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古詩絕句 >

詩經中賦比興的賞析

詩經中賦比興的賞析

導語:相信大家都知道賦比興是《詩經》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詩經中賦比興的賞析,希望有所幫助!

詩經中賦比興的賞析

《詩經》中的賦比興手法藝術手法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賦比興,對基礎知識做一個瞭解:

第一我們來説説什麼是"興"?

“興”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為“起興”,對於詩歌中渲染氣氛、創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興”也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

那麼“比”呢?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

最後,來説説賦

“賦”:“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説,賦是直鋪陳敍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

《秦風·無衣》就是一首賦體詩。詩歌句式大同小異,在鋪陳復唱中直接表現戰士們共同對敵、奔赴戰場的高昂情緒,詩意層進中表現戰士崇高的內心世界。

擴展閲讀:詩歌中的虛與實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虛與實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如書上所言,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首先,介紹一下詩歌中的“虛”。具體

詩歌中襯托(正襯和反襯)手法

詩歌中襯托(正襯和反襯)手法“襯托”指用事物間相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正襯是指利用事物間的近似條件來襯托主體事物,比如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gushijueju/zy9ly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