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經 >

《詩經》和《楚辭》對比分析

《詩經》和《楚辭》對比分析

分析是在頭腦中把事物或對象由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或屬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詩經》和《楚辭》對比分析,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詩經》和《楚辭》對比分析

在浩瀚廣袤的中國文學璀璨星空中,閃爍着兩顆明亮耀眼的星斗,它們分別是《詩經》和《楚辭》,可以説,這兩部著作是國學的精髓。雖然時光流逝已然數千年,但其偉大思想藝術光輝卻絲毫不減,伴隨着歷史車輪的轟然前行,不斷放射出更加亮眼的光芒。

《詩經》編成於春秋時期,共收集詩歌305篇,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風俗、文藝等諸多方面,廣泛反映當時社會生活,被譽為“中國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從文藝美學的角度看,《詩經》富有現實主義精神,首推《國風》中的兩週民歌,其次是《小雅》、《大雅》中的文人諷喻詩。它們在內容上的主要特徵是正視現實,描寫現實、揭露現實和批判現實;在藝術上的主要特徵是文風樸素,語言簡潔,比興巧妙,人物形象真實、自然而生動,生活畫面親切感人等。《詩經》開創了我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反映現實的廣闊性,是其思想特點之一。《詩經》中的詩來自廣大的地區和階層,作者有奴隸、自由民、士兵、流亡者、乞丐、思婦、棄婦,也有從統治者內部分化出來的受打擊、排斥的貴族。他們從不同的地位、遭遇和生活感受,從各個不同社會側面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展示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六百年的生活,時間跨度之長,背景之廣闊,內容之豐富,是後來許多詩集都難以比擬的。《詩經》反映現實的深刻性,是其思想特點之二。作者大多能站在被剝削者的立場,揭露統治者貪得無厭的本質和壓迫人民的罪行,也反映了奴隸們的悲慘命運及奴隸從不自覺走向自覺的反抗過程。《詩經》通過這些描寫,真實地勾勒出周代怎樣由全盛走向崩潰沒落的歷史。

《楚辭》是中國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造的一種韻文形式。戰國時代,縱橫家奔走遊説,十分活躍。他們“欲以脣吻奏功,遂競為美辭,以動人主”,“餘波流衍,漸及文苑,繁辭華句,固已非《詩》之樸質之體式所能載矣。”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的論述,正確指出戰國縱橫家華麗鋪張的文辭對《楚辭》形成的影響。當然,“不有屈原,豈見《離騷》”(《文心雕龍·辨騷》)。楚辭是楚文化的產物,具體説來,又離不開偉大詩人屈原的創造。傳説中,嶽麓書院懸有“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之名聯。此乃一副典型的集句聯,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雖楚有材,晉實用之”;下聯“於斯為盛”,則出自《論語·泰伯》“唐虞之際,於斯為盛”。傳説清嘉慶年間,時任山長袁名曜出上聯,貢生張中階對下聯。“惟”在這裏是個語氣詞,“惟楚有材,於斯為盛”,是説“楚國出人才,而這裏的人才又最為興盛”。與《詩經》來自民間、經過提煉加工不斷臻於完善一樣,楚辭也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而成熟起來,有着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由於地理、語言環境的差異,楚國一帶自古就有其獨特的地方音樂,古稱南風、南音;也有獨特的土風歌謠,如《説苑》中記載的《楚人歌》、《越人歌》、《滄浪歌》。更為重要的是,楚國有悠久的歷史,楚地巫風盛行,楚人以歌舞娛神,使神話大量保存,詩歌音樂迅速發展,使楚地民歌中充滿原始的宗教氣氛。所有這些影響,使得楚辭具有楚國特有的音調音韻,同時具有深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和濃厚的巫文化色彩。

《楚辭》與《詩經》二者都是我國早期詩歌中的傑作,《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楚辭是浪漫主義的奠基之作。,各具特色,二者之比較在於:

一、含義不同。

①《楚辭》是指我國戰國後期屈原、宋玉等人創作的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的新詩體的專用名稱,即“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亦指西漢劉向輯錄的屈原、宋玉等人的詩歌總集;楚辭是戰國後期形成於楚國的一種新型詩體,是繼《詩經》之後出現在我國詩壇上的又一詩歌高峯,楚辭的產生和形成與《詩經》不同,其有着古老的根源和複雜背景。首先,楚國民歌是楚辭產生的直接源頭。楚國民歌與中原地區流行的民歌在音調、句式、韻律以及風格、情致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但是同楚辭有明顯的沿承關係,楚辭不過是擴展了的文人化的楚歌。

②而《詩經》原名“詩”或“詩三百”,戰國時被儒家尊為“六經”之一,但並未被視為“經典”,漢設置“五經”博士,《詩》於是被官方推崇為儒家的“經典”之一,故稱為《詩經》。《詩經》中的作品本來都是要以由樂器伴奏演唱的樂歌,所以《墨子?公盂篇》説:"弦詩三百,歌詩三百。"它根據音樂的不同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雅又分為大雅、小雅。《詩經》中的三百零五首詩歌主要是由周王朝在各諸侯國的協助下於民間蒐集的詩歌和貴族們為特定場合如祭祖、宴客、出獵、房屋落成等典禮,以及為諷諫、頌美等目的而向君主進獻的詩組成的。

二、作者不同。

①《楚辭》是屈原、宋玉等人(大多是屈原)所作,有較為固定的作者;

②而《詩經》只有少量的篇目提及作者,但是不可信。從采詩説看,這些篇目可能經過周王朝各代文官採師加以修訂,經多人之手,故為集體創作。

三、篇目及分類。

①《楚辭》中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遊》、《卜居》、《漁父》、《招魂》等篇目,但未見其分類;

②《詩經》有三百零五篇,並其按內容分為“風、雅、頌”三類,每一類均有其側重。

四、內容不同。

①《楚辭》主要描述屈原、宋玉等人的政治主張、愛國思想,而且其中多楚地巫風之事或習俗,具有濃厚的地域色彩;

⑴楚辭作品中貫穿着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主要着力於表現作者的主體感受和他們在社會以及自然現象激發下噴湧出來的情感,他們不再專注於真實細緻地描繪現實世界,而是利用天才的想象力去創造五彩斑斕的幻想世界,讓不屈的靈魂在狂熱的鬥爭中尋找出路,奔向光明。

⑵楚辭作品中瀰漫着濃郁的悲劇色彩,《詩經》中固然有許多哀怨的詩,可都有一種"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意味。楚辭則繼承楚歌中那種與生俱來的悲劇情調,以粗重的筆墨渲染出一種悲愴激昂的畫面。宗教巫術作為楚辭的主要題材,作品中容納了大量的神話傳説和巫術禮儀,並通過對他們的描繪抒發作者內心感情。

②而《詩經》是囊括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⑴周民族的史詩。雅、頌中的一些詩篇在為周王朝歌功頌德的同時,也較客觀地記錄了周部族發展的歷史。例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劉》、《大明》等,這些詩敍事性很強,記述了自周始祖后稷建國至武王滅商的全部歷史和傳説。

⑵頌歌和怨刺詩。其中的怨刺詩主要批評王道衰微、禮崩樂壞,人倫廢喪的產物;頌歌則主要描寫歌頌周朝的歷史功績。

⑶婚戀詩。《詩經》中有大量表現愛情、婚姻和家庭生活的篇章,其中以《國風》最多,藝術性較高,它們大多產生於民間。許多詩歌坦誠、大膽地描寫了青年男女的相愛之情。它的基調健康、樂觀,感情真摯、熱烈,有很大的藝術感染力。例如《邶風。靜女》。除了熱戀的歡樂外,對相思的焦灼、失戀的痛苦,《詩經》許多篇章也有生動的描述。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表現婦女悲慘命運的,如《衞風。氓》。

⑷農事詩。《詩經》中有很多詩歌是反映農事、畜牧活動以及祭祀、宴會情況的,它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表現了當時社會的基本風貌。《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它以樸素自然的語言描寫事物和生活,如實地反映社會現實,既有較高的概括性又十分具體、生動。這種創作方法被後代稱為"風雅"風格,當屬《詩經》的藝術特色之一,不論是長篇的敍事詩,還是篇幅較短的抒情之作,還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詩經》都顯示了其現實主義的藝術特色。

⑸徵役詩。在描寫戰爭中,或表現為自豪樂觀,或同仇敵愾,或仇恨戰爭;而徭役詩則側重於揭露沉重的服役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如《衞風。伯兮》。

五、語言句式不同。

①《詩經》

⑴《詩經》的語言,首先多單音節詞的重疊使用。如“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⑵“雙聲疊韻”詞的'使用,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類詞還有:參差、輾轉等。

⑶句型以四言為主,節奏為每句兩拍,“四言二拍”的形式適應了當時的節奏。

⑷《詩經》聯章復沓,迴環往復的特點,以適應反覆吟唱的需要。

⑸最後,《詩經》中的比擬、誇張、對偶、排比、擬聲等多種修辭手法的應用。

②《楚辭》

⑴《楚辭》相比《詩經》,其辭藻更為華麗,富有個性。

⑵從句式上看,《楚辭》打破了《詩經》的四言格式,創造了一種以六言、七言為主的句式長短不齊,參差錯落,靈活多變的新詩體——“騷體”。

⑶“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吸收大量的楚地方言,具有鮮明的地域色彩。

⑷多用“兮”字,置於句尾或句中,隔句用,促成句式的變化。

六、表現手法不同。

①《詩經》

⑴《詩經》具有直抒胸臆的特點,用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進行創作,是我國古典詩歌現實主義的一個源頭,這種表現手法在《詩經》中很常見,如“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運用了坦率的表達方式。

⑵《詩經》運用賦、比、興的手法。

②《楚辭》

⑴《楚辭》則選擇運用豐富的想象,體現着一種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

⑵比興手法的拓展。它把《詩經》片段的比興發展成為長篇詩歌中比興的連續使用,還把《詩經》那種喻象、比喻各自獨立的單純比喻合二為一。在《詩經》基礎上拓展的寄情於物、託物抒情的表現手法,形成了我國文學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託喻手法的傳統,影響深遠。結構特點。全詩都圍繞着,詩人忠貞不渝的故國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來謀篇佈局的。前半部分回顧歷史,實寫,後半部分對理想之實現的探索,虛寫。

七、對後世的影響不同。

①《詩經》

⑴寫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反映現實生活,干預現實政治的創作精神)

⑵賦、比、興的創作手法。

⑶推動後世詩人向民歌學習,從民間文學汲取營養。(“真詩在民間”)

②《楚辭》

⑴創造了一種新的詩歌樣式——“騷體”詩,為後代詩歌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⑵浪漫主義的表現方法。

⑶香草、美人的象徵手法。

⑷絢麗的文采。

八、補充説明。

《詩經》是我國文學的光輝起點。它的出現以及它所達到的高度的思想和藝術成就,使其在我國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楚辭》以其思想上的博大精深、藝術上的精美富麗深受世人的矚目,在思想上藝術上都堪稱典範,以至在其以後的詩歌發展史上形成了一個浪漫主義的藝術表現與愛國主義的獻身精神相結合的優秀傳統。《詩經》和《楚辭》所代表的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詩歌傳統,對後來的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jing/zwwkmq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