感覺唱)

(3)、分段學唱、講解提示。

由於歌曲的旋律學生還沒熟悉,所以我安排跟電子琴學唱歌譜,學歌譜的過程中講解提示:

調式、調性、節拍、節奏、旋律音調特點、等音轉調、音樂結構等,引導學生唱得更準確。

然後跟琴唱詞。

(依據: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學生掌握樂譜有利於進行音樂表

演和創造等活動。)

(4)欣賞感知、演唱歌曲

經過前一環節的學習,學生會唱歌曲了,但是他們理解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不夠,所以我

安排再欣賞一遍歌曲,讓他們再討論理解歌曲的音樂風格及演唱風格。然後我範唱,請他們

當一回“評委”,(目的是提高學生理解音樂的能力,建立師生互動交流的和諧氣氛)最後我

伴奏,學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並嘗試背唱。

3、 拓展延伸、創新實踐

在一段時間的學唱後,我安排了一個小遊戲“分組搶答競賽辨認臉譜”來調節課堂氣氛。最後鼓勵學生自主創新“畫臉譜”,邊聆聽戲曲邊創作。(目的:加強了與相關學科(美術)的聯

系又鍛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果有畫好的同學就鼓勵他邊唱邊表演來展示他的臉譜作品;如沒有就留待下節課再展示。

這節課的內容到着就結束了,但戲曲藝術的學習還沒結束,還在延伸。

五、板書設計

《唱臉譜》

戲曲行當:生——旦——淨——醜

音樂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表情歌》這首歌曲是一首旋律生動活潑,節奏感強的幼兒能夠表現自我的一個音樂教材。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每個人又有不同的外在表現方式,有的高興了就拍手,就大笑,就跳起來,而幼兒處在一個模仿力很強,對刺激很敏感的時期,讓他們在學習歌曲時模仿各種表情和動作,幼兒是很有興趣的。人們常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兒童教育實踐中,這一點顯得尤其重要。在這首歌曲中還反覆出現一個節奏XX|XXX|,因為幼兒剛從小班升入中班,節奏方面的接觸還比較少,而幼兒這個年齡對節奏十分敏感,所以這個教材是很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特點的。

2、目標定位。

師幼互動是本活動的教法學法的最大特點,希望幼兒帶着對音樂教育活動的期盼,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自由地與音樂交流、大膽地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與體驗。為此,我為《表情歌》確定了以下的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能邊唱邊表演。

(2)掌握XX|XXX|節奏型。

(3)樂意創編新的歌詞。

3、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目標,活動重點定位是:在學會演唱歌曲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新的歌詞。難點是掌握XX|XXX|節奏型。

4、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1)自制了節奏圖譜。

(2)製作了《表情歌》PPT。

二、説教法。

本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節奏譜、以遊戲,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1、遊戲法:

幼兒園的各種活動中游戲是幼兒最喜歡,讓幼兒在遊戲中得到發展,有所收穫。在這個活動中我設計了遊戲:“請你跟我這樣做”。這個遊戲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但是在這裏有了新的內容就是學習節奏型,在不知不覺中幼兒一遍一遍的通過各種動作掌握了這個節奏。

2、圖譜教學法:

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譜上形象的圖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有難變易,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3、提問法:

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生活經驗和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譜聯繫在一起,是解決活動重點和難點的有效方法。

三、説學法。

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動動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法等學法。

觀察法:幼兒通過觀看歌曲圖譜瞭解了歌曲內容,掌握了相應的節奏。

討論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和做法,是幼兒改編歌詞的好機會。

四、説活動過程。

1、以遊戲開始,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做誇張的表情讓幼兒猜猜老師的心情。

2、學習歌曲。重點學習節奏XX|XXX|。

3、仿編歌曲。根據表情的不同創編相應的歌詞。

4、集體表演,形成學習歌曲的高潮。

音樂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下午好:

又到了鳥語花香,桃紅柳綠的季節,春姑娘如期的和我們相約,小草探出腦袋,花兒散發芳香,小鳥枝頭歌唱,還有,你聽,沙沙沙,沙沙沙《春雨濛濛的下》這就是我今天 説課的課題《春雨濛濛的下》。

新課程標準指出,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的形態和載體,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下面我就《春雨濛濛的下》一課與大家共同探討現代思想與教學策略。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歌曲《春雨濛濛的下》為第十冊第六課,教時安排在了正值詩情畫意生機勃勃的春天,是一首歌詞簡潔雋美,曲調抒情形象的童聲合唱曲。使人由衷讚美春雨,熱愛春天,對春天充滿希望。

2、教學對象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新的活動能力增強,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現,展示個人魅力。

3、目標的確定與分析

①知識目標:指導學生用連貫,平穩的氣息唱出優美舒展的旋律,注重二聲部的合唱技巧,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音色統一。

②技能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藝術想象和創造力,培養音樂感受與鑑賞的能力,通過積極參與各種不同的音樂活動,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③情感目標:使學生由衷的讚美春雨,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

4、重難點的確定與分析

①重點:正確且有感情的表達歌曲並通過各種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能力,使他們更加熱愛春天。

②難點:歌曲的處理及二聲部的合唱技巧。

5、教時安排

我將本課設為三課時,本課時為第二課時,學生在初步感受和學習歌曲旋律的基礎上,正確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並通過各種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激發他們喜愛、讚美春天的情緒。

6、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鋼琴 情境創設

學生:自制模仿雨聲的樂器 同一首歌節目表演

表演春天的頭飾、道具

二、説教法、學法

音樂教育不是為了培養專門的音樂人才,而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從中受益,所以教學活動的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選擇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一)説教法

1、情景設置法——設置春天,春雨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探究討論法——通過自制樂器、處理歌曲、討論表演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3、才能展示法——通過同一首歌這種特別的形成給學生足夠空間,把他的才能展示給大家,有助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積極性。

4、多媒體展示法——通過MTV、錄像、Flash動畫等形成,豐富學生的視野,獲得多種體驗。

(二)説學法

1、體驗法——讓學生置身於音樂表演中,使他們獲得愉悦的感受和體驗。

2、模仿法——用人聲模仿大自然的聲音,並配合表現出來,創造意境。

3、創造法——自己創編舞蹈,製作樂器等形式不僅讓學生動起來,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創造能力。

4、合作法——分組討論合作,讓每個學生互動腦筋,團結協作。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體驗

導語:春天來了,她的使 者——春雨也悄悄來了

你聽“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快活的下,讓我們在雨中歌唱舞蹈,盡情的歡笑

活動:學生隨音樂自由的律動,創設情境,教師輕吟詩歌《春雨沙沙》

意圖:學生充分的置身其中,感受和體驗春雨的美,從而引導學生情隨意走,達到審美教育中寓教於樂的目的,獲得身心的愉悦,大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歌曲,合作探究

1、導語:“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綿綿的春雨讓春天更加詩情畫意。

活動: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入情境

教師範唱歌曲

意圖:體現了新課標中學生對音曲的整體感受和審美體驗,在美的情境中,學生情不自禁的想要學唱歌曲。

2、活動:學生用LU 來體會歌曲的韻律

意圖:學生既熟悉了旋律,又發現歌曲中的難點

3、討論:怎樣才能正確的表達歌曲,讓歌曲更富有魅力

活動:學生分組討論,邊總結邊實踐體驗

總結方案如下:

①整首歌曲應用連貫平穩的氣息唱出優美舒展的旋律,注意連音與非連音的對比;

②注重二聲部的歌唱技巧,做到音量均衡,音色統一,音準和諧;

③在合唱部分加上MP-P-PP的力度記號,在“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加上漸強再漸弱的記號;

④注意弱起小節的演唱和首句中“下”字應唱三拍半,換氣敏捷。

意圖:新課標分析中高年級學生參與意識,合作探索的能力更強。讓學生自己體驗總結,並在實踐活動中感悟,不但增強了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而且培養了良好的合作意識,並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鑑賞放在了重要位置。

4、導語:這首歌不但旋律動聽,歌詞更是簡潔雋美。“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句式對稱整齊,色彩豐富。

讓我們隨着音樂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5、完整的演唱歌曲

意圖:在多媒體的輔助下,面向全體,通過朗讀歌詞的形式來體驗音樂的韻味,學生再來完整的演唱歌曲,體會旋律和歌詞共同賦予的美,充分體現“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理念,體驗合作的愉快和激情,進一步啟發學生讚美春雨,熱愛春天的感情。

三、表現歌曲,參與創作

活動:學生用自制的樂器(裝沙的袋子、裝沙的罐子、揉搓袋子的聲音)來模仿雨的聲音,為歌曲配上簡易動聽的節奏。部分學生穿上準備好的服裝和頭飾道具裝扮花草、柳枝、燕子、小鳥等等表現被雨水滋潤的萬物。大家共同歌唱演澤一段“春天的交響曲”。

意圖: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這一教學過程充分挖掘了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成表達個人的情感,享受到美的愉悦。

四、拓展延伸 才藝展示

走進春天同一首歌校園聯歡會

導演 策劃:全體師生

節目單:

1、同一首歌(全體師生)

2、歌舞表演《春雨濛濛的下》(學生)

3、配示詩朗誦《春》(師生)

4、合唱《春雨濛濛的下》

(學生)

5、詩詞串聯《春天裏的古詩》(學生)

春雨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春江 白居易《憶江南》

春花 杜甫《絕句》

春風 羅洪先《後園詠》

6、舞蹈《雀之靈》(教師)

7、器樂聯奏(學生)

古箏《春江花月夜》

笛子《早春》

手風琴《杜鵑圓舞曲》

8、歌舞《小鳥小鳥》 (學生)

9、春天的寄語(師生)

10、同一首歌 (全體師生)

意圖:這是一台聯歡會,一台屬於學生自己創作的聯歡會,它以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同一首歌為背景,以極具審美體驗的春天為主題,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共同參與。學生在吟詩、誦文、唱歌、舞蹈、演奏、作品展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通過自己的想象與創造,全面的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使課堂呈現勃勃生機,充分反映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

五、教學啟示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具備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潑的教學方式,為我們教師開啟了一片教育新天地。本課整個教學過程是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滲透和運用的過程,教學中我努力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實踐,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着眼於學生的主動發展,致力於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研究,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使學生在充滿趣味和情感的情境中輕鬆愉快地接受美的薰陶,提高審美能力。作為一名專職音樂教師,我將朝着這個方向繼續努力,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各位評委和同行的指導、幫助。謝謝大家!

音樂説課稿 篇6

今天我要進行説課的課題是《我有一隻小羊羔》。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説教材

本節課是第1冊第四單元的表演課。本教材通過對動物的描寫,讓學生知道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與動物應和諧相處。

按照《音樂課程標準》對學習領域的劃分,本課屬於“表演”這一學習領域。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習感知音樂內容、體驗情感的變化。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聽、唱、看、想、畫、演等活動,使學生感受音樂內容,體驗音樂的情感變化。

三、説教學的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聽、唱、看、想、畫、演等活動,使學生感受音樂內容,體驗音樂的情感變化,樂於參與音樂活動。

四、説教法

1、教學理念

音樂教育應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要以興趣愛好為學習的基本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學習。

2、營造教學環境

(1)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視聽結合,引起學生的共鳴,儘可能地使學生融入音樂的氛圍中,使其愉悦地聆聽音樂,享受音樂的美感。

(2)設情境,開展多樣化的音樂活動,分組合作討論,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究,獲得主體經驗,並相互交流,評價,促進共同發展。

五、説學法

音樂課對很多學生來説,是一門放鬆的課。在這樣的課堂上需要抓住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學習知識以及對他們進行情感上的教育。因此,在教學中,我要抓住學生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從他們的興趣入手,通過多種媒體,再結合其他藝術科學,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資源,採用合作學習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説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用歌曲《喜羊羊與灰太狼》作為鋪墊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1、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瑪麗有隻小羊羔》,視聽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產生好奇心,點燃他們的求知慾。

2、進行分組討論

把學生分為四個小組,讓他們就自己對歌詞的理解,展開討論,老師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或行動來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三)小結

通過播放圖片、歌曲以及動畫,將歌曲形象化,結合視聽藝術,讓學生對歌曲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及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掌握這一歌曲。

七、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03v8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