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古詩絕句 >

詩經木瓜的賞析

詩經木瓜的賞析

《詩經·木瓜》是通過贈答表達深厚情意的詩作,是先秦時期衞國的一首描述愛情的民歌,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詩經木瓜的賞析,歡迎查看,僅供大家參考。

詩經木瓜的賞析

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譯文

你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賞析1

《木瓜》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是通過贈答表達深厚情意的詩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你贈送給我木瓜,我回贈給你“瓊琚”。

回報的東西價值總比受贈的東西昂貴得多,以此來表達對雙方之間情意的珍視,和表露對對方的愛慕之情。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看重的是它的象徵意義。所以説“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木瓜》一詩,從章句結構上看,很有特色:

首先,其中沒有《詩經》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這不是沒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變成“投我木瓜(桃,李),報以瓊琚(瑤、玖);匪以為報,永以為好”,一樣可以),而是作者有意無意地用這種句式造成一種跌宕有致的韻味,在歌唱時易於取得聲情並茂的效果。

其次,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不要説每章的後兩句一模一樣,就是前兩句也僅一字之差,並且“瓊琚”、“瓊瑤”、“瓊玖”語雖略異義,實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考證也是同一屬的植物.其間的差異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間的差異那樣並不大。這樣,我們不妨説三章基本重複,而如此高的重複程度在整部《詩經》中也並不很多,格式看起來就像唐代據王維詩譜寫的《陽關三疊》樂歌似的,——自然這是《詩經》的音樂與文學雙重性決定的。 這種重章疊句的形式是詩經的一大特點,通過一唱三歎的詠唱,使全詩的感情一步一步加深。

“投我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清牛運震《詩志》評此數語云:“惠有大於木瓜者,卻以木瓜為言,是降一格襯托法;瓊瑤足以報矣,卻説匪報,是進一層翻剝法。”他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但顯然將木瓜、瓊瑤之類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實,其他解此詩者似也有此病。實際上,作者胸襟之高朗開闊,已無衡量厚薄輕重之心橫亙其間,他想要表達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從這一點上説,後來漢代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儘管説的.是“投金報玉”。其意義實也與“投木報瓊”無異。

賞析2

“投桃報李”這個成語,應當與這詩的立意有關(該成語也出自《詩.大雅》中的《抑》),只不過是作為報答的東西更貴重,情意更深厚。本詩在這裏説的是男女兩情相悦。

來而不往非禮也。這是我們這個禮儀之邦的習慣和規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報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禮節,而是一種禮儀。禮物本身的價值已不重要,象徵意義更加突出,以示兩心相許,兩情相悦。

西方人是否還有這種傳統不清楚,但我們從美國作家歐.亨利的小説《麥琪的禮物》中讀到過類似“投桃報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滿着悲劇色彩。    如今我們似乎已不太看重儀式了。其實,儀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們不能缺少陽光和空氣一樣。儀式絕不是一種空洞的形式,總與特定的意義相聯繫。男女交往可以減去不必要的形式,卻不可不有“投桃報李”的儀式。

標籤: 木瓜 詩經 賞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gushijueju/y9g8n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