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經 >

詩經·周頌·臣工之什·有瞽

詩經·周頌·臣工之什·有瞽

原文:

詩經·周頌·臣工之什·有瞽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設業設虡,崇牙樹羽。應田縣鼓,鞉磬柷圉。

既備乃奏,簫管備舉。喤喤厥聲,肅雍和鳴,先祖是聽。我客戾止,永觀厥成。

譯文:

雙目失明的樂師組成樂隊,

王室祭祖時應召來宗廟。

擺設起懸掛鐘鼓的樂架,

上面裝飾着五彩的羽毛。

小鼓大鼓一律各就各位,

鞉磬柷敔安放得井井有條。

一切就緒便開始演奏,

簫管齊鳴一片樂音繚繞。

眾樂交響發聲洪亮,

肅穆舒緩和諧美妙,

先祖神靈聽了興致高。

諸位賓客應邀光臨,

長久地欣賞這樂曲一套。

註釋

⑴瞽(gǔ):盲人。這裏指周代的盲人樂師。

⑵業:懸掛樂器的橫木上的大板,為鋸齒狀。虡(jù):懸掛樂器的直木架,上有業。

⑶崇牙:業上用以掛樂器的木釘。樹羽:用五彩羽毛做崇牙的裝飾。

⑷應:小鼓。田:大鼓。縣(xuán):“懸”的本字。

⑸鞉(táo):一種立鼓。一説為一柄兩耳的搖鼓。磬(qìng):玉石制的板狀打擊樂器。柷(zhù):木製的打擊樂器,狀如漆桶。音樂開始時擊柷。圉(yǔ):即“敔”,打擊樂器,狀如伏虎,背上有鋸齒。以木尺刮之發聲,用以止樂。

⑹備:安排就緒。

⑺簫管:竹製吹奏樂器。

⑻喤(huáng)喤:樂聲大而和諧。

⑼肅雝(yōng):肅穆舒緩。

⑽戾(lì):到達。

⑾永:長。成:一曲奏完。

鑑賞:

周代有選用先天性盲人擔任樂官的制度,據《周禮·春官·序官》記載,其中的演奏人員有“瞽蒙,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計三百人;另有“眡瞭三百人”,賈公彥疏説“眡瞭,目明者,以其扶工”,即是在樂隊中配備視力正常的人做盲人樂師的助手。可見,當時王室樂隊的規模相當龐大。《有瞽》描寫的.正是王室樂隊演奏的壯觀場面。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説明在宗廟上奏樂的主體是瞽;而“設業設虡”、安置樂器的則當是擔任瞽的輔佐的眡瞭。樂器則列舉了應、田、鞉、磬、柷、圉、簫管,與《周禮·春官》所載“瞽蒙掌播鞀、柷、敔、壎、簫管、絃歌”基本相符,其中柷為起樂、圉(敔)為止樂之器,以首尾涵蓋,表示這次演奏動用了全套樂器而“八音克諧”(《尚書·舜典》),“喤喤厥聲,肅雝和鳴”,其音樂自然十分美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jing/zw3p8qq.html
專題