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的原文解釋及翻譯

初中文言文的原文解釋及翻譯

1、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初中文言文的原文解釋及翻譯

鄒忌修(長,身高)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光豔美麗)。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窺鏡(照鏡子),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我與城北徐公相比,哪一個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第二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第二天),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遠不如)。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認為我美)者,私(偏愛)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認為)美於(比)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受矇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當面指責)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錯)譏(諫)(謗譏,這裏指“議論”,沒有貶義。)於市朝(公共場合),聞(使……聽到)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不時,有時候)而間(間或、偶然)進(進諫);期年(滿一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朝見)於(到)齊。此所謂戰勝於(在)朝廷。

2、出師表(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 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崩,古時指皇帝死亡。殂,死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時)也。然待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優待,厚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擴大聖明的聽聞),以光(發揚光大)先帝遺德,恢弘(發揚擴大)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稱引、譬喻)失義(適宜、恰當),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獎懲)臧否(善惡),不宜異同。若有作奸(做奸邪事情)犯科(犯科條法令)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主管的官)論(判定)其刑(罰)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善良誠實的人),志慮(志向和心思)忠純(忠誠無二),是以先帝簡拔(選拔)以遺(給予)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都)以(拿來)諮(詢問)之(他們),然後施行,必能裨補(彌補)闕(缺點)漏(疏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性情品德)淑(善良)均(平正),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好的差的)得所(各得其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痛心,遺憾)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堅貞可靠)死節(以死報國)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猥(辱,降低身份)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奔走效勞)。後值傾覆(兵敗),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那時以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託付)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早晚)憂歎(憂愁歎息),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不長草)。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希望)竭駑鈍(比喻才能平庸。駑,劣馬,走不快的馬。鈍,刀刃不鋒利),攘除(排除,剷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除去)益(興辦、增加),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怠慢,疏忽),以彰(表明,顯揚)其咎(過失);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詢問)善道(好道理),察納雅(正確的)言。深追先帝遺詔(指“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落下),不知所言。

3、桃花源記 陶淵明(東晉)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沿着,順着)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落花,一説初開的花)繽紛(繁多的樣子)。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此處省略了“於”)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隱隱約約)若(好像)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僅)通人(容一人通過)。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突然廣闊明亮)。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阡陌(田間小路)交通(交錯相通),雞犬相聞(可以互相聽到)。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全)如外人。黃髮垂髫(老人小孩.黃髮,舊説是長壽的特徵,所以用來指老人。垂髫,垂下來的頭髮,用來指小孩。),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通“邀”,邀請)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全)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不要説,更不必説)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詳細地)言(説出)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延請)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對、向)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就)扶(沿、順着)向(從前的,舊的)路,處處志(標誌)之。及(到)郡下(郡城,指武陵郡城),詣(到,特指到尊長那裏去)太守,説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尋找)向(以前)所志(做的標記),遂(終於)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計劃)往。未果(沒有實現),尋(隨即,不久)病終。後遂無問津(問路,這裏是“訪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者。

4、三峽 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

自三峽七百里(約合今天的二百公里)中,兩岸連山(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略無(毫無)闕(通“缺”)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不見曦(日光)月。

至於夏水襄(上)陵,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飛奔的馬)御風,不以疾(快)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白色的急流)綠潭,回清(迴旋的清波)倒影,絕巘(極高的山峯)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急流衝蕩)其間,清榮(水清,樹茂盛)峻茂(山高,草茂盛),良(很)多趣味。每至晴初(天剛晴)霜旦(下霜的早晨),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連接)引(延長)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停止)。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參考譯文

1(譯文)鄒忌身高八尺多,體形容貌美麗。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鏡子,對他的妻子説:“我跟城北的徐公誰漂亮?”他的妻子説:“您漂亮極了,徐公哪裏比得上你呀!”原來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自己信不過,就又問他的妾説:“我跟徐公誰漂亮?”妾説:“徐公哪裏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從外邊來,鄒忌跟他坐着聊天,問他道:“我和徐公誰漂亮?”客人説:“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認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鏡子看自己,更覺得相差太遠。晚上躺在牀上反覆考慮這件事,終於明白了:“我的妻子讚美我,是因為偏愛我;妾讚美我,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讚美我,是想要向我求點什麼。”於是,鄒忌上朝延去見威王,説:“我確實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的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説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的國土方圓一千多裏,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沒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的人沒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來,您受的矇蔽一定非常厲害的。”威王説:“好!”於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級大小官員和老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得頭等獎賞;書面規勸我的,得二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評論(我的過錯)讓我聽到的,得三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官門口和院子裏象個鬧市;幾個月後,偶而才有人進言規勸;一年以後,有人即使想規勸,也沒有什麼説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説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拜。這就是人們説的“在朝延上征服了別國。”

2(譯文)臣諸葛亮上言:先帝創立帝業還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現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吳三國,我們蜀國人力疲憊,物力又很缺乏,這確實是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然而,侍衞大臣們在宮廷內毫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在疆場上舍身作戰,這都是因為追念先帝在世時對他們的特殊待遇,想報效給陛下啊。陛下確實應該廣泛地聽取羣臣的意見,發揚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揚志士們的.氣概;不應該隨隨便便地看輕自己,言談中稱引譬喻不合大義(説話不恰當),以致堵塞忠臣進諫勸告的道路。

皇宮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宮吏都是一個整體,對他們的提升、處分、表揚、批評,不應該因人而有什麼差別。如果有營私舞弊、違犯法律和盡忠行害的人,陛下應交給主管的官吏,由他們評定應得的處罰或獎賞,用來表明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方針。不應偏袒徇私,使得宮內和宮外有不同的法則。

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等人,他們都是忠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我認為宮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陛下都應徵詢他們,然後再去實施,這樣一定能補求欠缺疏漏的地方,獲得更好的效果。

將軍向寵,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軍事,從前經過試用,先帝稱讚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營中的事務,都應與他商量,這樣一定能使部隊團結協作,將士才幹高的差的、隊伍強的,都能夠得到合理的安排。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興隆昌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所以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與我談論這些事,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感到歎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費禕,尚書陳震,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都是忠貞賢良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室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郡務農親耕,只想在亂世中保全自己,不謀求在諸侯那裏揚名做官。先帝不介意我出身低下身份低微,親自降低身份,接連三次到草廬來訪看我,徵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因此我深為感動激動,於是答應為先帝驅遣效力。後來正遇危亡關頭,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謹慎,所以臨去世時把國家大事囑託給我了。接受遺命以來,日夜擔憂興歎,唯恐託付給我的大事做的沒有成效,從而損害先帝的明察。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瀘水,深入荒蕪之境。如今南方已經平定,武庫裝備充足,應當勉勵三軍,北伐平定中原地區,我希望竭盡自己低下的才能,剷除奸邪兇惡的敵人,復興漢朝王室,遷歸舊日國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忠心於陛下的職責的事。至於考慮事情是否可行採取適當措施,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曹魏的任務交給我,如果不能成功,那就懲治我失職的罪過,用來告慰先帝的神靈。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忠言,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用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該自行謀劃,詢問治國的好道理,識別採納正確的言論,追念先帝遺願,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如今正當離朝遠征,面對着奏章眼淚滴落,不知道自己説了什麼。

3(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有一天他順着溪水划船走,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夾着溪流兩岸,長達幾百走,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香草鮮豔美麗,墜落的花瓣繁多交雜。漁人很驚異這種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着就看見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裏面好像有光亮。漁人就丟下小船,從洞口進去。開始洞口很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走,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這裏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那裏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人。老人和小孩,都很悠閒和快樂。桃花源裏的人見到漁人,就大吃一驚,問漁人從哪裏來。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的問題,有人便邀請漁人到自己家裏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

村中的人聽説有這樣一個人,全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説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帶領着自己的妻子兒女及鄉鄰們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於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桃花源裏的人問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經歷過漢朝,更不必説三國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村中的人都很驚歎惋惜。其餘的人又各自把漁人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來款待他。漁人待了幾天以後,告辭離去了。這裏的人對漁人説:“這裏的情況不值得對外人説啊!”漁人離開桃花源以後,找到了他的船,順着從前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拜見了太守,説了自己的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隨他前往,尋找以前做的標記,最終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陽人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説了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不久就因病而死。此後就再也沒有訪求桃花源的人了。

4(譯文)在七百里長的三峽之中,兩岸羣山連綿,沒有一點空缺的地方;重重疊疊的巖山,遮擋住了天空和陽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順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隻都被阻絕斷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相距一千二百多裏!即使騎上快馬,駕着風,也沒有船走的快。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着清波,倒映着花草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長着姿態怪異的松柏,懸泉和瀑布在那裏飛流衝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淒涼,空蕩的山谷裏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wenyanwen/87l92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