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文言文 >

一毛不拔文言文的道理

一毛不拔文言文的道理

導語:一毛不拔是指連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來。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下面是一毛不拔文言文的道理。歡迎閲讀及參考!

一毛不拔文言文的道理

一猴死,見冥王,求轉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須將毛盡拔去。”即喚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勝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譯文

一隻猴子死後見到了閻王,(向閻王)要求投胎做人。閻王説:“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將毛全部拔掉。”於是(閻王)就叫夜叉給猴子拔毛。剛剛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來。閻王笑道:“看你,連一根毛都捨不得拔,怎麼做人呢?”

註釋

既:既然

之:代指猴毛

方:才

勝:能忍受

一毛不拔文言文的道理

人們用“一毛不拔”比喻非常自私慳吝的人。

我們能夠來到人間做人,必定過去世做過不少的功德、善事,並幫助、服務過不少的人,如果我們過去世一毛不拔,今世就不容易再出生做人了。因此,我們平常就要建立起價值的'觀念、服務的觀念、利人的觀念、給人方便的觀念。自己要積極從事一些“拔毛”的工作,千萬不能做所謂”拔一毛而利天下,我不為也”的那種人。 如何做人呢?有時候我們要講好話,有時候要用金錢布施,有時候為人服務,有時候對自己的所有要能捨得,能“舍”才能“得”;如果你平日一毛不拔,卻要想得到利益,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説有“如是因”才能招感“如是果”。我奉勸大家,平常多説一些好話,多做一些好事,這樣絕對是不會吃虧的。因為只要你肯播種,只要你肯耕耘,不怕沒有收成。希望大家多多“拔毛”、多多服務、多多做功德,必定會有很大的成就。

引證解釋

形容為人十分吝嗇,自私。

《燕丹子》卷中:“荊軻曰:‘有鄙志,常謂心向意,投身不顧;情有異,一毛不拔。’”

蘇軾《答陳季常書》“鄉諺有云缺口鑷子者”自注:“缺口鑷子者,取一毛不拔。”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六二回:“ 董超罵道:‘你這財主們,間常一毛不拔,今日天開眼,報應得快!’”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八回 《季葦蕭揚州入贅 蕭金鉉白下選書》:他從徽州請了我出來,住了半年,我説:‘你要為我的情,就一總送我二三千銀子。’他竟一毛不拔!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沈姑娘,你也太拿老了!叫我們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這一毛不拔,我們喝西北風。

清·袁枚《新齊諧·鐵公雞》:“ 濟南富翁某,性慳吝,綽號鐵公雞,言一毛不拔也。”

《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王明耀是一毛不拔的,也混在裏面,白吃白喝。”

洪深《貧民慘劇》第三幕:“他姑媽姑丈有錢,藏起來,一毛不拔,出門洋車都捨不得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wenyanwen/ndw27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