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課文 >

七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列子〉二則》全解

七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列子〉二則》全解

【第一部分:背景知識及相關背景】

七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列子〉二則》全解

一、字音及詞義:

杞人憂天:杞國的一個人擔心天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憂慮。

崩墜:崩塌墜落。

身無所寄:自己沒有什麼地方可以依託。

廢寢食:睡不着覺,吃不下飯。

曉:開導。

積氣:聚積在一起的氣體。

屈伸:(四肢)彎曲伸展。

行止:課文裏是行動、活動的意思。

奈何:為什麼。

只使:即使。

有所中傷:有被擊中受傷的機會。中,打中,擊中。

奈地壞何:地塌了怎麼辦。奈……何,對……怎麼辦,把……怎麼辦。

舍然大喜:放下心來顯得非常高興。

衣素衣而出:穿着白衣服出去。第一個“衣”是動詞,穿衣服。第二個“衣”是名詞,衣服。

猶是:也像這樣。

曏者:從前,前些時候;剛才。

二、相關背景:

1、關於作者

列子,名禦寇,戰國前期思想家,鄭國人。思想上崇尚虛無飄渺,生前被稱作“有道之士”。古書中有他卸風而行的記載,這是他瀟灑的一面。然而現實中的列子則時常處於困頓之中。《莊子》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子列子窮,容貌有飢色。但他窮得非常有骨氣。當鄭國大官員派人給他送來糧食時,他堅決地辭而不受。

列子的來歷:列子也稱列禦寇,或稱列圄寇,是戰國時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記述列子是鄭國人,他居住在鄭國四十年,無人知其是何人。《漢書》作者認為他生活的年代早於莊子,因此《莊子》書中記載了很多關於他的傳説。

修道:列子之學,本於黃帝、老子為宗。相傳他曾向關尹子問道,拜壺丘子為師,後來又先後師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們的真傳,而友伯昏無人。修道九年之後,他就能御風而行。《述異記》中説,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風而遊八荒,立秋日就反歸“風穴”,風至則草木皆生,去則草木皆落。《呂氏春秋》説:“子列子貴虛”。他認為“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列子窮而面有飢色,但拒絕鄭國暴虐的執政者子陽饋贈的糧食。其弟子嚴恢問之曰:“所有聞道者為富乎?”列子曰:“桀紂唯輕道而重利是亡!”他認為應擺脱人世間貴賤、名利的羈絆,順應大道,淡泊名利,清靜修道。

著作與成仙:列子著書有舊本二十篇,多寓言。劉向去其重複,存者八篇,號曰道家。道家者,秉要執本,清虛無為,及其治身,務崇不兢,合於六經元號列子書曰沖虛至德真經。唐玄宗天寶年間詔封為“沖虛真人”,宋宣和加封列子號為沖虛觀妙真君。

2、關於《列子》

《列子》,相傳是戰國時期列禦寇所著的論集,原書早已失傳。現在的《列子》八篇是後人根據有關資料編著的,從思想內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晉代人的作品。《列子》一書雖然主要是綴拾古代典籍而成,然而經過作者的精心剪裁,卻形成了獨立的思想體系,在我國哲學史上應占有一席之地。書中繼承前代哲學中的辯證思想,在某些方面,其辯證思維的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列子》中反映的片斷的心理思想也值得重視和發揮。

《列子》在古代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列子》內容很繁雜,除了談神仙佛老,談自然現象的,更多的是大量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説等。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憂天”、“紀昌學射”、“鮑氏之子”等,形象鮮明,寓義深刻,具有較高的文學意義和思想價值,至今膾炙人口。有些故事雖然取材於其他著作,但經過改寫潤色,比原作的文學性大大提高了。如“狙公賦茅”的故事,在《莊子·齊物論》中,只有這樣寥寥數語:“狙公賦茅,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悦。”《列子·黃帝篇》則把它擴展為一篇結構完整的寓言,寫得有聲有色。故事説:“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羣,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慾。俄而匠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己也,先誑之曰:‘與若茅,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怒。俄而曰:‘與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今人嚴北溟、嚴捷有《列子譯註》。該書註釋簡明精當,尤其是對《列子》思想的闡釋獨具隻眼,超邁前人。譯文嚴謹、準確流暢,是研究《列子》一部很好的參考書。

【第二部分: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杞人憂天》

杞人擔心天墜地崩,身無所寄,而寢食不安,傳統認為,這是庸人自憂,毫無根據地瞎擔心,後世用“杞人憂天”比喻沒有根據或不必要的憂慮。

《楊布打狗》

楊布穿着白脱衣服出門,穿着黑衣服回家,他家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因而對他“迎而吠”,這則寓言批評了現實社會中的'很多人,只看現象,不看本質,結果往往出錯。

二、寫作方法

⑴兩則寓言的寓意

《杞人憂天》:這是庸人自擾,毫無根據地瞎擔心,後比喻沒有根據或不必要的憂慮。

《楊布打狗》:批評了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只看現象,不看本質,結果往往出錯。

⑵兩則寓言都是從兩人的對話中引出故事,從故事中揭示寓意,寓意都隱藏在故事中。

⑶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這句話?

這句話的意思是:日月星辰,也不過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氣體,即使墜落,也不會擊中甚至打傷人。這句話揭示了杞人的無根據的瞎擔心。

⑷如何理解“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曏者使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這句話?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不要打它,你自己也會是這樣的。剛才合情合理你的狗白着出去,黑着回來,你難道會不覺得奇怪嗎?這句話揭示了一種現象:現實社會中有很多人,只看現象,不看本質,結果往往出錯。

⑸如何看待《杞人憂天》中那個好心人的解釋?

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稱讚的。

三、參考譯文

《杞人憂天》

杞國有一個人擔心天會崩塌墜落,自己沒有什麼地方可以依託,(因此)睡不着覺,吃不下飯。又有一個擔心他(身體)的人於是前去開導他,説:“天,是聚積在一起的氣體,到處都有氣體。就像是四肢彎曲伸展和自由呼吸,整天在空氣中活動,為什麼還擔心它會崩墜呢?”這個人説:“天果真是聚積在一起的氣體,那麼日月星辰就不應當墜落了嗎?”開導他的人説:“日月星辰,也只是聚積在一起的氣體之中有光耀的,即使它墜落了,也不會造成傷害。”這個人説:“地塌了怎麼辦呢?”開導他的人説:“大地是聚積在一起的土塊,四處都塞得滿滿的,沒有地方空着,你整天踩踏着它,整天在地上行走,為什麼還擔心它會塌呢?”這個人放下心來顯得十分高興,開導他的人也非常高興。

《楊布打狗》

楊朱的弟弟叫楊布,有一天穿着白衣服出門。天下起了雨,他脱下白衣服,穿着黑衣服回家。他家的狗不知道是他,迎着他叫了起來。楊布很生氣,準備打它。楊朱説:“你也不要打它,你也是這樣的。如果剛才讓你的狗白着身子出去,黑着身子回來,難道你就不奇怪嗎?”

【第三部分:類文品讀】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北,河陽之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此自,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極言兩座山之高大的句子是 。

2、表明愚公移山任務艱鉅的兩句話是: 。

3、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獻疑曰( ) 懼其不已也( )

其如土石何( ) 帝感其誠( )

之:河陽之北( ) 以君之力( )

笑而止之曰( ) 毀山之一毛( )

4、智叟認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 ,二是 。

5、分析“其妻獻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內容,回答:

其妻對愚公的舉動是從 角度説的,話語中帶有 的語氣,其目的是 。智叟對愚公的舉動是從 角度説的,話語中帶有 的語氣,其目的是 。

6、“雖我之死,有子存焉……無窮匱也”一句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運用這種句式,其目的是表現愚公( )

A、思想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B、把希望寄託在難以實現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達目的不罷休。

D、要造福子孫後代,創建千秋偉業。

7、下列解説有誤的一項是( )

A、山之一毛:山上的一根草。

B、固不可徹:固執得不夠徹底。

C、孀妻弱子:寡婦孤兒。

D、無窮匱:無窮無盡。

8、下列句意解説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不實惠呀。

B、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塊石頭怎麼樣呢?

C、雖我之死,有子存焉--雖然我死了,有兒子存在。

D、河曲智叟亡以應--河曲智叟一邊答應一邊逃走了。

(參考答案:1、方七百里,高萬仞。 2、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3、略 4、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獻疑;關心;解決土石問題;責難;嘲諷;阻止愚公移山。 6、頂針;C 7、B 8、B)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kewen/gn7w2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