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經 >

楚辭詩經簡介

楚辭詩經簡介

《楚辭》的編纂始於西漢,漢成帝河平三年,文學家劉向領校中祕書銜,負責將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承襲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輯錄成集,定名為《楚辭》。所以小編來為大家準備了有關楚辭詩經簡介,請閲讀下面內容。

楚辭詩經簡介

楚辭詩經簡介

中國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造的一種韻文形式。楚辭的名稱,最早見於西漢前期司馬遷的《史記·酷吏列傳》。在漢代,楚辭也被稱為辭或辭賦。西漢末年,劉向將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承襲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輯錄成集,定名為《楚辭》。楚辭遂又成為詩歌總集的名稱。由於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故楚辭又稱為騷或騷體。

楚辭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而發展起來的,有着濃郁的`地方特色。由於地理、語言環境的差異,楚國一帶自古就有它獨特的地方音樂,古稱南風、南音;也有它獨特的土風歌謠,如《説苑》中記載的《楚人歌》、《越人歌》、《滄浪歌》;更重要的是楚國有悠久的歷史,楚地巫風盛行,楚人以歌舞娛神,使神話大量保存,詩歌音樂迅速發展,使楚地民歌中充滿了原始的宗

教氣氛。所有這些影響使得楚辭具有楚國特有的音調音韻,同時具有深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和濃厚的巫文化色彩。可以説,楚辭的產生是和楚國地方民歌以及楚地文化傳統的薰陶分不開的。

同時,楚辭又是南方楚國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春秋戰國以後,一向被稱為荊蠻的楚國日益強大。它在問鼎中原、爭霸諸侯的過程中與北方各國頻繁接觸,促進了南北文化的廣泛交流,楚國也受到北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響。正是這種南北文化的匯合,孕育了屈原這樣偉大的詩人和《楚辭》這樣異彩紛呈的偉大詩篇。

《楚辭》在中國詩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現,打破了《詩經》以後兩三個世紀的沉寂而在詩壇上大放異彩。後人也因此將《詩經》與《楚辭》並稱為風、騷。風指十五國風,代表《詩經》,充滿着現實主義精神;騷指《離騷》,代表《楚辭》,充滿着浪

漫主義氣息。風、騷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創作的兩大流派。

今存最早的《楚辭》注本是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四庫全書總目》説:「初,劉向裒集屈原《離騷》、《九歌》、《天問》、《九章》……而各為之注。」但劉向編定的《楚辭》16卷原本已佚。《楚辭章句》即以劉向《楚辭》為底本,它除了對楚辭做了較完整的訓釋之外,還提供了有關原本的情況。在《楚辭章句》的基礎上,南宋洪興祖又作了《楚辭補註》。此後,南宋朱熹著有《楚辭集註》,清初王夫之撰有《楚辭通釋》,清代蔣驥有《山帶閣注楚辭》,等等。他們根據己見,作了許多輯集、考訂和註釋、評論工作。

標籤: 詩經 楚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jing/lrdgk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