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文言文 >

張溥嗜學文言文翻譯

張溥嗜學文言文翻譯

張溥從小就熱愛學習,他所讀過的書一定用手親自抄寫,抄完朗讀一遍,馬上燒掉,再抄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張溥嗜學的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的閲讀。

張溥嗜學文言文翻譯

原文

張溥(pǔ)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做動詞,命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徵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做名詞,名氣)高一時。

翻譯

張溥從小就熱愛學習,他所讀過的書一定親手抄寫,抄一遍,朗讀一遍,讀過之後就把它燒掉。繼續再抄寫,這樣持續了六七遍才停止。他右手握筆的地方,指掌上長了老繭。冬天手指凍裂,每天要在熱水裏泡好幾次,後來他把讀書的.房間題名為“七錄”。張溥寫詩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問他索取詩文,他不打草稿,當着客人的面揮筆就寫,一會兒就寫好了,因為這個原因在當時很有名氣。

相關背景

清朝入主中原之後,轉年即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癸亥(十一日),御史趙繼鼎奏請纂修《明史》(注:趙繼鼎奏請纂修《明史》的記載,見於《清世祖實錄》卷15,何冠彪《順治朝〈明史〉編纂考》一文首揭此事。但清廷何時決議纂修,尚無確切史料證實。清代官書中亦不見有關纂修《明史》的詔令,《清世祖實錄》中僅見幾位總裁於順治二年五月癸未的上奏,其中言,“臣等欽奉聖諭,總裁《明史》”,並提出副總裁及纂修人員名單。這種“欽奉聖諭”,很可能僅是早朝時的口頭指示而已。以往論著稱順治二年五月“詔修《明史》”,表述確實有所不當,準確言之為:順治二年五月,清廷組成《明史》的纂修人員。),得到了清廷認可。其後,大學士馮銓、李建泰、范文程、剛林、祁充格為總裁,操辦此事。是年五月,由總裁提名副總裁和纂修官,並設收掌官七員,滿字謄錄十員,漢字謄錄三十六員, 揭開了清朝官方纂修《明史》的序幕。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開明史館,因纂修《清世祖實錄》而停止。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為監修,開始纂修明史。於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最後定稿,進呈刊刻。《明史》是我國歷史上官修史書中纂修時間最長的一部。如果從清順治二年(1645年)開設明史館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進呈,前後歷時九十四年。假如從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組織班子編寫起至呈稿止,為時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wenyanwen/q293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